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傳錄

    李弘沒有做過皇帝為何被稱為孝敬皇帝?

    上元二年(675)五月,唐高宗下詔,追諡太子李弘為“孝敬皇帝”,喪葬“制度一準天子之禮”(《舊唐書》)。在中國歷史上,被父親追諡為皇帝的太子,李弘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是“從古未有”之事。那麼,唐高宗為何要置封建禮制於不顧,破例追諡亡故不久的李弘為皇帝呢?

    李弘(652—675),字宣慈,唐高宗第五子,也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一子。李弘的名字頗有寓意,據說隋末唐初道教中有“老君當治”、“李弘當出”的讖語,預言太上老君將轉世為人主,化名李弘來拯救眾生。唐高宗為其取名李弘,可見對這個兒子寄予了厚望。因系武則天所生,唐高宗愛屋及烏,對李弘非常寵愛。4歲時,李弘被封為代王;5歲時,唐高宗廢掉原先的太子李忠,改立李弘為太子。為了培養李弘,唐高宗除了為其選聘名臣作為輔弼老師,還經常讓他實習參政,如龍朔二年(662)唐高宗“幸驪山溫湯,太子監國”;次年又“詔太子每五日於光順門內視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決之”;咸亨二年(671)正月,唐高宗“幸東都,留皇太子弘於京監國”;次年十月,又命“皇太子監國”。

    李弘為人寬厚仁慈,“深為帝及天后鍾愛”。被立為太子後,李弘“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有過之地”。對父母如此,對臣屬如此,對普通士兵和百姓同樣如此。監國期間,李弘關心將士,體恤民情,做出了很多寬仁愛民之舉。當時,大唐正對高麗用兵,軍中經常有士兵“逃亡限內不首及更有逃亡者”,因此會受到“身並處斬,家口沒官”的嚴厲處罰。李弘知道後,引經據典,強調“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希望朝廷可以修訂法律,以後再出現有士兵逃亡者,家中人不用再受連坐之罪,唐高宗“從之”;李弘“又請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貧人”,唐高宗“許之”。一個“從之”,一個“許之”,不難看出唐高宗和武則天對李弘的欣賞。然而,李弘接下來做的一件事,卻極大地觸怒了武則天,武則天從此也對他有了看法。

    原來,武則天將情敵蕭淑妃殘忍殺害後仍不解恨,又把蕭淑妃所生的義陽、宣城二位公主“幽於掖庭”,致使兩位被幽禁的公主年齡很大了卻沒辦法嫁人。李弘猛地見到這兩位“以母得罪”的姐姐時,先是“驚惻”,繼而動了憐憫之心,於是“遽奏請令出降”,懇請唐高宗讓她們過上正常女人的生活。唐高宗對蕭淑妃之死本就心存愧疚,再者兩位公主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只是迫於武則天的淫威不敢造次。李弘的上奏道出了唐高宗的心聲,於是“許之”。武則天聞訊後,既是出於對蕭淑妃怨恨的延續,也是為了防止這兩位公主日後興風作浪,便隨便將她們許配給了兩個普通侍衛。在武則天看來,作為自己的親生兒子,李弘不站在自己這邊,反倒幫助敵人,武則天從此對李弘產生隔閡甚至怨恨,李弘“由是失愛”。

    咸亨四年(673)二月,唐高宗將李弘召至東都洛陽,準備納左金吾將軍裴居道之女為太子妃。為此,唐高宗還下令為李弘新建一座宮殿。裴妃“甚有婦禮”,是個相當有婦德的賢淑女子,唐高宗滿意地對侍臣說:“東宮內政,吾無憂矣。”意思是說,李弘有這麼個賢內助,將來即位執政,就不用朕擔心了。七月,“太子新宮成,上(唐高宗)召五品以上諸親宴太子宮,極歡而罷”。唐高宗本來身體就不好,這次暢飲後,身體便出現了故障。八月,唐高宗“以不豫,詔皇太子聽諸司啟事”。這一安排,表明唐高宗慮及自己身體不支,有禪讓太子之意,而這恰恰是早已習慣“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的武則天所不願意看到的。從此,武則天與李弘的私人恩怨,已經上升到涉及將來掌權的政治對立面。

