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運超

    明教是摩尼教,白蓮教是白蓮教,來源和形式嚴格有分別。當時元末大起義主要是白蓮教,儘管韓山童、韓林兒、劉福通、徐壽輝等人都打出明王旗號,但和明教推崇的明尊並不是一回事,吳晗先生認為明朝建立和明教有過關係,這是作者的一家之言,這個問題的確很複雜,史料並不是非常清晰,但像楊訥先生對此是懷疑的,認為明教和明朝建立並沒有多大關係,個人感覺楊訥先生對白蓮教的考證更有說服力。

    白蓮教誕生與南宋初期,起初 是一個嚴格的宗教分支,但後來發展變了,與其他民間秘密結社形式吸收很多內容,元朝建立,蒙古上下對宗教多元化一直比較寬容,道教各派如全真教正一教各分支都推崇,佛教藏傳和其他宗派也一樣,也包括回教、景教、摩尼教這些其他形式,這是元朝非常寬容的一面,但是中期開始對白蓮教卻是下過命令禁止。

    所以元朝後期大起義主要是白蓮教的反彈,包括上下對官府的反抗,而明教是不牽扯的,當然除非有些表面是明教做掩護,實際是白蓮教,只不過如果從教義形式來說,還是有很大區別,當然一般老百姓其實未必分得清楚,但從官府方面應該是對他們有區分。

    所以金庸寫小說,對明教有過一些瞭解,他的老家浙江歷史上是摩尼教比較流行的地方,就像他書裡寫方臘是南宋時期的摩尼教主,這是事實。但對明教組織形式和教義宗旨以及和波斯的關係,都是瞎編的,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金庸顯然是瞭解過吳晗先生的文章,認同明朝和明教有著傳承關係,他才這樣寫明教作為起義的主要力量,事實上並不是那麼回事。從徐壽輝、陳友諒、明玉珍等反元義軍方面說,白蓮教就是白蓮教,是完全本土產生的一個民間宗教,不是正統嚴謹的宗教,吸收過其他宗教的一些元素,但相對已經比較完善,之後唐賽兒、王聰兒等白蓮教起義是一直存在,與白蓮教有關的如天理教、彌勒教、義和團紅燈照也是其他分支,但明教是明教,是一種歷史很嚴謹的外來宗教,與白蓮教是有較大區別的。

  • 2 # 燕趙節度使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不是白蓮教,它是摩尼教和拜火教的混合體。

    請看我的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80922688766083587/

    明教並不崇拜“火”-略論金庸《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小錯誤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金庸大俠的十四部武俠小說中,我最喜歡《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龍記》,前前後後曾讀過許多遍。

    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寫到一個奇特的門派:明教。

    明教總壇位於西域光明頂,教中主要職位有教主,光明左右使,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其中光明左右使統御“天”、“地”、“風”、“雷”四門;五散人執掌“銳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五旗。並在各地設立 “神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五壇,教眾不下百萬,以推翻元朝為目標。

    因此明教屢屢遭受到朝廷的鎮壓,而為了躲避官府的圍剿,明教中人行事隱秘,被江湖中人視為“魔教”,並因此與江湖各大門派發生了許多衝突,最後導致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在光明頂上,明教各大高手精疲力盡油盡燈枯,眼看就要全軍覆沒。

    金庸在此有一段精彩描述:

    當此之際,明教和天鷹教教眾俱知今日大數已盡,眾教徒一齊掙扎爬起,除了身受重傷無法動彈者之外,各人盤膝而坐,雙手十指張開,舉在胸前,作火焰飛騰之狀,跟著楊逍唸誦明教的經文:「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明教自楊逍、韋一笑、說不得諸人以下,天鷹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廚工仗役,個個神態莊嚴,絲毫不以身死教滅為懼。

    空智大師合十道:「善哉!善哉!」

    俞蓮舟心道:「這幾句經文,想是他魔教教眾每當身死之前所誦的了。他們不念自己身死,卻在憐憫眾人多憂多患,那實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當年創設明教之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傳到後世,反而變成了為非作歹的淵藪。」

    由於後來殺出個張無忌,獨戰六大門派,拯救了明教,明教才轉危為安。劫後餘生的明教教徒奉張無忌為教主,並走向復興,最後推翻了元朝。

    當年看到這一段,就對明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次,在舊書攤上買了一本舊書《古代摩尼教》,從此興趣更濃,找了更多的資料,對這一個湮沒在歷史塵沙中的宗教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歷史上真實的明教(摩尼教)與金庸小說中的明教最大的區別就是:歷史上的明教並不崇拜火,崇拜火的反而是明教(摩尼教)的死敵——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 )。

    按照我們正常邏輯,火帶給人帶來光和熱,帶給人類光明,按理說既然叫明教,自然崇拜光明之源——火。

    《倚天屠龍記》中的那段經文原本讓我對明教崇拜火深信不疑,結果歷史資料卻讓人大跌眼鏡:原來小說和歷史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當然,小說畢竟是小說,和歷史不能劃等號,況且這也怪不得金庸。

