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辰三遊戲

    如果清朝沒有發生大規模對外的戰爭的話,就不會出現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的局面,那麼一個統一的中國,幾百年來一直都在向前發展,想必日本也沒有勇氣發動侵華戰爭

  • 2 # 四哥ABT

    以下的預測基於這樣的條件:

    1.內部指東亞,即中國本部,西域西藏,南北蒙古,內外東北,北韓日本,以及中南半島。這些地區的發展未受到歐洲勢力的武裝干預;

    2.除入侵之外,歷史上發生其他諸如文化、宗教、科技、軍事的對外交流或多或少仍有存在這樣一來,很多歷史走向可以從過往的歷史中尋找一些相似之處。太平天國會延續更長的時間。沒有洋槍隊的情況下,李秀成進攻上海時會順利很多。上海戰局如對太平軍順利的話,之後在蘇南太平軍就不會節節敗退,也不至於很快僅剩南京一座孤城、糧草不濟。太平軍最後仍然失敗,但起義動搖了清朝根本。此後的歷史有類黃巾之亂後的東漢。大量漢人將領不被朝廷所信任,其中一部分人,如李鴻章左宗棠最後選擇仍向清廷效忠,但是新一代的袁世凱等人對清廷已經完全有取而代之之心。新的軍閥進行有如三國時的中原大戰,最後中國為袁世凱所奪。新朝代所控制的範圍僅限於中國本部及西域。

    除本部之外:

    新疆由於左宗棠此前的平亂控制力度較大(阿古柏還會叛亂,但沒了俄國影響很小);

    西藏,一來宗教上不可能像前清那樣再尊崇喇叭教了,二來西藏在無外國侵略的前提下並沒有多大的地緣政治意義。控制力度較小;

    東北由於俄國入侵不存在,清廷之前未開放邊關,也就不存在闖關東的大規模移民,對於基本是荒山野嶺的東北實在沒有經營的需要;

    蒙古,雖因為清代的計劃性種族限制,人口過少,但在統一前的內戰中沒有人去管,又有所恢復。

    這樣一來,新朝初創時疆土和漢朝鼎盛時類似。之後與前朝各代歷史不同的是,由於高產作物如玉米、蕃薯馬鈴薯的傳入,土地可供養人口大大增加。人口基數增加的同時,在人口增長率不變的情況下,人口增加淨值會大很多,所以新朝代很快就會迎來一個人口爆炸和下一個饑荒年代。為了應對,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在推遲之後再次出現了,隨之帶來的是東北領土迅速同化。蒙古在經過中原混戰時的休養生息之後,再次成為中原王朝的勁敵(滿洲鐵桿貴族們可能在北京城裡已經被某個軍閥給和諧了),但是考慮到火器的進步,以及中國歷史上新王朝一貫的高效性,很快就重複了明朝時期北方大小部落沒一個能既有能力又有志向出頭的的情形。由於蒙古和西藏從耕地的角度對於漢民族而言完全不存在價值,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雖然不存在威脅,但天朝上國也未曾打過他們的主意。由於黑船事件、美法軍艦進攻下關、英國艦隊進攻薩摩藩等事件未發生,英國未曾援助倒幕派,倒幕運動沒有興起,或興起但未成氣候,由於幕府的閉關鎖國,之後的日清戰爭並未發生。這一段時間裡疆域大致如唐中期,

    由於新朝初立,錢糧不多,加之對北方作戰的鉅額開銷,海上貿易如明末一樣被允許。由於南洋有大量肥沃土地,反可能是漢族在人口突破原先各朝最大容量(6000萬)後的有一個擴張方向。甚至成立一些小的海外華人政權,向新王朝建立朝貢。此後的所有的預測充滿了不確定性,很難論證一個結合了明初的氣象、明末的經濟、清末的文化的國家能否獨立出現資本主義。如果出現:

    漢民族會進入一個新的擴張期,東南亞豐富的原材料、日本的金銀礦、外蒙的金屬理所當然成為掠奪的目標。當然,這樣的擴充套件範圍下已經不得不與歐洲殖民者接觸了。如果沒有:

