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年代約為西元前4575——前2550年前後。仰韶文化以磨光紅陶和彩陶著稱,造型多樣,器物手製成型,即用泥條盤築法,實用美觀;紋飾多以黑地繪紅彩,其精美的紋飾,鮮豔醒目,彩陶是中國新石器時期廣泛流行的一種精美陶器,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項卓越成就。多為手工製作,常見的器形有碗、盆、缽、罐、瓶等飲食器、盛貯器和汲水器等。龍山文化:黑陶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的珍貴的遺產,是東方陶器藝術瑰寶。它是以龍山文化薄如蛋殼的黑陶與黑皮或黑衣陶的良諸文化的產品為堪稱代表。夏、商、周:夏、商、週三代的陶瓷品種,大致可分為灰陶、印紋陶、白陶、紅陶、原始陶等。這一時期的陶器仍以飲食器皿為主,有豆、鼎、釜、鬲、觚、斝等。其中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陶器有素面,紋飾有簡單的繩紋、籃紋或彩繪各種圖案。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商代中期出現了用高嶺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隨著窯爐與燒窯技術的改進,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興盛起來。胎質燒結程度提高和陶器表面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且更美觀。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陶胎上繪上各種圖案,釉色則多為青綠、青黃色。西周以後,陶器種類繁多,除陶製生活器皿之外,還出現了各種磚瓦、陶俑和建築用陶等。春秋戰國時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大量的製陶作坊,產品上大多留有文字銘記,此時印紋硬陶處於繁盛時期。此外,這一時期的大量彩繪陶深受同時期漆器的影響。秦時期:由於秦始皇耗資大興土木,建造大規模的阿房宮和陵園,因此需要大量的磚、瓦與大量的陶瓷器具為宮殿內所用。再加上戰國、秦漢乃至唐代,用陶俑、陶獸代活人或動物以及陶明器隨葬,製陶業更加繁榮,品種隨之不斷擴大,製作方法日趨豐富。一九七四年在秦始皇陵東側出土的大量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製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可以看出當時的燒陶水準。其數量巨大,僅僅挖出一個角落,就有千萬之多;製作精製,神態各異,造型生動,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西漢、東漢時期 :西漢在經過「文景之治」後,在漢武帝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其人文藝術、自然科學、手工業、造紙業、商業、水利等都達到了一個繁榮的時期。漢代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方面都非常繁盛。陶器有灰陶、硬陶、鉛釉陶等;裝飾手法採用印紋、劃紋、堆紋、暗紋、彩繪、浮雕、鏤空等等。漢代前期的陶塑製品與秦代陶塑風格相近,型體較大,形象生動質樸,栩栩如生。在陝西咸陽、江蘇徐州發現的西漢時期兵馬俑,其造型、陣容展現出當時的藝術風格。漢代也是中國陶瓷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雖然商代中期就出現了原始瓷器,但瓷器真正的繁榮時期開始是在東漢,瓷器的坯胎由粘土或瓷石等複合材料製成,在攝氏一千二百至一千三百度的高溫中燒製而成,胎體堅硬、密度高、細薄而不吸水,之後在胎體外面施釉,釉面光滑不脫落。西漢時,罐為灰色陶質,口微內斂,平底,四耳,腹中部飾一道凹弦紋。肩腹飾以拍印方格紋。腹下部飾以三道不太清晰的刻劃弦紋。方格紋裝飾是漢代最流行的一種花紋裝飾。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時期時,青瓷獲得全面發展,當時士族階層以青瓷作為日用品,死後也有專門的青瓷陪葬物。其日用器皿有雙耳或四耳的罐,也有無系耳的盤口壺,造型很多且別緻。陪葬用的青瓷則有香薰、蓮花瓣碗、覆蓮蓋罐、羊尊,和穀倉罐等。南北朝後期,佛教深入中國,無論南方北方,在瓷器造型設計上都喜歡以蓮花作裝飾,而青瓷的靜宓色澤又很適合佛教脫離凡塵的理想,因此其燒製歷久不衰,且日漸普及。青瓷之外,南北朝時期北方還發展出白瓷,其胎泥選土更嚴,比青瓷更細緻;也是用灰釉,但釉層較薄,呈乳白色。