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堅強的浩浩

    這個問題問的很經典了,大家都知道,楚漢之爭一直是從古到今很熱門的話題,不管是歷史學者,還是平頭老百姓都很熱衷這個問題,而且千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喜歡項羽的大有人在,同樣,喜歡劉邦的也不在少數,但是似乎喜歡項羽的人比喜歡劉邦的人多那麼一點點,那麼今天咱們來看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項羽,不喜歡劉邦。

    咱們首先來看看項羽,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根據史書記載,項羽年少勇猛好武。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志要學“萬人敵”(就是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而且根據史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時志向遠大。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

    這就是項羽,從史記的記載中,咱們可以看到一個栩栩如生的項羽呈現在咱們的眼前,項羽年紀輕輕,力大無窮,能抗鼎啊!而且是一個軍事天才,領導的戰爭無一不勝,到後來分封諸侯王,從外地來的諸侯王竟然不敢抬起頭來看項羽!要知道項羽才二十多歲啊,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能做到這一步,真的不愧是“西楚霸王”啊。

    咱們在來看看劉邦,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徐州豐縣中陽裡街道)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根據史書記載,劉邦出身農家,豁達大度,不事生產。初仕秦朝,授沛縣泗水亭長,釋放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這寫的還比較客氣了,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劉邦出生農家,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一天到晚不從事農業生產,不幹農活(懶漢,二流子),給了個官,又犯了事情,而且還跑了,藏在山裡不敢出來。從這些都可以看的出來,劉邦初期是個混混,二流子,就這麼一個人,但是最後卻奪得了天下,要是放現在,估計難,因為沒人能看的上這個人。

    那麼事情到現在就很明白了,先說項羽,從史記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項羽以弱冠之齡跟隨叔父起兵,到後來獨掌兵權,經歷的戰爭無一敗績,不管是鉅鹿之戰,彭城之戰,分封諸侯,還是下定決心破釜沉舟,哪一次不是彪炳史冊,赫赫有名。更何況項羽和虞姬的悽美愛情令人感動。所以項羽屬於真男人,講義氣,光明磊落,豪情萬丈,不愧於真男人。

    劉邦呢?從一個地痞無賴起家,前期沒什麼光輝的事蹟,但是劉邦屬於那種奸詐狡猾,詭計多端,自私自利的人。最後雖然奪得了天下,但是其實這種性格是很讓人討厭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喜歡項羽的人比喜歡劉邦的人多,因為項羽光明磊落,豪情萬丈,而且講義氣,這樣的人,做朋友沒得說,但是爭天下絕對不可能成功,因為項羽在政治上太幼稚了。雖然項羽沒有爭過劉邦,但是這種性格還是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和喜愛,所以,喜歡項羽的人還是多一點。

  • 2 # 大黃扯點歷史

    首先,項羽有一個非常戲劇化的人生,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和個人英雄主義,這使得後人在讀他的故事時,不自覺的有一種代入感,因為人們總是崇拜英雄。而他從最開始帶領八百江東子弟連戰連捷,到叔父項梁戰死,自己只能當宋義的副將,到殺宋義,破釜沉舟打破親兵,繼而一路高歌猛進推翻暴秦而成為西楚霸王,再到形勢急轉直下,最終被圍垓下,霸王別姬,烏江自刎。這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人生,有高峰有低谷,最後以無比壯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無論誰聽到他的故事,都是蕩氣迴腸。

    其次,項羽出身貴族,身材高大威猛,有無比倫比的武力,有百折不撓的勇氣,還有一段悽美的愛情,這些都符合偶像的標準,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無論什麼職業什麼身份。

    再次,項羽是一個失敗者,而且距離成功非常接近,這就使人無比的惋惜。人們總是同情失敗者,尤其是項羽這樣本可以成功的失敗者。

    而劉邦,幾乎就是作為項羽的一切反例的存在。市井無賴出身,四五十歲的老頭子,有過私生子,當過逃犯,幾乎沒什麼武力,為了逃命不顧妻兒老小,對人十分粗魯無禮。最後靠著手下的一幫能人,才取得了勝利,勝利之後還殘害手下的功臣。

