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大眼看歷史

    亡國之君一般都是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但也有例外,也有一些猛人,今天就說一個:

    有個亡國之君,首先長得好,長的很帥,特別帥。

    12歲被封王。

    30歲帶兵滅了南方政權,分裂了三百年的中國重新統一。

    31歲,拱掉自己的哥哥,自己當上太子。

    35歲,當上皇帝。

    36歲,一年多的時間建立了一座新都城。興科舉,打擊傳統的貴族。

    38歲,頒佈大業律;進行行政改革,改州為郡。

    39歲,開鑿世界第一長的人工河,溝通中國南北。

    40歲,親征吐谷渾,暢通絲綢之路。

    42歲到45歲徵棒子。

    49歲,掛了!

    這個成績單,放到任何朝代,都是牛的不能再牛了。

    但是物極必反,在封建社會,接踵推動這麼多大型工程,老百姓的生活急轉直下,傳統的關隴貴族還在想法維護自己的統治階級地位,山東新興的貴族勢力也在逐漸的成長。這位帝王太急了!他是太想成為一名超越秦皇漢武的存在?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後人就只是猜測,真實原因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2 # 奉木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各抒己見吧!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歷代亡國滅種者,大多昏庸!但也有英明之主,只是無力迴天!

    在亡國之君中,有人說商紂王英明神武,楊廣雄才大略,但我個人都覺得,這兩人都是志大才疏,窮兵黷武!國家內部矛盾尚未解決,就想著向臣民展現自己的文治武功!結果內憂外患,成了亡國之君,其實我覺得這種帝王最要命,好大喜功,不顧臣民死活!

    亡國之君中,我推崇的是後主劉禪!對於歷代亡國之君而言,他算是最深明大義,氣度恢弘的了,他幼年尚在襁褓之中就隨著劉備東走西藏,哪裡過過好日子,所以他其實最懂民間疾苦,他深知自己才德不行,所以毫無保留的信任諸葛亮,又支援姜維,試想他若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又怎麼能坐穩皇位四十一年!劉備一代雄主,若是劉禪不行,當時白帝城剛剛大敗,值此內憂外患,國家危在旦夕之時,劉備又怎會傳位於他,有人說劉禪於作為,其實,無作為就是最大的作為,他毫無保留的信任諸葛亮,才把諸葛亮的才能發揮到極致,才能保得蜀漢江山延續四十年!

    而且劉禪這個人,拿的起放的下,大智若愚,亡國了也活的好好的,並不因為失去了帝位而整日抱怨,“此間樂,不思蜀”這是一句保命的話呀!

    總的來說,劉禪作為一個守成之君綽綽有餘!只是生在三國年代,天下大勢難以阻擋!他只是個守成型別的君王,卻要他去做中興之事!何其難也!只是我覺得最後的投降實在有點兒戲,或許人是會變的,唐玄宗開創一代盛世,唐朝還不是毀於他手!有些東西,說不清道不明!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劉禪算是極其出色的了!

  • 3 # 來希

    個人力挺明思宗崇禎皇帝,他想做一個守成之君,可無奈積重難返,時天下饑饉,疫疾大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前期剷除專權宦官,後期又重用宦官,不信任眾臣;中後金反間計,自毀長城,冤殺袁崇煥。他曾說:朕非亡國之君,事事皆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見於地下。朕願督師,親決一戰,身死沙場無所恨,但死不瞑目耳。”,其實明社稷到他時氣數已盡,他在再怎麼努力都是沒用的。(至於他的性格和袁崇煥之死,只是明朝滅亡的助推器)

  • 4 # 這些歷史要讀

    個人認為,紂王是能力最強的!

    過去,商紂基本上被後世史書定格為暴君的典範,成了暴君的代名詞。但凡昏君、暴君,人們總會將之比作商紂。因此,對於紂王,人們普遍都認為是一個殘暴不仁,荒淫無度的暴君。

    但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事實上,紂王應該可以說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王。而商王朝在他的帶領下,不僅沒有衰落,反而是更加強大了。其勢力不斷向東擴充套件,兵鋒強盛。

    但這奇怪的是,為什麼逐步強大的商,最後還是被周給滅了?

    這一切都得從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說起。當年商紂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最終打敗了威脅中原已久的強敵——東夷。結果卻被西邊的周趁虛而入,被滅了國,而紂王也就這樣被黑了幾千年!

