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機新攻略
-
2 # 四毛媽育兒
對於這個問題,要看具體情況來回答哦
如果家裡有人有空可以輔導孩子,那自己的父母來輔導肯定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家長很忙,去輔導班讓老師去幫助孩子也是很好的辦法呢,但是一定是選擇靠譜的,孩子也喜歡的,有時候也是一種氛圍,別的孩子都去,你家不去,可以嗎
-
3 # 大名鼎鼎黃鈺琳
本人臨床類醫學本科在讀。
但是,我小學三年級以前曾去少年宮學過畫畫、鋼琴、民舞、播音、唱歌,初中學了芭蕾、表演,還有數學英語各種輔導班。
但是說實話,費用高,而且小學的我興趣不夠大,最後畫畫學了三年,鋼琴一年,播音半年,甚至初中時期芭蕾學了兩年,表演集訓了兩個月。等到大學,我曾經學過的除了舞蹈技能,其他的“全都是泡沫”。
去不去學,和孩子的興趣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我小時候討厭鋼琴,學了一年,我初中音樂課連五線譜都不會怎麼認。
學了之後能發揮多大的用處,也是需要考慮的。比如我覺得表演和播音相似之處挺多,但光論表演,我沒有做演員的想法我就不需要;假如想鍛鍊孩子,個人覺得學播音的效果更好,而且將來學校做主持人進廣播站都沒問題。
而且這和孩子的課餘時間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量大難度高,孩子除了週末也沒啥時間了。
這和家庭條件也有關係,這個我就不詳說了,家長比我更清楚。
我是覺得,在孩子喜歡並且有時間的情況下,家庭也能負擔得起,參加一些課外輔導班是可以的。
到了大學參加課外活動獲獎可以加分,綜合素質評價(包括學習成績和各種獎狀分)與獎學金有關。
當然!!我想說!最重要的依然是學習!
-
4 # 小王子愛上狐狸
直接說答案:放學以後,我家孩子沒有去課外輔導班。
從上一年級開始到現在四年級,孩子放學以後都是直接回家自己寫作業。低年級的時候,由我負責檢查過一段時間,後來逐漸地我就教會他自己檢查和訂正,我只負責簽字,解答他的疑惑。當然,前期投入了更多的耐心和精力,所以目前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也就相對來說比較輕鬆一點。
事實上,現在所有的放學以後的課外輔導班都是以託管班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說,大多數都是幫助那些沒有辦法及時來學校接孩子的家長解決了燃眉之急。稍微負責任一點的,可能會在孩子作業完成之後,對孩子當天學過的知識進行一個小小的鞏固。一般情況之下,接孩子和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就是他們的全部工作。部分託管班,還會提供一頓晚飯。
像這樣的“輔導班”,其實根本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輔導班。所以,我是拒絕這種機構的,孩子也不願意去。管理混亂、老師素質參差不齊、對孩子缺乏耐心等等,這種託管班,不去也罷。
-
5 # 靜海婷
我的孩子現在幼兒園中班,接園以後暫時沒有報課外輔導班。
原因我是這樣考慮的:
1.初衷是不想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但可能到了大班或大班中後期時,也許會適當的報課外輔導。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潛力及特質,當然也要看孩子的興趣。
2.上班族的家長也真的沒有時間按時接園並再輾轉到合適的輔導班。所以小班時和中班前半段時間裡,在幼兒園自己的的特色課程上選擇了一些。隨著孩子的自身成長,同時也發現了孩子的一些特質。有兩科到了中班沒有再繼續報。
現在很多孩子,男孩子有學跆拳道的繪畫的,女孩子就是音樂和舞蹈之類的,另外還有英語,現在也是大多數家長的選擇。目前很多幼兒園的孩子除了園所的特色課一兩種以外,課外輔導的也至少有一兩種,這樣平均一個孩子要上三種左右的課程。有的甚至要到晚上八點多鐘上完課。
-
6 # 小布點mami
現在好多學校旁邊開設了作業輔導班,這為一些工作忙碌的父母提供了幫助,也為那些對孩子做作業,頭疼的父母提供了條件。但是這些作業輔導班對孩子的學習不但起不到任何的效果,還會讓孩子在輔導班養成抄作業的習慣。我即使工作再忙,也不會讓孩子去上這些輔導班的。