    有這樣的勝利者劉邦作對比,人們自然愈發的喜歡項羽了。

  • 3 # 小亮歷史匯

    從感性來看喜歡項羽,項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李清照看來,項羽活著的時候,是人中之龍鳳,就算是死了,他也是鬼中的大英雄,這是對項羽評價中非常高的。

    項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貴族,妥妥的官三代,典型的高富帥,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武將,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虞美人對他不離不棄。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從中可以 看出項羽有真性情,失敗了覺得對比起江東父老的信任,對不起女友虞姬的支援,只有一死以謝天下。

    而劉邦呢出身沒法和項羽比,就是個村長,還是老流氓,又無賴又不要臉。被項羽追殺,逃命時把女兒丟下馬車,把老婆丟下馬車,只為馬車輕點跑的快點他自己能逃出去。

    項羽把劉邦他爹抓住了,威脅他不投降就把他爹煮了。劉邦居然說,咱倆是結拜兄弟,我爹就你爹,煮了咱爹,給我塊最肥的。項羽聽後無語,只能把劉邦他爹放了。碰到這種無賴沒臉沒皮的也是無招了。

    就這樣一個有情有義,年少多金,又有本事的高富帥誰不喜歡。但我還是喜歡劉邦。
  • 4 # 遠錦樓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為項羽譜寫的詩,也是這篇詩讓我在小學就認識了項羽。

    天不怕地不怕的項羽在失敗後,面對回家的路,卻流露出了膽怯,以一句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結束了自己的人生。在後世人眼中,項羽的失敗讓人惋惜。若是鴻門宴時項羽聽從范增建議下定決心殺掉劉邦,若是烏江邊能不執著顏面渡河離去,或許結局有所不同。千百年來,項羽被很多人認為是真英雄,而劉邦則被認為是市井流氓、街頭無賴,真的是這樣麼?劉邦和項羽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劉邦出身低微,出身農家卻不參與農業生產,整天無所事事混跡於市井之中,吃樊噲狗肉還賴賬,冒充財主參加別人宴會。起義反秦之後,對讀書人十分無禮,這都是劉邦被後世貶低的原因。但也因為這樣的出身和經歷,造就了劉邦能屈能伸的性格。若是最後被困烏江邊的人是劉邦,一定不會選擇自刎,而是臥薪嚐膽準備東山再起。反觀項羽,出身高貴,楚國名將之後,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薰陶,驍勇善戰。加上和虞姬之間的感情以及最後悲壯的結局,無形之中博取了人們的同情心。而這樣的出身也註定了項羽思想的侷限,無論如何都無法脫離貴族社會的限制。雖然很少有人說劉邦是英雄,但不得不承認劉邦是一個成功的帝王。

  • 5 # 胡楊侃大山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在自然狀態下,同樣是貓科動物,喜歡貓的人多還是喜歡老虎的人多?自然狀態下,人都搞不好成為老虎的食物,恨不能滅盡又怎麼可能會喜歡老虎呢?當然喜歡貓的人多。同樣,同情弱者是人類普通的心裡特徵。項羽最後被劉邦擊敗,當然同情的人多。

    當然,項羽被更多人喜歡還有很多原因。

    1、項羽的項家是楚國名門望族,項羽天生有貴族氣質。看見秦始皇的車隊,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有天生的英雄氣。

    2、項羽是少年將軍,有天生的軍事才能。他23歲就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手刃殷通、矯殺宋義、破釜沉舟、大破王離、逼降章邯......可以說一生征戰,幾無敗績。

