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nux世界
-
2 # Pc電腦新生代
首先是電商領域可以發展AR試裝,AR試妝應用。此前,視+AR為京東旗下全生態精品電商TOPLIFE打造了TOPLIFE沉浸式AR試裝展區,讓風尚即刻感受,同時AR試裝也為奢侈品零售帶來活力和無限魅力。其實,這一應用方式可以擴大到電商商城,當然前提是模型製作精美無誤差,技術能力完美與身形貼合等。這樣,AR技術在電商領域將會開啟一個新的市場,讓AR走進人們的生活。
另外是在醫療領域,醫生可以利用增強現實技術,輕易地進行手術部位的精確定位。矽谷公司EchoPixel成立於2012年,公司開發的互動式3D平臺,將2D影象轉換成可以用手寫筆操作的3D影象,幫助醫生從各個角度診斷病患身體內部器官的情況。這些3D影象可以根據程式要求進行定製,醫生可以對影象進行縮放,也可以把影象中有疑問的部分單獨提取出來或者用3D印表機打印出來,以供進一步研究。從而,醫生可以更容易找到和檢查出在病人內臟中的病變部位。 該技術大幅縮短了醫生的診療和術前準備時間,同時減少醫院和病人所花費的時間和治療成本。
還有工業領域,透過增強現實頭盔式顯示器將多種輔助資訊顯示給使用者,包括虛擬儀表的面板、被維修裝置的內部結構、被維修裝置零件圖等。透過AR技術,可以進行遠端協作及工作指導,讓後臺專家看到前臺維修人員的第一視角畫面,實時提供高效率的工作指示與指導,降低人為錯誤、因為現場人員經驗不足而產生的效率低下、等待專家的時間耗費等,同時提高安全性。世界上知名的土方工程機械、建築機械和礦用裝置的生產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與Scope AR合作,旨在透過AR增強現實來緩解工人師傅和專家之間援助途徑的困難,推出了線上援助平臺。工人們將可以透過AR平臺來展示大量的資料,向遠端的專家指出問題到底出在何處。
最後教育領域,AR讓學生親自接觸虛擬 3D 模型來增強學習體驗,提升了實驗的互動性、內容的有趣性、視覺的創新性。學生與老師可以透過手勢識別操作虛擬的器材,課堂體驗從2D平面躍升至3D立體,同時每個實驗可以反覆操作,操作資料可記錄多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操作資料進行對比、點評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課堂參與程度。
AR在未來的應用領域肯定不僅僅是我以上舉的四個領域,它還能在軍事領域、娛樂領域、遊戲領域、旅遊和展覽領域等,都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希望AR的普及不會讓我們等太久,希望AR眼鏡的未來,讓我們解放雙手。
-
3 # 開悟科技
AR普及後的未來是怎樣的?
知名投資機構A16Z合夥人Ben Evans曾描繪AR未來場景:我會在你頭頂上看到你的LinkedIn資料卡;收到Salesforce提示說你是一個重要的目標客戶; Truecaller會提示說你打算向我推銷保險,並提醒我離開……
VR旨在為人們創造出能沉浸其中的虛擬世界,而AR的目標則是在識別和理解現實世界的基礎上再為其增加一層數字化內容。
Ben Evans認為,在iPhone出現之前,大部分人都未曾想到多點觸控技術會帶來如此大規模的智慧手機全球變革。AR技術中又是否能誕生如同智慧手機一樣的大眾市場產品,取代智慧手機成為人們日常通訊的工具呢?