    武則天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一步步提升自己,進而問鼎皇權,是武則天實現女皇夢的必由之路。上元元年(674)八月,在武則天的鼓動下,唐高宗下詔“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內外稱為“二聖”,武則天已經與唐高宗平起平坐。這麼多年夫妻下來,唐高宗對武則天是瞭解的,為了權位,這個心狠手辣的女人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出來,包括害死自己的親生骨肉。作為當朝皇帝,唐高宗都無法遏制武則天在政治上的強悍勢頭;自己百年之後,誰又能控制得了這位身居高位的女強人?知子莫如父,李弘遠遠不是武則天的對手。為了保護李弘,唐高宗甚至萌生了“欲下詔令天后攝國政”的念頭,也就是想把權力交給武則天。但是,迫於群臣關於“天下者,高祖、太宗二聖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謹守宗廟,傳之子孫,誠不可持國與人,有私於後族”的勸諫,唐高宗才把皇帝繼續當下去。

  • 2 # 歷史小昆蟲

    李弘沒做過皇帝卻被稱為孝敬皇帝,同情與惋惜的關係比較多一點。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是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李弘以仁孝著稱,身體多病,在太子之位猝死,唐高宗非常悲痛,所以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諡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於恭陵。

    (李弘劇照)

    李弘自幼立為儲君,很受李治待見,經常誇讚他。李弘在做太子期間就以仁德著稱。當時朝廷大量徵兵,那些逃亡或者期限內沒有報到計程車兵會被處死,家人也要充官。李弘為此上書朝廷,建議取消因士兵逃亡而家屬受連累之罪的懲罰。因為人都有生老病死,天災意外。於是高宗批准了他的請求。

    671年,唐高宗李治出行東都洛陽,命太子李弘監國。當時關中地區遭遇旱災,鬧起饑荒。李弘親自巡視士兵的糧食,發現有吃榆皮、蓬實充飢的人,就命令家僕發放米糧以保證供給。當時李弘有兩個異母姐姐,即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她們的母親蕭淑妃因得罪武則天而被廢黜殺害。兩位公主一直被幽禁宮中,年齡很大了也未結婚。李弘發現此事後十分震驚,上書請求允許兩位姐姐出嫁,並希望將沙苑之地分借給貧窮之人。唐高宗李治批准了他的做法。

    李弘以孝順仁德為本,英明神武。若是命長,未必不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只是天妒英才可惜了!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以孝敬皇帝諡號祭祀。

  • 3 # 影視劇小哥

    “孝敬”兩字顧名思義就是孝順受人尊敬的意思,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兒子,武澤天的第一個兒子。

    首先:李弘出生僅四歲就被立為太子。 李弘天生性情非常仁厚,早年間跟隨郭瑜學習《春秋左氏傳》。天資聰慧過人。為人處世賢良孝順。對待下屬也是非常仁厚,是一位仁君。

    李弘因為他的仁義孝道,得到了非常多的讚譽。但是從小體弱多病,甚至後期監國的政務大多都是由東宮屬官掌管。

    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李弘跟隨帝后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突然疾病離開了人世,年僅二十三歲。

    當時唐高宗十分的悲痛。因為太子仁慈惠愛親足,可以說非常的孝順。以至於他死後讓人都忘不了他,足夠稱的上“敬”。所以唐高宗給他諡號為“孝敬皇帝”,成為唐朝歷史上第一個死後被追封為帝的太子。

    高宗以天子禮儀厚葬李弘於緱氏縣景山的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並且親自做親自書寫《睿又德紀》刻於石碑之上,碑石樹立於陵墓旁邊。