    原因有二。

    1.金庸是武俠小說家,不是歷史學家。更何況明教和拜火教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都產生於波斯,明教教義很多地方都是山寨拜火教的教義,就算是當時的宗教歷史學家也難免搞混。

    2.80年代之後,出土了大量的摩尼教文物,歷史學家才終於分辨清楚,原來明教和拜火教是兩個宗教。而《倚天屠龍記》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身為武俠小說作家的金庸,由於時代的侷限,更不可能搞清楚了。

    下面我就簡單說說歷史上真實的明教和它的死敵拜火教。

    先說說明教(摩尼教)和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 )的關係。

    簡單的說,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 )和明教(摩尼教)的關係,就相當於基督教和拜上帝會。明教可以看做是拜火教的一個山寨版改頭換面版。

    瑣羅亞斯德又譯查拉圖斯特拉,前628年~前551年)是拜火教的創始人。

    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誕生之前在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也是明教/摩尼教之源。傳入中國後被稱為“祆(xiān)教”。

    拜火教標誌

    該教認為阿胡拉·馬茲達(意為“智慧之主”, 日本有個汽車品牌,也叫馬自達,就取自阿胡拉·馬茲達。)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

    馬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無限的光明”,因此瑣羅亞斯德教把拜火作為他們的神聖職責。

    阿胡拉·馬茲達在善惡二元論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與代表黑暗的惡神阿赫裡曼進行長期的戰鬥,最後獲得勝利。

    該教以光明之象徵“火”為崇拜物件,火是阿胡拉·馬茲達的兒子,是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東西。

    所以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

    此教現在伊朗偏僻山區和印度孟買一帶的帕西人(波斯的轉音,約有8萬人)中仍有很大的影響。

    接著介紹明教。

    《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章《舉火燎天何煌煌》中寫道:楊逍案頭有一本《明教流傳中土記》,“張無忌翻開書來,但見小楷恭錄,事事旁徵博引。書中載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於唐武后延載元年傳入中土。其時波斯人拂多誕持明教‘三宗經’來朝,華人始習此教經典……至會昌三年,朝廷下令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因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創立。

    摩尼生於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倫傳教,277年被釘死在十字架。

    摩尼聲稱自己是佛祖、瑣羅亞斯德和耶穌的繼承者,也是最後一位先知。

    這種說法跟洪秀全說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穌的弟弟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教義以瑣羅亞斯德教之善、惡二元論為基礎,將一切現象歸納為善與惡,善為光明,惡為黑暗,而光明必會戰勝黑暗,人類若依宗教之真理與神之志向,終必走向光明、極樂之世界

    可見,明教並不崇拜火,而是崇拜光明。其主神為明界之主明尊,所以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明教。

    波斯薩珊王朝的開國國王沙普爾一世為了同勢力根深蒂固的拜火教相對抗,大力扶植明教,並尊明教為國教。但好景不長,沙普爾一世死後不久,新任國王巴赫拉姆一世是虔誠的瑣羅亞斯德教信徒,開始打壓摩尼教,重新扶植瑣羅亞斯德教,最終處死摩尼,迫害明教教徒,明教教徒被迫逃亡國外。從此,明教開始向東西方擴散。

    明教傳到中國後,為了生存,時而依附佛教,時而依附道教,自稱是這些宗教的一個分支,但信奉者寥寥無幾。

    後來回鶻軍隊參與平息安史之亂,在洛陽遇到幾個明教傳教士,皈依了明教,明教成為回鶻汗國的國教。有了回鶻的支援,明教在唐朝境內廣建寺院,聲勢達到了極盛。

    唐武宗滅佛時,回鶻勢力已經式微,明教受到牽連,遭到重大打擊,被迫轉入地下秘密傳教。

    宋朝時期,明教分化。

    一部分摩尼教依託道教進一步發展,如浙江四明崇壽宮本為摩尼教寺院,後改為道教道觀,其道士也認為摩尼是老子化身。

    另一支摩尼教則流入民間,漸漸與民間秘密宗教相融合,成為宋代農民起義的指導思想。

    方臘是不是明教教徒,歷史學家莫衷一是,沒有定論。

    元代對於明教的態度較為寬容。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記述,在整個福州有七十多萬戶人家保持信仰明教。

    明朝建立後,洪武六年,朱元璋命刑部尚書劉惟謙等修訂《大明律》。“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聖,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及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眾等會,一應左道異端之術、或隱藏影象,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其中,明尊教就是明教。從此,作為民間地下宗教的明教漸趨消失,而作為地方宗教、不參與政治鬥爭的明教分支則得以傳承。

    吳晗認為明朝國號來源是承自明教,已經被現代歷史學家證明是錯誤的。

    最終,明教與中國的道教、佛教以及其他地下宗教如白蓮教等融合,消失在了中國宗教的大熔爐之中。

    明教最後的遺存是中國福建晉江市的草菴,金庸也曾來此參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很努力的去幹工作,卻感覺收穫與付出不成正比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