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默-瑾年

    為什麼要像蘇打綠 有自己的風格並具有獨特性 不好嗎 單飛也就意味著獨立 和之前有區別 屬正常狀態 否則只能是蘇打綠的延續 而不是青峰單飛

  • 2 # 清樓雅士

    上週,《樂隊的夏天》結束了,但吳青峰用一首《巴別塔慶典》在這告別的末尾,點燃了舞臺。

    其實早在7月5日,《巴別塔慶典》便已釋出。

    但上週的LIVE,是既釋出會後吳青峰首次在舞臺獻唱這首歌。

    《巴別塔慶典》一改抒情風格,奇詭的旋律搭配資訊密集的歌詞,宛若一場腦內煙花盛宴,乍聽只覺得隨意快樂,仔細揣度又覺有“淡淡的荒唐”順著耳朵爬進腦內。

    舞臺上青峰一襲白衣,簡單幹淨,卻在音樂中極盡妖冶,如舞臺妖精,搖擺綻放,一把將人拉入無休止的“自說自話”王國。

    在這個王國裡,世界是座通天高塔,每個人無法溝通,各執一詞,每個房間各有一景,但所有人都想往上,並不惜踩著別人的軀體,葬送人類的情感。

    而青峰在其中,既是旁觀者,也是最底層的“糧食”。人們分食他的軀殼,攫取他的價值,爭奪他位置,恐怖猙獰的內容被糖果色的畫面與戲謔的音樂包裹。

    這是整整持續了3分32秒的黑色狂歡。

    隨熱度而來的,是爭議。

    即便吳青峰早已作為獨立音樂人出道,一些人仍然固執地守著“蘇打綠”的標籤去評價他:

    而在青峰新曲《太空》釋出後,這些評價又如抱團的魚群蜂擁而至,只不過這次,他們換了個說辭:“還是這首有以前的味道”“這才是蘇打綠的歌”“有味道”。

    最令人發笑的是,這些所謂的“蘇打綠標籤”也不過是聽過兩三首傳播度最廣的歌曲後,強行地打上的,在這些人眼裡,吳青峰大概只能唱《小情歌》、《被雨困住的城市》了……

    《巴別塔慶典》中諷刺的喋喋不休無法溝通的人大概就是這樣吧,那麼這首《巴別塔慶典》當真是青峰的改變之作嗎?

    倘若你將時間跨度拉長,將“蘇打綠”與“吳青峰”作為一個線性歷史聯絡起來,便會發現,《巴別塔慶典》是一首意料之外卻情理之中的產物。

    時間回到2006年,蘇打綠以一首《小情歌》顛倒了整個世界,幾乎所有年輕人都會在下雨時不自主地哼唱:就算大雨讓城市顛倒……

    青峰獨特嗓音溫柔細膩,一下抓住人悸動的情感,而後推出的《被雨困住的城市》等等歌曲,都是在此基礎上深化,比起對時代主題的探討,當時蘇打綠似乎更願意關注每個人內心的觸動。

    吳青峰身上有種獨特的氣質,溫柔纖細,近似於妖,但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蘇打綠寫不出吳青峰的歌,吳青峰也寫不出蘇打綠的歌”,這種氣質在《白日出沒的月球》裡雖初見端倪,但依然收斂。

    但在《日光》中一句“水濂遮蔽 海妖歌吟,夜燕竄襲 金手撫息”驚豔四座,一種叫“吳青峰”的獨立風格破繭而出。

    如果說,09年以前的蘇打綠還是在不斷探索作品核心的成長期,09年後的蘇打綠已確定了自己核心原點,四散的創作力宛若一朵盛開的花。

    而被人稱為極具“吳青峰個人特質”的兩張專輯《夏/狂熱》、《冬 未了》也在此時間段誕生。

    《他夏了夏天》延續了蘇打綠特有的關注每個小人物內心的內容,而《他舉起右手點名》便是吳青峰對世界的思辨。

    都說歌曲由歌手演繹,在這兩首歌中,吳青峰特意弱化了自己“敘述者”的位置,以極有畫面感的歌曲旋律設定,將他想表達的全部描摹在紙上——他的聲音變為歌曲的一部分。

    在《他夏了夏天》我們聽到了吳青峰對世間終生的溫柔,而在《他舉起右手點名》歌劇式的編曲裡,諷刺傾瀉而出,控訴著法西斯的暴行。

    乍看分裂,但兩首歌都是青峰在看到世界艱辛後依然願意愛這個世界的外化:

    心懷希望,是愛這個世界,諷刺髒汙,依然是愛這個世界。

    而這種情感,不斷融合、演化後的產物,便是《巴別塔慶典》。

    吳青峰沒有糾結於“人能否相互理解”的答案,而是直接創造了一個“決不允許相互理解”的世界。

    在遠古時代,人們毫無差別,強大一致,一座代表人類文明的巴別塔沖天而起,這讓神感到恐慌,於是便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分散至各地,於是,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塔了。

    而在MV中,希臘聖火焚燒著祭壇上的異教徒,而第十三位人類將他端上“最後的晚餐”供人分食,本該救人的醫生護士在病人的身體中攫取金幣寶石,無數人為登上塔頂而相互毆打。

    當狹小的塔頂終於只剩一男一女分享勝利果實時,唯一倖存的女性,讓另外一人永遠合上眼睛後,摘下面具,在稀薄的空氣中孤獨地死去。

    置於中間的頭顱一言不發,蹬著無辜的雙眼注視著螢幕外的我們。

    細思極恐的畫面被設計成一場盛大的狂歡,身陷其中的人們卻毫無知覺,固執己見地引發爭端,正應了那句歌詞:

    這便是吳青峰的表達方式:我不告訴你要怎麼做,我只是給你看,這裡發生了什麼。

    而看完這些的你,又有什麼想法呢?

    我從來不覺得,吳青峰只是一個專注小情小愛的歌手。

    從《小情歌》到《他夏了夏天》,再到《他舉起右手點名》,而至現在的《巴別塔慶典》,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吳青峰在緊握人文探討核心後,不斷向外延伸的表達欲——

    他關注人類宏大的命運,也不忘憐惜牆角一朵小花。

    吳青峰天然地擁有疏離感,但在這疏離感之下,他從未放棄過一分一秒對世界的體驗與悲憫。

    《太空》是吳青峰,《巴別塔慶典》依然是吳青峰。

    他看到了美好,也感受過苦痛,而他依然選擇用音樂去歌頌愛,去諷刺所有的不堪,去警醒所有聽眾。

    小寶貝,你在看嗎☟

    吳青峰蘇打綠青峰歌曲世界

    平臺宣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dr檔案開啟空白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