    3、項羽有個美人虞姬。英雄和美人的故事永遠都是人們傳唱和歌頌的話題。何況他們的故事又是那麼的悲壯和悽美。

  • 6 # 水墨江南夢

    雖然歷史上經常是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個人認為項羽是個特例,其人格魅力是相當吸引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也是特別偏愛他,從他的歷史鉅作史記中就可見一般,他把項羽歸入本紀傳,一般史書不是正統皇帝的話不能歸入本紀,只能是列傳。劉邦由於是地痞出身而且統一後濫殺功臣等行為尤其被後人詬病。而項羽悲情的色彩,讓人同情,往往大家是同情弱者,還有項羽和他虞姬悽美的愛情故事,也給他加分不少。

  • 7 # 秉燭話春秋

    人們對項羽的喜歡一是出於他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豪情,還有他對於虞姬的深情。也正是這種俠骨柔腸的悲情英雄,讓人更增添了許多的喜歡,這種喜歡中飽含著欣賞與惋惜。

    項羽和劉邦都是重要的歷史人物,在秦末的天下紛爭中,劉邦和項羽都曾為起義軍首領的佼佼者,並且都曾奪得天下。劉邦成為了兩漢近400年的開國皇帝,是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項羽成為西楚霸王,但只是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之後便拉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最後劉邦成為楚漢戰爭的勝利者,登上皇位,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劉邦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項羽是這場戰爭的失敗者,可現實中喜歡劉邦的人少,反而喜歡項羽的人多。

    項羽充斥天地之間英雄氣慨,也許正是這種精神與氣節讓許多人欽佩不已。“生當做人傑,死易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對項羽的高度評價,項羽是詞人心中的“人中豪傑”、“英雄”。詞中描繪出項羽的凜然風骨,浩然正氣。

    27歲的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年青英雄,自然很容易吸引人的關注。

    項羽是將門之子,少年氣盛,力能扛鼎,才氣超群。他胸懷大志,面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於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在秦末紛爭中,24歲的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率領江東八千子弟投入起義大潮,成了諸路起義首領中的佼佼者。

    項羽率領諸侯兵三十多萬人,一路進軍攻佔城池,打到河南,接著又到達新安。鉅鹿一戰,項羽破釜沉舟,與幾倍於己的秦軍進行浴血奮戰,奇蹟般地滅了秦軍主力,被各路諸侯推舉為“上將軍”。

    此後,項羽所向披靡,直至進軍咸陽,27歲的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武將,他崇尚以武力取勝。項羽自己是英雄,他也是以英雄的標準來要求自已。

    他看不起能承受“跨下之辱”的韓信,他很崇敬武將樊噲。在鴻門宴中,項羽不聽范增刺殺劉邦的計劃,也正是他這種英雄主義的表現,他不屑於用這種他認為卑劣手段戰勝劉邦,他崇尚用武力光明正大的征服,這也使得他在楚漢戰爭中錯失良機。

    項羽英雄末路的悲殘結局,常令後人嘆息不止。

    項羽的兵敗垓下,四面楚歌時,他本可以渡江休整,重舉大旗,可項羽認為當初帶領江東八千子弟西征,現在無一人返回,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在垓下楚軍包圍之中,項羽帶領部下壯士騎馬相隨的有八百多人,當夜突圍往南,飛馬賓士。到達東城,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漢軍騎兵追趕的有幾千人,項羽知道不能逃脫,對他的騎兵們說:“我起兵到現在八年了,身經七十多次戰鬥,我對抗的敵人都要敗亡,我打擊的敵人都要降服,不曾敗陣,這才霸有天下。然而今天終於困在這裡。今天一定決死,願為諸君痛快一戰,一定接連三次獲勝,斬將,砍旗,然後戰死。”由此可見項羽不屈的英雄氣節。

    項羽把他的人馬分為四隊,向四方衝殺而形成圓陣,兵器利刃都向外指。漢軍已重重包圍。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說:“我為諸位斬他一將。”命令騎兵們四面賓士而下,約定到山的東邊分三處集合。於是項羽大聲呼喊賓士而下,漠軍都隨之潰散,於是就斬殺了一員漢將。

