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酋知魚

    這個問題我把它換一個形式可能會更好解釋——智慧生命的體型重要嗎?

    先說答案再分析——體型很重要,而且足以支援智慧的最小體形可能與我們現在的體形差距不大,大約在50公斤左右。

    腦的體積重要嗎?

    我們的大腦當然不是最大的,但是真的是最強的。體型越大的動物,控制身體所需的神經元也越多,因此單純的腦容量不能反映什麼。經過反覆的探究,人們找到了一個可以比較客觀反映大腦與體形的參考數值,稱為腦指數,是動物的腦容量與模擬預期腦容量的比值。貓的指數恰好接近1,而老鼠只有0.4,人類是7,在所有動物中無出其右者。

    為什麼說這是經過反覆探究的呢?因為之前出現過很多比較方法,但是都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也就是人類沒有拿第一,哈哈……)。譬如腦質比——用腦的質量比上體重,這個方法看似非常符合直覺,但是第一個問題就出在小體型動物上,我們人類的腦與體重的比例大約是2%,可是……老鼠也是這個值,還有些鳥類的腦比重甚至可以達10%,更是遠超人類,所以用這個數值衡量智力肯定不行。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因為無論是老鼠還是大象,它們的神經元細胞都是差不多大的(雖然準確來說人類比小鼠的更大,但至少沒有到體型這麼誇張),在體形縮小的情況下,神經元相比於體形的單位數量當然會變小了,我們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小型生物只有100個細胞,那麼它只有兩個神經細胞,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智力了。

    量變產生質變,這句話既有哲學道理,在現實世界中也得到了充分證明,在神經元中更是如此。人類的每個神經元有數千個小分支叫突觸,用以與其它腦細胞連線。每個腦細胞可以與大約104個其它腦細胞相連(我記得小鼠每個只能連線10個左右,但是找不到來源了,所以可能存在錯誤)。人類的大腦皮層擁有大約160億神經元,它們之間相互連線的方式是數千億級的。

    那麼想象一下,如果將腦細胞隨機減少一半,那麼會缺失多少神經連線呢?是一半嗎?當然不是,每個細胞的消失都意味著有100個連線消失,當然考慮到連線是相互的,差不多也會減少大約10倍,可見神經元的數量堆積產生的收益不是簡單的加法。

    為什麼大塊頭有大智慧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腦容量是一個剛性指標,是不能隨著體型的縮小而縮小的。所以我們需要知道的第二個問題是,相對較小體形的動物可以擁有巨大的大腦從而達到智慧的水平嗎?

    部分鳥類的腦質比可以達到10%,是不是說我們的最小體重可以達到10公斤,一隻小體型狗的重量?

    也不行,因為智慧生命是進化出來的,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如果是在實驗室裡或是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活下來當然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在純野生環境中,這個物種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活下去。

    人類僅佔體重2%的大腦消耗了差不多25%能量供給,大腦每一秒鐘都在瘋狂地消耗著氧與葡萄糖,所以只要缺血數秒,人就會立即暈厥。不僅如此,腦還與其它任何器官都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它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是的你沒有聽錯,無論你是在解奧數題還是在睡夢中,腦的功耗都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出現食物短缺,那麼你無論想如何透過減少運動來節約能源都是徒勞的,你的腦門上就像開了一個水龍頭一樣在瘋狂地傾瀉著你寶貴的能量。

    而在野生動物的自然界中,可沒有固定的一日三餐,就算是頂級的掠食者,也常有捕獵失敗而餓肚子幾天的現象。這也就意味著,一個物種若存在向更高智慧進化的可能性,就必須要有相當強的營養供給。事實上人屬動物正是在掌握了用火之後,才大大提高了營養的攝入效率,助力了大腦的發展,黑猩猩在有猴子吃的情況下,每天要花10個小時咀嚼肉,可見差距之大。

    想變聰明?先變大呀!

    而小體形動物的生存就比較堪憂了,首先因為體形的劣勢,幾乎不太可能捕捉大型動物,而且還會受到10倍於自己體重的掠食動物壓制。這弱小的身體,夾縫中未生存的狀態,恐怕還沒有進化出真正的智慧就滅絕了。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進化也是如此。沒有一步一步的有利條件積累與正向反饋,智慧也不可能出現,小體型動物當然有可能進化出智慧,但一定要完成巨大化(我們靈長目的祖先也是如同老鼠一樣的小動物),否則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都不太現實。

  • 2 # 獵奇動物社

    像松鼠這樣的小體型動物能否進化出智慧?

