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瓊林夜話
-
2 # 老周十三么
秦孝公是秦國強大,一改秦國以前的積弱等狀況,令山東六國為之側目,所以秦孝公是改變了秦國的弱小使得秦國從根源上變得與其他國家不一樣。因此我們說秦孝公所對秦國做的改變是對秦國的存亡問題做的本質性的改變。
而秦始皇使得整個國家大一統把前面的春秋戰國風格兒車的情況修改,使得秦國變成唯一的政權,開創了千百年來第一個統一的政權國家,使得秦國真正的成為最後的霸主。
孝公是根,讓樹活了,但若無後面幾個君主秉商鞅遺策、視天下時局相機而動,直到嬴政完美收官(就統一而言),他也不過是又一個秦穆公而已。
嬴政是末,是秦這棵參天大樹的枝梢,雄則雄矣,但若無歷代先王勵精圖治積累實力,他也沒機會東出崤函一統六國,縱使天資過人英華蓋世,也不過是又一個西楚霸王而已。
如果把秦比作一個人,孝公是小時候的立志圖強要做學霸,嬴政是長大後意氣風發讀劍牛。
因此,我覺得此兩者是並沒有辦法比較的。
-
3 # 科普集結號
(秦孝公)
當然是秦孝公,如果沒有這位雄才大略的秦王力挺商鞅變法,秦國早就被六國給滅了。也可以說,沒有秦孝公,秦國將不存在,哪裡還有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機會?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統一了天下,奠定了後世大一統的基礎和國家制度。漢代及以後整個國家的框架和制度就是繼承秦朝的遺產。
秦始皇因為接班人沒有選好,給秦朝帶來了滅頂之災。所謂成也秦始皇,敗也秦始皇。
-
4 # 國家美術師資格持有者
秦孝公與秦始皇此二人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無與倫比的開創者,都是名垂千秋,沒有高低之分。
公元前361年,21歲的秦孝公繼位,以極大的勇氣頒布“求賢令",衛國商鞅來到秦國,很快受到重用,經過商鞅的變法及改革措施,在秦國實施後,終於讓秦國走上富國強兵之路,特別是以農業為本,百姓衣食無憂,孝公勵精圖治,志在天下,完成了幾代帝王不能的功績。
秦孝公千古名君不為過矣。經濟上廢井田,開阡陌。重農輕商,獎勵老百姓從事農業生產。政治上推行郡縣制,廢除世襲制,獎勵人民上戰場殺敵建立軍功。孝公變法為早期秦國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秦統一六國,做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消滅了一個腐朽的舊時代,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秦始皇的偉大功績,結束戰亂,建立漢族為主體的中央集權制,統一文字貨幣,奠定中華大一統文化基礎,車馬道通衢天下,度量衡實現交易的標準。天下為36郡,廢分封制,郡設縣等。秦始皇也有致命的兩大錯誤,:焚書坑儒和徭役太重。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歷史會作出最好的評價。
-
5 # 有書博物館
秦孝公和秦始皇,是秦國從隴西重新富強,並且最終進軍中原,統一六國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兩位國君。
如果說,秦始皇是秦國發家史的收官者,那麼秦孝公就是這部史書的起筆人。
而在有書君看來,起筆的秦孝公,對於秦國的影響是更大的。
秦孝公:臨危受命,開啟變法
一方面,秦孝公繼位時的政治環境是非常糟糕的,當時的秦國,長期處於與他國的戰爭當中,國力已經嚴重損耗。
而等到秦孝公繼位後,他卻敢於改變國家的戰略方向,對外主動緩和跟其他國家的關係。
特別是割讓了本國重要的領土給魏國,來為國家的變法去爭取一個良好的環境。
另一方面,戰國時期,秦國並不是第一個開始變法,各個國家都有很多心懷壯志計程車人。但是,變法卻一次次因為國內的矛盾而最終凋亡。
只有在秦孝公手下,商鞅得到了最大的自由和權力,充分施展才能,去改變舊制度當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東西。
為了確保變法政令的權威性,甚至是秦孝公自己的哥哥和兒子,違反律令之後,也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
在商鞅的威望越來越高時,秦孝公也沒有產生嫉賢妒能的情緒,兩個人的君臣感情,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可歌可泣的。
