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魏晉玄學、魏晉清談和魏晉風度,我曾經像您一樣困惑,尤其在我讀了羅宗強、馬良懷、湯一介、餘敦康、許抗生等學者的書之後。最終,我選擇了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理解。
先說魏晉玄學,國內學者對於魏晉玄學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思路,一是把“玄學”哲學化,將其作為一股哲學思想來研究,如湯一介在《郭象與魏晉玄學》一書中將“魏晉玄學”定義為:
二是把“玄學”歷史化,試圖迴歸到歷史本身來探討“玄學”的由來和發展,如王葆玹在《正始玄學》一書中將“魏晉玄學”定義為:
讀到這裡,我們還是不太明白玄學是怎麼回事,於是,我要鄭眾推薦一篇撥雲見霧的文章了:《魏晉玄學之形成及其發展》。唐長孺先生要言不煩,從政治背景與思想的關係來談玄學產生及其演變問題。
這是玄學產生的原因。
王弼、何晏主張名教和自然統一,嵇康阮籍主張對立,郭象調和。這是玄學的演變。
再說魏晉清談,據唐翼明《魏晉清談》一書的定義:
這個定義是我比較認可的,但又不可避免地講清談窄化。因為“以探討人生、社會、宇宙的哲理為主要內容”這一點,排除了品評具體的人物時事的內容。我是贊同從清議到清談的轉化的,參看唐長孺《清談與清議》。唐翼明將品評具體的人物時事的內容定為“清議”,其實“清議”只是當時的談論的一種,其他種類參看劉季高《東漢三國時期的談論》。
最後說魏晉風度,寧稼雨在《魏晉風度》一書中,有一個副標題:中古文人生活行為的文化意蘊。如果把這個副標題裡的文人擴大一下,把武將等其他人士包含進來,便是我理解的魏晉風度。這裡區別風度與否的標準是“文化意蘊”。凡是符合“文化意蘊”的生活行為,無論什麼人,都可以稱為魏晉風度。但這個“文化意蘊”是什麼?其實就是一種審美意識。用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一書中《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的話說:
相比之下,馬良懷在《魏晉風度研究》中給魏晉風度下的定義,就顯得空洞而不易把握。
最後,除了上面提到書,再補充幾本:
01王 瑤:中古文學史論
02範子燁:中古文人生活研究
03蒙思明:魏晉南北朝的社會
04王葆玹:玄學通論
05章啟群:論魏晉自然觀
對於魏晉玄學、魏晉清談和魏晉風度,我曾經像您一樣困惑,尤其在我讀了羅宗強、馬良懷、湯一介、餘敦康、許抗生等學者的書之後。最終,我選擇了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理解。
先說魏晉玄學,國內學者對於魏晉玄學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思路,一是把“玄學”哲學化,將其作為一股哲學思想來研究,如湯一介在《郭象與魏晉玄學》一書中將“魏晉玄學”定義為:
魏晉玄學是指魏晉時期以老莊思想為骨架企圖調和儒道,會通“自然”與“名教”的一種特定的哲學思潮,它所討論的中心為“本末”、“有無”問題,即用思辨的方法來討論有關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的問題,也就是說表現為遠離“世務”和“事物”形而上學本體論的問題。二是把“玄學”歷史化,試圖迴歸到歷史本身來探討“玄學”的由來和發展,如王葆玹在《正始玄學》一書中將“魏晉玄學”定義為:
玄學是南朝官方的重要學科,並以王弼的學說為主要內容。讀到這裡,我們還是不太明白玄學是怎麼回事,於是,我要鄭眾推薦一篇撥雲見霧的文章了:《魏晉玄學之形成及其發展》。唐長孺先生要言不煩,從政治背景與思想的關係來談玄學產生及其演變問題。
他們都是根據儒家以外的理論針對著名教加以批判、分析、辯護以至糾正。整個的問題就是像東漢所提倡的那種名教是否還有用,甚至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假使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應該怎樣維持統治者的秩序?這是玄學產生的原因。
魏晉玄學家抬出道家來有兩種意義:一是重新發揮老子無為而治的主張,這種政治主張實質是要削弱君權,放任世家大族享受其特權;其二是一些不得意計程車人,以憤世嫉俗的心情提出自然來反抗當局提出的名教的態度。王弼、何晏主張名教和自然統一,嵇康阮籍主張對立,郭象調和。這是玄學的演變。
再說魏晉清談,據唐翼明《魏晉清談》一書的定義:
所謂“魏晉清談”指的是魏晉時代的貴族知識分子,以探討人生、社會、宇宙的哲理為主要內容,以講究修辭與技巧的談說論辯為基本方式而進行的一種學術社交活動。這個定義是我比較認可的,但又不可避免地講清談窄化。因為“以探討人生、社會、宇宙的哲理為主要內容”這一點,排除了品評具體的人物時事的內容。我是贊同從清議到清談的轉化的,參看唐長孺《清談與清議》。唐翼明將品評具體的人物時事的內容定為“清議”,其實“清議”只是當時的談論的一種,其他種類參看劉季高《東漢三國時期的談論》。
最後說魏晉風度,寧稼雨在《魏晉風度》一書中,有一個副標題:中古文人生活行為的文化意蘊。如果把這個副標題裡的文人擴大一下,把武將等其他人士包含進來,便是我理解的魏晉風度。這裡區別風度與否的標準是“文化意蘊”。凡是符合“文化意蘊”的生活行為,無論什麼人,都可以稱為魏晉風度。但這個“文化意蘊”是什麼?其實就是一種審美意識。用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一書中《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的話說:
這唯美的人生態度還表現在兩點,一是把玩現在,在剎那的現量的生活裡求極量的豐富和充實,不為著將來或過去而放棄現在價值的體味和創造。二則美的價值是寄於過程的本身,不在於外在的目的,所謂無所為而為的態度。相比之下,馬良懷在《魏晉風度研究》中給魏晉風度下的定義,就顯得空洞而不易把握。
最後,除了上面提到書,再補充幾本:
01王 瑤:中古文學史論
02範子燁:中古文人生活研究
03蒙思明:魏晉南北朝的社會
04王葆玹:玄學通論
05章啟群:論魏晉自然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