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竇憲傳》“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後沿以“沁園”為公主第宅之代詞,多見於唐人詩文。崔湜【侍宴長寧公主東莊】詩:“沁園東郭外,鸞駕一遊盤。”儲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詩:“不言沁園好,獨隱武陵花”吳頌《代郭令公謝男尚主表》:“門開魯館,地列沁園。” 本調﹝沁園春﹞。當創始於初唐,且出自侯門,可知也。萬氏亦云:“﹝沁園春﹞是古調,作者極盛,其名最顯。”又本調亦名﹝壽星明﹞。另有﹝花發沁園春﹞與本調無涉。 作法 本謂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兩句句法相同,俱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韻,重在第三字,必須用仄,是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為四字對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與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與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協韻,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為四字對句,與﹝過秦樓﹞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務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應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實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兩句四字對偶爾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後闋起首二字協韻,俱平聲。次句四字,同前闋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蓋即前闋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與前闋同。 (前闋後九句與後闋後九句字數與平仄相同。此調般都用較多的對仗。)
《後漢書 竇憲傳》“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後沿以“沁園”為公主第宅之代詞,多見於唐人詩文。崔湜【侍宴長寧公主東莊】詩:“沁園東郭外,鸞駕一遊盤。”儲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詩:“不言沁園好,獨隱武陵花”吳頌《代郭令公謝男尚主表》:“門開魯館,地列沁園。” 本調﹝沁園春﹞。當創始於初唐,且出自侯門,可知也。萬氏亦云:“﹝沁園春﹞是古調,作者極盛,其名最顯。”又本調亦名﹝壽星明﹞。另有﹝花發沁園春﹞與本調無涉。 作法 本謂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兩句句法相同,俱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韻,重在第三字,必須用仄,是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為四字對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與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與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協韻,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為四字對句,與﹝過秦樓﹞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務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應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實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兩句四字對偶爾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後闋起首二字協韻,俱平聲。次句四字,同前闋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蓋即前闋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與前闋同。 (前闋後九句與後闋後九句字數與平仄相同。此調般都用較多的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