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昨日之我非我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為袁崇煥翻案,就因為滿人金庸寫的《碧血劍》 三法司給袁崇煥定的十一大罪狀;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按大明律“罪當剮,親族十六歲以上斬首,十六歲以下為功臣奴,女眷入教坊司。”“歷史上崇禎皇帝試圖釋放袁崇煥讓他再去平遼,但內閣和刑部都反對,但崇禎最後還是特赦了袁崇煥的家人。親族皆不問,兄弟妻子也只是流放而已。 十一大罪狀: 付託不效指的崇禎皇帝命袁崇煥為薊遼督師,指望他五年復遼;而他辜負了皇帝的囑託,致使後金軍隊長驅直入,攻打京師,給明朝帶來極大的震動和損失。 專恃欺隱是指責袁崇煥依恃崇禎帝的信任而行欺騙和隱瞞。他欺騙隱瞞了什麼呢?沒有明說。崇禎帝責其“專恃欺隱”,或指袁崇煥“五年復遼”的目標。但是,崇禎帝若以此事指責袁崇煥,實屬不妥。因為:第一,不能實現目標,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是袁崇煥一個人可以左右的;第二,袁崇煥督遼才一年多的時間,五年期限未到,不應以此相責。或許崇禎帝所謂“專恃欺隱”另有所指。但是還是有幾個備選答案的。首先對於蒙古喀喇沁部三十六家背叛明朝而投靠後金的事實,袁崇煥有意輕描淡寫,是明顯的謊報和瞞報。其次,關於“斬帥”和“議和”兩件事情,袁崇煥都是在瞞著崇禎的情況下操辦的。第三,在後金自薊門破口入關以後,袁崇煥受崇禎委派,指揮各路援軍堵截皇太極。袁崇煥率軍趕到了薊州佈防,他奏報崇禎,稱他的佈署可謂萬無一失。 市米資盜指的是,崇禎二年(1629年),漠南蒙古東部鬧饑荒:“夷地荒旱,糧食無資,人俱相食,且將為變。”就是說蒙古哈喇慎等部,室如懸罄,聚高臺堡,哀求備至,乞請市粟。這件事怎麼辦?在明朝與後金的遼東爭局中,蒙古是雙方都要爭取的力量。袁崇煥堅持團結拉攏蒙古,來對抗後金。袁崇煥先言:“人歸我而不收,委以資敵,臣不敢也。”蒙古各部首領,聞將市粟,指天立誓,不忘朝恩。所以袁崇煥疏言:“臣以是招之來,許其關外高臺堡通市度命,但只許布米易柴薪。”奏上,奉旨:“著該督撫,嚴行禁止。”奉旨嚴禁,皆失所望,哈喇慎諸部背離明朝,紛投後金。可見,蒙古諸部臺吉,附己不納,委以資彼,其責任在崇禎皇帝。 謀款誘敵是指責袁崇煥以議和來引誘後金攻打北京。 斬帥踐約是指責袁崇煥與後金約定而殺毛文龍。 縱敵長驅是指責袁崇煥縱容後金鐵騎長驅直薄京師,而不加阻攔。 頓兵不戰是指責袁崇煥雖然率領遼軍入援京師,但是保留實力,而不與後金軍作戰。跟著皇太極在北京旅遊。 遣散援兵。是指責袁崇煥遣散前來增援京師的明軍。袁崇煥奉諭排程各路援兵。 攜僧入城是指責袁崇煥兵臨城下,又暗中帶著喇嘛,要求進入北京城內。喇嘛但是可以任意活動,有間諜之嫌! 兵薄城下指的是沒有皇帝的昭命,沒有請示,擅自帶兵進京! 那麼為何這些罪狀裡沒有反間計呢?原來袁崇煥的口供被滿清銷燬! 弘曆的起居注裡對此事有兩條記載:一、弘曆命令張廷玉按照反間計的精神來重寫《明史·袁崇煥列傳》;二、弘曆下令毀掉袁崇煥案的審問卷宗。 銷燬的理由如下 第一、袁崇煥案的原始卷宗嚴重有害於弘曆地“反間計”假說,所以一定要毀了它;第二、袁案卷宗完全不支援弘曆給袁崇煥建立的高大形象。這八個月的審訊會留下大量的筆記、口錄和證詞,但以建虜斷章取義、顛倒黑白的本事,竟然從中都找不出一條有利的旁證,所以奴酋才會把卷宗毀得那麼幹淨。 以上的十一條大罪,不論全部屬實與否,但是隻要有一條屬實,袁崇煥是必死的。十一大罪狀都有明確的史料記載,而且有詳細的事情經過,對話。大家可以去查查史料。

