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人梵思

    你說的人應該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遜,他是三國東吳大將軍諸葛瑾長子,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侄兒。300收服10萬人這件事,應該是指諸葛恪征服山越人的過程。《三國志》對這件事的經過有詳細記載:恪以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屢自求乞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萬。眾議鹹以“丹楊地勢險阻,與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鄰接,周旋數千裡,山谷萬重,其幽邃民人,未嘗人城邑,對長吏,皆仗兵野逸,白首於林莽。逋亡宿惡,鹹共逃竄。山出銅鐵,自鑄甲兵。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猨狖之騰木也。時觀間隙,出為寇盜,每致兵征伐,尋其窟藏。其戰則蜂至,敗則鳥竄,自前世以來,不能羈也”。皆以為難。 恪父瑾聞之,亦以事終不逮,嘆曰:“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

    公元234年,因為諸葛恪堅持自己能平定山越,孫權就提拔他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撥給他手執棨戟的騎兵三百人。諸葛恪到任後,採用武力圍困與招撫並用的方針,發放公文給四郡所轄屬縣的長官,命令各郡嚴守疆界,嚴肅法紀,已歸順的山民,一律設屯聚居。隨後,調集各路將領,派兵據守險要峪口,修築圍困工事,不與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搶收田野成熟的稻穀。山越人新谷無收,舊穀食盡,因饑饉而被迫出山歸降。諸葛恪下令:“山民揚棄惡習,接受教化,應當安撫。遷到外縣的山民,官府不得隨便懷疑,加以拘禁。”山民周遺,過去橫暴為惡,如今困迫無路,只好出山,心仍存異志,準備伺機為亂,臼陽縣長鬍伉知他心思,把他綁送到郡府。諸葛恪認為胡伉違反了“不得拘禁山民”的教令,將其斬首。山民聽說胡伉被殺經過,知道官府只是想讓大家出山,沒有別的意思,於是大批山民扶老攜幼,紛紛歸降。三年後,諸葛恪先後收服山民達十萬餘人,他將其中壯丁四萬餘人編入軍隊,自己統領一萬人,其餘的分給了其他各位將領。

  • 2 # 鋒在起時

    諸葛恪自小才華出眾,又因其父之故,深得東吳政權器重。個人認為上文提到的3年用300人收服10萬人的人,應該諸葛恪。諸葛恪,字元遜,三國東吳大將軍諸葛瑾之長子,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

    而至於所說的,諸葛恪以300儀仗隊收服10萬人這件事。我認為應該是指諸葛恪征服山越人的過程。此事在《三國志》中也有詳細記載。

    恪以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的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屢自求乞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萬

  • 3 # 遺產君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諸葛氏分別效忠三國,諸葛瑾在東吳擔任大將軍,諸葛亮在蜀漢任丞相,諸葛誕在魏國任徵吳大將軍,被稱為三國時期最牛的三兄弟,他們之所以分別效忠三個主子,而不共侍一主,是有其原因的,如果共侍一主,一旦失敗,就會招致全族被滅,而分侍三主,無論哪一方勝利,都可能保證家族不被滅亡,正所謂為了避免雞飛蛋打,而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就是這個道理。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本文的主人公諸葛恪就是諸葛瑾的兒子,也就是諸葛亮的侄子。

    諸葛恪年少成名,才思敏捷,幼小以神童著稱,所謂虎父無犬子,長大之後官拜騎都尉,這種聰明人,自然能引起孫權的注意,既然是人才,就該培養使用,孫權因此把諸葛恪放到了節度官的位置上。

    節度官是孫權設定的一個職位,專門掌管軍隊中的錢糧,這是為了防止將領坐大的一種制衡措施,諸葛恪能出任這種職位,體現的是孫權對他的信任。諸葛亮在得知侄子諸葛恪出任節度官之後,深表憂慮,他寫信給陸遜說,家兄諸葛瑾年事已高,而諸葛恪生性又疏忽,糧草是軍隊中最主要的,現在讓諸葛恪主管糧草,我雖然身在遠方,卻為此感到不安,還請先生為我轉告吳王,請他為諸葛恪調一下職位。最終,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諸葛恪卸任了節度官的工作,其實諸葛恪並不是幹得不好,而且他也不喜歡這份工作。就在諸葛亮去世的那一年,諸葛恪擔任撫越將軍,開始帶兵,他專門向孫權要來了一個丹陽太守的職務,當時的丹陽雖然是吳國領地,但大部分地區還被山越所佔領,並不服從官府約束,官府的有效管轄範圍,不過只是山川外圍地帶的幾個居住點而已。這種地方,別人避之唯恐不及,諸葛恪卻搶著去,他反覆給孫權提要求,而且還拍著胸脯保證:給我三年時間,我定能招納四萬山越人當兵。孫權怎麼聽都覺得有點誇張,轉而諮詢群臣,群臣也覺得很不靠譜:山越之所以很麻煩,不在於他們有多麼的能征慣戰,說到底都是些蠻人,要是真刀真槍的拼,怎麼可能真的打得過正規軍,他們的優勢其實是在於機動和靈活,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總之就是反反覆覆的打游擊,讓正規軍一籌莫展,不知所蹤。因此連諸葛瑾都不大相信兒子的大話,但孫權最終還是答應了諸葛恪的要求,同意是同意,但孫權給他的卻是300人的棨戟武騎,就是古代的儀仗隊,這樣的兵怎麼能打仗?何況還是在那種蠻荒之地,說去說來,孫權對諸葛恪還是有點信不足。諸葛恪在到任之後,以撫越將軍的身份下文給丹陽周圍四個郡的官吏,要他們各自嚴守邊界,加強軍隊紀律,如果有山越人願意歸化,那就給他們天地,讓他們定居。然後諸葛恪開始行動,他下令部隊在險要位置設立據點,但並不跟山越人打仗,只是靜靜的等待,一直等到山越人種的糧食成熟以後,他才下令部隊前去搶收糧食,收不了的直接燒掉,總之不把一粒糧食留給山越人。這招果然有效,沒了糧食,山越人在山裡實在是無法生存,只得走出叢林,歸順官府。諸葛恪曾要求各級官吏對歸化人員一視同仁,嚴禁區別對待,更不能無事對其拘捕,但命令剛下,就有一個小縣長違反了命令。

