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菩提行者526

    水的特性是潤下,如果你認為自已在某方面優於常人,就應該無條件的用你的特長利益眾生的常人,因上顧下,而下載上,理屬自然。越是具備上善的人則能如是。

  • 2 # 炫酷的雄鷹—2037

    《上善若水》 雄鷹理解老子第8章: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就像水一樣,這個最高境界就是視國家為家視人民為家人(水善利萬物),到了這個境界的人是不會與別人爭利的,這個境界的人站得高看得遠(處眾人之所惡),所以會產生來源於時代而高於時代的思想(故幾於道)。此人心地善良為芸芸眾生而生(居,善地)總是立於時代潮頭;此人心靜如水深不可測(心,善淵);此人接人待物真誠友善無私(與,善仁);此人言而有信(言,善信);此人有處理紛繁複雜事務的能力(事,善能);此人有審時度勢因勢利導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智慧(動,善時)。此人(夫)總是科學的處理問題(唯不爭)好像看不到他與任何人任何事去爭,所以此人從來都沒有憂愁,像孩童一樣快樂的生活著。 —— 當你每天生活在窗明几淨的房間,當你把生活中的一切都作為樂趣遊戲其中並樂此不疲,當你明白生活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時,就會懸空萬丈搭配好生活的顏色,去締造人生的輝煌。(雄鷹)

  • 3 # 悟一

    整部《道德經》充分發揮了《易經·坤卦》的智慧,講要虛下不爭,要以柔克剛,而水正好具備這些品質,因此老子非常崇尚水。

    老子在《道德經》中記載:“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在老子眼中,水是最接近於道的。它滋養萬物卻什麼都不爭,最柔弱也最剛強,相時而動……《易經》也講時機的重要性,時機對了,事半功倍;時機不對,事倍功半。水方方面面都符合老子為人處世的要求,因此稱“上善若水”。

  • 4 # 洛書圖解周易

    研易解老,必須具備象數思維。比如老子口中的一,多是源於河圖的天一所生坎水。

    而老子崇陰,其所謂的“上善若水”的水,乃是兌澤癸水。

    澤水是易理取象,切不可代入現實資源的河澤之水望文生義,比如水是滋養萬物而不居功,水往低處流而處眾人所惡之下位等等。

    易理的兌澤,是銳直前行伴有律動淪陷——含章合道,物理本象就是向心公轉,是政府決策前進,是民眾擇善而從。

  • 5 # LxSd178

    上善若水,水行天下。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 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 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 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 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 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 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 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 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 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 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 沒有煩惱。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 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那麼“上善若水”的“水”指的是什麼?為什 麼我們的老祖先說水是“上善”,由此而將 水作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範,倡導人 們效仿呢?

    為此,孔夫子將水被崇尚為“上 善”的原由,從功效、特徵、性格、行為 、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層次的解釋 ,孔子云:水有五德。

    五種完美的品德,①德, 因它常流不息,能滋養一切生物,就是有 德;②義,水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長,遵循自 然規律,就是有義;③道,浩大無盡,就是有道。④勇, 流向幾百丈山澗亳無畏懼,就是有勇;⑤守法度,安放 沒有高低不平,就是守法度;⑥正直,量見多少,不 用削刮(不會隱瞞正確的觀點,違心地趨附 別人),就是正直;⑦志,無孔不入,好像明察; 發源必自西(歸宿必處東),就是立志;⑧柔,取 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就是善於變 化。水有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 (觀察、體會、感悟、效仿)。

    “上善若水”,主講水性的德行,不是水資源的水,是以觀察水性,打比方說水對萬物的無嘗奉獻精神與上乘的七德思想。讓人們從中悟出的大道致簡的真理。用“上善若水”邊四個字來感化育人。德行天下。海納百川。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 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 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 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 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 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所謂“七善”,就是居善地,心善淵, 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 時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 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動善 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 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動善 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居善地”,善於自處而甘居下 地,要謙讓。 心善淵”,心靜養,善於容納百 川,深沉淵默。 “與善仁”,行為修到同水一樣助 長萬物地生命,善良,與人為善。 “言善信”,說話學到如潮水一樣 準則有信。 “正善治”,立身處世,持平正 衡。“正善治”,立身處世,持平正 衡 “事善能”,擔當做事,調劑融 和,能幹。 “動善時”,把握機會,及時而 動,隨著動盪的趨勢而動盪,跟著靜 止的狀況而安祥澄止。

