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小皮皮0710

    最近跟在匯愛家家庭教育工作的老師也聊到了父母在家庭教育當中的重要性。父母幫孩子從小養成的一些習慣對於孩子良好的性格養成可以讓的孩子更健康的成長,父母應該儘早知道,儘早去做的:想了解學習更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多去關注匯愛家家庭教育各大公眾,像匯愛家家庭教育抖音都會每天傳送這種教育類影片,可以多關注下!

  • 2 # 鈴鈴

    好的習慣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很多的彎路,因此,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培養孩子一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保持閱讀

    很多孩子從小就不愛讀書,上學之後,課程變多了之後,更是不喜歡閱讀。語文閱讀有閱讀,數學題目也需要閱讀之後理解再解題。不愛閱讀,直接導致理解能力變差,間接導致理解題目的能力變差,這對孩子的學習來說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喜歡閱讀的孩子能在歷史和文學、人文社科的涉獵過程中瞭解這個社會,也就更加的瞭解自己。

    學會樂觀

    孩子從小到大,可能會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情,玩具被搶走,考試分數不高,排名落後,和同學發生矛盾等等,在引導孩子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積極的去面對,去解決,而不是逃避。這對孩子以後進入社會,獨立學習都是有好處的。

    學會傾聽

    孩子一定要學會傾聽,聽別人說話,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這個聽,並不是聽信的意思,而是聆聽,即使你不贊同長輩們的觀點,但是一定要等人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誰都不願意自己說話的時候總是被打斷。

    有計劃性

    培養孩子有計劃的做事情。比如孩子寫作業,每天計劃完成多少,孩子參加課外培訓,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有計劃性的做事情,孩子的目標會更清晰,也更容易堅持下去,看到自己的計劃一點一點的完成,自己一點一點的進步,孩子一定會堅持下去的。

    很多時候,孩子的這些生活和學習習慣都是受到父母的影響的。比如父母經常在家抽菸,孩子就會覺得抽菸沒什麼不好,也會跟著抽。孩子覺得說髒話很同款,反正爸媽都是這麼說,所以也無所顧忌。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需要父母以身作則。

  • 3 # 劉老師151625972

    謝邀。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從能理解父母親話意開始,讓孩子知道對於錯。例如,吃飯時,孩子手拿筷子,胡亂插飯菜,父母親一個嚴肅的面孔看著說,小孩子吃飯桌上不許這樣。孩子會立時停止或不自在,意識自己的不對。又如,孩子把自己的碗筷放好,又坐好看著大人的眼神。此時,大人給以表揚或鼓勵,孩子頓時感覺心裡很溫暖。教育孩子要嚴中有愛,誘導尊老愛幼,漸漸的便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 4 # 濤若水

    好的習慣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因為孩子從小接受的培養是原始的,如果孩子形成了一些好的習慣,無論上學還是以後工作都會受益!

    那麼應該培養孩子那些好習慣呢?

    一、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從三歲起就可以在家長的看護下做一些事情。比如洗手、洗臉、睡前漱口等。

    二、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有些家長們認為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孰不知,這樣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壞毛病。所以該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就要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三、培養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如飯前飯後要洗手;不要隨地坐下、在地上打滾兒等等

    四、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讓孩子知道金錢的用處,要教育孩子理性的消費,教育孩子金錢雖好,但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得到。

    這幾條基本的習慣得養成,不然別的好習慣……意會吧

    (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 5 # 周凌溧親子家園

    有一位教育家說:“養成一個好習慣,就相當於擁有一種陪伴你終生的資產,並且這種資產會不斷地給你利息,它不會流失,讓你終身享受。”

