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18922963191

    首先,任何的學習第一要義是:先模仿,再來創造。

    模仿就要模仿大家是怎麼品詩的。例如你要讀王績的野望,那就找一篇大家相關作品,比如北大教授,《中國文學史》袁行霈的這篇鑑賞。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豔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裡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然後,我們再來學習大家是從哪些角度來品鑑這首王績的代表作的。

    1、通讀一遍古詩,把握其基本的內容和情感基調。

    2、逐句品讀,不懂的字,不懂的典故要弄懂。比如首聯的東皋,薄暮,徙倚,欲何依。頷聯和頸聯比較好懂,不要太過較真。尾聯的長歌和采薇這些要弄懂。詩詞的大概意思一定要明白,若沒有這步,腦海中就沒有詩的畫面感產生,那麼詩人的情感就很難把握。

    3、要有分層意思,掌握好它的結構,以明白詩人謀篇佈局的意圖和所傳達的情感,比如這首詩:首聯為第一層,作者見夕陽西下,直抒胸臆——欲何依。第二層為頷聯和頸聯,寫薄暮中所見到的景色。尾聯就是最後一層:儘管面對抉擇,有所徘徊。但是明確志向:長歌懷采薇。

    基本明白了大家品詩的角度,我們再來創造自己的解讀。文學千面,大家說的不一定就是對的,我們要寫出自己讀這首詩的真實感受。

    年輕人,你是否有那麼一瞬:在關鍵的人生十字路口,舉目無親,無處依靠,提著行李箱,不知路在哪,明天的太陽,不知會在何地升起。若你曾這般過,那個彷徨無措的自己,你也會在野望這首詩中遇到。這種對於未來的迷惘和躊躇,詩人在首聯就提到了:“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東皋是王績的家鄉—絳州龍門,也是其辭官後隱居的地方,王績也自稱東皋子。《新唐書·隱逸傳·王績》曾提到王績:“遊北山東皋 ,著書自號東皋子 。”這裡交待了作詩的地點。看到薄暮一詞,我們可以聯想到一個成語—日薄西山,這裡可以推測出薄暮是指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意思。詩人不禁由景及己,借景抒情,由夕陽西下,聯想到自己老之將至,頓時無限感慨;徙倚欲何依。徙倚是在原地徘徊之意,欲何依是欲依何:我來回地在原地徘徊,問自己,我命歸何方?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這是詩人東皋薄暮所望到的景色。夕陽沉下北山,看曾鮮綠的樹林已層層染上了秋色,原是綠濤湧動的山嶺,一眼望去,盡是夕陽的殘輝,天地唯我一人的孤寂和青春易逝,美好易碎的悲涼,詩人不禁油然而生。此時,一聲粗野的吆喝,打破了北山的寂靜。王績回頭一看,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中國文學史》主編,北大教授袁行霈如是評價到。除此之外,頷聯極悲的秋景與頸聯極樂的牧人歸家,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悲情寫樂景,則情更悲。詩人的苦悶和彷徨,在此景此情下,得到了最充分地釋放。從這種極度苦悶和惆悵的心情下,王績該如何解脫呢?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顧是看的意思,長歌我們可聯想到一個詞:長歌當哭,意思是用長聲歌來代替痛哭,藉以抒發心中的悲憤。懷是心存之意,而采薇是一個典故: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後 ,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後采薇就代指隱居生活了。如此,尾聯就可以理解為:回頭一看,既然北山無人識我,我也不知與誰為友,不如孤獨一人,隱居野外,像伯夷叔齊那樣,就算餓死,也無悔此生。這就是王績在極度苦悶,彷徨後,給出的極為悲壯的抉擇:既然相顧無相識,那就長歌懷采薇。在詩的最後一句,詩人已給出了他關於明天的答案。品完此詩,年輕人,關於明天,你是否已找到了答案,還是依舊在尋找的路上。

    其實讀詩是沒有固定的規則可言的,文貴有法,而無定法。我嘗試過最好的辦法,就是上面所介紹的那樣:先模仿大家的品鑑,不要句句模仿他說的話,要明白其品詩的角度,邏輯。然後再來說說我的感受。

    比如我就不認同其所說的:這首詩的情調是閒逸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

    我認為,王績是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做出了悲壯的抉擇。所以此詩的情調是悲壯而又激烈。

    回頭一看,既然北山無人識我,我也不知與誰為友,不如孤獨一人,隱居野外,像伯夷叔齊那樣,就算餓死,也無悔此生。這就是王績在極度苦悶,彷徨後,給出的極為悲壯的抉擇:既然相顧無相識,那就長歌懷采薇。

    沒有對錯,讀出自己個體的感受,這是讀詩最大的樂趣:我以我心讀你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螺紋是公制還是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