    因此,李弘雖然沒有做過皇帝。狄仁傑也尊稱他為“孝敬帝”。意思是說他不僅孝順仁義,而且死後也被世人所尊敬。

  • 4 # 穿越再現彼岸

    唐高宗李治破格追贈自己的親人應該不止一次了。664年,李治的同母小妹妹新城公主去世一年後,唐高宗詔令以皇后的規格禮儀安葬新城公主,這也是唐朝唯一的一個公主以皇后的禮儀下葬;675年,皇太子李弘去世後,李治和武則天也破例了。

    李弘的太子之路。

    孝敬皇帝李弘是李治和武則天的長子,為了讓李弘登上太子之位,武則天和李治煞費苦心。(李弘劇照)

    李忠是李治的庶長子。李治的王皇后沒有後代,為了保住自己皇后的位置,有人勸說立李忠為皇太子,而李忠的母親劉氏出身低微,按照當時的禮儀不可能做到皇后這個位置。王皇后為了確保能立李忠為皇太子,多次暗示長孫無忌等人,勸說李治立李忠為皇太子,李治在652年同意了。這明顯是一場政治鬥爭,目的就是壓制李治和武則天。

    武則天也擅長政治手腕,不但自己登上皇后地位位置,還把太子李忠廢除了,並命許敬宗等人誣陷上官儀(上官婉兒祖父)、太監王伏勝暗中勾結廢太子李忠,李忠也被逼自盡,為僅僅幾歲的李弘鋪平了太子之路。

    太子李弘和武則天的殘忍恰恰相反,他非常仁愛、孝順父母,深得唐高宗李治的喜愛。李弘的第一個太子妃人選楊氏被武則天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強姦了,賀蘭敏之被武則天所殺。第二任候選人是裴氏,當時舉行婚禮要求用“白雁”(現在的白天鵝),居然在皇宮後園抓到了,高宗非常高興,認為太子的東宮將不再有可以憂慮的事情了,他對自己的兒子非常放心。(李弘結婚典禮的“白雁”原來就是白天鵝,照片)

    不過根據《新唐書》和《舊唐書》記載,李弘身體多病,得了一種被稱作“癆瘵”的病,現在對等於肺結核病,那時應該是不治之症,身體虛弱不堪。675年跟隨武則天到洛陽巡視,李弘猝然病死了。

    李弘死因和死後哀榮如何?

    李弘跟著誰巡視都好,偏偏跟著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突然死了,這就招致後世很多猜測。史書記載也明顯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是久病不治而死,一派認為武則天毒死了自己的兒子。《舊唐書》記載是病死的,《新唐書》記載是武則天毒殺的,不過後世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李弘應該是病死的,肺結核當時是不治之症,李弘當時曾經擔任監國等職務,已經明顯不勝任了,很多是別人代勞。武則天怎麼可能毒殺已經病得不成樣子的親兒子,後世多為演義。(武則天劇照)

    唐高宗李治為了紀念李弘,親自撰寫了《睿德記》,為自己的兒子立碑,武則天則抄寫佛教經書為他超度。李治在追諡自己兒子的詔書——《賜諡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李治的死因介紹的非常清楚,李弘很早就染上了肺結核,並且非常厲害,積勞成疾病死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李治追諡自己的兒子為“孝敬皇帝”,這也是特例。根據李弘的德行和大臣們的評價定下諡號,因此後世提到李弘一般稱為孝敬皇帝,雖然沒有真正登基為帝。

    子李弘沒有後代留下,武則天在675年,命楚王李隆基為李弘的嗣子,繼承香火,李隆基就是後來的唐玄宗。

  • 5 # 良人執戟2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是一部好評如潮的優秀作品,劇中人物元芳和狄大人更是網路熱詞。

    這部劇來自於一個荷蘭人高羅佩(1910~1967),是他嘔心訪日瀝血創作了這部偵探小說巜大唐狄公案》,於是狄仁傑成了中國的"福爾摩斯"

    歷史上的狄仁傑卻沒有小說和電視劇那樣瀟灑自如,他伺侯著歷史上最不好侍侯的女人,周旋於歷史上最著名的酷史來俊臣,冷眼旁觀著歷史上最討厭的庸史武三思,他儘自己的最大智慧左輔武后,右助蒼生,懲朝堂奸佞、除民間豪強,一生斷案如神,永留人間清白。承"貞觀之治",啟"開元盛世",功參造化、名垂青史。