    發展了百年後,20世紀60年代的天災,20世紀末的洪水給農業社會帶來的承重的負擔,成為新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隨著21世紀初的氣候變化,糧食產量的不足,北方的一些遊牧者們漸漸興起,內部因飢餓而反抗的起義者也慢慢匯聚。一個朝代再次煙消雲散,究竟是外族重複了元清的輪迴,還是農民/貴族起義迎來漢唐的過往,都不足為重了

  • 3 # 震震小哥

    遲早還是會被列強侵略奴役的,畢竟閉關鎖國落後於世界!與世界潮流脫軌——落後就要捱打!!!

    對戰同是封建國家或地區:

    1627年丁卯之役,對李氏北韓,北韓敗,求和,約為兄弟之國;

    1636年丙子之役,對李氏北韓,北韓敗,成為清朝附屬國;

    1685年-1686年雅克薩之戰沙俄,沙俄敗,《尼布楚條約》;

    1765年-1770年清緬戰爭,緬甸敗,簽訂和約;

    1788年-1789年清攻安南阮惠之戰,安南(阮惠)敗,安南求和;

    1788年-1792年清反擊廓爾喀之戰,廓爾喀(今尼泊爾)敗,保衛了西藏領土;

    1875年-1878年清軍反擊阿古柏,收復新疆之戰,浩罕國(俄英支援)敗,收復新疆。

    對戰西方先進國家

    1840年-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83年-1885年的中法戰爭;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五次戰爭都以大清國戰敗收場,嚴重加劇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可以看出來清朝對戰西方先進都是失敗的,還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使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所以不論清朝有沒有發生大規模對外的戰爭,他的結局都不會是很好的!畢竟他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也關上了觀看世界的眼睛和耳朵!

  • 4 # 卍no

    我們國家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下,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社會的階層力量基本沒有改變,即使是農民起義推翻舊的統治者,但是依然沒有改變新統治者成為新“地主”的特性。只不過是新的統治時期土地重新劃分,人民與統治階層的矛盾減輕罷了。

    所以,在這種封閉的空間下,即使沒有大的外部戰爭,清政府也到了窮途末路,只不過即使是改革以後,也不會改變封建王朝的性質。想要改變,必須要有外力的流入,這樣我們才能徹底從思想上改革

  • 5 # 異域邊緣

    在沒有受到外部勢力的干擾下,中國的王朝發展自有其內在規律,中國自秦始皇開啟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之後,中國也就有了近乎規律性的王朝更替。

    每個王朝的興起都是由有作為的開國君主勵精圖治所開創的,這些開國之君東征西討開疆拓土 ,為自己的王朝能夠穩定太平而殫精竭慮。此時的王朝一切都是蒸蒸日上,國力也在不斷的征戰種走向壯大。隨後王朝進入發展的平庸期,此時王朝的統治者還可以相對穩定的保持王朝的發展。

    隨著王朝平庸期的延長,王朝就開始出現頹勢,此時若有中興之主,還可以為王朝延續一段時間的壽命。若是沒有中興之主,那麼這就離王朝的覆滅不遠了,此時王朝的局勢就和該王朝興起時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此時的興起者是王朝的掘墓人。

    清王朝也同樣難以逃脫這樣的規律,如果沒有外部勢力的入侵,清王朝最終也會因為自身的腐朽而被一個新生的王朝所代替。這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並且該規律起碼在清王朝以前將近2000年的時間都是有效的。唯一充滿變數的就是中國的王朝體系已經無法在世界上保持其先進性了,不管王朝的統治者願不願意,新的思想必將對王朝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是人的意志所無法改變的。

  • 6 # 順其自然65491946

    它依然會衰落下去,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是經常換的,有的剛強,有的懦弱。有的不體恤民眾,有的是敗家子。所以不管有沒有外敵,自身的因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個家庭,無不如此。有高潮,有低潮。像波浪一樣。所以清朝的衰落以至滅亡是必然的。而改朝換代是社會的進步,時代的進步!各國無不如此。