    其實,紂王與自己的父王帝乙在位時,都需要面對很嚴峻的外部環境。一方面是強大的東夷部族迅速崛起,對商朝的威脅日益加重;而另一方面西邊的西戎部落也時刻在威脅著商朝的邊境。這樣一來,商朝就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

    因此,紂王和他父王為了壓制這兩股強敵,都需要很好的穩定內部。所以,他們都被迫對暗地裡不斷髮展壯大的諸侯周採取了懷柔政策。

    在封神榜中,把周文王一族寫的無比的善良,但歷史上,周可是在不斷打擊周邊的諸侯,充滿侵略性。而為了安撫周,避免後院起火,紂王父子則一直漠視周對周邊諸侯的吞併行為(就像英法在二戰前對德國的綏靖政策一樣),甚至還將王女嫁給姬昌,以便更好的拉攏周,避免它反過來攻擊自己。

    然後,紂王開始集中全力攻打東夷。商朝的進攻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果。此後,商朝又先後打敗了盂方、夷方、人方等東夷部族。到商朝末年,商軍最遠已經打到了達僱(今山東鄄城)、齊(今山東淄博)等地,使得商朝勢力得以向東迅速擴張,進一步開拓了帝國的疆域。

    紂王君臣沉浸在對東線的戰爭所取得了巨大勝利,卻忽視了身邊的可怕隱患——周。由於長年累月的戰爭,導致商軍大量精銳的損耗,這些都是需要休整和補充的;加上需要在新徵服的東夷地區屯兵駐守和維穩,這又使得商朝的軍事力量過度分散在東邊,無法對京畿地區形成很好的保護。

    結果,周軍突然的進攻便打得商軍措手不及。在牧野大戰中,周的聯軍擊敗了商朝由奴隸臨時拼湊而成的軍隊,隨後攻破都城,把商朝給滅了。

  • 5 # 從心開始139629221

    中國的首選商紂王,我們所瞭解的商紂王基本都是從封神榜這部電視劇中,那裡的商紂王殘暴,昏庸,好色,無能,最後斷送了商朝八百年江山,被西周所取代,其實史書上記載的商紂王根本不是這麼個情況,紂王擁有一身好武功,也並不像封神榜裡邊描寫的那麼昏庸無道,但是商朝確實亡在了他手裡,估計是不會治國吧

  • 6 # 思維館

    在中國的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當中,有這麼兩位君主是因為自己的好大喜功、操之過急而亡天下的,他們就是有著暴君之稱的商紂王帝辛跟隋煬帝楊廣。特別是楊廣,他並不像商紂王帝辛那樣殘暴,他成為亡國之君實在是太“冤枉”了。

    公元618年,面對著宇文化及的逼宮,此刻的楊廣內心想必是十分懊悔。回想自己本來也是能夠成為像秦始皇那樣流芳百世的拓土雄主,但是卻因為自己好大喜功、操之過急而落得今天這樣一個亡國之君的境地。

    事實上,早年的楊廣跟李世民一樣,都是父親統一天下的得力幫手。在楊堅統一北方之後,此時整個華夏地區僅剩偏安東南的南朝陳。公元588年,楊堅派兵南下欲一舉消滅南朝陳,而這次南征的統帥就是年少的楊廣。在楊廣的率領之下,隋軍很快就攻陷了南朝陳的國都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北方。

    經歷戰爭洗禮的楊廣,深得楊堅的喜愛,再加上太子楊勇素來與楊堅夫妻不合。楊堅便改立楊廣為太子。等到楊廣繼位之後,便開始了他的宏圖大業。

    楊廣任內先是修建東都洛陽,洛陽城的宏偉堪比當年始皇帝的咸陽宮。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東都洛陽規模宏大,周長五十餘里,分為宮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宮城是宮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處所在地。外郭城有居民區一百餘坊,另有豐都市、大同市、通遠市等三大市場。宏偉的新都不僅是當時隋朝國力的體現,同時也加強了隋對於原來北齊、南陳等地的統治。

    除了修建新都之外,楊廣做的最偉大的一件事就是開鑿大運河。現代史學家對楊廣開鑿大運河的評價多為那句“罪在當代,功在千秋”。隋朝大運河是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南抵餘杭,北達涿郡,全長2700公里。運河通航之後,加強南北交通和交流,鞏固隋王朝對南方地區的統治,有利地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同時方便了南方物資運往北方地區。即便是隋朝滅亡後,大運河對後世王朝仍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現在的南水北調工程也是在大運河的基礎上改造、執行的。

    但是也正是開鑿大運河,耗費了大量的民力物力。據史料記載,當時開鑿大運河,楊廣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再加上之前修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也多達兩百萬人,以及後面在榆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

    除了修建這些工程徵用民夫之外,楊廣對於開疆拓土也有很濃厚的興趣。楊廣任內先後突厥、吐谷渾、高句麗發生過戰爭。雖然在與突厥、吐谷渾楊廣有所斬獲,特別是親征平定吐谷渾之後更是設定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取得的戰果頗豐。但是在與高句麗的戰爭當中,楊廣可謂是費力不討好。三徵高句麗,耗費了隋朝的最後一絲國力、民心。特別是第二次出征高句麗的時候,在國內已經爆發叛亂之後,楊廣仍然堅持東征,最後導致了全國性的叛亂爆發。最終楊廣也被叛軍所殺,落得一個亡國之君的稱號。