課外輔導對那些自覺性差的孩子,幾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課外輔導班,基本上都是大班制,好多的孩子在一起學習吵鬧是必然的,這讓那些做作業習慣不好的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有些孩子直到家長來接作業還未完成。還有一些孩子,單單是為了完成l任務來輔導班做作業,便會抄同學的作業。還有個別的老師為了向家長負責在孩子完成作業後和同學一起對答案。這也是孩子上輔導班成績卻不見效的原因。
輔導孩子學習本該是父母的責任,父母卻因著各種理由把孩子交給輔導班,我們的這種推卸責任的方式,讓孩子既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浪費了孩子的時間。
-
7 # 懶媽育兒路
如果你說的是那種因為家長沒有時間接孩子,而讓孩子去輔導班學習的情況,那我家孩子沒有。但孩子很多同學是這樣的,有的孩子還會在輔導班比一頓晚飯。
說真的,這種輔導班良莠不齊,有的老師比較負責,孩子在那裡做作業會得到很好的輔導。不過,這種輔導班一般價格不便宜,但也確實能給孩子不錯的指導。
我家鄰居,每天都會送她的孫子去一個輔導班學習,而且都是晚飯後。因為爺爺奶奶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輔導孩子,送輔導班孩子成績也不錯。
但絕大多數輔導班的功能,僅僅是接送照管孩子,監督孩子寫作業,但不會檢查孩子的作業,也不會給孩子答疑解惑。這種輔導班價格不是很貴,卻不能給孩子很好的學習習慣養成。
所以,送不送孩子去輔導班,要看自己家的具體情況,而且選擇輔導班一定要多比較多檢視,否則可能就會害了孩子。
-
8 # 最強刺客567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這句話是我們小的時候經常會說的一句話,現在的孩子拼命補課學習,最終極的目標,也是為了考試的時候能考一個高分吧。
可能因為我家孩子還小,所以,放學後並沒有送他去補習班,只是在週末,報了一個美術的興趣班。但是同班的同學,已經有在補習英語,奧數,等等。我還是覺得孩子不要太累的好。因為怎麼說呢,其實我自己是個比較失敗的列子吧。從小的時候我學習挺好的,也沒上補習班啊什麼的,小時候都是班主任免費給補課的。大學的時候考的也算是211重點學校,但是畢業到現在工作一直也是平淡無奇,沒有什麼創意點子之類的閃光點,個人覺得自己很擅長模仿,但是創意不行,因為性格原因,也不是很開朗,大方。所以業務能力也是一般。所以,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是更願意去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愛好。有時間的時候帶孩子四處走走,增長見識。我相信,也有很多家長,抱著和我一樣的態度和出發點在培養孩子。我們最終的目的也可以歸為一類,讓孩子達到自己所達不到的那個高度,讓孩子去填補自己所欠缺的東西。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回覆列表
若問:你贊同教師有償補課嗎?
從理性的角度審視,估計贊成者不多!
若問:你家孩子會上課外輔導班嗎?
估計,不少家長會“熱衷”讓自己孩子上輔導班。
人就是這樣矛盾。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2016年中國現有中小學生1.8億,中小學課外輔導學生超過1.37億人次,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資料說明,當下中小學生上課外補習班,實在是再尋常不過。
這些年,教育幾乎成為每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孩子沒出生,就天天做胎教;孩子剛上幼兒園,就報六七個興趣班;從上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放學、週末和節假日,幾乎都是在課外輔導班度過的。從小到大,他們的世界裡基本是單色的,而不是五顏六色的。
“嚴禁教師有償補課”!百度搜索一下,新聞鋪天蓋地。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嚴禁教師有償補課的“紅標頭檔案”出了不少。最近,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開始叫停校外培訓機構“超綱教學”。但,“禁令”雖好,卻難成為收緊瘋狂校外培訓的“韁繩”。為何?
