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潤豐3888
-
2 # 無名草2020
第一首詩是:
鵝,鵝,鵝,
曲頸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潑清波。
-
3 # 有你真好1949634
《牧歸》
山馱落日牛馱我,
眼望炊煙口唱歌。
袋底悄留三粒杏,
招引小妹嗲聲哥。
(‘嗲’字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一樣,這裡作動詞用。與其說這是我背的第一首詩,還不如說這是我作的第一首詩,我放過兩年牛,這是一首以真實情感凝聚的小詩。)
-
4 # 使用者筆底波瀾
登 鸛 雀 樓
王之渙 (唐)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
5 # 老墨樵
老墨生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中期上小學時己是八九歲。農村孩子,貧農家庭出身,父輩們都不識字。學前是摟草剜菜放小羊,上學是語文算術兩本書。三年級以後正逢文革停課鬧革命,沒書沒課沒老師,鬧騰了兩年回家當半拉子勞力掙工分。但讀古詩卻在小學三年級時就有過。是從讀初中的兄長語文課本上讀到的,是李紳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認識“憫,餐”二字,向哥哥求教,知道了字音和詩意,頗有感受和啟發。稍長後,竟在廂房裡牆上畫下詩配畫:田野中一老農頭戴斗笠,光著膀子,揮鋤勞作,汗珠四濺
,雖是塗鴉,倒也有詩情畫意。後來我們公社老副鄉長,(‘三八"式工農幹部)下村勞動,在我家派飯,那時縣鄉幹部下村都實行“三同”,(即與社員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付給糧票四兩錢三角。看到牆上的粉筆畫後還當我老
爹的面誇獎了一番。這也成了我以後喜歡詩文繪畫的一個原動力。
如今,我也步入暮年晚歲,六十多年的風雨人生路已歸途在望,告辣酸甜鹹皆成過往煙雲,但我依然喜歡吟哦誦唱古詩詞,並教給呀呀學語的孫輩們,亦是老朽的一樁樂事。
-
6 # 詩書君
說來遺憾,直到今天我都沒有翻完《唐詩三百首》,只是需要的時候找一下。
如果說我能喜歡詩詞,我要感謝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農民,他雖然學歷不高,但是酷愛讀書,直接影響到了我。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教我背誦詩詞,我記得教的第一首詩詞既不是唐詩,也不是宋詞,而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父親幾乎沒有出過遠門,老老實實在家中務農,他也許不能理解馬致遠這首小令的含義,他教給我的初衷也只是因為簡單短小。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父親教我的時候,只是讓我記憶,我能夠認識小令中的每個字,卻不能理解連在一起的意思,能做的只是背誦。
後來,我瞭解到馬致遠,知道他一生都在漂泊,更加知道了悲秋是中國文人傳統的習慣,早在戰國時候的屈原,就已經寫下了悲秋的詩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的這句詩為中國文人“悲秋”開啟了先河,後來的文人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詩句演繹著這個主題。
漢魏時期,著名的魏武帝在他的短歌行之中寫道: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他的兒子魏文帝曹丕在他的燕歌行裡面開篇寫道: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曹操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詩人,雖說風格不同,但是在悲秋上卻是如出一轍。
所以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主題是繼承下來的,描繪的一幅淒涼動人的深秋圖,傳達出作者異鄉漂泊的境遇。
悲秋透過描寫秋日的蕭瑟景象,抒發出作者人生或者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將秋色所產生的悽苦悲涼和多舛的命途交織在一起,更加富有感染力。
我雖沒有悲秋的感覺,卻依然感覺自己現在是“斷腸人在天涯”。
-
7 # 雅魯河蠶蛹
半個世紀前,讀小學課文李白詩,至今還是張口就來。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
8 # 手機使用者22789961687
我五十年代末出生。四年級接觸第一首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
9 # 賢子213142268
我背誦的第一首古詩就是
《鋤禾》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
10 # 風輕雲淡245735114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小時候吃飯不乖,外婆給我講的
-
11 # 庭蔭囀鶯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萬戶千門彤彤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
12 # 王蒙緣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勸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回覆列表
記得,小時候學的一首歌謠,河邊有頭小水牛,喝起水來不抬頭,一邊喝進去,一邊往外流。這是一個謎語,謎底是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