    郎騎楊喜,追趕項羽,項羽回頭怒目呵叱,楊喜本人和馬都受驚嚇,退避好幾裡地。項羽與騎士們分三處會合。項羽繼續賓士,又斬殺一名漢軍都尉,殺掉數十上百人。又聚集他的騎兵,僅損失兩名而已。項羽就問騎兵們道:“怎麼樣?”騎兵們都敬服地說:“正像大王說的一樣。”僅項羽殺死的漢軍就有幾百人,項羽身上也受傷十多處。

    這時,項羽就帶兵向東來到烏江。烏江亭長停船靠岸等著他,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土地縱橫千里,民眾幾十萬,也足以稱王了。希望大王急速渡江。現在只我有船,漢軍來到,無船渡江。”項羽說:“我渡江干什麼呢!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返回,縱使江東父老憐愛而以我為王,我有什麼面目去見他們?”

    項羽回頭對漢軍追兵說:“我聽說漢王懸賞幹金買我的頭,封邑萬戶。我給你們一些恩德吧!”說完就自刎而死。

    人們對項羽的喜歡不僅出於他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豪情,還有他對於虞姬的深情。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面對四面楚歌時,寫下的訣別詞。項羽被漢軍追及,撤至垓下,陷入漢軍重圍,以致眾叛親離,帳內只剩下他和虞姬。他夜不能寐,與虞姬默然相對,借酒澆愁。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不可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但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甚至也沒有嘆息。他所唯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姬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尖銳的、難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齧著他的心,他無限哀傷地唱出了這首歌的最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面臨絕境時的悲嘆,在這簡短的語句裡包含著無比深沉的、刻骨銘心的愛。

    也正是這種俠骨柔腸的悲情英雄,讓人更增添了許多的喜歡,這種喜歡中飽含著欣賞與惋惜。

     

    再來看劉邦。劉邦出生市井,平時不拘小節。成年後,做泗上亭長,好酒色。經常到酒店賒酒, 有時爛醉如泥,被父親稱為“無賴”。四十多歲的劉邦用“賀一萬錢”贏得呂公的賞識,迎娶了十七八歲的呂雉。跟隨劉邦後大家閨秀的呂雉成為了農婦,劉邦依然放蕩不羈,而且還讓呂雉撫養他與情人的兒子劉肥。

    在楚漢大戰中,逃亡中兩個孩子與呂雉失散,呂雉和劉邦的父親被項羽俘虜,兩個孩子正巧與逃亡的劉邦相遇,眼看追兵到來,劉邦為了讓馬車跑的快,幾次將馬車上的兩個自己親生的孩子踹到地上,劉邦部下看到孩子可憐,幾次把孩子抱到車上。劉邦再踹,部下無奈告誡劉邦再踹就自己架車,劉邦這才罷休。

    由此可見劉邦為了自己,對於親情的淡漠。

    項羽要挾劉邦要“烹殺”劉邦父親,誰料劉邦聽到後說“那就分我一杯羹。”雖然這可以理解為一種政治策略,但也證明了劉邦的寡情。

    做了七年人質的呂雉見到劉邦時,她以為終於苦盡甘來了,可劉邦身邊卻有了很多夫人,劉邦尤其是寵幸年青貌美的戚夫人,面對因為艱辛的生活和操勞而失去靚麗容顏的呂雉,劉邦早已淡漠。

    做了皇后的呂雉也難得見到劉邦一面,在白登之圍後,劉邦甚至聽信戚夫人的讒言,欲把自己的女兒,呂雉生的魯元公主嫁給匈奴首領。此時魯元公主已經結婚,並且有孩子。做為父親把自己嫁人而且生有孩子的女兒再嫁他人,著實讓人難以理解。呂雉劉邦的寢宮前跪了一天一夜後,才見到劉邦,幾番哭訴後,劉邦才撤回決定。