    有一個山越人,本來就沒有歸順的意思,實在是因為沒有吃的了,才假意投降官府,但私下裡依舊在密謀反叛,這個縣長因此就把他綁了起來,準備審理。

    諸葛恪在知道此事以後,以違抗命令為由,自己將這個縣長殺了。此舉終於讓山越人相信了諸葛恪的誠意,他們一個個的扶老攜幼走出山林,願意投降,歸順政府。諸葛恪便挑選其中的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編入軍隊,10萬人被收編,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原本預期三年的目標。為了嘉獎諸葛恪,拜諸葛恪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孫權臨終前,授權諸葛恪、孫峻等人為託孤大臣輔佐幼主孫亮,從此權傾朝野,他特別好戰,不顧其他大臣的反對,親率20萬大軍打擊曹魏,在新城一戰中慘敗,被孫峻暗中聯合吳王孫亮設“鴻門宴”將諸葛恪殺死,還滅了他的三族,其下場可謂是悲慘。
  • 4 # 漩渦鳴人yy

    古代攻城掠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個道理呢,大家都懂,可問題是很多人都不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所以看起來某些嚇死人的戰績就這麼以訛傳訛,一下子就讓人感覺有點難以接受。比如說諸葛恪也就是諸葛亮的侄子諸葛瑾的兒子,他所做的這件事情,

    你如果換成其他人,比如說諸葛亮七擒孟獲,這道理大家都懂了吧?換這樣一種想法其實也能夠弄明白諸葛恪怎麼做,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果。

    簡單來講就是抗皇糧,種田種了那麼多,最後全部交給官方了,這些人不服氣,當然本地區原先就存在一批生活在山裡面的人,這樣的話兩股人會和他一起就形成了這麼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於此地區原先有越人,個地區呢,有多是山區,所以這些就統稱為山越,這些人有多厲害,孫權曾經為了對付他們,在赤壁之戰大難臨頭的時候,只能抽調出來5萬左右的病歷放在前面,因為多餘的軍隊都山越。

    但是這批人又不厲害,怎麼講呢?諸葛恪拿了幾百儀仗隊就把他們給搞定。

    人就會說他這肯定是諸葛恪比較聰明,你想想看諸葛家三個高幹子弟,臥龍,猛虎走狗,諸葛恪就是猛虎,這個人能力有多強,但是呢能力強歸強,但這件事情要解決起來不是說蠻幹就能成功的。

    困難像彈簧,你強他也強,這些人本身就是為了對抗朝廷而聚集起來的人,他們不想交那個稅,因為不想餓肚子,你如果過去說服他們,他們就要跟你拼命,簡單來說這些人流竄習慣了,你如果真的想要圍剿他們,那那你就必須得付出大量的兵力去搜山,這些人往山區裡鑽,你還真找不到他。

    朝廷的人,當然不會去考慮這些難民究竟什麼樣的心思,所以他們的更多的就是蠻幹來多少人,我殺多少人不來我就去找你,但找到山裡面又是轉了半天,找不到人又得回來。

    諸葛恪就從源頭上面入手,你別看諸葛恪指向孫權借了幾百個儀仗隊,但事實上,幫主諸葛恪完成這個任務的是整個丹陽所有歸屬於孫權的軍事武裝以及民眾武裝。

    第二,我派出軍隊駐守在要地,這些地方要麼是糧庫,要麼就是交通要道,總之我要防止你流竄去尋找糧食。

    第三,我派人招呼那些已經餓到發瘋的人,這些人已經餓的快死了,這個時候給他一口糧食它就乖乖的跟你走了,與此同時我還給你土地,我還給你糧食,你說你投不投降?

    這樣連續三年靠這種手段山嶽基本上面對諸葛恪一點反抗之力都沒有,你雖然劉燦能力很強,但你戰鬥力不高,你畢竟是人民老百姓,手裡面又沒有寸鐵,所以當時的人也沒辦法,只能夠去投靠諸葛恪,諸葛恪這麼一座也確實讓山嶽無所遁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85傳承升級聖物需要哪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