  • 2 # 張148459315

    哥白尼就說了個地球圍著太陽轉,都被燒死,當時圍觀群眾也群情激憤大喊燒死這個傻逼異教徒吧?比起袁崇煥冤多了。儘管不想承認,但事實就是這樣,像我們這樣的吃瓜群眾,一定會被證明是愚蠢的。所謂“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是你被需要“雪亮”而已。

  • 3 # 青春換飯

    死的有點冤,不過說他多英雄也不見得,能力水平一般,吹牛逼忽悠皇帝,濫殺大臣,任由清兵圍京,不知道有些人怎麼看出他厲害的。

  • 4 # 飛海

    電視上對於奸臣都會有一個橋段。

    列舉十大罪狀。

    應該都知道什麼叫,牆倒眾人推。如果皇上想幹掉某一個人,那麼底下的大臣就會想方設法的,給這個人按上罪名。

    那麼在這些所謂的罪名裡頭,什麼樣的罪名會讓人民憤怒呢?

    貪贓枉法,裡通外國。

    在袁崇煥被殺的罪名裡頭,就有一條是通敵賣國。可想而知啦。京城人民時刻受到金國軍隊的威脅。突然說袁崇煥裡通金國,賣國求榮。人民的憤怒都會被瞬間點燃。

    用周星馳電影裡的一段話來調侃。

    袁崇煥罪大惡極,罪不容恕,無需審判,就地正法。

    事實上在古代。由於資訊的不對等。或者說資訊流透過慢。廣大吃瓜群眾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最後告訴廣大吃瓜群眾,這小子是個賣國賊。是中華民族的罪人,敵人。結果不言自明。所謂不明真相的群眾。就順勢而起。憤怒夾雜著興奮。

  • 5 # 無與倫比50067833

    袁崇煥並沒有小說電影裡那麼高大上 他的罪狀大致有三 1 給魏忠賢立長生牌 2 擅殺毛文龍 3 也是最致命的 滿清韃子都打到北京城了 雖然最後解圍了 驚擾了聖駕 作為邊防司令的袁崇煥難辭其咎啊 是死罪 所以袁崇煥死的也不冤

  • 6 # 落梅十七朵

    天啟年間,熹宗以做工匠活為樂事,不問朝政。太監魏忠賢與熹宗的奶媽客氏相勾結,乘機專權,以浙黨為代表的非東林黨投靠魏忠賢,串通一氣,形成了閹黨。閹黨頭目魏忠賢本是市井無賴,萬曆時自閹入宮,因與熹宗奶媽客氏勾通,升為司禮秉筆太監,得到熹宗的信任,權勢很大。他的黨羽遍佈全國,還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稱號。他們無恥地為魏忠賢歌功頌德,大建生祠,甚至稱魏閹為“九千歲”、“九千九百歲”。他們把持朝政,胡作非為,猖狂殺害異己,氣焰十分囂張,政治腐敗到了極點。天啟年間,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空前激烈。天啟四年(1624年),楊漣揭發魏閹二十四大罪狀,魏忠賢誣陷楊漣受過楊鎬、熊廷弼賄賂,逮捕下獄,以“土囊壓身,鐵釘貫耳”,被殘酷折磨而死。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大肆鎮壓東林黨人,按照他們擬訂的“東林點將錄”、“東林同志錄”名單逐一搜捕,著名的東林黨人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高攀龍等,都先後被迫害而死,還有許多人被囚禁和流放。崇禎即位,由於魏忠賢和客氏作惡多端,民憤極大,才被處死。閹黨雖然遭到沉重打擊,但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直到南明弘光時期仍未止息。