  • 7 # 瘋子影院l

    就算沒有發動大規模戰爭,清朝也是被列強欺負,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閉關鎖國,封建思想太過嚴重,西方國家18到19世紀工業革命,大力發展工業,西方國家工業革命19世紀40年代都結束啦,而清朝還在以農業為根本,太可笑啦,而清朝還不學習西方。1840年鴉片戰爭清朝敗於英國,賠償2100萬兩白銀,1895年甲午海戰敗於日本,又賠償2億兩白銀,百姓苦不堪言,清朝那麼大的一個國家,居然連日本這種彈丸小國都打不過,為什麼那?那就是腐敗,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事情,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老百姓居然沒有保家衛國,而是在看笑話,可以看出老百姓對清朝早已心灰意冷。要不是當年李鴻章積極參與西方學習,我看清朝真的是船也是木頭的,還是用的大刀和長矛,我以前看過一個電影就是清朝官兵和西方侵略者打仗,清朝官兵拿著大刀騎著馬向西方侵略者殺來,最終清朝官兵死了好幾百,而西方侵略者就傷了一人,那個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朝的這種思想觀念真的是自找苦吃,慈禧太后真,不說啦氣人。

  • 8 # HUIxinlin

    怎麼可能不發生大規模外戰?大清王朝以外的某些區域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而大清王朝的“主子和奴才”們正在忙什麼?一面是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百姓因食而揭竿。一面是“八旗子弟”窮奢極欲,巧取豪奪,鴉片煙。這樣好捏的“軟柿子”那裡還能遇上?於是列強蜂擁而上。也因為列強們利益上的相互制衡,大清得以苟延殘喘。如果是某一國單獨圖謀,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的大清危矣!

  • 9 # 知秋知春

    沒有發生對外戰爭?這是不可能的,清朝所處的時代不一樣了,當清朝統治者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時,西方已經發生工業革命。西方國家要的是什麼?殖民地和財富。你可以看到英國成為第一強國後,所佔有的殖民地是最大的,清朝作為東方第一大國,而且衰弱的很,作為帝國列強,誰不會看上這塊土地的利益?

    做個假設,即使沒有發生對外戰爭,清朝還是會被滅亡。沒有外來的威脅,只能說清朝是滅亡遲一點,為什麼說沒有外來威脅,清朝也會滅亡?原因如下:

    1:清朝末年,思想量化,統治者思想竟然還停留在康乾盛世的時候,還沉浸在天下太平的狀態中,當太平天國爆發,打醒了他們的美夢,清軍是如此不堪一擊。思想頑固不化,就會造成頑固派,一層不變只會衰退。

    2: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當一個朝代衰落到底的時候,整個國家執行都會緩慢或者停止。百姓已經受夠這樣的苦,起義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不是說說而已,這已經成了百姓心中的一種精神。活不下去的人就會站出來抵抗,反擊。

    3:制度的僵化,晚清時期,封建王朝已經不適合新時代,制度僵化不懂的改革,只會拖死整個朝廷,頑固的制度只會讓帝國付出代價。思想和制度的頑固,就會造就頑固派,以慈禧太后為首頑固派,已經到了不願改革,不想學習狀態,上層都僵固頑化,底下的又是有樣學樣,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

    4:朝代更替的規律,在中國古代史,一個朝代存在那麼久就會慢慢的腐敗墮落,最後到滅亡,這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在清朝以前每一個朝代都是如此,如果遇到個有能力得統治者,就會實現中興,繼續延長朝代的滅亡時間。但也救不了她的滅亡。

    所以,即使沒有外來戰爭,清朝遲早都會被新崛起的王朝所代替,四條原因決定清朝已經腐朽沒落了,外來戰爭只會加快她的滅亡而已。

  • 10 # 劉中元字立虎

    秦代以後,中國一直走中央集權的道路,而中央集權最怕的就是權力爭奪內鬥,大多數朝代皆因此分裂或招來外敵而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劇,除了瑪麗蘇偽‘大女主’,有真正獨立自主的女性角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