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種方法,是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選擇的2種不同的購入原材料的入賬方法。
實際成本法適用於購貨不多的中小企業。因為是按購貨金額直接計入帳戶,所以可以直接的反應每一次進貨的金額。缺點是工作量太大,不適合大型企業。
計劃成本法適用於購貨很多並且很雜亂的大型企業。因為是根據預先定下的金額計入帳戶的,和實際購入的批次、質量、價格波動無關,所以入賬很簡單。缺點是不能直接反應實際數值,不適合小型企業。
那個“材料成本差異”的東東,就是計算計劃成本法裡面因為預先定價和實際價格的差異而造成的不同。
因為入賬的時候是用計劃成本,所以這東東簡單的來說就是把計劃成本(貸方的材料採購)加上或者減去一個差額(材料成本差異),使得計劃成本等於實際成本(借方的材料採購)。
計劃成本大於實際成本,稱之為節約。
借:材料採購,貸:材料成本差異。
計劃成本小於實際成本,稱之為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異,貸:材料採購。
材料採購科目和其他資產類科目不同,並非借加貸減,而是借方反應實際成本,貸方反應計劃成本。和加減無關。
一,計劃成本法1,對所有原料品種自制計劃單價(計劃單價不能超過實際價的10%)。2,財務透過“材料採購”科目並在月底透過“材料成本差異”計算成本。3,適合企業的車間核算或車間部門考核及二級核算。
二,實際成本法
1,倉庫入庫材料按實際價入庫。
2,財務按“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法計算成本。
3,適合流通領域。
三,區別
1,公司的大小及性質決定。
2,材料的品種的多少,成本的核算方法決定。
3,領導的決策能力來決定實際成本法:
購入材料時按實際成本,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領用及銷售時時:借:成本、費用、在建工程、其他業務成本等相關科目
貸:原材料
計劃成本法:
購入時按實際成本借:材料採購
按計劃成本入庫時(轉本月材料按計劃價入庫):
借:原材料 計劃價
貸:材料採購 計劃價
領用時: 借:成本、費用、在建工程、其他業務成本等相關科目
貸:原材料 計劃價
材料成本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借方為超支差,即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材料成本差異貸方為節約差,材料成本差異為借方餘額,上述分錄中此科目為貸方藍字,如材料成本差異為貸方餘額,則上述分錄中此科目為貸方線紅字。
如是在建工程領料,月末要包括差異在內,計算進項稅額轉出。轉本月材料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不含增值稅的暫估,藍字)
貸:應付賬款-應付原材料-暫估
這種情況是在發票沒到,但材料已到的情況,發票是與往來和費用相關的,發票沒來,不可以掛真實往來賬,發票沒到,材料入庫只能暫估。企業一般沒有領用出的材料並且發票沒來的,很多都不暫估,很多企業實務上暫估材料的都是發票沒到,但已入成本、費用的材料,也就是說已經領用的,我們這裡的稅局視同暫估的材料全部領用出庫,是不可以稅前列支的,所以在年底調整所得稅時要做為納稅調整增加項。衝上月材料暫估入庫與上個分錄相同,只是紅字,次月要衝回,但實際中材料的位置沒有移動,所以叫假退庫。還有一點,就是計劃成本法下,暫估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應付原材料-暫估
借方原材料按不含增值稅的金額暫估,而且按計劃價格暫估,發票來時按計劃價衝暫估,按實際價格入庫(財務賬上是材料採購科目),月末轉入原材料科目,差額為材料成本差異。月末材料採購科目無餘額,餘額轉入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分錄為,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材料採購
或相反發票沒來,材料來了月末要暫估。發票來了,材料沒來,就掛在途物資。月末在大庫稽核時材料入庫單回來後與採購部的入庫單抓不上對,次月來時抓上對後再一起按計劃價入庫。
這2種方法,是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選擇的2種不同的購入原材料的入賬方法。
實際成本法適用於購貨不多的中小企業。因為是按購貨金額直接計入帳戶,所以可以直接的反應每一次進貨的金額。缺點是工作量太大,不適合大型企業。
計劃成本法適用於購貨很多並且很雜亂的大型企業。因為是根據預先定下的金額計入帳戶的,和實際購入的批次、質量、價格波動無關,所以入賬很簡單。缺點是不能直接反應實際數值,不適合小型企業。
那個“材料成本差異”的東東,就是計算計劃成本法裡面因為預先定價和實際價格的差異而造成的不同。
因為入賬的時候是用計劃成本,所以這東東簡單的來說就是把計劃成本(貸方的材料採購)加上或者減去一個差額(材料成本差異),使得計劃成本等於實際成本(借方的材料採購)。
計劃成本大於實際成本,稱之為節約。
借:材料採購,貸:材料成本差異。
計劃成本小於實際成本,稱之為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異,貸:材料採購。
材料採購科目和其他資產類科目不同,並非借加貸減,而是借方反應實際成本,貸方反應計劃成本。和加減無關。
一,計劃成本法1,對所有原料品種自制計劃單價(計劃單價不能超過實際價的10%)。2,財務透過“材料採購”科目並在月底透過“材料成本差異”計算成本。3,適合企業的車間核算或車間部門考核及二級核算。
二,實際成本法
1,倉庫入庫材料按實際價入庫。
2,財務按“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法計算成本。
3,適合流通領域。
三,區別
1,公司的大小及性質決定。
2,材料的品種的多少,成本的核算方法決定。
3,領導的決策能力來決定實際成本法:
購入材料時按實際成本,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領用及銷售時時:借:成本、費用、在建工程、其他業務成本等相關科目
貸:原材料
計劃成本法:
購入時按實際成本借:材料採購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按計劃成本入庫時(轉本月材料按計劃價入庫):
借:原材料 計劃價
貸:材料採購 計劃價
領用時: 借:成本、費用、在建工程、其他業務成本等相關科目
貸:原材料 計劃價
材料成本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借方為超支差,即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材料成本差異貸方為節約差,材料成本差異為借方餘額,上述分錄中此科目為貸方藍字,如材料成本差異為貸方餘額,則上述分錄中此科目為貸方線紅字。
如是在建工程領料,月末要包括差異在內,計算進項稅額轉出。轉本月材料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不含增值稅的暫估,藍字)
貸:應付賬款-應付原材料-暫估
這種情況是在發票沒到,但材料已到的情況,發票是與往來和費用相關的,發票沒來,不可以掛真實往來賬,發票沒到,材料入庫只能暫估。企業一般沒有領用出的材料並且發票沒來的,很多都不暫估,很多企業實務上暫估材料的都是發票沒到,但已入成本、費用的材料,也就是說已經領用的,我們這裡的稅局視同暫估的材料全部領用出庫,是不可以稅前列支的,所以在年底調整所得稅時要做為納稅調整增加項。衝上月材料暫估入庫與上個分錄相同,只是紅字,次月要衝回,但實際中材料的位置沒有移動,所以叫假退庫。還有一點,就是計劃成本法下,暫估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應付原材料-暫估
借方原材料按不含增值稅的金額暫估,而且按計劃價格暫估,發票來時按計劃價衝暫估,按實際價格入庫(財務賬上是材料採購科目),月末轉入原材料科目,差額為材料成本差異。月末材料採購科目無餘額,餘額轉入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分錄為,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材料採購
或相反發票沒來,材料來了月末要暫估。發票來了,材料沒來,就掛在途物資。月末在大庫稽核時材料入庫單回來後與採購部的入庫單抓不上對,次月來時抓上對後再一起按計劃價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