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縱橫

    印度西部有一片塔爾沙漠,位於印度河下游,從地理位置來看,距離阿拉伯海較近,水汽源比較充足,而夏季沙漠東部受西南季風影響,降水在500mm以上,這裡卻是乾旱沙漠環境,降水量還不足100mm。這裡為什麼形成了世界第17大沙漠呢?見下圖:

    這片沙漠成因說法很多,爭議性很大,梳理一下各家的說法:

    (1)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下沉氣流,與西部的阿拉伯半島沙漠成因類似。

    (2)地形影響,西部受伊朗高原及山脈影響,夏季風難以到達。

    (3)百度百科引用美國科研人員塵埃說:塔爾沙漠上空的空氣渾濁不堪,塵埃密度超過美國芝加哥上空幾倍,白天遮住了Sunny,大氣灰濛濛的,略呈暗紅色,夜間也不見群星。塵埃一方面反射一部分Sunny,另一方面又吸收一部分Sunny,使其本身增溫而散熱。白天,因為塵埃瀰漫使得地面不被加熱,空氣就不能上升。夜間,塵埃以散熱冷卻為主,空氣下沉,同時也減弱了地面的散熱。於是此地既無降雨條件,又無成露的可能。塵埃在這裡竟制服了溼氣,使地面只能形成沙漠。

    (4)人類活動影響:對印度河流域的過度開發導致對森林植被的破壞。

    王樹聲地理教學研究室編著,《區域地理》30頁(2009年1月第二版)沙漠成因歸結為:(1),(2),(4)。

    美國科研人員認為:(3)。

    相關的地理愛好者說法也是在(1),(2),(3),(4)裡搖擺。

    塔爾沙漠位於北迴歸線附近,從大氣環流角度來看,它要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而副高是深厚的暖性動力系統,它主要分佈在對流層中下層,盛行下沉氣流,降水量比較少,形成了以北迴歸線為軸心的沙漠帶。塔爾沙漠也在北迴歸線附近,不會不受副高影響吧。

    其次,有人提出因為地形原因造成了西南季風難以登陸塔爾沙漠,這種解釋有些牽強,因為山脈走向與西南風是順向,不存在直交,也不是背風坡,怎會是因為地形原因呢。看圖1

    美國科學家說:“塔爾沙漠上空的空氣渾濁不堪,塵埃密度超過美國芝加哥上空幾倍,白天遮住了Sunny,大氣灰濛濛的,略呈暗紅色,夜間也不見群星”,可以反映出這裡空氣堆集、滯留嚴重,說明西南季風沒有登陸。

    上圖,印度和中國之所以沒有成為沙漠,是因為近地面的季風環流破壞了副熱帶高壓向東延伸的連續性,而塔爾沙漠正好處於二者之間的過渡地帶。副高盛行下沉氣流,與西南季風二者在塔爾沙漠交匯,引發了空氣堆積,西南季風沒有能力到達塔爾沙漠了,至於塵埃是西邊伊朗高原給帶來的。

    從第二張圖上可以看出,西南季風從塔爾沙漠往東逐漸增強,相應的降水也在增加,才沒有出現沙漠景觀,這裡不能不說青藏高原起到的作用。

  • 2 # 靜夜史

    這個問題相當尷尬,因為西南季風雖好,但不是所有南亞地區都能照顧得到。

    作為緊靠印度洋的國家,印度一直以來都是氣候相當溼潤的存在,但在印度西部,卻存在著一大片乾燥的沙漠地區,這就是塔爾沙漠(Thar Desert)。

    塔爾沙漠又稱為印度大沙漠,位於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關於塔爾沙漠的形成原因,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很多人認為是印度河的過度開發導致水源枯竭,進而使地表乾燥,形成了面積廣大的沙漠。

    理論上說,地表氣候乾燥確實能形成沙漠或荒漠,中國西北內陸地區就是這樣,但中國的沙漠型別全部都是溫帶沙漠。換句話說,那就是因為遠離內陸才形成的,但印度屬於熱帶,而且塔爾沙漠本身就靠海,這意味著讓印度河背鍋是極其不公平的。

    難道印度河沒有被大規模開發前,塔爾沙漠就不存在了嗎?當然不是。所以說,在印度沒有“人定勝天”的道理,塔爾沙漠的形成也不可能是人為因素,只能從自然方面找原因。

    那麼,同樣在南亞次大陸,而且東邊不遠處就是溼潤的農耕區,那為何塔爾沙漠就如此乾燥呢?很多人認為是山脈的阻擋,特別是青藏高原的因素,讓西南季風無從惠顧塔爾沙漠地區。

    但問題是南亞地區的氣候乾燥與否不僅僅取決於西南季風,比如塔爾沙漠西部的巴基斯坦,雖然沒有西南季風的影響,但同樣沒有形成塔爾沙漠這樣的地貌型別。

    副熱帶高壓帶的影響!