因此,秦孝公對於秦國的復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起點,正是因為孝公打下的基礎,才有秦國後期的戰無不勝。
秦始皇:順承祖業,穩步收官
而秦始皇的所作所為,不管是在軍事上的統一六國,還是稱帝之後的一系列措施,其實都是一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過程。
在變法完成之後,秦始皇之前的幾代秦王,通過幾次重要戰役,已經把六國的核心戰鬥力消滅大半。
秦始皇滅六國,當然的確也付出了一些周折,但總體來說,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了。
所以說,就算沒有秦始皇嬴政的出現,當時的秦國,也必然會有另外一位君主出現,扮演這樣“收網”的角色,去統一這片土地。
而秦孝公的所作所為,就完全是在未知的黑暗中探索,這種明君卻是不多見的。
因此,有書君當然非常肯定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但如果說對秦國的影響,有書君還是更偏向於秦孝公。
-
6 # 江湖小叨叨719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不僅是因為他是第一個皇帝。而且,他統一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治國舉措,對後世的各朝各代影響深遠。但是,若論對秦國的影響我認為秦孝公比秦始皇的影響更大。
秦孝公:變法強秦
秦孝公繼位後因為秦獻公連年征戰,所以當時的秦國百業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恰逢六國會盟要瓜分秦國,適時的秦國可以說是生死存亡之秋。在這樣的背景下,秦孝公對外主動示弱,修好六國,使秦國在混亂的戰國年代獲得了難得的二三十年穩定發展時期。同時,又在各戰國範圍內廣下招賢貼,邀請名仕大才入秦興國。這就有了後來的商鞅入秦變法,可能有人會說,戰國期間主張變法的明君有很多,秦孝公又不是第一個。但是,秦孝公卻是最破釜沉舟的一個。可以說沒有秦孝公的堅持和孤注一擲,商鞅的變法是不可能成功的,秦國也不可能從一個弱國變為強秦,更沒有後來的秦始皇積六代秦王基業一統天下的宏偉霸業。所以,秦孝公的堅韌、謀略、眼光在歷代秦王中是出類拔萃的。
始皇帝:治國用強 深謀不足
秦始皇的歷史地位不必多說,就算是再不瞭解歷史的朋友對於他的貢獻和光輝事蹟也都是信手拈來,他統一六國後採取的一系列治國措施中學歷史課本就可學到。但是,秦始皇治國理政的綱領其實都是以商鞅變法為框架提出來的。會有人問,那為什麼秦孝公時商鞅變法可是秦國變強,反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十多年秦國就崩潰了?其實,透過各種史料可總結出一個結論就是秦始皇太心急了。但凡一個新王朝的建立,一般都會韜光養晦、休養生息一段時間而後奮發強國。但是,秦始皇則是急於統一民心、急於對外擴張,急於大興土木,使得老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再加上滅亡的六國王族後裔還都心有不甘,所以加速了秦國的滅亡。所以,秦始皇對於秦國有點成也他、敗也他的感覺。在這一點秦始皇相比秦孝公感覺是勇氣可嘉、深謀不足。
兩位君王對秦國都是舉足輕重,如果給他倆分別定位,秦孝公對於秦國有涅槃再造之功,秦始皇則是開創新時代。所以,秦孝公對於秦國影響之深在秦始皇之上。
-
7 # 先秦史
這個問題可以用矛盾的觀點來解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論關係認為,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矛盾存在於事物發展的始終。不同事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
秦國發展的歷史是矛盾變化發展的歷史,他貫穿於秦國發展的每個階段,沒有不存在矛盾的時候。秦孝公和秦始皇的歷史同屬於秦國發展的歷史中,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秦孝公時期和秦始皇時期屬於秦國曆史發展的重要階段,兩者由於國際和國內背景大不相同,所需要處理的矛盾就不同,即歷史使命不同。兩位君王都出色的完成了的自己使命,對秦國的影響不能強加比較,即便要比較,我的觀點是打平!!
