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話寫春秋
-
2 # 傳統文化小家園
這是個好問題,個人一直認為儒家是中國之所以區別其它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因,儒家不相信神,而是研究人性,支援大一統。
如果沒有儒家,我們中華名族可能就沒法如此的團結在一起,同時如果沒有儒家,中華名族就不可能在數次分裂過後還能統一。
看看現在歐洲,很多國家,有點像春秋時期的中國,沒能成立一個國家,我想應該就是沒有像儒家這樣一個可以統一文化的學說。
-
3 #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如果孔子沒有創立儒家學說,那麼肯定就會有別人別人創立“儒家學說”,或者有別人創立一個跟儒家學派核心要義相同的另一個“xx學說”。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孔子,“儒家學說”可能就會有“張家學說”、“李家學說”等等別的名字。
所以我們要看到的不僅僅是個學派的名字,而是要明白儒家學說核心思想要義產生的必然性。
在春秋戰國時代社會文化思想發生劇烈變革的時代背景之下,這樣一種講求“仁義”“克己復禮”的思想學說的產生是必然的,它是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產物。假如孔子沒有創立儒家學派。那麼歷史前進的車輪也會選擇另一個人創立這種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要義的學派。
-
4 # 崑崙139100429
嚴格說來儒學的基本倫理,或稱基本要義並非孔子獨創。“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其是傳述的商周、特別是周公(旦)所行之禮制、禮儀。孔子只是在此轉述中加了一些個人理解或充實、或闡揚,其死後又經弟子加工、加塞整理而成書。所以如沒有孔子或孔子“創立”,必有“張子”“李子”或直稱“周公之學”。再上推,即便是沒有周公或周公之制,人類的親情關係、朋友關係、上下等倫理關係也決不會顛倒、混亂。特別是親情、友情都會各自有序,只不過是名稱叫法和舉止行為各族群、各邦國不相雷同罷了。所謂“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純屬儒者的造“神”以利己、利派、利權貴的自我捧抬!
-
5 # 昔圭讀史
本來歷史沒有假設,穿越也只出現在小說裡。
既然題主提到這個問題,那我們不妨假設一下。
儒家學說作為一種思想體系,對社會的影響是緩慢但是巨大的。
孔子創立儒家學說是在春秋時期。創立之初也沒有得到當時統治者的重視,雖然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到處宣揚自己的學說,推銷自己的理念,但是都是“如喪家之犬”,接受儒家學說的國君幾乎沒有。
儒家學說真正成為中國古代的正統思想是漢武帝時期,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儒家思想大一統的局面,以後幾千年之久,儒家一直作為古代中國的正統思想存在。
那麼假設孔子沒有創立儒家學說,那麼就不會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麼會不會出現一種其他的學說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思想文化領域的統一是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的客觀要求。
正是我們在思想文化領域有一個正統的學說,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社會才會幾千年綿延不斷,源遠流長。
這是我們文化甚至文明的主幹,是我們所有華夏子孫的思想之根。
所以,如果孔子沒有創立儒家學說,大機率會出現另一個促成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學說,比如道家,法家等。
那麼,為什麼是儒家。
這裡面肯定有必然,也有偶然。
必然性是儒家學說是一種入世的學說,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積極的引導作用,這一點道家就有點弱勢。一個民族的根本思想太消極是不利於面相未來的。
而且儒家的學說在統治者和老百姓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統治者的權力受命於天,這給統治者的統治賦予合法性。
但是統治者要施仁政,民為貴,君為輕。
二者在統治與被統治之間找到了平衡,這就是法家為什麼沒有取得正統地位的原因,在法家的體系中,利益嚴重偏袒統治者,人民大眾不能接受。
偶然性是指歷史發展到漢朝武帝的時候,剛好出現了漢武帝和董仲舒。這是偶然的。
偶然和必然加在一起,促成了儒家學說幾千年的正統地位。
-
6 # 寂語堂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看一下《論語》裡幾句孔子說的話,《論語.八佾篇》原文:
3. 9 子日: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我們知道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時代使用的文字。那麼比殷商更往前的夏朝使用什麼文字呢?不知道,歷史也沒有記載。我揣摩著應該是一些符號之類的東西,可是孔子確能夠看明白這些文字,所以他說,夏禮,吾能言之,只是夏朝時有一個杞國和殷商時代有一個宋國的文獻不足而已,否則孔子都能證明。可見孔子的思想已經觸控到夏朝了。