    受三圈環流影響,南北緯30度附近的近地面盛行下沉氣流,這使得近地面空氣無法成雲致雨,因此氣候異常乾旱。

    因此,南北半球的30度附近,分佈著大量的沙漠,典型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沙漠、澳洲大陸的澳洲沙漠等。

    而這些沙漠分佈的特點基本都位於大陸西部,這是因為副熱帶高壓帶附近氣流下沉後,氣流向低緯度流動時,因為氣流本身乾燥且自大陸吹向海洋,所以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和南半球的東南信風都會在大陸西岸形成大片沙漠。

    相反,如果是氣流吹向高緯度,因為風向自西向東的因素加上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大量海洋水汽被吹向大陸,在大陸西岸會形成溫暖溼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而從塔爾沙漠的緯度來看,這是典型的東北信風控制,和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是一致的。

    從地球大氣環流的分佈來看,南亞地區塔爾沙漠的地貌型別應該是普遍,而西南季風控制才是特殊。而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青藏高原的存在。

    高聳入雲的青藏高原,徹底截斷了副熱帶高壓帶,使周邊氣候出現了巨大改變,出現了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而南亞次大陸,就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區。

    夏半年,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後,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轉為西南風影響南亞次大陸中東部、中南半島以及中國西南部地區,帶來大量降水。而冬季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則自北向南吹拂,而後由於地轉偏向力轉為東北季風,從青藏高原東部的橫斷山脈進入南亞,形成了乾燥的冬季風。

    所以,熱帶季風氣候的存在,得益於青藏高原。

    一般而言,洋流對大陸沿岸能夠起到明顯的增溫增溼或降溫減溼的作用,但北印度洋由於緯度和海陸位置的限制,不存在明顯的寒流,無論順時針還是逆時針季風性洋流都是暖流,因此塔爾沙漠的形成受洋流的影響微乎其微。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一學思一

    南亞次大陸挨著青藏高原,同高的地方,青藏高原是陸地,旁邊是空氣,受熱不均勻,青藏高原比同海拔的空氣要熱,附近空氣受熱上升,導致青藏高原成為低壓區,附近大氣向青藏高原移動。

    地球在自轉,物體有慣性,導致北半球物體的水平運動會相對於地面向右偏轉(其實是運動的物體因為慣性直線運動,但地球表面可不是。)。即南亞次大陸西北地區的風是西亞那邊吹過來的

  • 4 # 地理那些事

    印度洋夏季刮西南季風帶來大量水汽,為什麼印度西部還有大片沙漠?

    我們都知道有因必有果的道理,這個或這類問題應該不足為奇,歸根結底是與印度西部所處的地理位置、地形環境和人類的不合理活動等有關。

    比如就連處在太平洋東岸的智利、秘魯、阿根廷等國雖然瀕臨或距海較近,但是在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離岸風以及秘魯寒流降溫減溼等的綜合影響下,卻仍然分佈著一個南北綿延1000餘公里、總面積達18萬餘平方公里的被稱為世界的“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塔爾沙漠

    實際上題主所說的印度西部的大片沙漠處在南亞西北部印、巴邊境的塔爾地區(主體部分位於印度境內),故而名為“塔爾沙漠”,也被稱之為印度大沙漠,總面積約為20萬平方公里,這裡雖然距離東邊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必經之地非常的近,但降雨卻異常的稀少。

    關於塔爾沙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夏季風西南風無法到達。我們都知道,西南季風是盛行於南亞、東南亞一帶的夏季風,它是由於太陽直射點不斷的北移,來自於南半球印度洋上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後,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向右偏轉向東南方向形成西南季風。

    然而西南季風雖好,從熱帶海洋而來並且攜帶了大量的水汽,但受地形以及氣流堆積等因素的影響不易形成降雨所必備的條件,同時阿拉伯海北部海域海面相對較窄,西南季風所經過的時間短攜帶的水汽也相對較少,因此不能做到“雨露均霑”。