    劉邦的無情和項羽的深情相比,人們自然會喜歡項羽。

    劉邦的市井生活經驗,讓他更善於攻於心計。做為政治家、軍事家的劉邦,知人善任,善於指揮,他繼承秦始皇的大統思想,實行郡縣制,是歷史的進步,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他的政治才能並不能抹去他的薄情和"無賴"。這也許就是很多人不喜歡他的原因吧。

     

  • 8 # 五嶽十八

    答:在劉邦項羽身上,歷史真正體現了不以成敗論英雄。究其原因,是人民嚮往美好的天性,項羽雖敗亡,卻代表著果敢和純粹,劉邦雖完勝,卻滿身的渣氣和厚黑。

    1,在秦末農民戰爭中,項羽一出場,就是破釜沉舟,銳不可當,如朝陽噴薄般痛快淋漓,打的秦軍一潰千里。。劉邦一出場,就是威脅利誘,勸降收編。雖說項羽的手段更暴力血腥些,卻不乏磊落陽剛。

    2、在項羽和劉邦的爭霸中,項羽不僅表現出了超級的武力值,也體現了柔情仁義的一面。比如對虞姬,寧願失天下,不願棄虞姬。對被俘的劉太公和呂雉,能禮遇善待。而劉邦勝則奪人妻女淫樂,敗逃時則拋妻棄子。一個俠骨柔腸,一個渣男流氓,對比鮮明。

    3、在面臨失敗死亡時,劉邦是好死不如賴活著,什麼丟臉的行徑對他都不是難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命可不要,臉面和氣節不能丟。

    成敗是命數,經歷是顏值。項羽“不肯過江東”的高大形象,永被定格在歷史的豐碑上。

  • 9 # 葉澄談歷史

    項羽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歷史人物,而且我們對他也非常佩服,儘管他只是一個失敗者,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不喜歡劉邦喜歡項羽,這其中的原因你知道是為什麼嗎?你對項羽以前的經歷有了解多少呢?知道他小時候做過的事情嗎?項羽在他小的時候是一個貪玩的孩子,他不喜歡學習,也不喜歡練武,總是一個人去玩,他叔父非常的生氣,因為之前他去讀書,他沒學多久就不學了,之後又讓他練劍,他也是這個樣子。他還說他要學習萬人敵的本事不學這些東西,他的叔父滿足了他這些要求,讓他學習兵法,項羽當時是非常高興的,但也只是學了一個大概不肯再繼續下去了。

    秦始皇當時到一個地方去玩,坐著大船行駛在江上,項羽和項梁一起去看的時候,項羽感覺非常的不服氣,他說他可以取代秦始皇,當時把他叔叔嚇得非常的厲害,他連忙捂住項羽的嘴告訴他不要亂說話,否則讓別人聽到了之後,他們全家都會有禍患。但是項羽就是非常的不服氣,因為這件事他的叔叔對他也另眼相看,認為項羽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人,而且在長大之後身材非常的高,有很大的力氣,能夠將鼎扛起來。當時的鼎都是用鐵和銅打造的,重量非常的大,一個有1000來斤,所以他們有這樣的力氣也讓很多人感到非常的驚訝。

    在秦朝的後期發生了許多的叛亂,但是有人說這是上天要讓秦國滅亡,而且當時秦國後期,秦始皇,我在管理這個國家,他的兒子也沒有管理一個國家的經驗,完全都是由當時在朝中的大臣趙高管理。趙高對管理一個國家根本就不懂,所以當時秦國非常的亂,於是就讓許多的人不滿,他們覺得這個國家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他們都站起來反對秦朝。項羽覺得這也是一個很難的機會,於是他抓住了那個機會,自己也拉到了一部分的軍隊,然後就和秦朝做起了長期的鬥爭,這個時候劉邦還是一個庭長。就像一個無賴一樣一直徘徊在大街上,而且劉邦當時什麼都沒有,只是比較會說而已,所以也根本沒有人把它放在心上,但是後來他能夠成為一個領導者,也和他曾經的經歷有關係。

