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浮於事

    生活中的管理學定律——暈輪效應

    1.暈輪效應:你對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將會影響到你對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斷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的.暈輪是一種當月亮被光環籠罩時產生的模糊不清的現象.愛德華認為,人對事物和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從區域性出發,然後擴散而得出整體現象.就像暈輪一樣,這些認知和判斷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

    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心理學家戴恩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先讓被測試者看一些人的照片,這些人形色、著裝各不相同.然後讓這些被測試者從特定的方面來評定這些人.結果表明,被測試者賦予了那些有魅力的人更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徵,比方說:和藹、沉著、好交際等等.

    事實上,暈輪效應不僅僅表現在通常的以貌取人上,我們還常常以服裝來判斷別人的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談斷定他人的才能與品德等等.在對不太熟悉的人進行評價時,暈輪效應體現得尤其明顯.

    我們內心深處總是認為人的品質之間是有著內在聯絡的.比方說,熱情的人往往對人比較親切友好、富於幽默感、肯幫助別人、容易相處;而“冷漠”的人較為孤獨、古板、不願求人、比較難相處.這樣,對某人只要有了“熱情’’或“冷漠”的一個核心特徵,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補足其他有關聯的特徵.其實這種從外表知覺內心,又從內在性格特徵泛化到對外表的評價正是產生暈輪效應的主要原因.

    從認知角度講,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正如歌德所說:“人們見到的,正是他們知道的”,暈輪效應的錯誤就在於:

    它容易抓住事物的個別特徵,習慣以個別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以點代面;

    它把並無內在聯絡的一些個性或外貌特徵聯絡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徵必然會有另一種特徵;

    它說好就全都肯定,說壞就全部否定,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

    有的領導看到一些青年官兵的個別缺點,或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工作之餘的衣著打扮看不順眼,於是就會把他們看得一無是處.而看到某人的字寫得好,就認為他思路清晰,辦事果斷、認真、有條理等.總之,這種帶著有色鏡去判斷對方正是陷入了暈輪效應的迷宮,所以我們應該克服和避免這種錯誤的心理效應:

    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點附加給對方:這種人際知覺的投射傾向,往往是不自覺的.一旦你自己不加註意,沒有清醒地、理智地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產生各種偏見.

    冷靜、客觀地對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準備: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總是會影響你對於以後資訊的判斷.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後的資訊常常只扮演補充和解釋的角色.

    不要按照預想的型別將人分為不同種類:這是一種類化作用,我們常常會對某一類人普遍特徵的進行歸類,比方說:教師便是“文質彬彬”,商人則是“唯利是圖”等等.

    不要以貌取人:我們要在認識他人的問題上應該不滿足於表象,而是注重瞭解對方心理、行為等深層結構.

    最後,暈輪效應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錯覺,你在自身儘量避免時,也應該恰當利用來提高自己的人際關係.比方說,你對人誠懇多一些,即便能力差一些,別人也會對你產生信任.在應聘時,你就更應該巧妙地運用暈輪效率,把自身的優勢充分地展現出來,給招聘者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從而得到對方的賞識.

    暈輪效應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注意告誡自己不要被別人的暈輪效應所影響,而陷入暈輪效應的誤區.

    2、生活中的管理學定律——手錶定理

    手錶定理:帶兩隻手表也未必能告訴你更準確的時間

    只帶一隻手錶可以很容易的知道現在的時間,那是不是帶兩隻手表就可以精準的確定你剛才看到的時間是正確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擁有兩隻或者兩隻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你更準備的時間,它只會讓你失去對準確時間的資訊.當然前提是這兩隻表時間並不一樣.

    手錶定理常應用於企業管理之中:

    對一個企業,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同時設定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這個企業無所適從;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

    手錶定理的意義在於你只需要一隻值得信賴的手錶,以它為標準行事.一味地新增更多的手錶,你只會無所適從,這也說明你並沒有為自己建立一個基準.你要幹什麼,你就跟自己設定的手錶走,貪婪地新增附加的手錶只會讓你增加壓力、失去方向.

    舉個例子,你想寫一個部落格,也確定了主題,並且希望自己的流量能夠在3個月後達到多少,那你的手錶就是為此設定好了.可是不久,你發現寫這個部落格主題不夠吸引人,就換了一個.又過了一旦時間,你又發現一個流量巨大的部落格,你就再次更換主題.最後,你的流量會達到你想要的水平嗎?你的部落格內容雜亂,會吸引很多讀者嗎?

    手錶定理告訴我們:堅定一個目標,建立一個標準,自己才能成功.

    3、生活中的管理學定律——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定律: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奧卡姆剃刀定律是由英國奧卡姆的威廉所提出來的.在他主張的唯名論中,奧卡姆的威廉說到:“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這個定律在14世紀的歐洲,剃禿了幾百年間爭論不休的經院哲學和基督教神學,使科學、哲學從神學中分離出來,引發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而其深刻意義,也在時間的沉澱中變得更加廣泛和豐富.

    用簡單的話語來說明奧卡姆剃刀定律就是,保持事情的簡單性,抓住根本,解決實質,我們不需要人為地把事情複雜化,這樣我們才能更快更有效率的將事情處理好.而且多出來的東西未必是有益的,相反更容易使我們為自己製造的麻煩而煩惱.

    奧卡姆剃刀定律的另外一種闡釋就是:當你有兩個處於競爭地位的理論能得出同樣的結論,那麼簡單的那個更好.這裡就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的是:

    日本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收到客戶抱怨,買來的肥皂盒裡面是空的.於是他們為了預防生產線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工程師想盡辦法發明了一臺X光監視器去透視每一臺出貨的肥皂盒.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買一臺強力工業用電扇去吹每個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放肥皂的空盒.同樣的事情,採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辦法,你認為哪個更好呢?

    對於現象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比較複雜的解釋更正確;如果你有兩個類似的解決方案,選擇最簡單的.這些所提到其實就是馭繁於簡.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所以奧卡姆剃刀定律對我們的啟示是必須深刻記憶的.只要我們能勇敢地拿起”奧卡姆剃刀”,把複雜事情簡單化,你就會發現人生其實好簡單,成功其實離你也並不遠~

    奧卡姆剃刀定律告訴我們:萬事萬物應該儘量簡單,而不是更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用者更新最頻繁的瀏覽器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