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黑鳥

    目前而言,除了古代翻譯的以外。近代的只有南懷謹的,論語別裁。國內其他作者寫的論語千萬別看了。

  • 2 # 羅爾斯正義

    個人推薦李澤厚先生的《論語今讀》。

    可能不能說哪個最接近儒學本意,因為歷史文字已經成為過去——就算是孔老夫子復活,他大概也不記得自己幾千年前說話時候的全部意思和語境。而且,儒學是個變數,幾千年的歷史中無數人的創新、傳授、闡述、論證、解釋,導致儒學成為一個龐大的思想系統,其有核心要義但也有無數枝蔓。

    從某種意義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是當代人站在當代環境與自我價值觀的角度,對歷史事實的追尋、探討。

    如果上述論述有一定合理性,那麼個人認為李澤厚先生的《論語今讀》值得一讀,其宗教倫理政治三合一、情感本體、實用理性等等觀點思想性非常強。

  • 3 # 永珍一脈

    謝謝邀請!很遺憾!我也不大清楚儒學的本意到底是什麼,就我的理解,可以肯定的是儒學確立了之後的基本社會倫理體系,政治倫理體系以及人文價值取向,為中國社會,文化的穩定和延續打下了思想和制度基礎,儒學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發展性,後世儒學根椐社會發展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無論哪個版本好象都以“明明德”和“修齊治平”為宗旨,不知道“明明德”,“修齊治平”算不算儒學的本意。

  • 4 # 能量平衡德行天下

    無論哪個版本的論語只要是它宣揚的“仁”和“禮”這兩個基本概念就可以,至於從哪個角度看這兩個概念只是眼界和水平的問題。我認為也不必過份解讀。其實讀書不只是讀書面的文章,要學會讀文章內的文章。只要是讀懂讀透這些理論也就不會產生過大的誤差。所以就那種“論語”更接近原著,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的問題。此觀點只代表本人觀點,不作為參考意見啊。謝謝閱讀。2019/01/13

  • 5 # 詹照元

    儒學民本思想,五經四書為封建統治所同化,詩經,(風,雅,頌)孔子就這樣,風,民歌,雅,士大夫詩作,頌,歌功頌德詩作,:風開卷,頌尾卷……可見一斑

    儒家是主張官天下傳賢,封建主張家天傳子……

  • 6 # 東方國學

    其實用這個題目是有歧義的。當代人為了出書、出名而做的註解其實不過是為垃圾堆填上了一些廢紙。

    這顯然也是當代人的一種說法,因為只有無聊的、過於學術化的當代人,才會坐在椅子上喝著茶去解讀《論語》。

    在古代,無論是《老子》《莊子》《論語》等等,古人在註解的時候就不僅僅是註解文中本來的意思,而是根據文字原本的意思,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的環境特點,揣測作者本人的學說,如果處於當代,會有怎樣的闡述與發展。

    這個路子其實正是孔子本人開創的,比如孔子本人就是最早編纂了《詩經》的人,"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詩經》也是由他傳承的,我們不要以為編纂不過是把一些東西收集起來,這就大錯特錯了,編纂的過程就包含了個人對詩經的理解,其中哪些內容是值得被收集的,哪些是不能被收集起來的,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什麼樣的結構編排,這些都需要編纂人本身得有深厚的人文功底和文化修養才會有判斷能力。

    孔子還根據《易經》的內容作了《易傳》。

    再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王弼、郭象等人還注過了《老子》、《莊子》等經典著作。

    所以,古人解讀經典,都是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在裡面。而不像當代人,為了出書而註解。

  • 7 # 菩提佛學

    其實用這個題目是有歧義的。當代人為了出書、出名而做的註解其實不過是為垃圾堆填上了一些廢紙。

    這顯然也是當代人的一種說法,因為只有無聊的、過於學術化的當代人,才會坐在椅子上喝著茶去解讀《論語》。

    在古代,無論是《老子》《莊子》《論語》等等,古人在註解的時候就不僅僅是註解文中本來的意思,而是根據文字原本的意思,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的環境特點,揣測作者本人的學說,如果處於當代,會有怎樣的闡述與發展。

