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狐筆
-
2 # 一個多情的小二哥
“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背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蒙恬掌握三十萬大軍,完全有能力發動反叛,可是他沒有那樣做,是因為他守禮法、守節義,為朝廷盡忠,最後服毒自殺。
-
3 # 騎著馬的步兵
蒙恬 華夏第一勇士 秦帝國末年威壓天下的秦軍第一統帥 無論在朝在野都有巨大聲望的將軍 死非其罪 冤 更重要在於 他負責長城的實際施工 換句話說 他是華夏北方防線的實際策劃者 之後兩千年都是在這條防線來回拉鋸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蒙氏一族,祖孫三代皆為秦國效力,蒙恬祖父蒙驁本是齊華人,從秦昭襄王開始為秦國效力,歷經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代皇帝,先後為秦國打下韓、趙、魏三國幾十座城池。
蒙恬父親蒙武,先後數次以副將名義跟隨秦國名將王翦伐楚,滅亡楚國。蒙恬弟弟蒙毅官拜上卿,深受秦始皇信任,在宮中輔佐秦始皇掌握朝政。蒙恬本人,官至將軍、內史,曾參與滅齊,秦始皇統一後,蒙恬受命領兵三十萬北擊匈奴,修長城,守衛北部邊疆。
蒙氏三代仕秦,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赫赫戰功,對秦國忠心耿耿,卻慘遭趙高、胡亥陷害,而被逼死,實屬可惜。
當胡亥、趙高、李斯三人合謀,纂改詔書,逼扶蘇與蒙恬自殺,詔書到達長城軍中時,扶蘇準備自殺,但蒙恬不相信秦始皇會這樣做,想複議,但被使者關押起來,而扶蘇深信不疑的自殺,蒙恬被關押起來還沒有死。
扶蘇死時,胡亥想釋放蒙恬,但趙高先是誣陷蒙毅毀謗胡亥,於是胡亥殺了蒙毅,後又派人逼蒙恬自殺,蒙恬自殺前曾說過一段話:
蒙氏一族為秦國出生入死三代,我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勢力足以背叛,雖被囚禁,但我知道,應該守護仁義而死。
說完,扶蘇就自殺了。扶蘇真的有實力造反而甘心受死嗎?
我看未必。
其一、蒙恬雖手握三十萬大軍,可軍隊是秦國的,蒙恬想造反,能調動軍隊嗎?戰國時期調動軍隊只能靠國君賜於一半虎符,才有權力調動大軍造反,否則軍隊憑什麼聽蒙恬的。
其二、秦法嚴苛,造反是重罪,蒙恬造反,其在咸陽的九族基本上是無法存活,就算蒙恬不顧族人,那手下的將領和士兵都不顧嗎?
其三、蒙恬以什麼名義造反?扶蘇已死,蒙恬出師無名,造誰的反,難道自已當皇帝,這不可能。就算扶蘇不死,也未必肯跟蒙恬一起造反,沒有扶蘇的支援,蒙恬出師無名。
其四、蒙恬要是造反,就是叛軍了,糧草、軍械秦國政府不可能再供應,蒙恬怎麼解決,當叛軍搶老百姓的嗎?搶沿途秦國郡縣的嗎?長城地處偏遠,物資缺乏,無法得到保證。
其五、秦軍實行軍功爵位制,造反的話軍功爵位誰給?秦軍之所以被稱為虎狼之師,就是因為軍功爵位制,士兵沒有這些,又看不到未來,瘋了嗎?不可能跟著蒙恬造反的。
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看,蒙恬都不具備造反的能力和條件,那麼留給蒙恬的路,只能是自殺。
-
5 # 天道522
承蒙抬愛,謝謝了。卻之不恭,談點淺見,勿見笑。蒙恬之死,有他的侷限性。愚忠,既是個人的悲劇,更是國家的悲劇。國家失去忠臣良將,相當於大廈的四梁八柱少了一個梁,它不起連鎖反應嗎,最後它能不倒嗎。親小人遠君子離亡囯也就不遠了。蒙恬的死,加快了秦朝的滅亡。愚忠、愚民非國家之福。開明、包容利國利民。
-
6 # 西府趙王爺
按照慣例,我先給各位介紹下蒙恬其人!
