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門提督坎震離

    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告訴我,它在想什麼?

    真理就是如此簡單,它的存在並不是因為人存在就存在或不存在,但卻因為人看到的,想到的,思考到的而不同。

    我們看到的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大腦願意讓我們看到的。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它太大了,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只能是管中窺豹。

  • 2 # 何處是家鄉

    愛因斯坦是位科學家,雖然是偉大的科學家,雖然有很深的哲學背景,但依然還是一位科學家。對於科學家而言,真理的問題不在他們的思考範圍當中,因此回答不出“真理”應當在哪裡?應當以何種形式存在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泰戈爾是一位優秀的詩人,深受印度古代神話思想影響,是一位經過邏輯訓練,有神話背景的浪漫詩人。說泰戈爾具有唯心論觀點是不準確的,他沒有進入“反思層面”,就這段語言描述而言,甚至沒有進入哲學層面,只是粗淺的唯物論與宗教思想的結合而已,距離唯心論相差甚遠。

    泰戈爾的思想有一點是極為有道理,甚至可以說是極為前衛的,那就是,他把“真理”與“人”緊密相連看待問題,這是非常高明的。的確,真理也好,藝術也好,科學也好,只要是人類建立的學問,都是為人類服務,幫助人類思考世界和認識世界的,最終都是幫助人類生存的學問。

    愛因斯坦是一位科學家,科學家們看重的是邏輯思維與經驗觀察相符,在科學家看來,人類的經驗觀察就是真實的存在,人類觀察的結果和動物觀察的結果,或者外星人觀察的結果,都應該是一樣的,所以他們把這種觀察結果叫做客觀實在,把人類邏輯思維通恰的結果叫做客觀規律。

    問題是,不同的觀察者,觀察同一現象,觀察結果當然是不同一的;不同的思維物件,邏輯格式也是不同的,對同一現象思維結果也是不同的,那麼誰的觀察是客觀實在呢?誰的思維結果是客觀規律呢?所以,很顯然,泰戈爾在這一點上說對了,科學也好、藝術也好、哲學也好,都是人的學問,都只服務於人,人的真理就只是對人才有價值。

    有人做過一個很好的比喻,非常清晰的說明了這個問題。比如人和蝙蝠同處一個黑暗的山洞中,不同的觀察者就會建立不同的世界圖景。如果問客觀實在的話,人寸步難行,蝙蝠飛行自如,誰的世界更真實?問人,會說這是一個黑暗的山洞;問蝙蝠,會說這個環境很舒適。人和蝙蝠因為有不同的生存需求,誰總結的規律更客觀呢?人必須小心的行動,否則不是摔倒就是撞到頭;蝙蝠則可以任意上下翻飛,誰的規律更“客觀”呢?所以根本沒有什麼“客觀”,一切全部是“主觀”的,觀察者自身的觀察結果對自身來講就是最客觀實在,但其實全部是“主觀”反應而已。

    科學一樣如此。所有科學都是人類對外物資訊的觀察,而這些觀察只能被人自身觀察到,又是透過人自己的邏輯格式對自己的觀察結果進行整理,得出的結論,怎麼能叫做“客觀規律”呢?當然是主觀規律了。

    很多人錯誤的把有效性看做客觀規律,認為因為重複有效,所以就是客觀規律。這其實只是不斷重複著,人類自己的廣義邏輯通恰而已。

    所謂“廣義邏輯”,就是指觀察者接受資訊的邏輯和思考方式的邏輯達成通恰而已。

    人的眼睛看光是明亮的,思維邏輯雖然認定光只是一種能量形式,但只要具有這種能量形式,只要被人觀察到了,永遠只會是明亮的。也就是說,即使人只是想到光,你的意識也會反應成明亮。我說“前面有光”,你立刻就會去找哪裡是明亮的,絕不會去觀察能量,當然就算是想觀察能量,人也不可能觀察到的。

    最後說說“真理”吧。

    科學家只注重經驗觀察和邏輯思維是否通恰,藝術家當然強調人的情感接受與否,他二人的“真理”明顯不在一個平臺上,爭論怎麼會有結果?這叫“雞同鴨講”!

    當人類進入反思層面思考問題,也就是,當人類開始用我們自己的邏輯思維去追問我們自己的邏輯格式本身,就會理解“真理”本身就是個“悖論”,“真”是去除一切干擾與扭曲的“物”的本在,“理”是人類透過自身觀察工具對物件進行“主觀”觀察後,再對接收到的資訊透過自身邏輯進行扭曲性整理的結果。人類又怎麼可能獲得“真理”哪?

    真理永遠不存在,這才是“人類的唯一真理”。

  • 3 # 沙漠的狼140460

    愛因斯坦是一位科學家,泰戈爾是一位詩人。

    他們兩個代表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思想。

    這也是一個古老的哲學話題。

    愛因斯坦用科學可以解釋自然和物理現象,無法解釋人的意識形態。

    這個問題就像科學無法破解:人死後有靈魂存在嗎?

    所有自然科學和詩人的思想,都是為人類服務的。從這一點看以人為中心是正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d彩泥粘土哪家的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