    當然,電視劇巜神探狄仁傑》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將被母后武則天所殺的兩個兒子李弘和李賢分別稱為"孝敬"皇帝和"章懷太子"。

    李弘稱為"孝敬"皇帝是正確的,而李賢的"章懷太子"稱呼則是多年後的唐宗景雲二年(711)發生的事情。

    在上元二年(675)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所生的大兒子李弘不幸猝死於洛陽,時年23歲。麻煩的是唐高宗李治已經明確李弘為繼位儲君,這時的李治悲痛之下,破例追贈李弘為"孝敬皇帝",以天子儀安葬。

    口碑、人緣、品格、學問都無可挑剔的李弘為什麼會在青春之年暴斃呢?在李治身體健康嚴重病患的情況下,李治頭腦糊塗,定力動搖,竟允許武后攝政,作為儲君的李弘在這時卻"駕鶴西去",雖然死後追贈"孝敬皇帝",然並卵,"龍體"都不準葬長安的唐陵,卻埋在河南洛陽的緱氏(一處山地),李弘之死,其母多半是兇手!

    任何女人,她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無法剋制的柔軟之處一一無論妳是鋼鐵娘子還是鐵腕尊者,那就是母性的天生使然!

    晚年的武則天對於自己的"百年"之後十分上心,能夠繼承武周王朝帝位的武氏子弟"竟無一人是男兒",無法堪當大任。

    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鳥折斷雙翼,乃召李淳風解釋,李大驚失色曰:此乃凶兆,預示著皇上後人凶兆,這裡說的後人,乃是指武氏後人,武大帝憂心如焚,在埋葬李弘兒子的緱氏山對面,她揮筆寫下內容為昇仙長壽的著名巜昇仙太子碑》,面對自己的長子埋骨處,她纖悔了。

    武周大帝做出了一個決定:還政於李唐。

    她的小兒子即後來的唐中宗,(也曾被廢)繼承大統。

    面對乾陵的無字碑,武則天默然不語,唐中宗更是焦頭爛額,無法稱呼,怎麼寫抬頭?母后?先帝?

    唐中宗乾脆一字不寫,他想起了自己的大哥李弘⋯

    所以對於歷史的真相,我個人頁面的簡介是:感覺歷史,比了解歷史重要⋯。

  • 6 # 袁衛宇

    正史上的李弘,並沒有做過一天皇帝。他被稱為孝敬皇帝,是他的父親唐高宗追封的。歷史上,在位的皇帝追封自己先祖或親人為皇帝,是非常常見的,是符合古代禮制的。

    例如,晉武帝司馬炎登基稱帝后,追尊他的爺爺司馬懿為晉宣帝,追尊他的父親司馬昭為晉文帝,追尊他的伯父司馬師為晉景帝。

    而實際上,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並沒有當過一天皇帝。但他們這三個人,司馬懿是晉朝的奠基人,司馬師是承前啟後的人,司馬昭則和皇帝沒什麼兩樣,如果不是被曹髦絆倒了,司馬昭絕對是晉朝的開國之君。

    所以,晉武帝追尊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為皇帝,是沒有任何什麼問題的。後世也承認晉武帝追封給他們的帝號。

    同理,唐高宗追封李弘為孝敬皇帝,也是被後世所承認的。

    再回到李弘。李弘剛出生時是封為代王,他4歲的時候被唐高宗立為太子。唐高宗對李弘是非常喜愛和欣賞的,也一直把他作為楚君培養。唐高宗指派道高望重的學者,專門教導李弘,學習儒家經典。

    弘嘗受《春秋左氏傳》於率更令郭瑜,至楚子商臣之事,廢卷而嘆曰:"此事臣子所不忍聞,經籍聖人垂訓,何故書此?"瑜對曰:"孔子修《春秋》,義薦褒貶,故善惡必書。褒善以示代,貶惡以誡後,故使商臣之惡,顯於千載。"太子曰:"非唯口不可道,故亦耳不忍聞,請改讀餘書。"

