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opfr1377
-
2 # 使用者2562339713923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漢·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
3 # 使用者674626316078
《三令五申》的故事梗概:
春秋時,有個著名的軍事家叫孫武,吳王為了試試他的才能,從宮中選出一百八十名宮女,讓孫武訓練。
孫武命令宮女手拿著長戟(古代一種兵器)並且分成兩隊,並且讓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隊長。孫武對她們說:我說前,你們就看前方,說左就看左邊,說右就看右邊,說後就看後面。他命令人準備了處罰的刑具斧頭,又再三重申剛才的命令。
孫武喊:右!宮女們你看我,我看你,覺得好玩,根本就不服從孫武的命令。孫武說:是我解釋得不夠明白,命令得不到執行,是指揮官的責任。就把前面的命令又詳細說了一遍。當他再次發出左的命令時,宮女們還是笑著不動,吳王也覺得好笑。
這次孫武不再自責,他說:解釋、交代得不清楚是將官的責任,交代清楚而不服從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於是命令左右把隊長推出去砍頭。吳王嚇得大叫:等等,她們是我的愛妃,將軍用兵的才能,我很明白,請不要殺她們。孫武回答:將在軍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聽從。堅決把吳王的兩名寵妃砍了頭,同時另外任命兩位宮女做隊長。宮女們很害怕,孫武再次發令時,所有的宮女都整齊認真地操練,不敢當作兒戲了。吳王也不得不佩服孫武的才能。
“三令五申”是中國古代的軍令,即軍事紀律的簡稱,它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約束即布,乃設斧,即三令五申之。”關於它的內容,宋代曾公亮撰《武經總要》,對“三令五申“有明確說明。所謂“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所謂”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三令”與“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將士應該在戰陣中或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守則。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三令五申”的含義有所改變。諸如我們現在通常使用的”三令五申”並不是指必須執行的具體內容,而是再三地向下級命令告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