我們再看孔子說的,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周朝是借鑑夏、商兩個朝代,鬱鬱蔥蔥的文化啊!我向往周朝。周朝這麼豐富的文化哪裡去了,怎麼沒有傳承下來呢?我想可能是秦始皇梵書坑儒時都給燒掉了。孔子好古,說明他的思想都是從夏、商、週三個朝代提煉出來的,特別是周朝,應該是以周朝為主。下面就來回答。
如果孔子沒有創立儒家學說,歷史的發展會有什麼不同?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下這樣的結論,就是儒家學說不是孔子發明創造的,是我們華夏華人自古以來就有的文明和文化,只是孔子把它提煉出來而又進行了系統化講解罷了。
我們再看看儒學的發展史,孔子的儒學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孔子周遊列國,但並沒有人相信,沒有一國去相信他的學說。都是華人,又是中國古文化傳承下來的,那為什麼沒有人相信呢?當時的人們都相信什麼文化呢?我們可不可以這樣推斷,中國古文化博大精深,孔子所提煉或傳承下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或很少一部分。故此,歷史的車輪沒有受到孔子的影響繼續前進至漢朝。
漢朝的董仲舒為什麼敢去修改和擴大孔子的儒學?這裡應該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符合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另一個是董仲舒明白,孔子的儒學是古文化傳承下來的,並不是孔子的專利。雖然漢朝獨尊儒術,而實際並沒有這麼做,就象漢宣帝曾非常高興的說,漢家有法制,霸王道雜之。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可以說,中國文化的發展史是中國所有傳統文化的發展史,不是哪一點、哪一面的發展史,是全面的發展史。比如就象五、四運動到現在的歷史,沒有了冠冕堂皇的儒學,可歷史的車輪確沒有停止過。
故此,如果沒有孔子的儒家學說,歷史的發展不會有什麼不同,因為孔子的儒學只是百家的一家而已,並且是上古文化傳承下來的,也會自然的在華人身上往下傳承。
-
7 # 智尋居士
儒釋道三教。孔子記載了《春秋》/,組織弟子門生總結,編寫中國歷史文化,建立形成了以孔子為代表的系列文化一儒家。.他是教育家,世代子弟需要學文化,受教育,尊崇他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他一生想做官卻沒官運。君不見戲劇裡當官少不了師爺,師爺卻總當不了官。
-
8 # 聚佛緣慧麗
你好,假設的問題都是憑空想象的,現實的生活中,沒有可以重來一的機會。歷史也不可能會串改,歷史就是歷史,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他純在的意義和價值。時間的齒輪不會停止,萬事萬物裡不開因果,有因才有果。少一些“如果”,更好的去面對現實的生活。
-
9 # 使用者6860252773620
歷史的發展即人類社會的發展其本質取決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前者決定後者則社會向前發展,後者反作用於前者則阻礙社會向前發展……。
縱觀中國歷史的發展的確與孔子的儒家學說有著緊密的聯絡,當然也與法家等有著緊密的聯絡。儒家從本質上不屬於“真正”的治國理論,應屬於“一般”的“治國”學說——因為它沒有相關的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經濟理論體系。哪怕是井田制或分封制也可總結其經濟特性並納入自己的思想、學說及理論。而後來的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都有其自己的經濟理論體系作為自己的治國理論。
儒家提出的仁義禮智信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不過是符合了當時統治階級的統治需要而被統治階級採納、利用罷了,同時儒家的這些學說又被統治階級拿來作為官方代言人向全社會推廣……,因而儒家思想一直在歷代王朝的文化上佔據著主導地位,甚至現在它的影響力還很大。
當然儒家思想不管是用於治國還是讓民眾樹立某種道德規範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或歷史階段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但是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斷向前的,後人必須對前人的思想、學說、理論本著批判性的繼承及前瞻性的建立符合自己時代特性的文化理論政治理論等。
如果孔子沒有創立儒家學說必然還會有其他人創立符合所處時代或統治階級需要的其它學說,歷史依然會在歷史發展的曲折中不斷前進……。
-
10 # 過兩天1963
中國如果沒有孔子,人又沒有信仰,社會秩序不會挺好,人人沒有敬畏之心,做事沒有底線,膽大妄為,無法無天,那是挺難想象的。
回覆列表
沒有不同 只是改變了個人的命運 孔子的儒家其實也是對以往的總結 要愛人啊 要輕徭薄賦啊 要尊卑有序呀 要……不過就是換了個人提出換了個學派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