蒙恬出身於名門,爺爺和老爹都是秦國著名武將,爺爺蒙驁,戰功卓著,被拜為秦國上卿,地位僅在三公之下。父親蒙武,曾經和名將王翦並肩作戰,同樣聲名顯赫。
蒙氏一族,可以說是世代忠良,蒙恬有此家世背景,也是頗受秦始皇器重!
年紀輕輕便被拜為內史,總管都城咸陽事物,成為了秦始皇手下得力干將!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將軍蒙恬率軍30萬,北擊匈奴。經過兩年的戰爭,"郤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最終"悉收河南地",匈奴被迫"北徙"十餘年。
蒙恬因此而名留青史!
此後,秦始皇修長城、開直道,皆有蒙恬經手,事無鉅細,事必躬親,可以說是秦始皇最為信任的人之一!
蒙恬為秦朝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不過後來,秦始皇駕崩,李斯與趙高暗中謀劃政變,扶持胡亥上位,並假造遺詔,以始皇身份賜死扶蘇!蒙恬也因為支援公子扶蘇而被剝奪軍權,囚禁於陽周,最終為趙高所害!
正如題中所言,蒙恬確實很冤!
首先他對大秦帝國一片忠心,一生為國,最終卻死於非命!
有功卻獲罪,此乃第一冤!
其次是當時,他駐守邊疆,手中握有三十萬蒙家軍,以及更得民心的公子扶蘇。如果他們要反,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可是他們兩偏偏都是忠孝之人,最終束手就擒,慘遭奸人毒手。
此乃,第二冤!
一代忠臣良將,最終落得如此下場,實在可惜!
-
7 # 開涮歷史
理由大體是蒙恬擁兵三十萬,有實力反秦的,他卻甘心受死。
蒙恬受死是真的,"甘心"卻說不上。趙高派使者矯詔讓扶蘇和蒙恬自殺,扶蘇很乾脆自殺了,蒙恬不肯自殺,作為法吏出生的蒙恬自知自己罪不至死,而且他堅信帝國需要倚靠他。
在獄中蒙恬甚至表示願意像周公輔佐成王那樣效忠二世皇帝。秦二世都有點感動,不想殺他,是趙高執意要弄死蒙恬,蒙恬最終喝藥自殺,死時可是一肚子的憋屈,
唐太宗說這話自然有他的立場,因為唐朝李氏家族世代是軍功世家,趁隋末天下大亂,乘機舉兵奪得天下,李世民和蒙恬有相同的背景,如果李家不自起爐灶,估計早被隋煬帝給禍害了。
但是蒙恬的境遇畢竟不同李世民。李氏家族趁亂起義,是在天下紛亂的局勢已經形成,他們可以做出明確的判斷,判斷起義的勝算。
可蒙恬當時的處境與隋末群雄紛起不同,始皇帝暴斃,訊息被封鎖。蒙恬只是預感這事來得突然,也不能確定事態有多嚴重。
他弟弟蒙毅本來一直追隨在始皇帝身邊,可是他在始皇帝重病時,替始皇帝去山川祈福了,還沒等回來,就在代郡被趙高的人截住囚禁了起來。
面對突如其來讓他和扶蘇自殺謝罪的"始皇帝旨意",蒙恬雖然是三十萬大軍的統帥,他真的是有實力造反確甘心受死嗎?未必!
