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52944140293

    主要是說徵兵,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和對百姓的同情

    作品原文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

    作品譯文

      作者走在新安縣的大路上,聽到新安吏在按戶籍冊點兵。

      作者問新安吏:“難道因新安縣小,壯丁已抽完,才抓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達,並下令說沒有壯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問“抽來的未成年男子實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壯的中男還有母親相送,瘦小的由於父母在戰亂中去世,就變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東流,青山還留著哭聲呢!

      “不要讓眼淚哭幹,收住你們縱橫的淚水。

      眼淚哭幹了會露出頭骨,但天地終歸是無情的,不能改變這悲痛的安排。

      我們官軍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復其地。

      可是賊心難料,致使官軍潰敗。

      我們就去原先營壘就食,練兵也依憑著洛陽。

      挖掘壕溝也不會深得見水,放牧軍馬的勞役也還算輕。

      何況朝廷官軍是符合正義的,一切必然順利,愛護戰士一目瞭然。

      送行戰士不要哭得那麼悲傷,長官會像父兄一樣關愛你們。”[2]

    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慶緒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陽),肅宗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九個節度使,率步騎二十萬人圍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從魏州(今河北大名)引兵來支援安慶緒,與官軍戰於安陽河北。九節度的軍隊大敗南奔,安慶緒、史思明幾乎重又佔領洛陽。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軍隊南下。這一戰之後,官軍散亡,兵員亟待補充。於是朝廷下令徵兵。杜甫從洛陽回華州,路過新安,看到徵兵的情況,寫了這首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牌子的襯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