  • 7 # 張張帥

    袁,死的一點也不冤枉,首先他欺君,欺騙皇帝可以5年平遼!那是不肯能的,他自己也清楚,目的是為了取悅崇禎,好讓自己上位,然後一個文官又私自殺一品大將毛文龍!袁能力有限!販賣糧食給蒙古,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他無法想象到滿蒙會合夥,這又證明了他的才能不足,

  • 8 # 知常容三國

    說起袁崇煥的事情,真的是感到十分的氣憤,袁崇煥是中國歷史上享受凌遲處死極刑,這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從沒有一個人享受過袁崇煥曾受過的那種痛苦,全身被凌遲3000多刀。袁督師死的好慘。

    當時人以吃袁崇煥的肉為榮,一兩銀子一塊肉,當場割下就著燒酒喝下去,你現在看看非常殘忍,當時他們覺得吃漢奸的肉,那是很正義的,很光榮的,因為崇禎皇帝殺袁崇煥的藉口是袁崇煥勾結後金導致北京城被攻破,擅自主張殘害毛文龍,毀掉大明的邊疆防衛,所以是標準的漢奸。事實是這樣的?當然不是真正的事,是崇禎皇帝必須要塑造自己永遠不會犯錯的形象。

    八個月是頭豬都能夠確定袁崇煥到底有沒有勾結。崇禎皇帝當然很清楚,袁崇煥是被冤枉的,但是必須要殺,因為這關係他自己的面子,崇禎這一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理念,把大明最終推向了滅亡。

    魏忠賢當時沒有被殺的時候,權力熏天,被稱為9千歲,所以一些吹噓拍馬的人給他長生牌位,給他找生祠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最後魏忠賢倒臺什麼都沒了。

    這就是歷史,歷史會給人一個公道,袁崇煥這平板居然是清朝還給他公道,這有些搞笑。魏忠賢當時被認為正確的,現在確認他就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太監。生前評價為假,死後評價才真,中國是主張蓋棺定論。

  • 9 # 奕天讀歷史

    魏忠賢的長生牌,是在魏忠賢位高權重之時,各地官員為了拍魏忠賢的馬屁,紛紛給魏忠賢立生祠和長生牌,魏忠賢當時號稱九千歲。

    這些官員中就包括袁崇煥。他在天啟七年,即1627年,上書請求在遼東給魏忠賢建立生祠。

    至於明朝末年,崇禎皇帝處死袁崇煥時,百姓分食袁崇煥肉的事情,主要記載於明代張岱所著的《石匱書後集》之中。

    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

    由原文中可以看出,京師百姓當時非常痛恨袁崇煥,除了人頭之外,身體其他部分都沒有了。

    這件事發生過沒有,除了這本書的記錄,已經無從查起了。但是袁崇煥的確做了一件讓京師百姓憤恨不已的事情,也正是這件事,直接導致了袁崇煥被捕入獄。

    崇禎二年,即1629年,後金大汗皇太極率數萬後金主力繞過關寧錦防線,以長城的龍井關、大安口為突破點,先後攻克了遵化、順義、三河,直取北京城下。

    皇太極殺到北京城下,目的並不是一舉滅亡明朝,而是沿路搶劫,最好是能攻破北京城,把北京城洗劫一空之後撤退。

    可想而知,當時後金軍隊所經之處,都會被後金軍隊洗劫一空。

    負責防守後金的正是袁崇煥。

    皇太極繞過山海關,剛殺入關內時,最好的堵截地點就是遵化。袁崇煥卻只派了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帶了4000多人,迎擊數萬大軍的後金主力。結果可想而知,全軍覆沒,趙率教戰死。