隋唐時期:隋唐時期,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商業貿易空前繁榮,推動了制瓷業的進步和瓷器市場的擴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越窯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輕薄緻密,釉層晶瑩細潤,取得了極高的瓷藝成就。唐代邢窯白瓷為所謂"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堅實、緻密,叩之發出金石之聲。中晚唐時期,青、白瓷燒造進一步成熟,黑、黃、花瓷及絞胎瓷器成功燒造,以唐長沙窯為代表的彩瓷、唐代青花器的出現,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比較簡單的抗衡,從唐末五代開始,中國瓷器史上開始出現了名窯林立的局面。宋朝: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繼漢唐之後的第三個繁榮時期,科技、文學、藝術和手工業高度發達,陶瓷業蓬勃發展,瓷窯遍佈全國各地,地方風格濃郁,可以概括為"六大窯系"和"五大名窯"。"六大窯系"是指北方的定窯系、鈞窯襲、耀州窯系、磁州窯系和南方的龍泉青瓷窯系、景德鎮青白瓷窯系。"五大名窯"即官窯、汝窯、哥窯、定窯、鈞窯。兩宋時期官窯制度基本確立,官窯的瓷器形成了不同於民窯器物的藝術風格。瓷都景德鎮在元朝時崛起,並以青花瓷、釉裡紅瓷和卵白釉樞府瓷馳名天下。明清:明清時期呈現出燦爛輝煌的景象,各類陶瓷藝術品璀璨生輝。以青花瓷為代表的彩瓷興盛起來:五彩、鬥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琺琅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藝術之大成,極富藝術魅力。顏色釉瓷的燒造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單色釉品種不斷創新:霽藍釉、祭紅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黃釉、孔雀綠釉等等。制瓷技術也有新的突破,陶車旋刀取代了竹刀旋坯,並開始運用吹釉技術,瓷器的質量與數量由此迅猛提高。明清時期的制瓷業,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頂峰,對今日中國瓷業有著重大影響。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年代約為西元前4575——前2550年前後。仰韶文化以磨光紅陶和彩陶著稱,造型多樣,器物手製成型,即用泥條盤築法,實用美觀;紋飾多以黑地繪紅彩,其精美的紋飾,鮮豔醒目,彩陶是中國新石器時期廣泛流行的一種精美陶器,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項卓越成就。多為手工製作,常見的器形有碗、盆、缽、罐、瓶等飲食器、盛貯器和汲水器等。龍山文化:黑陶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的珍貴的遺產,是東方陶器藝術瑰寶。它是以龍山文化薄如蛋殼的黑陶與黑皮或黑衣陶的良諸文化的產品為堪稱代表。夏、商、周:夏、商、週三代的陶瓷品種,大致可分為灰陶、印紋陶、白陶、紅陶、原始陶等。這一時期的陶器仍以飲食器皿為主,有豆、鼎、釜、鬲、觚、斝等。其中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陶器有素面,紋飾有簡單的繩紋、籃紋或彩繪各種圖案。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商代中期出現了用高嶺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隨著窯爐與燒窯技術的改進,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興盛起來。胎質燒結程度提高和陶器表面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且更美觀。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陶胎上繪上各種圖案,釉色則多為青綠、青黃色。西周以後,陶器種類繁多,除陶製生活器皿之外,還出現了各種磚瓦、陶俑和建築用陶等。春秋戰國時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大量的製陶作坊,產品上大多留有文字銘記,此時印紋硬陶處於繁盛時期。此外,這一時期的大量彩繪陶深受同時期漆器的影響。秦時期:由於秦始皇耗資大興土木,建造大規模的阿房宮和陵園,因此需要大量的磚、瓦與大量的陶瓷器具為宮殿內所用。再加上戰國、秦漢乃至唐代,用陶俑、陶獸代活人或動物以及陶明器隨葬,製陶業更加繁榮,品種隨之不斷擴大,製作方法日趨豐富。