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明萬曆 青花福壽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的青花繪畫成就是在總結了明末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及清順治的繪畫經驗之上成功的。明萬曆時期的官窯走向衰落,民窯瓷器卻得以長足發展,繪畫風格發生了明顯轉變,從官窯的圖案畫轉向以嚮往的田園生活,以人物山水畫片為主。繪畫用的鈷礦料也發生了變化,據業內專業分析,這時期主要使用浙江產的浙料以及雲南所產的珠明料為主,此料鈷含量高,再加上成熟的提純技術,為畫面提供了基礎保障。

    在傳世的器物中可以看到,釉質青白而透潤、紋飾清晰淡雅、分水濃淡有序,大大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到了康熙時期繼續沿用此畫法。由於新式窯型的使用,使成瓷溫度更高,瓷胎可以更薄更硬,鈷料髮色更加純正,釉與胎結合更加緊密,達到薄而透的效果,人稱“貼骨釉”或“緊皮亮釉”,使青花在釉色的襯托下,顯得更加青翠飄逸、清爽透徹,人們將這一時期燒製的最好的青花髮色,稱為“翠毛藍”。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紋棒槌瓶 故宮博物院藏

    隨著青花的發展,畫師們對鈷料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料性必須要與胎釉畫面相結合,才能生產出好的瓷器。如明代永宣時期所畫的人物畫,由於鈷料的淘煉工藝不佳,在繪畫時線條粗,並伴有料渣,成瓷後影響畫面的美觀,且畫面只在一個平面內,立體效果較差;明代嘉萬時期人物畫大量增多,但人物表情呆板,衣紋的分水較為僵硬、與整個畫面脫節,無法準確表現人物的狀態;而康熙時期所畫的人物,雖然人物開臉並不符合如今的審美,眼晴較小但有神,表情卻也非常豐富,尤其是衣紋透過分水法的處理,顯得層次明顯動感十足,能夠較清晰地表達出人物狀態與心態。

    如今景德鎮仿雍正纏枝葫蘆紋橄欖瓶

    清末、民國仿康熙青花山水器物的一個特點,就是分水不自然,沒有立體感,並且筆尖觸到坯胎留下了痕跡,說明仿古者功底不到。在分析鑑別青花瓷器的年代時,研究分水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雙羊耳尊 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乾隆時期鈷料使用發生了變化,選用的礦料含鐵比重加大,若以康熙時期的繪畫方式進行繪製,則青花發青黑而不青翠,再加之皇帝對瓷器燒製要求更加苛刻,所以便回到了以圖案為主的路線,並且在沿用永宣的繪畫方法同時又有所改進,更加廣泛地使用了大面積點工的方法。為了突出花紋的立體效果,在先完成花卉的邊沿處,用筆點出像小米大小的點狀,然後再進行分水,因而增加圖案的立體效果,在清代官窯器物廣泛使用,而粉彩、鬥彩品種中也有出現。此法一直沿用至今。但這時期的民窯器畫人物、山水一直還用分水技術,但效果就無法與康熙朝相比。

    清雍正 青花福海壽山福從天降筆筒 首都博物館藏

    青花瓷器的成功,離不開畫師們一代代的努力和付出,在器物上沒有留下任名姓。在景德鎮有首詩來歌頌他們:筆筆精心幾十載,畫白鬚發花還開。點線交錯青山染,窯開千色藍不衰。

  • 2 # Hello 豬豬

    謝邀,清代瓷器順治是明清的交界,明末於崇禎瓷器從瓷器發展上還是不錯,由於戰爭順治的瓷器都較粗,經過發展從康熙開始瓷器逐步發展,到康熙晚期有較高飛躍,雍正時期由於皇帝個人喜好直接影響瓷器的發展方向,雍正瓷器彩瓷多淡雅,器型多秀氣,到乾隆國力強盛,瓷器發展也呈線多樣發展,瓷器燒造不僅僅滿足傳統樣式,各種新品種不斷出新。嘉慶前期依然保持乾隆風格(因為乾隆為太上皇),後期逐步衰落,咸豐時期由於戰事不斷,帶咸豐款式的瓷器較少,在往後瓷器就大不如清三代。瓷器的演變,也是清朝的衰落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主要優秀事蹟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