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親戚不常回來,我們更是少有機會請客,這次湊一起了,計劃好好吃點,並且喝點酒,擔心散場太晚,沒帶孩子,也沒說外面吃飯的事,孩子三年級小學生,寄宿在奶奶家。第二天孩子很正式的說爸媽你們吃夜宵不帶我,我問你怎麼知道的,孩子說奶奶告訴我的。請問這是一種什麼心態? 有種感覺,如同跟要二胎人家的老大說你爸媽以後會對你不好的,不舒服。
10
回覆列表
  • 1 # 往事如煙151878701

    由於老人所受的教育少,對孩子的教育一般只停留在經驗上,儘管這經驗不是很正確,但已養成習慣。在一個因素是年輕人都比較忙,沒有時間陪老人,老人也比較孤獨,有孫子陪著也比較欣慰。父母出去吃飯不帶孩子,老人告訴孫子自然有她的想法,1.是希望孫子更加的親進自己。2.是有點挑撥離間的味道,其關鍵因素還是害怕孤獨,希望孫子更依賴她。作為子女要理解老人的心情,多加關愛照顧老人,多陪老人聊聊天,說說話,另外要給老人講清道理,告訴她這樣說的不好之處,以及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爭取做到老少兼顧,全家和睦相處。

  • 2 # 天藍草叢青

    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事情!別人幫照看孩子變相說別人的不是!這樣的兒媳是什麼心理呢?

    把孩子安排孃家試試吧!估計一切都可以好說的,還要發工資發紅包感恩戴德的……

    婆媳關係要是不好,多數是兒媳的家教不好,受教育學的東西跑偏造成的。

  • 3 # 江南獨伊108572263

    謝邀。奶奶是借小孩之口表達對你的不滿。既然是你老公親戚,那麼也是奶奶認識的人,你請客就應該把奶奶請一下,如果奶奶不去,願在家幫看孩子,那是皆大歡喜。你不請,說明你不尊重她,你請了她不去,你給足了奶奶面子,她就不會怪你了。你應該檢討自己的為人處事,主動和奶奶溝通,以求老人原諒,以後再不犯這樣錯誤。你可以讓奶奶和孩子一同參與,讓他倆吃了飯先回家,你和客人多玩會再回家,何樂而不為?做事一定要懂得尊重長輩。

  • 4 # 閒人水瓶座

    再說奶奶,年齡也就60左右歲,應該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既要照顧孫子,還要照顧老人,其實也是壓力山大,那一個看不到也不行,既是婆婆也是兒媳,千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哪個都惹不得。我覺得也許就是奶奶無心的一句回答,你爸媽吃宵夜了,晚些時候回來,你找他們有事明天再說吧。在孩子的心裡就不一樣了,吃宵夜這樣的熱鬧事咋不帶我的心裡。

    我想,現在的60左右的老人太多了, 應該多也是獨生子女或者也就倆孩子,應該都能想的開,不會再意一頓飯的事,都知道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愛幹嘛幹嘛,只要家庭和睦比什麼都好。做為兒女 ,父母的言行甭計較那麼多,天下的父母大多數還都是心疼自己兒女的,家和萬事興,既然都是一家人,溝通是關鍵,說開了雲開霧散,誰也不是說話的把事,換位思考一下就沒那些想法了。

  • 5 # 我知道很多個為什麼

    我覺得這個也沒有什麼。我小的時候,我奶奶就經常在我面前說媽媽壞話,媽媽也在我面前說奶奶壞話,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總說對方是壞人,說壞話,做壞事,因為這就是現實當中大多數的婆媳關係,因為一來到這個世界上,這兩種生物就註定是天敵。

    當然吃宵夜這個問題肯定也是在平時的婆媳關係上。

    針對吃宵夜這個問題,有這樣幾方面原因:首先奶奶有氣,心理不平衡,當然這肯定也不是一天兩天啦,孩子平時是奶奶在帶,很辛苦,而且請的是奶奶的子孫輩吃宵夜,為什麼就沒有請奶奶呢?不管奶奶是不是在帶孩子,能不能來。然後,奶奶也是習慣性在孩子面前說一些埋怨的話,尤其是針對媽媽,因為奶奶在心裡始終認為,孩子跟自己是一家人,容易把媳婦當成外人,有時候連自己兒子也一起罵,很多婆婆會把兒子當成有了媳婦就忘了娘來埋怨。可能丈夫平時跟婆婆的關係也不是很好。其次,平時婆媳關係可能就比較緊張,跟婆婆的關係就不是很好,相互之間就不是很對眼,有發牢騷的情緒。

    清官難斷家務事!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婆媳關係更是個理不清、講不明的結。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但是婆媳關係從古至今始終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歷史上不知出了多少個惡婆婆、歪媳婦。婆媳關係不好導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家庭大有人在,誰都不好說到底是那個對那個錯。真正處理好婆媳關係,有幾點建議; (一)尊敬。不管是長輩維護晚輩,還是晚輩愛護長輩,這都是最基本的道理,現在我們很多婆媳都喜歡先入為主,還沒見面,就首先把對方放在了一個對立面,當做外人,把對方當做了假想敵,不是用來尊敬,而是用來應付,不管對方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要保留自己的意見,反正就是不聽、不管、不顧。好事,壞事總能挑出來一二三,口頭禪就是你的媽怎麼樣,你的媳婦怎麼樣,難道不是你的媽和你的媳婦嗎?不尊重對方的身份和自己的立場。

    (二)愛。婆婆愛自己的孫子,媳婦愛自己的孩子,婆媳這是萬中無一的共同點和落腳點,不然不會成為一家人,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但是婆媳的道是一致的,為什麼還要比比看看呢?要想到婆婆跟孩子,媳婦跟孫兒的關係都是不能分開的,要懂得愛婆婆等於愛孩子,愛媳婦等於愛孫兒。