    李弘在當太子期間,是非常寬厚仁愛的,當時朝廷下令當逃兵或者沒有按時報到計程車兵,其家屬也會收到牽連而治罪。李弘認為犯罪不應該連坐家屬,上書唐高宗,請求廢除此令,獲得唐高宗批准。

    李弘作為儲君,得到了唐高宗和眾大臣的交口稱讚。不過李弘的身體非常不好,長年藥不離身。公元675年,李弘隨唐高宗到洛陽巡視,不幸因病去世,年僅23歲。

    李弘去世後,唐高宗悲痛欲絕,下詔追封李弘為孝敬皇帝,按照天子的禮儀處理李弘的喪事。

    所以,後世稱李弘為孝敬皇帝,就源於此。

  • 7 # 方城闕

    李弘確實一天皇帝也沒當過,但卻被稱為孝敬皇帝,這不是訛傳,而是史書中明確記載的。

    李弘,唐高宗李治第5子。是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高宗與李世民昔日的武才人,楚雨巫雲的結晶,從小就被高宗關愛與悉心培養。

    公元655年,高宗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后;同年李弘與胞弟李賢被進封為親王,李弘為代王,李賢為潞王。公元656年,高宗詔令廢黜太子李忠,立當時只有4歲的李弘為太子。

    李弘雖從小就是含著金鑰匙長大,卻沒有皇室子弟的浮華之氣。從小就愛讀書,仁愛有德,體恤民情,無論是他的老師還是高宗李治都對他讚許不已。

    “小荷才露尖尖角”,隨著李弘一天天的長大,他更加重視治學,在國家管理上也有不凡的見解。公元661年,他命許敬宗、上官儀等人選取歷史名家之作五佰篇,編成《瑤山玉採》文集,獲得了高宗的賞賜。後又建議高宗追贈儒家先賢顏回為太子少師,曾生為太子少保。並親自上書,建言高宗修改國家不合理的法律條文,減輕百姓痛苦,獲得了高宗恩准。一時太子李弘,賢名遠播。

    天妒英才,李弘打小就體質虛弱,經常生病。以至到了當太子的後期因身體原因,監國政務之事都要讓東宮官員代理行事。公元675年,李弘隨父皇、母后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高宗為此傷心不已,以“慈惠愛親,死不亡君”,詔令追諡太子李弘為皇帝。並採納眾大臣的意見,為彰顯太子李弘的仁愛孝順,諡號“孝敬”,以天子之禮厚葬於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高宗還親自書寫碑文《睿得記》,以表達對兒子李弘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母后武則天也透過書寫經文造功德的方式為李弘祈福,以表達對兒子的哀傷。

    公元692年,因李弘死後無子嗣,武則天特將李旦3子,楚王李隆基過繼給李弘,重續李弘這一脈的香火。

    至於李弘是不是死於陰謀論,由於正史沒有記載無法考證。故不再此贅言,以免混淆視聽。

  • 8 # 腦洞趣味歷史

    雖然裡面涉及的案子是虛構的,但是裡面提到的“孝敬”皇帝李弘卻是真有其人。不單單如此,這位孝敬“皇帝”身上還有著幾件古時候頗為奇特地現象。比如說他從未當過皇帝,又比如說他的諡號“孝敬”二字了。

    孝敬皇帝李弘雖稱皇帝,事實上卻是一天皇帝都沒當過。我們要探究為何一個沒有當過皇帝的人,卻能夠被後世稱作“孝敬”皇帝的原因,就必須瞭解當時的兩種文化制度:諡號和贈官。

    1、諡號

    諡號是西周時候興起,由他人對生前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對其一生的功過進行評價概括時使用的稱號。諡號又分為官諡和私諡兩種,李弘的“孝敬”便是唐高宗李治親自給李弘做出的評價。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長子,他在世時,先後被封為代王和皇太子,是實打實的皇位繼承人身份。