    這是老子教導我們一個人要人生的 成功不要單單看技巧,要看境界。境 界不是技巧。在人際交往當中要 智慧,智慧也有一個境界。有人是智慧小聰明,有人是大智慧,越是大 智慧越是大智若愚。

    老子在道德經裡也說過:上善若水。 老子講了,水有七種德行,就是水 有“七德”,或者叫“七善”,第 一像水那樣的善於定位,在下位。 第二,像水那樣的靜而深,三,像水 那樣的善於仁和愛。四,像水那樣的 善於言而有信,五,像水那樣的善於 無為而有為。第六,像水那樣的善於 發揮能力。第七,像水那樣的善於行 止有時。這個水太聰明瞭,冬天來 了,結冰了,我就結冰了,我不動了, 你看看,不動了,春天來了我就流淌 了,春水流淌,多美妙啊?你看看, 我看那個水桶我就翻過去,我遇到 一個阻擋我的東西我繞過去,我這個水放到圓的我是圓的,我這個水放到 方里面我是方的。水是有七德七善的。

    “上善若水”,水有七善,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未過於水,然而 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 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 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 ,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 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 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 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 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 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 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雲 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 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上善若水”,在高速發展的現階段,我們需要“上善若水”的正能量。當我們都奔跑著,追趕著物質所有求時,我們早就放下了上善若水的思想,為己為利互相爭鬥。人與人爭。國與國鬥。確不曾靜下心來,看一看古人的話語,多麼平凡多麼簡單的上善若水呀。我們難道連這最平常的本性都沒有了。又何能與自然和諧呢。還談什麼社會和諧。不是社會變了,也不是自然變化了。是人思想搞變了。必須迴歸到原路上來。再能找回原本是自己的那個“上善若水”……

  • 6 # 江蘇書畫報

    上善若水,老子認為水潤萬物而不爭,其近於道,是道德的代表。他希望人們都能夠學習水之特性,提高思想道德情操。

  • 7 # 歸槽山人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猶如道,

    無尤無怨而不爭,

    謙下幽深容眾惡,

    利導無聲萬物生。

    題記:老子認為水德近於道,水謙卑,退讓,處眾人之所厭惡而無怨。水潤萬物而無取於萬物,潤養萬物而無私。水有:利萬物、不爭、就下,三大特性。人如果能效法水的不爭,就能產生利於萬物的高尚情操和謙下、退讓的態度,就可以算是接近於道了。

  • 8 # 知足常樂桃花飛雨

    不是的,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講的上善若水是指人的德性和道性象水一樣,一個人優秀的善行就像水一樣無為,水善利萬物而有靜不爭,滋潤著萬物卻自身保持沉靜,甘願處在眾人不願意去的眾生有惡的地方洗滌清靜眾生的惡業,因此水基本接近於道的純真,純樸,清涼,安靜,溫柔,善良,德,義,道,勇,法度,平等,正直,立志,柔軟,和變化,洗滌潔靜萬物,故幾於道。

    有德性和道性的人居住在容易行善的地方,心沉靜,深沉,善良,象深淵一樣一般不輕意外露,承諾別人的事情一定格守信用,講出的話都是穩重沉澱善良無事非之話。

    從事政治必定以仁善制度管理屬下,用愛心說服教育法律制度管理部下,對所有眾生都有惻隱之心和愛憐同情之心。

    做事時,必定以仁善友好珍惜一切的態度去發揮自己的才能,使部下都能信服信認和認可。

    行動時必定以仁善心去選擇利於眾生都能得仁善之利和仁善之心的時機。

    因為一個優秀有道德信仰和德性的人,努力去做的都是對人類和社會有益的好事,所以就不會和眾生爭名利的,因不爭名利,自身有良好善良的道德信仰和善良的德性平靜平和理性仁愛的約束,所以就不會有過失。