    孩子的好習慣,其實就是他的終身資產。身為父母,要幫助孩子擁有這種資產。

    第一個好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就意味著孩子在思想上要獨立,要承擔起責任。

    比如,孩子一歲多的時候,父母需要讓孩子自己吃飯,哪怕孩子把飯撒的到處都是。

    每個年齡階段,都讓孩子做該年齡階段應該學會的事情。

    在孩子做的過程中,父母要有耐心,因為孩子不可能一下就會做,可能需要很多次努力。

    父母需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學會做更多的事情。

    第二個好習慣,節儉

    節儉既是一種好習慣,也是一種美德。如果孩子大手大腳花錢,奢侈浪費,這樣難以成才,更難於成人。

    讓孩子樹立“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觀念,讓節儉的思想觀念在孩子身上生根發芽,使節儉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平時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節儉行為影響孩子。

    第三個好習慣,珍惜時間

    在這個快節奏時代,誰能把握住,利用好時間,誰就離成功更近。父母讓孩子珍惜時間,對於孩子來說會受益終生。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時間作息表,讓孩子感覺到時間的流逝以及時間與自己某些活動的聯絡。比如,幾點起床,吃飯花多長時間,寫作業用多長時間,花多長時間洗澡,等等。

    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可貴,從而珍惜時間。

    第四個好習慣,學會自我激勵

    生活中,我們需要別人的鼓勵,更需要自己的鼓勵。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讓人消除自卑感,讓人對事物充滿信心。

    對於孩子來說,透過自我激勵,可以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從而使孩子有更好的表現。

    孩子學會了自我激勵,可以讓他衝破重重障礙,成為一個自強不息的人。

    習慣成自然,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有了好習慣,孩子自然會有一個好的命運!

  • 6 # 樂歡爸媽

    《禮記.中庸》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前如果有準備就更容易成功,沒有準備就很容易失敗。在教育孩子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父母從小注意給孩子培養好的習慣,將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哪些好的習慣是需要從小就培養的呢?

    健康飲食,不挑食

    健康是生命之本,孩子從小有一個好的飲食習慣,能讓父母少操很多心,長遠的來說,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有益。

    在幼兒園,經常有一些家長為了孩子挑食而頭疼,比如有的孩子只愛吃肉,不愛吃蔬菜,這樣長期下去,很容易導致孩子身體營養不良,缺乏一些微量元素,一旦孩子身體營養跟不上,一些能力的發展也會相應變得滯後。而這些變化,剛開始的時候,大多都不明顯,等到大人發現的時候,孩子通常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再來糾正就已經比較困難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儘量不要把孩子的輔食做得太精細,各種食物都試著給孩子去品味、嘗試,不要害怕孩子噎著、卡住,其實孩子大多都聰明,知道如何吐出來,當孩子習慣了各種東西都去品嚐之後,也就養成了什麼都吃,什麼都不挑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當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候,父母就可以每天給孩子讀繪本,不用去在意孩子是否能聽得懂,剛開始跟他講,可能孩子不一定會配合來聽,這些都不重要,只要長期堅持,日積月累,孩子慢慢的與書接觸的越來越多,都會給他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被吸收得越來越多,自然會對書有一種親近感和探索欲。

    教孩子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的孩子更懂得尊重他人,當他人被尊重的時候,自然也願意去呵護那個文明的孩子。

    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很多孩子到了上學之後,會經常被老師投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跟不上,其實這跟孩子的專注力有著很大的關係。每一個孩子的智力大多都是差不多的,而拉開距離的就是,當孩子學習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否能夠投入全部的專注力,專注力好的孩子,吸收東西也會更快,學習效率會更高。

    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

    運動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的身體抵抗力,幫助孩子長高,還能開發孩子的大腦,運動能力強的孩子,通常會更自信,也會懂得保護自己,不易讓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受到傷害。

  • 7 # 淺淺的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那麼家長就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做足功課,用心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因為好習慣成就好人生。我覺得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幫助孩子養成的好習慣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培養孩子自律。

