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白路

    不少果農寧可講果子廢棄也不出售,為什麼果農賣水果難?

    簡單分析一下。

    人口老齡化嚴重,對水果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小,加之有進口水果的替代,水果豐產了當然就會有一部分滯銷,特別是對於質量差的,想賣高價而錯過了最佳出貨時機的,交通不便利的。

    過去沒有冷鏈保鮮條件,樹上摘下來的鮮果有一半兒能吃進人嘴就不錯了,從樹上到人嘴的途中至少損爛過半,有些品種基本上不可能長途運輸,比如說水蜜桃。40年前你去問問哪裡的水蜜桃最好吃?蘇州人說蘇州的最好吃、無錫人說無錫的最好吃、常州人說常州的最好吃,為什麼?因為當時產地銷售可以等水果成熟了摘,異地銷售半生的時候就得摘,當然異地水果不如本地水果好吃了。所以過去主要是當地人吃當地水果,不存在現在這樣大片的地區水果滯銷的問題。

    冷鏈倉儲物流發達的早已不是當年可比的了,水果從樹上到人嘴的途中爛損很小了,所以也就不需要那麼多水果了,如今的水果可以長途運輸,質量偏差不適合種植水果的地方的劣質水果不滯銷那是沒有天理。 因地制宜,該種植水果的地方種,不適宜種的地方就別種了,別聽那幫人瞎忽悠,忠告。

  • 2 # 臭蛋姑姑

    我是甘肅靜寧果農,對於這一問題,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小小看法。

    水果賣不出去的原因:

    1.盲目地跟風種植。趨於利益,農民看見什麼水果價格高就種什麼,不管當地自然環境是否可以產出優質水果。等掛果出售,其品質的問題直接導致該水果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滯銷產生;

    2.突然選擇種植某種水果,果農的種植經驗不足,水果質量必定受影響;

    3.大面積種植時,幼苗賣家為了利益,不管好壞品種都賣,果農辛苦種植,到頭來發現品種不好;

    4.產業發展未形成規模,零散小戶種植的話,收購商不知道,也就沒人去收購;

    5.最關鍵的,我認為還是水果質量問題!

    最後,我還是希望,果農朋友們在選擇水果之前,能好好考察一下,看當地是否能種出優質水果,不然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地政府部門能配合檢測土質,氣候,對比相關資料,我覺得對於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更好!

    祝好運!

  • 3 # 果樹新經

    本人認為1,水果栽培面積過大,供大於求。2供應時節不協調,7丶8月份集中上市加上瓜果充足,天氣熱,產量相對過剩。3,銷售渠道不暢,想吃的買不倒,想賣的賣不掉。4,不能因地制宜發展,盲目追求產量不注重品質提升,品質差造成滯銷。5,產地和銷售地差價大,物流費用頭,消費需求不旺。

  • 4 # 清風明月柳一村

    在中國,我始終堅信一句話——沒有賣不掉的東西!之所以出現滯銷。絕對有原因!

    本人曾經在蔬果批發市場做過13年,對這裡的門道還是懂一點點。說實話,現在的果蔬等農產品滯銷不滯銷,農戶們根本不具有話語權。除非你離大城市近。想要解決這些農副產品滯銷的問題,個人認為必須解決下面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資本對市場的壟斷。簡單的例子就數姜、蒜這幾種。因為資本的大量介入,導致價格瘋漲,來年種植戶發現利潤如此之高,跟風進場,又會導致暴跌、滯銷,這時候,資本又會大量的收購,然後再次抬高價格出售。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水果市場。資本就像是洪水猛獸。割完生產者,再去收割消費者~

    第二個問題,隱蔽的蔬果批發黑團體。這一幫人,混跡於全國各大批發市場,農副產品的價格基本都是他們來規定。群體十分龐大,從收購、運輸、銷售以及控制各個大城市批發市場,已經形成一整套利益團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2004年,福建有一個蔬果批發,發現杭州的青椒價格非常誘人,達到每百公斤500元利潤,於是就大量收購青椒到杭州批發,然而,等他抵達杭州的當天,那些長期控制杭州青椒價錢的批發商們,把同品種青椒批發價格從每百公斤920元給爆降到百公斤230元。直到那個福建批發商鉅虧幾十萬離場而終結。同樣的情況,在所有大型批發市場都不稀奇。包括水果、蛋禽肉類、乾貨等所有農副產品!

    第四個問題,農副產品的質量把控沒有嚴格的流程,一旦出現一些負面的訊息,對農戶來說,就等於一場滅頂之災。類似的例子不用詳細的介紹了吧?

    想真正的解決農副產品滯銷的問題,不是你種多少的問題,主要還是流通環節太多的不公平。不解決這個問題。受傷的永遠是農民!

  • 5 # 程剛111111

    農產品滯銷的罪魁禍首不是農民,而是中間的二道販子,農產品賣的貴農民沒得到多少錢,全是二道販子賺了,不要小瞧菜霸,他的利潤是你想象不到的,呼籲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管一管人民的菜籃子,不要讓買菜的嫌貴,農民還不賺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胞胎女兒一週歲三個月了,全職帶娃累成狗,有的時候會對孩子發火,我是個壞媽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