    “孝敬二字”大有來歷,李治評價自己這個兒子孝敬全是因為他生性善良,對百姓、姐弟都能做到一視同仁。

    李治親自書寫的《孝敬皇帝睿德記》:天性之重,追懷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諡者,行之跡也;號者,事之表也。慈惠愛親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諡為孝敬皇帝。

    聊完了“孝敬”二字的來歷,我們接下來談談為何他會被尊為皇帝,這就涉及第二點“贈官”。

    2、贈官

    所謂“贈官”,指的是古代的君王針對有功績的大臣往往會在其死後“加封”官職,讓他能夠在死後擁有更高的身份去面見列祖列宗,這叫做“贈官”。

    古人相信靈魂一說,認為人死後,是有靈魂的,所以祭祀先祖的習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為了加強君臣之間的關係,促使士人階層參與到政治管理中來,“贈官”體系在其中佔據了重要地位。雖然這個官只是個“虛職”,但是對於官員及其家人而言,生前三品的官,死後成了二品在情感上會覺得非常榮耀。

    李弘由皇太子成為皇帝,也算是統治階級上層的“贈官”行為,只是這個官特別大。

    綜合上述兩點,我們便算是瞭解了李弘為何一天皇帝沒當過,還能被史書記載為“孝敬皇帝”了,這種文化現象其實在古時候還算是比較流行的。

  • 9 # 趙永志67

    李弘雖然沒做過皇帝,但被其父高宗李治追贈為孝敬皇帝。李弘英年早逝,令高宗非常悲傷,親自書寫了《孝敬皇帝睿德記》,稱其慈惠愛親為孝,死不忘君為敬。李弘四歲時被立為太子,他是高宗李治的第五子,也是武則天的長子。李弘天性聰穎,生性孝而善良,待人寬容、仁愛。在宮中見到蕭淑妃的兩個公主,自己的異母姐姐,因蕭淑妃被則天罷黜殺害,兩位公主年紀大了不得出嫁,親自向高宗求情,高宗應允。李弘在做太子期間,曾令許敬宗、上官儀丶楊思儉、許圉師等人,收集古今文獻,編寫了《瑤山玉彩》文集,深得朝廷賞識。李弘十分關心民間疾苦,上書父皇,請求免除因長年徵兵,兵丁因種種不可逆的的原因未能到兵營者的兵丁、家屬連座之罪。並多次撫卹受災的災民,關心民間疾苦,在朝堂上下享有很高的聲譽。

    李弘自幼體弱多病,公元675年,太子李弘隨高宗丶武后巡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去,年僅二十三歲。高宗悲痛萬分,追封李弘為孝敬皇帝,百官服喪三十六日,以天子之禮厚葬於洛陽唐恭陵,親書《睿德記》,刻石碑於墓側,以示緬懷之情。

  • 10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不管是歷史上還是影視作品中李弘雖然沒有當過皇帝但稱他為孝敬皇帝卻是合理的,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同於一般人,首先他是當時唐帝國的太子,其母親為武后武則天,這些還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太子位上時,他不僅深得唐高宗喜愛,並且在政務上也有建樹,比如體恤民情,上書勸諫唐高宗修改不合理的法律等等,這樣一位仁孝太子原本是帝國完美的下任繼承者,可惜在隨唐高宗和武則天出行時突然暴斃,這讓唐高宗很悲痛。

    為了顯示李弘的與眾不同,也為了表達自己對李弘的喜愛,唐高宗破例追贈李弘為皇帝,諡號孝敬,並以天子禮儀將其下葬恭陵。

    皇帝的寵愛與准許讓這位未曾當過皇帝的已故太子在法理上被稱之為皇帝名正言順。唐玄宗繼位後雖然撤銷了他的廟號,但諡號保留,之後的唐朝帝王無人提出異議,就此李弘以孝敬皇帝的稱號存在於大唐帝國的皇帝譜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2天山派的新技能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