    這個路子其實正是孔子本人開創的,比如孔子本人就是最早編纂了《詩經》的人,"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詩經》也是由他傳承的,我們不要以為編纂不過是把一些東西收集起來,這就大錯特錯了,編纂的過程就包含了個人對詩經的理解,其中哪些內容是值得被收集的,哪些是不能被收集起來的,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什麼樣的結構編排,這些都需要編纂人本身得有深厚的人文功底和文化修養才會有判斷能力。

    孔子還根據《易經》的內容作了《易傳》。

    再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王弼、郭象等人還注過了《老子》、《莊子》等經典著作。

    所以,古人解讀經典,都是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在裡面。而不像當代人,為了出書而註解。

  • 8 # 不可語水

    大家談到《論語》,在古代解讀中有很多版本,比如何晏《論語集解》,劉寶楠《孔子正義》,程樹德《論語集釋》這三本書主要是廣泛收集前代對《論語》的註解,而自己不評價。而且這三本太古,不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故不談。

    主要談以下5個版本,

    第一,朱熹《論語集註》,我們知道朱熹的《四書集註》從宋代就是儒家的權威教材,本身對《論語》的解讀,確實是用了很大功夫,但是他是唯心主義者,也有意用註解《論語》闡述自己的見解,同時那個時候的文字訓詁水平達不到後代那樣,有很多以錯為是的地方。

    第二,《論語譯註》這本書是學習《論語》必備的書,也是通行量很大的書,比較還原了《論語》的基本,註釋等方面很全面,後面的人再注論語都要參考。

    第三,李澤厚《論語今讀》和南懷瑾《論語別裁》,李澤厚是美學家和哲學家,他的《論語今讀》內容很全面,但太過於重視體系的解讀,喜歡用後世的儒學範疇去解讀《論語》的內容;南懷瑾的《論語別裁》在形式上和他的《老子他說》和《易經雜說》一樣,散文化的解讀《論語》,沒有正規的註釋,譯文,所以不適合學習,可以看看,長長見識。這兩本書都是解讀太多,新意太多。

    第四,錢穆的《論語新解》,這本書內容比較全面,註釋,譯文,解讀都有。錢穆是國學大師,被稱為最後一個士大夫,所處的年代又是戰爭年代,其後又去了香港創辦新亞書院,就是現在的香港中文大學。他自己也寫過《孔子傳》,所用的材料就是《論語》,內容上幾乎是以經解經,用《論語》就把孔子的一生給描述了。

    所以他對孔子很心嚮往之的,也很瞭解。所以,他的這本《論語新解》是很具有感情的,書中的孔子也很鮮活,充分體現了孔子的人格偉大,文言文版的註解也是對孔子的一種精神迴應。所以,他終身在維護儒家文化,這也是對歷史的一種感情。

    就儒學的本意來看,少些意識形態的解讀,越是可以還原孔子,把孔子當做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社會治理者來看,越可以認為還原了《論語》,至少,我是相信知人論世,世上有知己的

  • 9 # 風中煙語

    近代版本里還沒有,因為孔子不是儒家,儒家是孔子的弟子創立的,借孔子之名,孔子的水平太高了,是聖人級別的,悟透宇宙原理的

  • 10 # 使用者5604603600976

    若學問寬度只侷限於論語,是無法讀懂論語的,儘管你幾十年汲汲深耕於此,自覺所獲頗深。當你遍覽儒家諸賢再讀論語感覺又喜獲新意,對不起,你還是不懂!因為在老莊諸子裡還有孔子學問散落其間,別忘了“子罕言利命與仁”,聖人不是不說,是罕說,此說收落於老莊諸子。

    可嘆今之學人,大師帽子滿天飛,真正通貫三家者幾人欸?未通之人,開口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橡皮圈手鍊怎麼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