    所以,我們從老孑的經道德中上善若水可以看出,老子是用水比喻一個人的善良,道德,沉著,沉靜,穩重,厚朴,仁愛,大度,有德性和水一樣德義道志勇守法正直善良溫柔大度甘於處下受眾人之惡而胸懷坦蕩厚重樸實和大道一樣。

    所以,老子道德經所講的上善若水不是水資源缺乏,而一個人的道性,德性和善良仁政仁愛和惜民處下體惜下屬的胸懷大度的君子之德。

    老子是修道人出身,所以,讀老子的道德經要從老孑的道和德上開啟對道德經的思考與解答。

    老子用上善若水處眾人之惡已對道和德性道性善良的人做了評價。

    因為老子他本人是修道做學問出身,對道和德與水的關係理解的非常透,所以上善若水處眾人之所惡,基本把一個有道之人的德性與道性描述的很清楚了。

    清靜經上講:“大道無形,生於天地,大道無情,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其實已是對一個人的德性和道性與水本質的描述,萬物的存活是離不開水和Sunny與雨露的滋潤,所以上善若水。”

    人類對於水和道與德和守法與純厚純潔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與研究,水是宇宙萬物生存生命滋養的寶貴資源,若沒有水的柔性處下,萬物是不能存活的,古代象老子這些大修道人都是對水與生命和萬物存活的關係做過深入研究的,所以從水上啟發了對人的道德與物質與理性和法制的思考,因為道講統一的有規律的宇宙執行運動秩序,就象水一樣,不管水如何上善若水利於萬物和奔騰不休,但它性質必須是處下柔軟才能川流不息迴歸大海週而復始。

    按宇宙自然界的物質觀察它的本源與屬性,水是處下柔軟清涼的,火是炎上溫暖剛強的,地是博大厚重厚實的,風是燥性乾燥的物質與空氣流動的,木是剛強易長易折的,金是鈍利破空破木鈍著的。

    所以,老子最後選擇了上善若水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而傳道德育人修身養性養命養元迴歸自然界中物質生存執行修身修真的本源之中。

    老孑的道是講自然科學和自然哲學和宇宙物質生存存活的自然之道,上善若水是老子對一個人德性和道性與自然水之性的描述,是自然界大道上善若水水之德和道的真實描述,不是水資源缺乏而講上善若水,因為有道,就會有水的,不存在著水資源缺缺乏的問題。

    上善若水是老子講一個人德性的問題。

    老子《道德經》第21章講:“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其實,老子道德經中的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上善若水,都是對道和一個修行人德性與道性的描述。

    德從道出,有道則有德。

    有上善則能若水。

    有上善若水自然萬物和諧健康的生長。

    所以上善若水是講一個修行得道人的德性和道性與善良,與水資源缺乏無關。

  • 9 # 玉剛Lotus

    水的德最接近道了,水潤養萬物,卻很平靜,沒有所取,水喜歡往低處流,流淌到低窪處,生命沒有水無法生長,水卻安安靜靜把自己放在低窪處,這利萬物卻無慾的德與道很像。居善地,找準位置;心善淵,胸懷若谷;予善人,公平分配;言善信,言而有信;政善治,團結就是力量;事善能,做有把握的事;動善時,時機對了馬上行動。做到以上就會像水一樣做到不爭有靜,才能避免各種不利。

    ♛本第八聯絡前二章可以更好理解六、七講述天地聖人之道,總過與人事太遠。本章借述水之德,透過″七善″詳述水的七個品,體味人生透過"七善"來完滿人生。水不爭高位,所以不承受過多關注。水可以匯聚成江河,在低處匯成大淵大海,正可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不厭汙濁又可清澈見底。水的品德就是處世學道的樣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劍諜小說劇情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