趙高矯詔派使者到上郡時,如果蒙恬知道始皇帝已經死了,這一切是陰謀,那他完全可以以三十萬大軍做後盾,不管擁立扶蘇登基,還是跟胡亥爭搶皇位,這都算"師出有名"。
可始皇帝駕崩的訊息沒有釋出,大家都預設他是健在的,他依舊是大秦帝國最高的統治者,趙高派使者拿著蓋著始皇帝信璽的詔書,它就代表著始皇帝最高意志,而且是必須執行的國家意志。
這時候蒙恬如果拒絕交出兵權,不奉詔,就是謀反,那就要問蒙恬敢不敢反?能不能反?
第一,敢反嗎?秦朝是軍事大帝國,商鞅變法百年來,國家常年用兵四處征伐,如果統帥動不動就敢不奉詔,就造反,像趙國那樣動則發生兵變,那秦國早就在內耗中衰弱。
跟秦國同根同族,同樣尚武的趙國驍勇,名將輩出,但是將帥經常會脫軌,兵變是有發生。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一代英傑趙武靈王被兵變困鎖沙丘,活活餓死。
長平之戰廉頗死守,國中缺糧,趙孝成王要換帥,廉頗不肯遵旨,殺了使者,跑到魏國了。長平之戰,結果大家都知道,本可以跟秦國一爭雌雄的軍事強國——趙國,國勢急轉直下,最終國破家亡。
前幾天看陳凱歌很久以前拍的《荊軻刺秦王》,實力派全明星陣容,演繹秦國滅趙時的情景,趙國國君在城破時逼迫趙國的孩子自殺,說趙國不留後人,趙人寧死不降!!!
秦軍攻下邯鄲,嬴政報復性屠戮,那場景特別慘烈!
但是縱觀秦國,商鞅變法百年來,秦國發生將軍帥叛變的事情很少,這得益於好的制度約束,防患於未然,而且秦法對叛逆,制裁很嚴厲而殘酷。
秦王嬴政時期,嬴政的弟弟長安君成嬌本來帥軍和蒙恬的爺爺蒙鶩,兵分兩路出擊趙國,結果長安君在屯留叛變,蒙鶩孤軍作戰戰死。
長安君的叛軍最後被鎮壓,下場是全部斬死並戮其屍(殺死還不算還把屍體搗碎~)
李斯被趙高汙衊謀反,在獄中受到種種酷刑,最後是"具五刑而死"。
什麼是"具五刑",就是先在臉上烙字(黥刑),割鼻子(劓刑),斬左右趾,鞭笞至死,再砍掉頭袋,再把屍體剁為肉醬。試想蒙氏家族從齊國來秦國發展,三代為將,為大秦帝國掃滅六國,攻趙、攻魏、攻楚,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上卿,始皇帝非常尊崇和信任蒙家。
如果謀反,按秦律要被夷滅三族,累及家人不說,士兵們願不願意提著腦袋追隨另說,你說蒙恬他敢反嗎?
第二,能反嗎?蒙恬死的冤不假,對秦朝忠心耿耿也不假,但有實力造反卻未必,長城軍三十萬是秦國的精銳部隊,擊退匈奴之後留下來戍邊和修長城、直道。
這支部隊是帝國的軍隊,不是蒙恬的,秦國對軍隊的管理採用符璽,沒有皇帝的虎符誰也動不了這支軍隊,始皇帝暴斃沙丘,李斯他們封鎖皇帝死訊,這些符璽都在趙高手裡握著,因此趙高才敢有謀逆的底氣。
根據現在發現的秦朝虎符上的銘文所記載,秦朝時候,只要想調動五十人以上的軍隊就必須出示虎符作為憑證。
虎符分為兩半,一半存放在帝王的手中,另一半掌握在軍隊將領或者一方官吏的手中,當有需要調兵之時,將兩半虎符二合為一,兩者相互契合才能調動軍隊,“符合、符合”就是兩半虎符合成一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何況這支部隊的副將是武成侯王離——王翦的孫子、王賁的兒子,雖然王離在鎮壓項羽起義中表現一般,但當時王離作為掃滅六國,居功至偉的王氏(王翦、王賁)軍事集團代表,在軍隊裡也是有很高的威望在。
若始皇帝在,王家是不會跟著蒙恬造反的,這是一點絕對毋庸置疑。
當然,要是大家知道始皇帝已死就不好說。因此面對當時的情境,他們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等,哪怕暫時把使者軟禁起來,藉機調查、摸清究竟發生什麼,等局勢明朗再做決定,可惜扶蘇倉促自殺,迫使蒙恬別無選擇。
資料連結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令蒙恬曰:“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萬餘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史記.李斯列傳》 -
8 # 有書共讀
他西部開發第一人,他寧夏開發第一人,他天下第一勇士,他讓匈奴人聞風喪膽,他修築萬里長城,他駐守邊疆十餘載,外敵秋毫不犯,他便是蒙恬將軍也!