    自律說白了就是自我約束能力。有的孩子自律能力很差,就是由於家長的溺愛和放縱。孩子小什麼也不懂,當然做什麼事都是隨著自己的性子來,這時家長也要進行約束,叫孩子學著自律。比如有的孩子很愛吃糖,可是大家也知道小孩子吃糖太多不好,家長採取的辦法就是把糖藏起來,來減少糖對於孩子的誘惑,其實有一天孩子長大了,會遇到很多的誘惑,那時家長怎麼處理,能把孩子將來遇到的誘惑統統藏起來嗎?顯然做不到。

    那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自律。就像吃糖,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多吃糖的壞處,然後跟孩子商量,一天吃幾塊,如果不超過家長定的標準,家長可以聽從孩子。如果超過最高限度,家長就要進行干涉。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如果有一天超出了限度,就會把第二天要吃的糖的分量也取消,執行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叫孩子嚴格遵守約定,遵守規章制度,做到自律。

    有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一會幹這,一會幹那,除了注意力不集中,還有就是孩子的不自律,做不到自我約束。

    就連玩手機也是這樣。不是不可以玩,但是要有時間,說好十分鐘也還二十分鐘也好,一定收回手機,不能在玩。即使孩子哭鬧,也別理睬,你一示弱,他就會節節緊逼。一定要嚴格控制。

    培養孩子學會自律,不能沉迷任何事而不能自拔,也不能對外界的誘惑毫無抵抗力。要做到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當然這很難,但是要孩子努力的去做一個自律的人就是了。

    培養孩子不依賴大人,獨立自主的好習慣。

    現在家長們太溺愛孩子了,孩子們可以說是太幸福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任何的獨立自主的習慣,一切都依賴家長,其實這不怪孩子,是大人給造成的,孩子長大了沒有生活能力,依賴你,啃老,那時家長還抱怨孩子,其實自己種的苦果在苦也得認。

    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分的保護孩子,什麼也不叫孩子動手,把孩子都培養成小寄生蟲了,造成他什麼也不用動腦筋,他會很懶惰,這個懶惰,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懶惰,連大腦都懶得動,你說他以後開始上學是能給你好好的讀書嗎?他懶得做一切事情,包括讀書!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習慣,不要叫孩子過分的依賴家長,像個寄生蟲一樣。

    培養孩子堅強自信,樂觀的面對任何困難。

    很多小孩子遇到困難,就會尋求家長的幫助,害怕困難,有的遇到苦難,父母不在身邊就會哭泣,這都是家長過多幫助孩子造成的惡果。

    遇到困難,家長要教育孩子如何面對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要積極主動的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而不是退縮,要孩子堅強自信,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

    要知道人的一生哪裡會平平坦坦,會遇到很多的溝溝坎坎,那時孩子是要一個人獨立面對的,所以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樂觀面對困難的習慣。

    培養孩子充分利用好時間,做時間的主人,提高做事的效率。

    很多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不能很好地利用時間,就拿孩子寫作業來說,有的孩子短短的時間就可以把作業完成,可是有的孩子卻要用很久才可以完成,排除孩子沒有學會的原因,主要是寫作業時不注意時間的把控,邊寫邊玩,效率不高,沒有好的習慣,就連考試是也是不著急,邊寫邊玩造成規定時間都完不成考試的內容。

    家長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能5分鐘完成的事情就不要拖成10分鐘完成,提高做事的效率。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是一個使孩子終生受益的好習慣。

    其實從孩子很小,家長們就開始給孩子講故事,這點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做的不錯。但是當孩子稍大點的時候,孩子也認識一點字的時候,家長就完全放開手,不在對孩子的閱讀參與了。我覺得家長放手有點早,造成孩子的閱讀沒有形成好的習慣,使閱讀流於形式,不能有效閱讀,甚至使有的孩子對閱讀不感興趣。

    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要參與孩子的閱讀中,最好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樣孩子見爸爸媽媽都來讀他的故事書,他會對自己的故事書更感興趣,讀起來更認真。

    如果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對於書中的故事產生了什麼疑問,家長在一邊答疑解惑,對孩子也是一個促進。