一九七四年在秦始皇陵東側出土的大量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製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可以看出當時的燒陶水準。其數量巨大,僅僅挖出一個角落,就有千萬之多;製作精製,神態各異,造型生動,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西漢、東漢時期 :西漢在經過「文景之治」後,在漢武帝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其人文藝術、自然科學、手工業、造紙業、商業、水利等都達到了一個繁榮的時期。漢代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方面都非常繁盛。陶器有灰陶、硬陶、鉛釉陶等;裝飾手法採用印紋、劃紋、堆紋、暗紋、彩繪、浮雕、鏤空等等。漢代前期的陶塑製品與秦代陶塑風格相近,型體較大,形象生動質樸,栩栩如生。在陝西咸陽、江蘇徐州發現的西漢時期兵馬俑,其造型、陣容展現出當時的藝術風格。漢代也是中國陶瓷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雖然商代中期就出現了原始瓷器,但瓷器真正的繁榮時期開始是在東漢,瓷器的坯胎由粘土或瓷石等複合材料製成,在攝氏一千二百至一千三百度的高溫中燒製而成,胎體堅硬、密度高、細薄而不吸水,之後在胎體外面施釉,釉面光滑不脫落。西漢時,罐為灰色陶質,口微內斂,平底,四耳,腹中部飾一道凹弦紋。肩腹飾以拍印方格紋。腹下部飾以三道不太清晰的刻劃弦紋。方格紋裝飾是漢代最流行的一種花紋裝飾。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時期時,青瓷獲得全面發展,當時士族階層以青瓷作為日用品,死後也有專門的青瓷陪葬物。其日用器皿有雙耳或四耳的罐,也有無系耳的盤口壺,造型很多且別緻。陪葬用的青瓷則有香薰、蓮花瓣碗、覆蓮蓋罐、羊尊,和穀倉罐等。南北朝後期,佛教深入中國,無論南方北方,在瓷器造型設計上都喜歡以蓮花作裝飾,而青瓷的靜宓色澤又很適合佛教脫離凡塵的理想,因此其燒製歷久不衰,且日漸普及。青瓷之外,南北朝時期北方還發展出白瓷,其胎泥選土更嚴,比青瓷更細緻;也是用灰釉,但釉層較薄,呈乳白色。隋唐時期:隋唐時期,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商業貿易空前繁榮,推動了制瓷業的進步和瓷器市場的擴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越窯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輕薄緻密,釉層晶瑩細潤,取得了極高的瓷藝成就。唐代邢窯白瓷為所謂"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堅實、緻密,叩之發出金石之聲。中晚唐時期,青、白瓷燒造進一步成熟,黑、黃、花瓷及絞胎瓷器成功燒造,以唐長沙窯為代表的彩瓷、唐代青花器的出現,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比較簡單的抗衡,從唐末五代開始,中國瓷器史上開始出現了名窯林立的局面。宋朝: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繼漢唐之後的第三個繁榮時期,科技、文學、藝術和手工業高度發達,陶瓷業蓬勃發展,瓷窯遍佈全國各地,地方風格濃郁,可以概括為"六大窯系"和"五大名窯"。"六大窯系"是指北方的定窯系、鈞窯襲、耀州窯系、磁州窯系和南方的龍泉青瓷窯系、景德鎮青白瓷窯系。"五大名窯"即官窯、汝窯、哥窯、定窯、鈞窯。兩宋時期官窯制度基本確立,官窯的瓷器形成了不同於民窯器物的藝術風格。瓷都景德鎮在元朝時崛起,並以青花瓷、釉裡紅瓷和卵白釉樞府瓷馳名天下。明清:明清時期呈現出燦爛輝煌的景象,各類陶瓷藝術品璀璨生輝。以青花瓷為代表的彩瓷興盛起來:五彩、鬥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琺琅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藝術之大成,極富藝術魅力。顏色釉瓷的燒造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單色釉品種不斷創新:霽藍釉、祭紅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黃釉、孔雀綠釉等等。制瓷技術也有新的突破,陶車旋刀取代了竹刀旋坯,並開始運用吹釉技術,瓷器的質量與數量由此迅猛提高。明清時期的制瓷業,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頂峰,對今日中國瓷業有著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