然李世民卻說蒙恬是史上最冤的人,那麼蒙恬對秦忠心耿耿卻死於非命,有實力造反卻甘心受死,是什麼原因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威震四方,然北邊匈奴趁秦立國之初,根基未穩,時常侵擾,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大獲全勝,為鞏固國防,蒙恬領30萬軍隊一邊戍邊一邊修鞏長城。然而世事難料,年僅50歲期待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病逝,趙高夥同李斯幼子胡亥秘不發喪,發動沙丘政變,逼長子蘇扶、大將蒙恬自裁,此時蒙恬擁兵30萬有實力造反,他卻甘心受死,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蒙恬忠君為秦,仁厚愛民不願反。
蒙恬忠信為國之美名絕不是徒有虛名,他為秦國出生入死,年少時就隨李信將軍伐楚,獨領一小分隊攻下楚之寢丘,為這次伐楚立下頭功。
三年後封為將軍,親率部下攻伐齊國,大戰告捷,一舉攻克齊都臨淄,活捉齊王建,圓了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之夢。蒙恬對秦的開國大業立下赫赫戰功,也淬鍊了一身攻城掠地本領,個人軍事才能凸顯。
蒙恬的軍事才華在北擊匈奴時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到一年就迫使匈奴退居700裡,聽蒙恬名便風聲鶴唳,聞風喪膽,秋毫不敢再犯。
蒙恬為了秦國邊塞安全,把燕趙秦原有的舊長城首尾連線,形成蜿蜒盤旋的萬里長城,秦戰爭防禦系統得到鞏固,蒙恬為秦國安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他對秦始皇的忠心可鑑日月。
蒙恬在戰火中洗禮,知道戰爭意味著什麼,好不容易戰爭停息,天下一統,國家家定,怎能因自己的反叛,再生戰火,讓天下再度進入混亂,讓匈奴再度侵入中原!
蒙恬受儒家思想浸染,仁厚愛民,他在戰火中淬鍊,看多了百姓在戰爭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知道戰火一起,戰禍即來,血雨腥風,生靈塗炭在所難免,他又怎忍心因為自己的反叛讓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蒙恬忠君為秦,為了一統天下的大秦帝國,為了黎民蒼生,他不願反,只得為國為民犧牲自己。
二、蒙恬堅守祖訓,不辱祖先不會反。
蒙恬名將之後,祖父蒙驁從秦昭襄王到嬴政,三朝元老,為秦攻伐韓魏趙,替秦擴疆拓土近百座城池,立下汗馬功勞。
父親蒙武兩次隨王翦將軍伐楚,第一次斬殺楚大將項燕,第二次生擒楚王負芻,蒙武除將滅楚功勳卓著。
蒙恬生活在這樣的名將世家,從小便受到祖父、父親的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風深深地紮根在蒙恬心中,他們以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為已任,以忠君愛國為榮,以奸侫叛逆為恥。