也許這一切都是可能的。
2006年,Jeff Han演示了一個革命性的“多點觸控(multitouch)”介面。現在看來,他所講的內容很老套,因為任何一臺手機都採用了這種技術。
然而,當時的觀眾們(大多數是相對見多識廣、且專注於科技的人)在看到Jeff Han的演示後,非常驚訝,難以置信。現在看來普通的技術在當時是十分令人驚訝的。一年後的2007年,Apple釋出了iPhone手機,科技行業圍繞著多點觸控技術重新起步。
回顧十年多點觸控技術的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研究實驗室提出多點觸控概念;
第二階段:展示多點觸控能做什麼,從而將技術展現在公眾面前;
第三階段:iPhone的問世使多點觸控成為真正可行的技術;
第四階段:幾年後,Android和iPhone不斷改進,使多點觸控技術得到普及。
可以在下圖中看到多點觸控技術的影響力存在滯後現象——2007年,Apple公司釋出iPhone,但它的銷量要到幾年後才開始飆升(Apple公司此前曾調整iPhone的定價模式,但無濟於事)。
大多數革命性的技術都是這樣分階段發展的——很少有什麼東西能像彈簧一樣一蹴而成。與此同時,歷史也證明了同時期平行發展的一些技術走的道路是錯誤的,如Symbian(塞班)作業系統和日本無線網服務iMode等。
現在,AR的發展處於上述四階段中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我們已經見到第一批AR模型,也看到了優秀的演示,只是缺少迎合大眾市場的商業產品,但我們離商業產品的到來已經不遠了。
Microsoft推出了Hololens全息眼鏡:這款產品的位置跟蹤能力非常好,並將計算功能整合到頭顯中,但同時導致裝置體積較大,使用者透過檢視器看到的的視野也非常有限。第二代裝置已經有所改善。
Apple也在研發自己頭戴顯示裝置,公司進行了AR領域的收購和合並,執行長也一直表示看好AR。並且不斷有各種專利爆出,剛剛傳出2020年第二季度推出AR頭顯。
還有Magic Leap也在不斷研發自己的可穿戴技術,都讓AR技術未來可期。
這些都意味著,如果我們現在已經處於“Jeff Han”的階段(提出概念),我們離iPhone 1的階段(展示產品)已經不遠了,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裡,AR將發展成一個真正的大眾市場產品。
有10億人使用的AR產品可能長什麼樣呢?
AR第一個階段產品是Google Glass,它是一塊懸浮在面前的顯示屏,並沒有和現實世界連線起來。只是提供一個新的螢幕介面,但它對你面前的世界沒有任何感知。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擴充套件這個螢幕,可以擁有360°無死角的視野,並且可以令介面視窗、三維物體或任何其他東西漂浮在空中。
有了“MR(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技術之後,產品裝置開始對周圍的環境有了一定的感知,並可以在其中“放置”一些物體。你完全可以想象這些物體是在現實環境中真實存在的。
MR頭顯可以對你周圍的環境進行3D測繪,並隨時跟蹤你頭部的位置。因此,它就有可能在牆上“放置”一臺“虛擬電視”,所以在走動的時候也不會移位。又或者讓整面牆都變成顯示器。此外,任何戴著同樣眼鏡的人都可以看到同樣的東西——你可以把一面牆或一張會議桌“變成”一個顯示器,這樣你的整個團隊都可以同時使用它。但這一技術還在進一步發展。
“我在一場活動上遇見了你。我會在你頭頂上看到你的LinkedIn個人資料卡,看到Salesforce提示說你是一個重要的目標客戶,或看到Truecaller的提示說你打算向我推銷保險並讓我離開。又或者像科幻劇情類電視劇《黑鏡》(Black Mirror)裡的劇情一樣,你可以遮蔽別人對你資訊的讀取。這時,“眼鏡”上的影象感測器組所做的並不僅僅是定位現實生活中的物體,而是能夠識別它們。”
這才是真正的“增強”現實。你不僅能夠透過AR裝置把虛擬世界中的事物投射到現實世界,而且還能將它變成現實世界的一部分。不過又有另一個問題。當AR裝置有朝一日變得足夠輕便後,你會隨時佩戴著它們嗎?如果你不會一直戴著這些裝置,那許多環境應用程式就不能工作。
為了讓這些應用程式工作,你可能需要一款“一直處於開機狀態”的手錶或手機,配合一副在有需要的時候就佩戴上的眼鏡。這涉及到另外一個相關問題——AR和VR最終是否會合二為一?這當然是有可能的,這兩者在技術方面需要攻克的難題也都是相通的。
在十年或二十年內,很多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可能的。這兩種技術只是在目前看來處於不同的發展軌跡。
在20世紀90年代末,我們爭論“移動網際網路”裝置是否會有一個獨立的射頻單元、螢幕,加上一個耳機,或者是一個鍵盤,亦或者是一個帶鍵盤和螢幕的翻蓋裝置——那時我們仍處在探索裝置外形的階段,直到2007年或者更晚些時候我們才在一塊玻璃上找到了答案。VR和AR技術在很長時間裡可能也將處在類似的探索發現階段。
這些都是智慧手機和之前的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同樣想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像1990年或2000年有關手機裝置外形的探索一樣,答案並不明瞭,甚至連問題也不甚明確。
不過,隨著使用者對AR的體驗深入,認為AR真的將物體和資料“放置”到了周圍世界,上述問題就會逐漸變成一個AI和物理互動跨界的問題。
當我走向你時,我應該看到的是什麼?是LinkedIn的提示,還是Tinder的提示?我應該什麼時候看到那條新訊息——是即時顯示還是略有延遲?會自動實現這一過程?上述過程是如何實現的?是透過作業系統、你新增的服務或者雲端中的一個“Google大腦”來實現的嗎?