    袁崇煥這時候親率薊遼主力馳援,準備在薊州阻擊後金軍。皇太極聰明的走順義,繞開了袁崇煥,往通州進發。

    袁崇煥又率軍緊急趕往通州,皇太極又繞過通州,取道三河來到了北京城下。

    明軍和後金軍,在北京城外打了崇禎時期的“北京保衛戰”。

    袁崇煥的主力,跟著後金軍隊,造成了“跟而不擊”的事實,讓後金大軍長驅直入,一路洗劫明朝百姓,打到了北京城下。

    至於袁崇煥到底是能力不足,才放皇太極殺到了北京城下,還是跟皇太極有協議,故意放進來的,我們就不做過多猜測了。

    對於京郊百姓而言,他們本來應該比較富庶,卻被後金軍隊洗劫一空,加上袁崇煥的不當行為,從京城百姓內心來說,痛恨袁崇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10 # 使用者5416867918

    現在有的人為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把黑變白把白變黑。袁崇煥明明是抵抗外族侵略英雄,就為了毛文龍就變成了死的活該的人。毛文龍做出有什麼貢獻麼他抗金兵了麼。就算他有作用,但是人無完人袁崇煥也不應該被凌遲處死。同樣也不應該一些噴子亂噴。反而魏忠賢一個開始被平反了。他做出有對國家有貢獻的事情麼。你們很喜歡太監麼很想當太監麼。還動不動說滿清誤我三百年。崇禎自己都把忠臣殺光了還有臉說什麼君不是亡國之君,呸死了活該

  • 11 # 玉郎1

    袁崇煥該死,滿洲韃子在前面燒殺搶掠,袁崇煥帶著關寧軍在後邊保駕護航,一直到了北京城下才幹了一仗,袁崇煥的任務是在昌平拖住滿洲韃子,可賊日的袁崇煥和關寧軍放滿洲韃子過境一直打到北京城下,所以袁崇煥有通敵賣國嫌疑

  • 12 # 使用者94738516596

    對於魏忠賢的長生碑,其實這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當時魏忠賢的權利過於強大,當時可以說老百姓只知有九千歲,不知還有皇帝。當時來說魏忠賢和皇帝沒有區別,自稱九千歲,權傾天下,朝廷的任何大小事務都是魏忠賢在管理的。甚至連頒發聖旨都要魏忠賢點頭才可以。和當皇帝有區別嗎?

    所以魏忠賢的長生碑都是在他權傾朝野的時候,一些地方官員為了取悅他而修建的,這個不能說是歷史上或者老百姓給他修建的,也代表不了魏忠賢的有什麼功德。

    至於袁崇煥呢,確實死的很慘,被凌遲,而且還被京城的老百姓分而食之。當時大明朝已經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自古以來中原漢人都有高高在上的感覺,當時的滿清只不過是一個邊外的蠻族,所以當袁崇煥被反間計的殺害的時候,人們都會認為他是漢奸。向一個蠻族投降,而且當滿清到達北京城下的時候,袁崇煥當時就是薊遼督師,掌管遼東一切軍政事物。讓滿人從自己的眼皮子低下越過了,而且直達帝都城下,不光是崇禎是無法接受的,這些老百姓自然也是無法接受的,所以當袁崇煥被以通敵賣國的罪名殺害時這些老百姓自然就會相信了,也沒有去懷疑事件的真假。

    袁崇煥可以算是大明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寧錦大捷,寧遠大捷等等就足以看出,當時的袁崇煥在處理遼東事物,對抗滿人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但是袁崇煥的能力說能救大明於水火,挽大廈之將傾,還是有點為過了。崇禎上臺以後對於袁崇煥的信任還是很足的,而且給與袁崇煥的權利也很大,可以說是大明的國防部長,而且大明的很大一部分財政收入全都給了遼東,而且袁崇煥給崇禎的軍令狀是五年平遼,但是遠端非但沒有五年平遼,還讓滿清打到了北京城下,雖然滿人不是從關寧鐵騎防守的地方透過的,但是前面說了,袁崇煥就是當時的國防部長,就是要防止一切外地進入的,而且還只是讓你掌管一個遼東而已,這個都沒有做到,如果你只能夠守一方城池,那要一個國防部長守在那裡是不是大材小用了,隨便上一個將軍都可以了。