蒙恬有良好的遺傳基因,有優良的教育,他堅守祖訓,永保節義,堅決不會做有辱祖先的叛逆之徒,所以蒙恬寧可犧牲自己,也決不會有辱沒祖先功德的叛逆之舉,為了祖上的榮耀,他不會反。他只有義無反顧地為祖上功德選擇自殺。
三、蒙恬初接聖命,不明真相不敢反。
秦始皇巡遊途中,病逝於離都城咸陽千里之遙的沙丘,趙高、李斯、胡亥秘密發動沙丘政變,立胡亥為太子,秘密把秦始皇遺體從沙丘運回咸陽,封鎖一切訊息,同時以秦始皇的名義炮製一份詔書,派親信使者日夜兼程送到邊關上郡,以扶蘇不建功立業,反數忤逆父皇,多有怨言“不忠不孝”而令其自裁,又指責蒙恬不糾其錯反與長子扶蘇共謀,賜蒙恬自裁。
蒙恬接到聖旨完全懵了,這真是禍從天降,可是當時的資訊閉塞,蒙恬並不知道秦始皇已死,也不知道沙丘政變,當然不清楚是不是秦始皇下的命令,在這種矇在鼓裡的情況下,蒙恬一個忠君的勇士,肯定想也不敢想去謀反,更別說付諸行動了。
四、蘇扶接旨自刎,師出無名不能反。
當蘇扶接到聖旨,不辨真偽,一心以為“君要臣死,父要子死,不得不死”,不聽蒙恬等的勸告,便引劍自刎。
扶蘇已逝,蒙恬心生懷疑,此時有心反抗,也無從說起,師出無名,反抗便成了謀逆,蒙恬只得申訴,但也只能束手就擒,被使者關押在陽周。後來趙高以蒙恬弟弟蒙毅不忠而殺之,又連坐到蒙恬,到此時蒙恬才知秦始皇已故,他已被關押在監牢中,又師出無名已經不能反,也反不了了。
五、秦法株連嚴苛,孝義當頭反不起。
即便蒙恬還能興兵,以秦法的嚴苛,只要謀逆則要誅九族,以蒙恬的為人,孝義當頭,他手下有30萬軍隊,他能領著他們去反叛嗎?
蒙恬自己頭可斷血可流,能陪上他的家族宗親嗎?何況三十萬軍隊每一個士卒,他們也拖家帶口,他們的親人宗室也要株連,這反叛的成本也太高了,蒙恬不得不為他們考慮,孝義在身,他不能不顧惜自己和將士們家族宗親。在嚴苛的秦法面前,成本太高,蒙恬的確反不起。故而孝義當頭,他只有為將士們和家族宗親,自己吞藥而死。
蒙恬一代英豪,中華第一勇士,不能征戰沙場而死,卻因小人得勢被害而終,實是令人扼腕痛息,然而蒙恬的忠、孝、勇、信、義在最後一刻甘願受死中彰顯得淋漓盡致,他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世人心中。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回覆列表
蒙恬乃老秦忠臣,手握長城兵團權柄,卻絕無造反之心。自王翦率五十萬老秦歩卒南下,長城兵團便成為秦朝最主要的軍事力量,蒙恬也可以說是軍中第一人,深受始皇帝信任。蒙恬遭難,一半責任在秦始皇沒有交代好後事,另一半責任在公子扶蘇太過柔弱。值始皇帝暴死沙丘宮,趙高李斯作亂,借始皇帝之名發出立胡亥,殺扶蘇蒙恬的詔書,如果扶蘇有漢武帝太子劉據的血氣,藉助蒙恬軍隊,完全可以打著清君側殺趙高的名義,起兵勤王,南下咸陽,那樣扶蘇馬上就可以成為二世皇帝,秦朝也不至於成為一個短命王朝。然而我們都是時候諸葛亮,扶蘇偏偏選擇了一百條道路中最窄的一條,直接就回去自殺了,這可真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給蒙恬釜底抽薪,再也沒有扶助明主的任何想法。此時天下人還不知道始皇帝的死訊,賜死蒙恬的命令是以始皇帝的名義發出的,蒙恬若真是忠臣,沒了勤王的理由,除死無二道。可憐蒙氏三代忠良,忠於秦始皇四代秦王,竟落得一個自殺的下場,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