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平陰之名始見於《左傳》,因地處古東原北部群山之陰,古濟水之南而得名。隋大業二年即設縣,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平陰,春秋為魯地,戰國屬齊邑,秦代屬濟北郡。漢屬泰山郡。 三國屬魏兗州剌史部。兩晉屬濟北國。 南北朝劉宋時為濟北郡轄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縣。大業二年(606年)設平陰縣,此係以“平陰”命名之始。公元607年隋煬帝改州為郡,平陰縣屬濟北郡。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屬濟州,公元754年(唐主十三年)屬鄆州,公元832年(唐太和六年),廢平陰析入盧縣與東阿縣。公元837年(唐開成二年)復平陰縣,仍屬濟州。五代時期(公元907-960 年),統用軍號,平陰屬天軍所轄。公元1119年(宋宣和元年)屬東平府。元初,屬山東西路,後屬燕河北道東表路總管府。明代屬東平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屬泰安府。
平陰縣,民國二年屬濟西道,次年改屬東臨道,十七年(1928)直屬山東省。抗日戰爭期間,民主政府將平陰縣劃屬泰西專區。1942年12月,平陰縣與東阿縣東部合為平阿縣,隸屬晉冀魯豫邊區。1945年撤平阿縣恢復平陰縣。1946年改屬泰西專區。
平陰處於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熱線的中心位置,這裡人文景觀薈萃,名勝古蹟眾多,是旅遊觀光、尋古覽勝的好地方。先聖孔子曾到平陰講學,留下了“杏壇遺響”;三國時“七步成詩”的一代才子曹植,曾封王於該縣東阿古城;明代文學家、學者于慎行領文壇“一時之風騷”,他讀書講學時的書院以及墓地於林已成為著名的風景區;地處城南的胡莊尖山教堂,是全國三大聖母堂之一;還有玫瑰鎮的翠屏佛塔,洪範池鎮南天觀等眾多的人文自然景觀……這一切都構成了豐富燦爛的平陰文化
平陰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平陰之名始見於《左傳》,因地處古東原北部群山之陰,古濟水之南而得名。隋大業二年即設縣,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平陰,春秋為魯地,戰國屬齊邑,秦代屬濟北郡。漢屬泰山郡。 三國屬魏兗州剌史部。兩晉屬濟北國。 南北朝劉宋時為濟北郡轄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縣。大業二年(606年)設平陰縣,此係以“平陰”命名之始。公元607年隋煬帝改州為郡,平陰縣屬濟北郡。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屬濟州,公元754年(唐主十三年)屬鄆州,公元832年(唐太和六年),廢平陰析入盧縣與東阿縣。公元837年(唐開成二年)復平陰縣,仍屬濟州。五代時期(公元907-960 年),統用軍號,平陰屬天軍所轄。公元1119年(宋宣和元年)屬東平府。元初,屬山東西路,後屬燕河北道東表路總管府。明代屬東平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屬泰安府。
平陰縣,民國二年屬濟西道,次年改屬東臨道,十七年(1928)直屬山東省。抗日戰爭期間,民主政府將平陰縣劃屬泰西專區。1942年12月,平陰縣與東阿縣東部合為平阿縣,隸屬晉冀魯豫邊區。1945年撤平阿縣恢復平陰縣。1946年改屬泰西專區。
平陰處於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熱線的中心位置,這裡人文景觀薈萃,名勝古蹟眾多,是旅遊觀光、尋古覽勝的好地方。先聖孔子曾到平陰講學,留下了“杏壇遺響”;三國時“七步成詩”的一代才子曹植,曾封王於該縣東阿古城;明代文學家、學者于慎行領文壇“一時之風騷”,他讀書講學時的書院以及墓地於林已成為著名的風景區;地處城南的胡莊尖山教堂,是全國三大聖母堂之一;還有玫瑰鎮的翠屏佛塔,洪範池鎮南天觀等眾多的人文自然景觀……這一切都構成了豐富燦爛的平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