    先說一下答案,松鼠當然能進化出智慧,而且松鼠已經有了智慧。只是松鼠的智慧相比人類來說比較低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明確一下智慧的概念。

    智慧是指生物利用神經器官所產生的一些高階的能力,比如感知、判斷、決定、記憶、辨別等能力。

    基於上面的定義,我們能夠得出,現在只有有神經器官且擁有以上某種能力的生物就擁有智慧,只不過,不同生物的智慧不同,所以對能力的掌控也不同而已。簡單的來說,就是人類幾乎有著智慧所有涵蓋的能力,而其他的生物僅具有幾項。

    松鼠擁有“智慧”的具體體現

    松鼠屬於哺乳動物,而且它有著較發達的神經器官,所以,松鼠已經具備了智慧。那麼,松鼠的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01 判斷和辨別能力

    松鼠屬於偏素食的雜食性動物,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尤其喜歡吃堅果類。經過科學的研究發現,松鼠對於小小的松子有著很強的判斷能力,它能準確的判斷松子中果實的大小。所以在松鼠的棲息地中,如果你發現看似飽滿的松子,大都是空殼的,裡面是沒有果實的。

    這種能力其實源於松鼠有著強大的嗅覺能力,僅需要一聞它就能準確的判斷松子中果實的大小。

    02 生存能力

    人類之所以能夠站在現在的位置上,與食物的儲存有著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萬物凋零,如果沒有學會儲存食物的話,人類就只能像許多動物一樣用冬眠來渡過食物匱乏的寒冬了。

    松鼠就是如此,它們是儲存食物的“行家”。松鼠在秋末就開始儲存過冬的糧食,此時除了休息外,它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林中穿梭尋找食物中渡過的,而且松鼠還會將自己找到的並不是很乾燥的食物放在太陽底下曬乾,以便於儲藏,這在自然界的動物中可是少見的。

    之後,松鼠會將食物分不同的地點儲藏,這使得松鼠的食物得以最大程度的儲存,因為即使一個藏匿食物的地點被發現,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而且生物學家還發現,松鼠在埋藏自己的食物時,如果遇到同類在附近,它會假裝儲藏以騙過同類。

    03 記憶能力

    上面我們說過,松鼠會為了盡大可能的儲存自己的食物,會選擇將食物分別放在不同的地點儲藏。但是,別忘了冬天山林中不免會下雪,而被積雪覆蓋後,它的食物的藏匿地點也會被覆蓋。

    但是,根據觀察發現,松鼠可以找到自己藏匿的95%以上的食物,即使這些食物已經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它還是能夠準確的找到。

    這就是它強大的記憶力以及空間能力的表現,而且根據生物學家的觀察發現,松鼠還有利用地標尋找食物的能力。

    那麼,松鼠的智慧能否超過人?

    雖然大腦不是決定智慧的唯一因素,但是大腦的大小以及腦容量的大小都能一定程度的決定動物的智力。而且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腦容量越大的動物它的EQ(腦指數)也越高。舉個例子,老鼠的腦容積是2.3ml,它的EQ約在0.40左右,而猩猩的腦容積在440ml左右,它的EQ在2.48左右,人類的腦容積大約在1350ml左右,人的EQ就在7左右。

    也就是說即使與我們人類最接近的猩猩,它的EQ也只有人類的三分之一左右。從上面的資料我們能夠看出,體型越小的動物,就意味著腦容積越小,相對的EQ就越低。

    因此,松鼠如此小的體型是不可能進化出與人同等的智慧來的。

    總結

    智慧的能力體現包括很多方面,而松鼠的種種能力顯示,它是有智慧的。只是因為它的EQ較低,而且是不可增加的(腦容積不變)。所以松鼠即使再進化,它的智慧也不可能超過人類,甚至很難超過比自己體型大的一些動物。

    從這點上看,體型確實也對智慧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接工程費和人工費如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