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砼實際用量:混凝土實際用量=構件體積-鋼筋體積-預埋件體積-洞口體積。(根據定額規定鋼筋砼結構砼的計算規則為0.3m2以內小洞口所佔的體積、鋼筋、預埋件所佔體積均不扣除)
2)比例換算:鋼筋佔混凝土的體積的比例也是需要測算的,不能全根據係數來測算,因為不同地區,不同的結構,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構件,不同的設計,其配筋率和含鋼量是不同的,鋼筋佔混凝土的比例係數也就不同,所以係數法並不可靠。並且不僅僅是知道個係數,更是要清楚它的來歷和計算原理,經驗係數是計算和積累出來的。係數法也先測算鋼筋指標,再測算混凝土指標,最後得出鋼筋與混凝土之比係數,就能很容易計算出實際混凝土用量。
係數法根據含鋼量或鋼筋指標而來,假設鋼筋每平方指標為0.07t,混凝土每平方指標為0.4m3,則鋼筋係數=0.07÷7.85÷0.4=0.02229
設鋼筋所佔體積係數為0.02229,則實際混凝土量=定額混凝土量(不扣洞口)×(1-0.02229)。
設建築面積為10000㎡,鋼筋重量為700 t,混凝土量為40003,混凝土實際用量=4000×(1-0.02229)=3910.83㎡。
3)計算原理:計算鋼筋工程量時,先計算鋼筋長度,再乘以根數,得出總長度,然後乘以單位鋼筋重量(公斤/米),得出鋼筋重量。如果計算鋼筋體積則進行換算,鋼筋體積等於鋼筋重量除以鋼筋比重7.85,1m3鋼筋=7.85t鋼筋。我們可以精細化到構件、樓層。如一根框架樑重量為2t,則摺合成體積=2÷7.85=0.25 m3。如一層鋼筋重量70噸t,則一層鋼筋所佔混凝土體積=70÷7.85=8.917 m3
4)經驗總結:由於鋼筋所佔的比例較小,對總造價影響不大,在計價時沒必要扣除,只有在成本測算時才去計算鋼筋體積。專案管理者也能知道真實的用量和成本,如果按定額規則計算,以定額量進行材料計劃和成本分析則大謬不然也。精細化管理不僅是為企業增加效益,也是社會資源的節約。
1)砼實際用量:混凝土實際用量=構件體積-鋼筋體積-預埋件體積-洞口體積。(根據定額規定鋼筋砼結構砼的計算規則為0.3m2以內小洞口所佔的體積、鋼筋、預埋件所佔體積均不扣除)
2)比例換算:鋼筋佔混凝土的體積的比例也是需要測算的,不能全根據係數來測算,因為不同地區,不同的結構,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構件,不同的設計,其配筋率和含鋼量是不同的,鋼筋佔混凝土的比例係數也就不同,所以係數法並不可靠。並且不僅僅是知道個係數,更是要清楚它的來歷和計算原理,經驗係數是計算和積累出來的。係數法也先測算鋼筋指標,再測算混凝土指標,最後得出鋼筋與混凝土之比係數,就能很容易計算出實際混凝土用量。
係數法根據含鋼量或鋼筋指標而來,假設鋼筋每平方指標為0.07t,混凝土每平方指標為0.4m3,則鋼筋係數=0.07÷7.85÷0.4=0.02229
設鋼筋所佔體積係數為0.02229,則實際混凝土量=定額混凝土量(不扣洞口)×(1-0.02229)。
設建築面積為10000㎡,鋼筋重量為700 t,混凝土量為40003,混凝土實際用量=4000×(1-0.02229)=3910.83㎡。
3)計算原理:計算鋼筋工程量時,先計算鋼筋長度,再乘以根數,得出總長度,然後乘以單位鋼筋重量(公斤/米),得出鋼筋重量。如果計算鋼筋體積則進行換算,鋼筋體積等於鋼筋重量除以鋼筋比重7.85,1m3鋼筋=7.85t鋼筋。我們可以精細化到構件、樓層。如一根框架樑重量為2t,則摺合成體積=2÷7.85=0.25 m3。如一層鋼筋重量70噸t,則一層鋼筋所佔混凝土體積=70÷7.85=8.917 m3
4)經驗總結:由於鋼筋所佔的比例較小,對總造價影響不大,在計價時沒必要扣除,只有在成本測算時才去計算鋼筋體積。專案管理者也能知道真實的用量和成本,如果按定額規則計算,以定額量進行材料計劃和成本分析則大謬不然也。精細化管理不僅是為企業增加效益,也是社會資源的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