    2、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稀少。眾所周知,受副高控制的區域氣流主要以下沉為主,空氣乾燥,因此不利於降水,並受青藏高原機械阻擋作用,西風帶被分成了北急支流和南急支流,而南急支流從較為乾燥的阿富汗、俾路支高原而來,更是不易於降水。

    3、過度開發導致植被破壞和生態環境惡化。歷史上,塔爾地區並非大片沙漠,這裡的居民曾以農業和畜牧業為生,由於過度開發導致大量的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壞,植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減弱,逐漸退化成沙漠。實際上這一點與中國的毛烏素沙漠以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有些類似。

    原本早在秦漢時期以前一直是遊牧區的毛烏素由於過度開墾和放牧,導致植被破壞、流沙不斷擴大最終退化成沙漠,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十年的防沙治沙工作,毛烏素沙漠已經被改造成了“毛烏素森林”。

    而羅布泊原本是中國第二大咸水湖,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彙集於此,但是由於氣候環境的變遷和上游水利工程的不斷修建,導致上游來水減少最後乾涸成為大片鹽殼。

    4、還有一種說法是“塵埃是塔爾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這種說法認為,由於人類的破壞,致使塔爾地區上空的空氣渾濁不堪,其塵埃密度甚至超過了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上空的好幾倍,由於塵埃既可以反射一部分太Sunny,又可以吸收一部分Sunny使自身增溫(可對比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學說腦補一下),於是便形成了近地面低溫而空中溫度較高的逆溫層,既不能形成有效的對流,而且夜間溫度下降,塵埃散熱空氣收縮下沉,因此既沒有降雨的條件,也沒有成露的可能。

  • 5 # 澹奕

    按理來說西南季風的確是能夠帶來大量的水汽,也能夠形成非常充沛的降水,可這只是理論上的事情。在事實上,西南季風帶來的海洋水汽根本就無法抵達印度西部地區。就好像世界上有很多明明是沿海地區,卻依舊非常乾燥缺水,甚至形成了大片的沙漠。

    印度西部形成塔爾沙漠,並且還形成大片乾旱區域,原因有三:

    第一,西南季風帶來的水汽根本無法到達;第二,受到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影響;第三,歷史上長期受到人為破壞,使得地表環境不斷惡化,形成荒漠。

    西南季風是盛行於南亞還有東南亞地區的夏季風,原本印度洋上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以後,受到地球自轉的自轉偏向力影響變成西南向的季風,而季風經過印度洋北部的大面積熱帶海域,攜帶了大量的水汽之後吹向陸地方向。包含豐富水汽的西南季風,也是印度半島還有東南亞很多熱帶季風氣候區終年有豐富降水的主要原因。

    然而,這在印度西部地區就不好使了,雖然這裡也正好對著西南季風吹拂的方向,可另一方面,著名的印度低壓中心也在這裡。北半球的氣旋是作逆時針方向湧動的,本來應該是降水豐富的時期,西南季風給印度低壓中心地區帶來的偏偏是來自中東與北非荒漠地區大量乾燥的氣流,根本就很難造成降水。

    一般來說,北迴歸線穿過的大多數地方都應該是非常乾旱缺水的,像是長江中下游、華南等地區,那是特例,是受到了很多其他外部因素干擾才能形成的降水充沛的地區。印度西北部大多地方,都被北迴歸線穿過,終年受到副熱帶高壓帶的下沉氣流所控制。

    副熱帶高壓帶終年盛行下沉氣流,而且這些區域位於低緯度地區,常年都是溫度比較高的。既缺少充足的水汽,溫度又比較高,而且常年都是氣流下沉區域,即便是很少的水汽,如果沒有上升氣流降溫,那麼也就很難形成降水。這樣形成的荒漠型別的氣候,印度西北部跟世界上大多數荒漠地方都是一樣的。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而當年最古老的“古印度文明”並非是在印度半島,而是在印度河流域也就是今巴基斯坦境內,早在四千多年前,印度河流域就形成了最初的人類文明,建設了自己的城市。然而,印度流域還有廣大的印度西北部地區,過早出現文明,對於當地本來就脆弱的環境,也造成了很大的摧殘。

    就好像黃河流域沙化、Murano古國消失等一樣,古印度文明最終造成的不僅是“死亡之丘”,還有整個印度西北部的大規模荒漠化。當時的印度文明,在本來就比較乾旱缺水的地區大量開墾取水、砍伐樹木等,使得當地的植被迅速消失,土地不斷沙化。可以說,印度西北部的大面積荒漠的形成,不僅是因為自然原因,也跟人類活動息息相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r怎麼加濾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