    (三)相信。成為了婆媳關係,說明已經過了預備期,是合法的了,住在了一起了,就不要像是防包租婆和保姆一樣相互防著對方,家庭和睦才是第一位。不要總是想著婆婆把好東西都給小姑子啦,媳婦把好東西都帶回孃家啦。

    (四)理解。兒子是十月懷胎生出來的,媳婦也是,雙方的老人都不容易,尤其是培養孩子求學和成家立業,要像孝敬父母一樣孝敬婆婆,更要像保護兒子一樣愛護媳婦,尤其媳婦是外來的,婆婆更應該將心比心。

    作為年輕的父母,肯定會擔心奶奶交壞孩子,怕影響孩子的正常思維和成長。在這點上完全不用擔心,孩子逐漸長大,思維層次會慢慢提高,只要不是需要經歷變形記的孩子,那都會慢慢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會光聽奶奶和媽媽的一面之詞的。

    相敬、相愛、相信和理解,祝所有家庭和睦!

  • 6 # 心如蓮花91632563

    謝小秘書邀答!這個問題說簡單就簡單,說複雜也複雜。這雖然是孩子奶奶隨口一說的事情,但也包含了一定的寓意在裡邊。

    家人之間重要的是溝通。尤其在處理婆媳關係上,更應當秉承禮多人不怪的理念。

    所以夫妻兩個一起請老公的親戚吃夜宵,是否也應當讓老人一起去熱鬧一下?老人如果願意去,不妨一起去,終究老人也喜歡熱鬧熱鬧,樂呵樂呵嘛!

    對於親子之間也要有所互動,讓孩子感覺出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和愛護。父母帶親戚出去吃夜宵,也應當讓孩子知道,或者直接帶孩子一起去體驗親朋之間的親情,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益的。

    這樣說來,對於這些日常小事的處理,如何讓家人都能舒舒服服,都能得到他們的理解,都能得到被尊重,被愛護的感覺,非常重要!

    這樣才能夠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順暢地溝通,而不會讓一兩個人感覺被忽略,感覺不舒服!才能讓整個家庭氛圍更加舒暢,其樂融融!

  • 7 # 宋姐姐說育兒

    1、不必要對奶奶說的話往心裡去,當奶奶隨口一說,也並不是奶奶在煽風點火。其實奶奶說的也是實話,確實是你們沒帶孩子去。家和萬事興,避免小事升級。

    2、對孩子實話實說。孩子三年級了,已經懂事了。告訴孩子大人好久不見出去吃飯有可能回來很晚。沒帶你去是怕回來玩影響你第二天上學。回頭你想吃啥咱們再單獨去。這樣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也會明白為他好。大人是孩子的老師,身教、言教都很重要。讓孩子知道爸媽說的是實話。

    3、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別聽你奶奶說的”這樣的話。讓孩子感受到你對奶奶有意見,這是教育孩子的大忌。

    總之家和萬事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激化矛盾,不騙孩子。

  • 8 # 咖啡貓來自大陸

    “爸媽不要你”是一句非常傷人的話,可能奶奶是沒有心的脫口而出,但對孩子來說,傷害很大!孩子天生對父母,特別媽媽,就有種獨特一種依賴,媽媽在身邊在感覺有安全感。但事實上,單純的寶寶會記在心裡,真的以為媽媽不要自己了,內心充滿危機感,甚至以後會對其他兄弟姐妹產生排斥!

    有位朋友家裡二寶才一歲左右,有時候爸爸工作不順心,回來孩子就想爸爸和玩,但爸爸沒有心情,孩子調皮又大聲罵孩子,和孩子玩常用開玩笑說:“大寶你是撿了,從垃圾堆撿的,充話費送的,等等,”有一次,孩子犯了點小錯誤,父親就打罵孩子,孩子爆發了,和父親對打,還說:“反正我不是你們親生的,你們別管我,我死是我的事,”說這話時孩子才7歲呀,我聽了,心痛,自從有二胎,我這朋友倆口子是怎麼對大寶的?愛一定有,有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愛呢?可想而知是沒有,孩子還有,她們不會和大人一樣會判斷哪些是玩笑話,哪些是真話,只要是父母說的話就是真話!

    有這種情況,首先,要多和大寶玩,讓大家和你一起照顧小寶,也讓她知道,這個家不是有了二寶。大寶就沒人喜歡,多多關注大寶的身心發展,二寶小,父母大多時間放在二寶身上,覺得大寶大了,懂事了,就過少關心,這是錯誤的,因為在一個家庭裡,大寶有了安全感,感受到父母的愛才能和二寶更好的相處!

    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常年住奶奶家,父母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想和父母一起,結果奶奶說,爸媽不帶自己去吃宵夜,聽著聽失落的,因為在孩子心裡,自己都比不上一個不常用來的朋友,爸媽要做的是,告訴孩子,爸媽不是不帶你,而是大人們在談事情,如果你想吃夜宵,我們今晚去吃,帶上奶奶,你覺得怎麼樣?做為孩子,相比大人,孩子是全心全意愛著父母,父母也要讓孩子感受到愛!

  • 9 # 東方張老師

    請老公親戚家吃夜宵,應叫上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去吃夜宵,這樣顯得尊重老人,愛護孩子。樹立好的家風,對孩子成長有利。

  • 10 # 神仙魚78

    你要想成嚴重的事,這件事就是嚴重的事,你要是覺得奶奶只是逗逗孩子,你又不恐懼孩子因為奶奶一兩句話就不相信媽媽,那它還算個事兒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和一雙欣賞的眼”,你怎麼理解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