記得我女兒上初中時,在開學典禮上,校長的一番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家長為什麼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因為現在的家長輸不起!在過去,一般家庭會有好幾個子女,老大學習不行,重點培養老二;老二不行,就培養老三……反正,父母總能看到“成器”的孩子。但現在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學習好,要重點培養;學習不好,也得重點培養,因為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不管家長取得多大的成就,孩子若不成器,那也是失敗的家長。
這位校長的話,的確戳中一些父母的要害。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來,孩子若考不上個本科院校,將來就沒有什麼前途和未來,自己的奮鬥都會打了水漂——這是不少家長的思維邏輯。而且,在諸多家長心目中,所謂的教育成功,指向的卻不是一般的職業學院或民辦院校,而是“一本”和“重本”。
為了孩子能夠在未來高考中成為佼佼者,“不輸在起跑線”,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開始設計和打造孩子的“未來之路”。而前提,就是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孩子不能落後於別人,甚至要成為“學霸”。
現實卻是,單論學習知識,有的孩子擅長,有的孩子不擅長。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可以透過上課外補習班加以彌補,但有的孩子即便上再多的輔導班也於事無補。可偏偏很多家長不願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不願意正視或剖析孩子的現實情況,只要是學習成績不大好,那就更加迷信“課外輔導”,似乎上了補習班就“靈”。面對高昂的補習費用,哪怕是砸鍋賣鐵也心甘情願。
不過,你也得承認,有些孩子上課外輔導班對於自身提升學習成績,還是立竿見影的。“馬不吃夜草不肥”,有更多的時間保證,有老師“一對一”的輔導,即便是“笨鳥”也會先飛一段距離,何況有些孩子不是“笨鳥”。這就是教師有償家教“打而不死”、校外輔導機構“紅紅火火”的緣由。
當下,不少人吐槽:在中國的一些重點大學裡,農村生源比前些年少多了。近年來的多項調查顯示,中國名校生源中農村孩子比例越來越小,北大、清華里農村生源甚至僅佔一成。
農村孩子考上名校的機率為何越來越低?面對我的疑惑,山東大學教授王佃利對我談及一個觀點,是頗有見地的。他認為,當下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和整體素質的高低,取決於一個家庭投資成本的多寡。
的確,對於孩子的培養,相對而言,現在的城市家庭多是“精養”,而農村家庭多是“放養”。在城市,很多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往往付出巨大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在農村,很多父母忙於田間勞作或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農村孩子學習成績好壞,幾乎憑藉“天賦”、自律以及學校教育,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他們的學習成績都有可能平平。至於琴棋書畫等業餘愛好的學習,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更是難以相提並論。而這種城市與農村的家庭教育的差別,在過去尚不明顯。
所以,當前農村學生在教育競爭中處於一種弱勢地位,不僅僅在於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教育資源失衡,也在於不同家庭對於子女教育成本投入的多寡。還好!針對這種教育資源失衡等現實困境,這些年,包括清華、北大等名校擴大農村生源比例,為寒門子弟點亮希望之燈。這就如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透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但是,遏制校外瘋狂的培訓,杜絕教師有償家教,其指向的不僅僅在於規範社會教育亂象、讓部分教師的師德迴歸,更是旨在呵護廣大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孩子的成長應該是五彩斑斕的,除了書本和學習成績,需有健康的身體與人格,需要夥伴間的嬉玩,需要在藍天下呼吸新鮮的空氣,需要他們個人志趣的拓展和延伸。
那麼,有些家長為什麼花錢費力讓孩子上補習班,聽任孩子受罪受苦?其實,剝繭抽絲,順著孩子成長過程捋一捋不難發現,一個人所謂的“好前途”與是否是本科畢業、是否是名校畢業有直接關聯。說得通俗一點,很多人的思維邏輯是:孩子長大後若要有份好工作,必須有個本科畢業證,尤其是名校畢業證;若想上個好本科,就該上個好高中;上個好高中,就需上個好初中,就該上個好小學……以此類推,所以,歸根結底,孩子的教育就該從娃娃抓起。這也是很多地方,多年來“擇校熱”熱而不退的緣由。
為什麼說一個人的“好前途”與學歷掛鉤?因為一些單位在招錄人員、升遷、評職稱時往往“以校取人”,人為製造學歷歧視。譬如,你考公務員,沒有本科或研究生學歷連報名都沒有資格。甚至有些女孩找物件,也得先問問你是啥學歷,才考慮是否繼續交往。在很多單位,高學歷儼然成為“敲門磚”和“通行證”。由此可知,當下,孩子一路成長,一路拼成績、拼名校,實質是拼就業、拼生存機會。而這,與舊時社會所瀰漫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論調,大有一脈相承之處。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任何時代,都應該鼓勵年輕人勤奮好學。但好學,不提倡死學,尤其是帶有功利性的。當下,杜絕教師有償家教,規範校外培訓亂象,能讓素質教育在學校紮根生芽,讓廣大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必須剷除的病灶,其實就是經年不衰的學歷歧視,如此,“術業有專攻”“學歷不等於能力”等人才觀才能深入人心,蔚然成風。假如“英雄先問文憑”,那麼,普天下的學子對“唯分數”的追逐,只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