-
1 # 使用者38833201082
-
2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為中國皇帝的信物,相傳由和氏璧所雕成(一說是藍田玉),根據記載和現存拓片,玉璽字跡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受命於天,既壽且康”以及“受天之命,皇帝壽昌”三種說法。明朝大量製作帝王用璽以沖淡無傳國玉璽之虛。明朝共制二十四方玉璽,稱二十四御寶。國初十七寶皇帝奉天之寶:為傳國璽,以鎮萬國,祀天地。用於祭天等大典禮儀皇帝之寶:以頒詔與赦。皇帝日常用璽皇帝行寶:以冊封賜勞。用於賞賜皇帝信寶:以徵召軍。用於召親王大臣及調兵征伐天子之寶:以祭享百神。用於祭祀山川鬼神天子行寶:以封賜夷蠻。用於冊立藩邦,封外國及賜勞天子信寶:以調發番兵。用於施命外夷,招外服及徵發制誥之寶:以識誥命。用於頒佈誥書,諭示臣僚敕命之寶:以識敕命。用於鈐印聖旨廣運之寶:以識黃選勘籍;以獎勵臣工皇帝尊親之寶:以上尊號。用於祭祀宗廟皇帝親親之寶:以諭親王。用於冊立親藩敬天勤民之寶:以訓迪有司。用於賞賜守令官吏,敕諭朝覲官御前之寶:以進御座、從軍駕表章經史之寶:以求經籍欽文之璽:以欽文教以上為明太祖所制十六寶,材質以青玉、白玉為主。其中“皇帝奉天之寶”、“皇帝親親之寶”、“敕命之寶”在靖難之役燕軍攻入南京城時,被建文帝在大內乾清宮中舉火焚燬,明成祖即位後重制,並增制“誥命之寶”,在嘉靖年間統稱為“國初十七寶”建文帝於建文三年正月制凝命神寶,材料為青玉,璽文為“天命明德 表正萬方 精一執中 宇宙永昌”,方逾二尺,後毀嘉靖新制七寶奉天承運大明天子寶大明受命之寶巡狩天下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討罪安民之寶敕正萬民之寶以上七寶制於嘉靖十八年,均用玉。嘉靖四十五年冬,明世宗下詔稱“先朝甲戌(正德九年)遇災(乾清宮失火),御寶凡六,其五已遭毀。命有司覓美玉補造。”《萬曆野獲編》認為這五枚補造的玉璽之前身,實系嘉靖四十年毀於西內永壽宮火災,但嘉靖帝諱言此事,故託辭毀於正德九年。清朝仿明制,大量製作帝王用璽以沖淡無傳國玉璽之虛。清朝玉璽使用滿漢雙文篆書樣,左滿文,右漢文。清共制二十五方玉璽稱清二十五寶。亦有聞傳國玉璽蒙元北遁時攜走,明末清初時多爾袞領兵在青海地區決戰北元時亦有得傳國玉璽,但無確實史料可證。清朝25方寶璽分別為“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滿文“皇帝之寶”、栴檀香木“皇帝之寶”、“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 “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鈐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
回覆列表
古代皇帝玉璽上面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玉璽指的是古代皇帝專用的印章,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玉璽的使用是從秦始皇時期開始的,在周朝以前,印和璽被統稱為印,是用金子或者玉為材料做成的。 到了周朝才開始有了印和璽之分,只有皇帝使用的印才能叫做璽,而普通臣民所用的只能稱之為印,皇帝用的玉璽下面刻的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在漢書當中記載的是,玉璽下面刻字為昊天之命皇帝昌壽,雖然兩者的記載不一樣,但一般指的都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