  • 7 # 江右兵郎

    為什麼說隋煬帝楊廣是最具實力的亡國之君呢,可以從一下幾個角度分析:

    第一:要想成為最具實力的亡國之君,所在的朝代還需特別強大。楊廣所在的隋朝就是一個實力特別強大的王朝。有網友就會問啦,問的是最強實力的亡國之君,這和所處的朝代有關係嗎?我答案是肯定的。就好比窮人家的最後一代小孩和特富有的最後一代小孩一樣,同是斷代了,但是窮人家小孩由於家境窮,沒有折騰的資本,即使真有實力也體現不出來,即使真體現出來了也就不是亡國之君了。而富人家小孩可以用家裡的錢出來做點轟轟烈烈的事情,這樣一折騰,大家就能看到他在做事情了,實力就顯現出來了。

    隋朝就是這樣一個有錢的家庭,一個相當有實力的朝代。隋朝是至晉朝以來近300年來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王朝,其文治武功都可以和古代歷史上的任何一個鼎盛王朝相媲美。

    第二:亡國之君楊廣的格局的確大,所做的歷史貢獻很多,把他推行的一些政策放在歷史長河中去檢視,更能發現他的價值。首先,開創了科舉制(這個有多種說法),雖然到底是誰真正的開創了科舉制還有爭議,但是毫無疑問楊廣在上面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其次,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寫的確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京杭大運河的積極意義自然不用我多講。再次,第一次真正的將臺灣納入我中國的大版圖。公元230年,雖然三國孫權派數萬人的船隊第一次到達臺灣,但這只是大陸與臺灣交通的第一次記錄,真正將臺灣納入中國版圖的是公元610年,楊廣再次派數萬人攻打流求,最後征服琉球,徹底使臺灣成了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後,民族關係也發展的很好,這對於我們多民族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楊廣現在的很多政策對現在都有積極意義和深遠影響,你說他貢獻大不大,實力有沒有?

    第三,為大唐盛世做了嫁衣。隋唐兩個王朝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想打都打不斷。唐高祖李淵和亡國之君楊廣可是姨表兄弟,這樣說你可能就明白唐朝為什麼這樣容易能打下江山並收服人心吧,甚至可以說唐朝在亂戰後能迅速走向盛世和亡國之君楊廣留下來的大隋底子不無關係。

    最後,楊廣的最強實力被後人用驕奢淫逸、勞民傷財等詞彙給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了。這裡不是替楊廣翻案,試問,古代的皇帝有幾個不近女色?又有幾個做到勤儉節約?歷史都是成王敗寇,你滅亡了,你的缺點會被無限放大。同時,隋朝的歷史是唐朝書寫的,不把你的缺點放大怎麼顯示自己政權的合法性?難道還要大誇特誇楊廣的優點?這就是歷史可悲的一面。

    綜上所述,可以說楊廣配的上最強大實力的亡國之君。

    當然,我也要說明的是,隨便的滅亡楊廣要負主要責任,因為和實力一樣,他的缺點同樣強大。和主題關係不大,這裡就不擴充套件講了。

  • 8 # 月明如昔

    鑑往知今,千年依舊!

    從夏商周到溥儀,中國歷史上亡國之君眾多,如果說哪個亡國之君實力最強,應該非隋煬帝楊廣莫屬,於仁壽四年(公元604年)繼位。

    他即位時候的隋朝才開國二十多年,歷經開皇之治,耕地面積、人口都是一個新的高度。開皇律幾乎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相對完整的法典,而且開創了科舉制,國家百廢待興。天下一統,百業興隆,國富民強的國家如何不算最強?

    哪怕楊廣即位以後,他還 利用強大的國力,徵集民夫修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隋唐大運河。更領軍百萬,數徵高句麗。

    而且 就他個人實力和治國才能來說,下面幾個方面證明最強非虛。

    功績

    楊廣對內打壓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對外數徵高句麗,更修建隋唐大運河和開科取士。

    眼光

    在亡國之前,曾言:我這顆好頭顱,到底是誰來取,證明他對於當時的形勢有非常清楚的認知,這就是他眼光獨到之處。

    城府

    在即位之前,隱藏自己好色本性,成功騙過了楊堅和獨孤皇后,使得他最終改立楊廣為太子。

    膽略

    公元589年,時年二十歲的楊廣就已經和李淵一起攻滅了南陳,後來登基之後,更是數次領軍征伐高句麗。

    再對比其他皇帝,要麼就是沒有實權,典型如漢獻帝和溥儀;要麼就是時勢使然,非人力可挽,典型如金哀宗和崇禎;另外就是十惡不赦的亡國之君,典型自己作死,典型如夏桀、商紂、周幽等等。

    所以綜合來看,楊廣如論是比較他在位時期的國力,還是他的個人綜合素質,都是在亡國之君裡出類拔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3年天蠍座運勢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