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畝仙客
-
2 # 魚䲆鱂
古漢語有四聲,分別為平上去入。其中平聲以外的上去入三聲稱為仄聲。在詩詞創作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平仄模式。例如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之類的。
但是普通話(北方官話)的四聲不是古漢語的四聲。普通話第一第二聲是平聲,其中第一聲是陰平,第二聲是陽平。第三是上聲,第四是去聲。入聲在北方方言裡面已經完全滅絕了,隨機派入平上去3聲裡面。
其中一部分入聲字被派入平聲。例如:桌捉,國郭。
要知道一個字是不是入聲字,最方便的還是問問會說南方方言的朋友。例如粵語,完整保留了入聲的 p t k 韻尾,可以直接知道是不是入聲。
另外,還有濁上變去。有一部分上聲字變成了去聲。例如 婦 父,本來婦讀上聲父讀去聲的(廣州話依然如此),但是北方話就混淆了,都讀去聲,變成了同音字。
所以如果想用現代普通話傳承中華文化是不太可能的,是有缺陷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在唐宋以後的韻文文學都沒有什麼大發展了。原因就是北方話已經變為一種躉腳漢語。。。
-
3 # 荷花32551
說複雜了別人不懂,從60年代學漢語拼音,現在的人基本都懂,一聲,二聲為平聲,三聲四聲為仄,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四聲的第一聲是陰平,第二聲是陽平,第三聲是上(三聲,音同賞)聲,四聲是仄聲。一聲二聲統稱平聲,三聲四聲是仄聲。在一首絕句律詩中,要麼是平聲,要麼是仄聲,很少有平仄互相混淆的。在一些古體中,則不遵守這個規律,詳細的就不說了,太多了。解釋起來也比較麻煩,我之前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詳細的說過。但我建議你多讀詩,讀古詩。自己慢慢體會平仄,總結規律。慢慢就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