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文說

    杜甫曾在詩中驕傲地寫道“吾祖詩冠古”“詩是吾家事”,說的是他的爺爺杜審言。杜甫這麼驕傲可是有底氣的,因為他爺爺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

    杜審言的五律《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被明朝的胡應麟讚許為初唐五律第一。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這首詩之所以被評為初唐五律第一,是因為它與之前詩人的作品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

    體例上韻腳分明,第一二四六八句都是押韻的;平仄和諧,平仄方面的規則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比如首聯中“有”是仄聲,與之相對的“驚”是平聲,“遊”是平聲,與之相對的“候”是仄聲。對仗工整,中間兩聯對仗工整,如頷聯“雲霞”對“梅柳”、“出海曙”對“渡江春”,非常巧妙。

  • 2 # 老街味道

    問題:

    杜甫的爺爺寫了一首詩,為何被評為初唐五律首倡?

    這兩句話可以看作胡應麟對於杜審言的律詩非常推重,稱之為“首倡”。

    但是並沒有人說過這首詩是初唐五律第一。

    二、胡應麟為什麼推重杜審言的律詩,稱之為“首倡”?

    近體詩中的五言律在南北朝就有了,律詩的四個標準,平仄、對仗、黏連和押韻,在南朝後期就有律詩完全具備。但是其中的“黏連”是無意而為,因此很多的早期律詩“失黏”,包括初唐和盛唐,都有不少失黏的律詩。

    而杜審言的五言律大多四個標準都具備,例如下面這首著名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再看一首《登襄陽城》 杜審言(約645-約708)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冠蓋非新裡,章華即舊臺。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可見杜審言和沈佺期宋之問等人的貢獻,首先在於律詩體式的完備,下面看看沈佺期和宋之問的五律:

    夜宿七盤嶺(唐·沈佺期)(約656 - 約715)  

    獨遊千里外,高臥七盤西。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扈從登封途中作(唐·宋之問)(約656 - 約712)  

    帳殿鬱崔嵬,仙遊實壯哉。曉雲連幕捲,夜火雜星迴。谷暗千旗出,山鳴萬乘來。扈從良可賦,終乏掞天才。

    這三個人的詩已經是完全標準的五律,平仄、對仗、黏連和押韻無一錯誤,特別是黏連,完全是有意識的避免失黏。至於胡應麟為什麼說杜審言為“首倡”,或許是杜審言年齡比沈宋大一些?或者胡應麟認為杜審言的成就比沈宋更大一些?

    三、杜審言真的是五言律詩首倡嗎?

    杜審言肯定不是第一個寫出標準五言律詩的人,在南北朝後期就有五言律了,而且是沒有一絲瑕疵的作品,估計是作者無意識的巧合。在隋末唐初的王績也有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野望》,也是一首完整的近體詩: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首倡,應該是倡導推廣的意思,不是說杜審言是第一個寫出五言律的作者。前面說過,前朝的永明體平仄押韻對仗基本成熟,但是常有失黏的現象,這是和標準近體五言的區別。

    在唐太宗時期,宰相上官儀的詩頗受推崇,這一類“綺錯婉媚”的詩被稱為上官體。在唐高宗時這一群體中有一個小官和上官儀的兒子是同事,名叫元兢(元思敬),他的書《詩髓腦》因為傳到日本,儲存至今。這本書不但提出了對仗、聲律(平仄、押韻),還規範了黏連(換頭)。這個理論影響到了中國的科舉制度,以後五言律成為進士科的考試詩體,完全遵循了這一標準。

    但是上官儀不久被武則天用計謀陷害,滿門抄斬,元兢沒有什麼權勢和聲望,因此上官體的理論研究並沒有發揚光大。

    不過這一理論得到了後期詩人的繼承和發展,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群星輩出,最有名的有文章四友和沈宋二人。杜審言就是文章四友之一,在這麼多人中,胡應麟說杜審言首倡,或許自有依據。

    四、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盛唐氣象從此入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先看看前人詩話的評價,《瀛奎律髓》:

    律詩初變,大率中四句言景,尾句乃以情繳之。起句為題目。審言於少陵為祖,至是始千變萬化雲。起句喝咄響亮。

    胡應麟《詩藪》:

    初唐五言律,杜審言《早春遊望》、《秋宴臨津》、《登襄陽城》,陳子昂《次樂鄉》,沈佺期《宿七盤》,宋之問《扈從登封》,李嶠《侍宴甘露殿》,蘇頲《驪山應制》,孫逖《宿雲門寺》,皆氣象冠裳,句格鴻麗。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

    1、元朝的方回說“律詩初變,大率中四句言景,尾句乃以情繳之”這個特點可以看看我後面舉的例子。 杜審言中間四句承接開頭的兩句,描寫景物,然後最後一聯用抒發感情結束。

    律詩的章法一般首聯破題,中間二聯情景承接,尾聯結束時無論以景還是議論,背後都是抒發的感情,留有餘味。

    2、胡應麟說道“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氣象冠裳,句格鴻麗”。這一句簡單一點說就是作詩一定要注意,景物格局要大,即後來所謂的“盛唐氣象”。

    結語

    老街不清楚誰說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評為初唐五律第一”;其次杜審言被認為初唐律詩的首倡,是有道理的。我感覺杜審言有三個貢獻:

    第一是景物氣象的描寫,胡應麟說道“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對後人有巨大影響,對於“盛唐氣象”也有開創之功;

    第二、律詩的“黏連”的標準確立與推廣;

    第三,這裡沒有展開說過,但是非常重要,就是關於句法的變化。因為格律的束縛,造成了律詩句法的多變,杜審言也有開創之功,這對於詩聖杜甫也有巨大的影響。

    因此杜甫敢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肯德基有哪些東西熱量低點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