    家長朋友還是好好陪孩子閱讀吧,從孩子喜歡的書籍開始,家長不要推薦一些自己覺得有用的書,可是孩子根本就不喜歡,那樣也會打擊孩子的讀書的興趣,以孩子為主,根據孩子的喜歡去選書,只要喜歡就可以拿來閱讀,等到孩子自己有了甄別能力的時候,你不用推薦,他自然就會去讀那些優秀的作品的。

  • 8 # 吉老師

    好習慣能夠成就終生。孩子有一個好習慣,對他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樣等到孩子大了父母放手的時候,孩子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讓父母更欣慰。我認為做父母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關注孩子的習慣。

    1.養成講衛生的習慣。這個習慣關乎孩子的未來的身體健康。最基本的就是要注意個人的衛生。勤洗澡。愛刷牙。勤剪指甲。飯前便後要洗手。這些都是瑣碎的事情。但是正是從這細節裡面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

    家長怎麼做:要想讓孩子養成講衛生的習慣,不邋遢。家長首先做一個講衛生的好榜樣。要知道。家長是什麼樣的習生活習慣的孩子一般都是有樣學樣的。比如我們家孩子爸爸有一個壞毛病。就是每次洗完澡之後,他老愛坐在床上剪腳指甲。結果。孩子跟爸爸學的一模一樣。洗完澡很放鬆的,也坐在床上剪腳趾甲。所以講衛生這件事兒只要是家長能夠做到,而且在該做的時候提醒孩子。孩子很容易就跟著養成了講衛生的習慣了。

    2.做事有條理。井井有條,不慌不亂。做小學老師做的久了。每逢新接一個班的時候。上一節課,不用看分數,基本上就能判斷出班裡的孩子誰比較優秀,誰學習比較有困難了。透過我的觀察。往往是那些課桌上,書包裡井井有條的孩子。都是學習比較優秀的。翻翻他們的課本兒。上面做的筆記清晰有條理。看看他們的文具盒。尺子,橡皮,鉛筆,鋼筆擺放的整整齊齊。而往往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他們的尺子,橡皮,鉛筆胡亂地堆疊在一起,甚至橡皮都是缺個角挖個洞,上面亂塗亂畫亂七八糟,分不清顏色,黑黢黢的。這是因為,其實人的行為都是他心理的外化表現。

    家長做法:家長。首先在家裡給孩子提供一個乾淨整潔的家庭環境。 在週末打掃衛生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勞動。可以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讓孩子學會分類收納整理。不要小看這些瑣碎的家務勞動。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之後。他以後的學習工作才也不至於東一榔頭西一錘,毫無章法。

    3、嚴謹守紀律。

    培養孩子守紀律的良好習慣。有規則意識。是他日後取得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素質。紀律的養成必須從小開始。錯過了這個階段以後,再去做就事倍功半了。孩子學齡初期一定要注意守規則守紀律。大例如大小便必須提前知會,坐著聽課不能亂動。作業按時完成。商場遊樂場排隊不插隊。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家長做法:對於距離的設定,除了對於嚴格遵守紀律除了大人。做孩子的榜樣以外,在公共場合首先大人要遵守公共秩序。另外對於其他的孩子。對於其他方面的最好自己其他方面的紀律設定最好和孩子共同討論後決定。比如說。我和孩子之間就看電視,玩電腦遊戲有一個約定。星期一到星期五,因為是學習工作時間星期一到星期五,家裡的電視是不開的。爸爸媽媽即使看電腦也是有工作需要才打開電腦。而週六週日。孩子可以看。可以看電視,也可以有30分鐘的電腦遊戲時間。前提是把作業認認真真完成以後。這個規則是我和兒子共同制定的。一開始。星期一到星期五,他也想看會兒電視。但是我和孩子說,你如果不遵守約定,那我也不跟你遵守約定,你說話不算數我也說話不算數。孩子一看媽媽是認真的。也就不再提了,在撒了兩次嬌之後沒有成功,以後也就不再提了。到了星期六,星期天他寫完作業之後就開啟電視去看了,享受規則下的自由。