    所以說袁崇煥的死在一定的程度是不怨的,但是袁崇煥畢竟是一代忠誠良將,被凌遲而且老百姓分而食之就有點讓人。。。。。。

  • 13 # 鋒楓2016

    自古以來,一方官員施政賢明,清廉自守,惠及地方百姓,士紳百姓會自發為其建生祠,立長生牌,為這位官員祈禱一生平安長壽。如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傑在魏州做刺史時政通人和,當地百姓為其建生祠。但其不爭器的兒子狄景暉在魏州擔任司功參軍,為人貪婪又很殘暴,做了很多壞事,敗壞了父親的名聲,惹得百姓把先前為狄仁傑修建的祠堂給拆了。

    而明朝末年,為魏忠賢修生祠,立長生牌簡直就是一場令人作嘔的政治鬧劇。魏忠賢就一去了勢的太監,依據天啟帝的支援和信任,在朝中一手遮天,排除異己,迫害東林黨七君子。朝中逐漸形成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把持朝政。魏忠賢在得勢的時候曾自封九千九百歲,也就是離萬歲只差一百歲了。地方官員為了討好這個九千九百歲紛紛獻媚,為魏閹歌功頌德,肉麻之極。而立生祠則是整個事件的高潮。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國子監生陸萬齡上書,稱魏忠賢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因為“孔子作《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誅少正卯,而忠賢誅東林”。天啟七年四月,袁崇煥與兵部尚書閻鳴泰上奏,稱頌魏忠賢的功德,並要求在寧遠、前屯兩地為魏忠賢修建生祠。一時間,不少官場、民間人士或為攀炎附勢、雞犬升天,或求避禍自保、虛與委蛇;紛紛為其廣立生祠。

    而袁崇煥作為明末清初的抗金名將,其下場是悲慘的。他不是死於在與後金的戰場上,而是被崇禎帝在御前會議上迅速拿下大獄,經三司會審,崇禎帝同意處於最殘忍的刑罰-磔刑,就是凌遲。行刑當日,北京城的老百姓紛紛咒罵這個裡通外國的國賊叛徒,爛萊葉,雞蛋雨點般地砸向這個昔日的兵部尚書,薊遼總督。行刑時,劊子手一刀刀地割下袁崇煥身上的肉。每割下一塊肉,就被民眾爭相購買。買到的人就著酒生吃,一邊吃一邊咒罵。據說行刑了一整天,劊子手一共颳了3357刀,最後袁崇煥只剩下一具骨架和完好無損的首級。行刑的殘忍超出了今天人民的想像。劊子手在行刑之後神情慘淡地告訴人們,犯人的呻吟聲從心肺之中傳出,是其操行刑以來前所未見。

    袁崇煥的罪名無可辯駁,其下場朝臣共同努力的結果,皇帝的決定。1629年的己巳之變,令京幾這塊天下本應最安全富庶的地方飽受後金汗國的洗劫。不僅平民百姓遭到後金瘋狂掠奪,就連王公大臣的家產田莊被洗劫一空。而始作俑者就是袁崇煥擅殺皮島總兵毛文龍,令皇太極失去側後翼牽制可以毫無故忌地舉兵南下,遼東形勢進一步惡化。而袁崇煥在得知訊息後並沒有快速攔截皇太極,而是一路尾隨皇太極,並逐點分兵駐守各地。任皇太極一路燒殺搶掠,並與皇太極幾乎同時到達北京城下。這給京郊等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被擄去遼東做奴隸的人達數十萬。而此時北京城內關於袁崇煥通敵賣國,計殺毛帥的謠言傳得天下皆知。這不僅令袁崇煥失去崇禎帝的信任和支援,也令京郊百姓極其痛恨袁崇煥。這才出現了行刑之日百姓爭食袁崇煥之肉悲慘的一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水滸傳》中鄭屠這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