    劉邦的妻子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叫呂雉,而且他的岳父也非常的有才能,所以劉邦在後來將自己包裝成一個皇帝的子孫。說自己也是正大光明的,而且擁有皇帝的血統是一個非常尊貴的人,劉邦有一點比項羽好的地方是他能夠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能夠接受別人意見,無論你這個人是多麼的貧窮,出生是多麼的卑微,只要你比較有才能,他就敢讓你來到他的身邊,做他的手下並且把自己的大權交到你的手裡,只要你能為他做事,在打仗的前妻,劉邦給他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雖然他出身不好,但是因為他善於用人而且,對於戰機的把握跟他準確,所以他的手下去壠了許多的人才。

    但是項羽和他有很大的不同,項羽的性格比較直,而且不聽其他人的勸阻,只是靠自己一個人的想法做事情。所以他這樣的做法讓人對他非常的傷心,雖然他佔有很大的地區,而且他打仗也非常的厲害,但是這又有什麼用呢?他以後是要做一個皇帝的人,而不是每次都要去打仗,一個皇帝最主要的是能夠聽進去別人的想法,因為一個人的想法,畢竟是有限的,而且不能考慮到任何的事情,你的手下有這麼多的人才,你一定要去運用,而不是說把他們放在自己的手下,讓他們什麼事情也不做。那麼他們和擺設又有什麼不同呢,這也是他劉邦最大的區別,劉邦這個人最好的地方就是他能夠讓自己人才用到他們會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為他做事情,他也就可以輕鬆很多。他和劉邦一起打仗,從以前的朋友關係,變成了現在的敵對關係,在最後因為劉邦比他更善於用兵,所以最後他自殺在烏江旁邊。

    劉邦做了皇帝以後,但是對於他曾經的手下,他的做法非常的不合理,殺害了很多為他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這種做法是不符合道義的,這也是現在很多人也不喜歡他的原因吧。

  • 10 # 飛越滄海新史觀

    喜歡項羽的人多,而喜歡劉邦的人少,主要可能是有多方面原造成的。

    項羽的歷史形象給人的印象就是性格比較耿直,行事比較直來直去,沒有太多心機,而這樣的人相對來說都比較偏正面。而在現實中呢,通常人們會覺得這樣的人比較容易打交道,因為性格比較容易看得透,做事透明,沒太多彎彎繞,相處或共事不會有太多坑,人們交朋友也喜歡交這類的。

    還有呢項羽具有人們對英雄的符號性認識,英雄的一些主要特徵項羽都具有,像豪邁,非常英勇,武力值高超驚人,還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愛情故事霸王別姬, 自刎烏江視死如歸的偉岸悲情英雄形象讓人慨嘆不己,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最終的讚賞!l

    而反觀劉邦,完全是另外一個形象,劉邦為人猥瑣,常常做事狡詐陰險還貪生怕死,為了逃命讓馬車能跑得快點,減輕重量竟把自己的孩子一腳踢下馬車,完全不應該是一個男人一個父親應該做得出的,更別說是一個英雄了。劉邦身上完全不具有英雄的一點特徵。

    而世人往往都是喜歡有英雄氣概的人,況且項羽出身名門貴族,血脈比較高貴。而劉邦呢出身於最下層的市井,身上流氓氣息濃重,完全是兩個極端的形象,這也是人們比較喜歡項羽而比較討厭劉邦的一個原因。

    平民大眾喜歡以單純簡單的思想來分辨好惡,但成功和失敗往往是複雜的,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人性比較複雜的人l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EQ很重要,爸爸媽媽如何教小孩管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