Google、Apple、Microsoft和Magic Leap對這個問題可能都持有不同的態度。埃裡克·雷蒙德(Eric Raymond)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計算機能夠解決一個問題,那麼它就永遠不會問你。所以在我看來,如果你希望它運作得好,很多東西都必須是自動的——必須由AI完成。
AR又邁出了一步。一個無形的、由AI主導的的UI將再次改變一切。與此同時,當AR眼鏡越瞭解你和你周圍的世界,它們看到的就越多,並能夠根據情境、用例和應用程式模型,將它們看到的一些內容對應傳送到無數不同的雲服務中。
有多少人會擁有這樣的裝置?
AR眼鏡會成為一部分手機使用者的配件嗎?或者,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的每個小鎮都會有商店出售幾十種不同的、價值50美元的中國AR眼鏡嗎?
現在說這些依然為時過早。但看看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另一個爭論:是否每個人都會擁有同樣的移動資料裝置,或者一些人會擁有我們現在所說的智慧手機,而大多數人擁有的還是“功能手機”,甚至是沒有攝像頭、沒有彩色螢幕的簡單裝置。
然而現在呢?——如今有50億人擁有手機,25億至30億人擁有智慧手機。顯然,剩下的絕大多數人也將緊隨其後慢慢擁有屬於自己的智慧手機。
回覆列表
AR技術自誕生以來,便與教育產生緊密的聯絡。這種能夠很好結合虛擬與現實,呈現知識實體,模型,方便人們親身體驗的技術能夠給教育帶來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降低成本:有了AR技術,很多課程所需的實體物料就不需要了。比如,在上人體解剖學時,透過AR可以呈現3D虛擬人體,使用者可以控制操控,觀看三維立體影象,老師就不需要帶人體模型了。在生物課上,採用AR卡片的講課方式,生物課中能更直觀生動地對生物結構進行了解,可以大大減少生物標本的採購成本。趣味性高:因為AR呈現的內容全部是3D立體的,非常生動、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和記憶。藉助AR技術,學生們的課堂體驗從2D躍升到3D,不再是圖書或黑板呈現出的平面內容,而是栩栩如生的三維內容。對動物、植物、日常用品等那些原本就是現實中可見的三維物體,學生們不需要再從平面2D形象中腦補3D形象;對於電波、磁場、原子、幾何等那些抽象或肉眼不可見的內容,AR可以形象視覺化的展示出來,形象的教學代替了枯燥的理論,非常吸引學生們。另外,AR的視覺化、互動性可以自然的設計出非常吸引人的遊戲化教學內容,寓教於樂,從而大幅度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意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團隊協作:當學生們用AR技術去學習的時候,他們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去體驗學習內容,並且可以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參與到教學中。AR能夠給學習者一個特殊的空間,讓他們感覺到跟其他人或者事物同處一個位置。這種存在感可以加強學生對學習社群的認知。節省時間: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往往先用PPT、影片等方式進行虛擬的講解,然後拿出實物進行觀察。有了虛實融合的AR技術,很多數字化的教學內容可以直接融合到實體教學物品上,為教師帶來巨大的方便,不需要在虛擬和現實之間進行反覆切換,從而節省了大量時間,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以幻實科技的AR地球儀為例,學生們一掃實體的地球儀,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國地圖上對應的動物、建築、國家介紹、氣象等地理百科知識。遠端支援:AR可以讓不同地區的老師、學生聚集在一個虛擬課堂中上課,並且達到真實、實時的互動。提高安全:化學、物理等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藉助AR技術,完全可以進行虛擬的實驗,同時獲得同樣的效果。這樣,教學中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就拿HTC Vive裝置來說,除了日常的玩遊戲、看影片以外,還可以使用在教育、汽車、房地產等行業,這個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