    4.自律

    自由的根源是自我約束。而非狂妄不羈,隨心所欲。自律是孩子日後成功的一個重要特質。

    家長做法:自律的孩子都有責任感。儘管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律很難熬,但是我們一定要硬著頭皮撐過去。比如我家孩子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孩子上小學後,我們就約定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再玩耍。最初的時候。他還能做到?但是後來放學回家以後,他就開始東摸西看。一會兒想玩玩兒自己的彈球。一會兒又想。玩兒自己的跳棋。很快就到吃飯時間了。吃過飯。放鬆一小會兒,又該洗洗洗洗上床睡覺了。他的作業都是草草應付了事。我決定不動聲色。然後我和他的老師聯絡了。這樣過了幾天,後來他回到家以後。踏踏實實的在那兒寫作業。我心裡有點兒驚喜和好奇,但是儘量雲淡風輕地問他今天怎麼寫的這麼認真呢?他也雲淡風輕地回答說,哎,老是被老師敲手也不行啊。太丟人了。

    結束語:如果希望孩子擁有成功美好的未來。請相信我。在父母給他無條件的愛的同時,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你終將會收穫甜美的果子。

  • 9 # 閒雲追夢

    “好習慣益終身。” 我認為父母要從小讓孩子養成以下好習慣:

    二、學會懂得分享。懂得分享的孩子不會自私,心中始終有他人,會處處為他人著想。

    三、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教育孩子玩具從什麼地方拿的,不玩了就要放回什麼地方。這樣既可培養孩子自己動手整理自己東西的能力,還可以使家裡保持乾淨整潔。

    四、養成出門前、進門後給家人打招呼的習慣。出門前告訴家人自己要出去了,幹什麼去?回家進門後告知家人一聲“我回來了”。既能營造和諧、快樂的家庭氛圍,又能讓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尊重 、互相關愛。

    五、養成見面主動向他人問好的習慣。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禮貌待人的道理。

    六、養成長輩不動碗筷不吃飯的習慣。家裡的第一碗飯始終端給家裡年紀最大的人。從孩子懂事起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家裡的長輩不動碗筷,自己不能開口吃飯,並以身示範。既讓孩子明白長幼有序的道理,又幫孩子擺正了自己在家裡的位置。

    七、養成好好說話的習慣。說話語氣平和,語速適中。不大喊大叫,不高聲喧譁。好好說話是一個人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最基本的素質。良好的溝通從好好說話開始。

    八、養成人越多的時候越安靜的習慣。教育孩子在人多的場合,不能大喊大叫、不能高聲喧譁,更不能因自己的行為打擾到他人。人越多的時候越要保持安靜。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孩子文化修養的具體體現。

    九、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良好的傾聽能力伴隨著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伴隨著孩子思維的有效參與。能聽懂別人的話,並能明白別人表達的意思,對孩子上學以後認真聽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十、養成早晚刷牙洗臉的習慣。既能保護孩子的口腔衛生,還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十一、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既能讓孩子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又能培養孩子一定的自律能力;既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又讓孩子終身受益。

    十二、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把它認真做好,就要認真及時地完成老師佈置的各種作業。

    十三、養成天天讀書的習慣。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透過閱讀來滋養孩子的精神生活。因此家長要身體力行,和孩子一起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習慣。天天堅持,必將受益終生

    十四、養成幹家務活的習慣。家長要樹立家務活人人有責的生活理念。作為家庭成員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有幹家務活的義務和責任。孩子也不例外。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的大小,適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把它堅持下去。既培養了孩子的勞動能力,又讓孩子學會了擔當。

    十五、養成反思的習慣。過一段時間讓孩子對自己前段時間的學習生活進行一下反思總結,找出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揚長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十六、養成運動的習慣。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幫孩子從小喜歡上一種運動,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家長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讓孩子逐漸養成並終身受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在《論語》中談君子和小人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