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醬TNT
-
2 # 房產文案部
藏戲,說的就是藏族戲劇,這是一個體系龐大的民族劇種。藏戲在藏語中叫做“阿佳拉姆”,翻譯為漢語就是“仙女阿姐”的意思,演戲的人則叫“拉姆娃”。
藏戲主要是以歌舞的形式,來表現故事情節,就這一點來說,這與其他形式的戲劇藝術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藏戲藝術從正式形成到現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眾多流派,其中,最主要的兩大流派分別是藍面具和白麵具,它們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表演形式。
作為一種民族地方性表演藝術形式,藏戲藝術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色,它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民間歌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一、藏戲的起源:脫胎於宗教藝術,從民間歌舞中汲取養分
說到藏戲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14世紀的一段故事:14世紀有位噶舉派高僧,名叫唐東傑布,他在一次外出時路過一條大河,這河上沒有橋樑,人們過河時不得不冒險涉水。由於水勢湍急,經常導致過河的人被急流沖走。
為了解決人們的困難,唐東傑布發心要籌集資金,在河上鋪架橋樑。為籌集架橋資金,他邀請山南地區窮結縣境內的兄妹七人,組成一個演出團體,到西藏各地區進行表演,透過這種方式募化資金。這便是藏戲的雛形,因此,唐東傑布被認為是藏戲的祖師,為世代的藏戲藝人所崇敬、供奉。
不過,根據藏文史料記載,藏戲的起源並不是在14世紀,而是在公元8世紀後期。藏族古典文史名著《巴協》中記載:“八世紀時吐蕃贊普赤松德贊修建桑耶寺時,蓮花生大師為調伏惡鬼所行軌儀中率先應用一種舞蹈”。
在蓮花生大師的主持下,西藏地區修建起桑耶寺。竣工那天,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典禮,在慶典上,就有藝人戴著面具載歌載舞,進行跳神儀式。透過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發現,藏戲起源於宗教藝術。
藏戲發展到14世紀時,藏戲真正的創始人唐東傑布在跳神儀式的基礎上,對藏戲的內容進行了改造,增加了許多宗教神話和民間故事的內容。
到了17世紀,格魯派高僧阿旺羅桑嘉措(1617——1682年)將藏戲的表演從跳神儀式中分離出來,此後,職業性劇團開始形成。藏族民間的舞蹈動作和民歌唱腔,始終是藏戲得以形成並持續發展的藝術基礎。在形成過程中,還有歷代的藝人、作家不斷地對藏戲內容進行加工,使藏戲內容更加豐富,最終,藏戲這種脫胎於宗教藝術,從民間文藝中汲取養分的藝術形式,最大限度地儲存了藏民族的文化特色,成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觀看藏戲時,觀眾可以從面具的造型上,對人物的善惡進行區分。在表演過程中,藝人隨著音樂節奏而舞蹈,舞蹈動作誇張而豪邁,這種健壯粗獷的美感,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回覆列表
藏戲,藏語叫“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獨具特色的一個劇種。起源關於藏戲的起源問題,有人竟與八世紀時蓮花生在桑耶寺開創的“跳神”聯絡在一起。其實,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八世紀,赤松德贊執政時期,桑耶寺落成之後,從天竺請來的高僧蓮花生,根據佛祖釋迦牟尼關於佛教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學說中的瑜伽部、無上瑜伽部裡金剛舞一節,組織跳神法會,驅鬼酬神,為寺院開光。蓮花生的傳記中說:“譯經師在桑耶寺‘慈氏洲’譯經完後,由長老手持經繞‘務孜’殿三週,排成行列,戴上假面具,擊鼓跳舞,為所譯經典開光。從此沿襲至今。這是西藏各寺院跳神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