秦孝公-國家強盛之根基,秦國制度之草創秦國交給秦孝公的歷史任務是變法強國!(秦孝公出色完成任務)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過秦論》)秦孝公在軍事領域的功勞是收復部分河西之地,代表戰役-西鄙之戰。秦孝公使秦國未來東出變為可能。
秦孝公最得意之作便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之精髓是“耕戰”,帶來了兩大好處,第一,秦國走向了富強的路(並不是已經富強);第二,草創了未來秦國的政治制度。
商鞅變法讓秦國走向富強。商鞅從秦國積貧積弱的事實出發,採取“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戰的措施。擴大了田畝制度,獎勵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有力的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這種經濟模式是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從而促進了秦國的經濟發展,使國家富強。商鞅為了鞏固統治,發展小農經濟,還推行郡縣制、軍功授爵制。郡縣制的推行帶來了徵兵制的變法,兵源大大擴充,戰鬥力大大加強。更為重要的是它把權利集中到了中央,是符合歷史發展要求的。軍功受爵制則大大提高了兵士的積極性,使國家的軍隊實力大大加強。
商鞅變法是秦國制度的草創。商鞅變法的許多內容,比如制定法律、推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的政策都為未來秦始皇制定國家制度所改善沿用,是秦國制度的草創者。
秦始皇-六國統一之完結,大一統秦帝國之開創,封建制度之引導歷史留給秦始皇的歷史使命是兼併六國,一統天下。(秦始皇超額完成任務,超出的部分是對後來的影響)
秦昭王時期,秦國統一已見端倪,秦始皇繼承先輩遺志,對六國分化瓦解,最終兼併六國,實現一統,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
“始皇既立,併兼六國,銷鋒鑄鐻,維偃幹革,尊號稱帝,矜武任力。”秦始皇帝國的建立,結束了四五百年的中原紛爭,天下歸於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可以安居樂業。
秦始皇帝國建立以後,實行了一些制度,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行郡縣,統一貨幣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這些政策使得秦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權機構和統治辦法,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秦始皇一些列加強中央集權的制度為後來國家所採用,影響幾千年。
為了鞏固統治,秦始皇還對外用兵,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馳道、靈渠等,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為中華民族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總結-兩者對於秦國都不可或缺,但歷史會記住秦始皇秦孝公把秦國發展的道路徹底改變,使秦國走向了富強之路,並草創秦國未來制度,具有根本的性質和開創的風格。秦始皇則完成六國統一之遺命,建立封建大一統帝國,實行了一些列影響千年的封建制度,還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礎,對秦國對中國歷史都產品深遠影響,兼有完結和開創引領之功。
對於秦國本身而言,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沒有秦孝公之根基,就沒有秦始皇之統一,沒有秦始皇之統一,秦孝公之努力也黯然失色,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兩者同樣重要,這是符合矛盾的觀點的。從對後世封建國家和中國歷史的影響來看,秦始皇則明顯更甚一籌,或者說,秦孝公差之千里。
回覆列表
很多人會覺得秦始皇對秦國的影響大,畢竟秦始皇消滅了山東六國,統一了天下。但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秦始皇是不可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的。這個基礎,就是秦孝公。
秦國自穆公以後,一直處於內亂之中,國力孱弱。知道秦獻公繼位,這一情況才得以改善。秦獻公中年得位,在這之前,他流落在民間,深知民間疾苦,上臺之後,在甘龍的幫助下,革新吏治和稅賦,使秦國逐漸走上了正軌。然而,秦獻公在和魏國大戰中陣亡,秦孝公繼位。他看到秦國的現狀,發誓要重振秦國,於是釋出求賢令,求得商鞅,並任用商鞅進行改革。在秦孝公的信任和全力支援下,秦國這才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有了敢於叫板山東六國的底氣,那就是軍功爵制和標準化生產責任制。
自秦孝公以後,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也沿襲了商鞅之法,使秦國沒有偏離道路。嬴政即位後,家門口的韓趙魏已經被秦國打的沒了脾氣,猶如砧板之肉,任人宰割。那時的秦國統一天下已經是手到擒來之勢。
如果沒有秦孝公的勵精圖治,秦國不僅不會統一天下,還有可能被別人滅掉。在商鞅變法之前,山東六國對秦國嗤之以鼻,商鞅變法以後,才有了聯合抗秦。
所以,對於秦國來說,秦孝公的貢獻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