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莓愛跳舞

    遠古:體語,口語,結繩,壁畫等 古代:飛鴿,烽火,快馬,暗號,手語,書信,旗幟等,主要靠畜力和人力傳遞資訊 近代:電報、電話以及報紙 現代:手機,電話,電視,郵件,信件等等,主要依靠網路和衛星 有用箭,飛刀,狼煙,石頭古人傳遞資訊主要用以下方法:飛鴿,烽火,快馬,暗號,手語,書信,旗幟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資訊傳遞的出現離不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的長城。“長城”一詞始見於戰國時代的文獻記載。在古代不通朝代有著不同的修築形式,所以對這種防禦工程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暫洛、界壕、邊牆等,實際上均指“長城”,其實廣義的長城是對中國古代所有的巨型軍事工程體系而言。 在歷代長城修築過程中都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因地制宜、據險致塞”。一是根據地型來構築工程。二是充分利用地理天險防禦敵人。長城以垣牆為主體,包括了城障、關隘、兵營、衛所、墩臺、烽堠和觀察、通訊等綜合功能,形成了古代最為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其中,設於長城內側的烽火臺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訊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臺,接連不斷,臺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臺一個接一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臺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檯傳遞資訊,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臺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資訊聯絡網路。中國考古工作者於1972年至1976年在居延透過發掘獲得了漢代木簡三萬餘枚,併發掘了烽燧遺址,對我們瞭解漢代烽燧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據木簡可知兩漢時代,從河西四郡(今甘肅省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一直到鹽澤都有烽燧設定,而且規模很大,管理極嚴,號稱“烽燧萬里相望”,據說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塞”舉放烽火,晝夜不同,白天放煙,夜晚舉火。此外,還採用各種不同的暗號表示進犯敵人的多少,敵人在五百人以下的放一道烽火,在五百里以上的放兩道烽火等等。在出土的《塞上烽火品》中記載了當時朝廷制定的臨敵報警和舉放烽火的條例,即“聯防公約”。該條文規定了在匈奴侵擾的不同部位、人數、時間、意圖、變動以及天氣異常等情況下,各塞舉放烽火的類別、數量、傳遞方法以及發生失誤如何糾正等細則,就連燧長有病請假都要經上級批准。這種資訊傳遞方法,對防守邊疆、抵禦敵人曾起過一定的作用。 烽火傳遞資訊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19年大將衛青和霍去病率領幾十萬大軍分路出擊,以舉放烽火作為進軍的訊號,僅僅一天的時間,這一訊號就從河西傳到幾千裡外的遼東。由於烽燧報警的迅速及時,直到明、清時代仍然沿用不衰。山東省的煙臺市就是因為明朝在那裡設定狼煙臺,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烽火傳遞軍情固然迅速,但它不能完整地表達深刻複雜的軍事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的需要,依靠畜力傳遞資訊的通訊方式逐漸佔據了支配地位,形成了傳遞官府文書的更為嚴密的驛傳制度和烽燧報警配合使用。 西周時期,為了適應周王同諸侯之間聯絡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裡設一個驛站,備良馬周車,專門負責傳遞官府文書,接待來往官吏和運送貨物等。孔子曾說:“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意思是說,他所提倡的道德學說,比郵驛傳送命令傳播得更快。可見當時的郵驛通訊不僅已相當完備,而且速度也已相當快了。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驛站是官府的通訊組織,只許傳遞官府文書。除宋朝准許高官顯宦附寄家信之外,都不準附寄私人信件,私人書信只能託人捎帶。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一處秦代墓室中發掘出兩件木牘家信,第一封信是“黑夫”和“驚”聯名寫給一個叫“中”的人;第二封信是“驚”寫給“中”的,這是中國現知最早的家書實物。據估計這兩封信是由同在軍中服役期滿後返鄉的同鄉捎往家中的。古代人民通訊之困難,由此可見。 到了明朝,才出現了專為民間傳遞信件的通訊機構——民信局。在明永樂年間湖北麻城縣孝感鄉被遷往四川開墾的移民,由於思念故鄉,相約每年推選同鄉代表回鄉幾次,來往帶送土特產和信件。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的組織稱“麻鄉約”。後來就形成了專業的民信局。 郵驛通訊在邊防和經濟、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進步作用,成為中國古代資訊傳遞的主要形式。歲月流轉,那些古老的資訊傳遞方式已被今日方便、快捷的現代化通訊方式所取代。傳路等

  • 2 # 二兩小米一鍋粥

    這個問題挺有意義!方便快捷是永遠的追求,能夠取代手機的東西肯定比手機更加方便快捷資訊更為豐富!很遺憾我的大腦想象力空間還沒有開啟足夠大,無法做一個具體的展望!從目前來看,可穿戴裝置可能是一個發展方向!

  • 3 # 省庁祁同偉

    資訊傳遞將就的是效率,便捷、資訊保安,電報取代書信,手機取代電報,都是效率和便捷性的提升,目前手機效率上基本是零時差,便捷,安全方面短時間內很難有較大提升,可以預見取代手機的產品短時間能難出現,更多的就是軟體的升級,讓資訊傳遞多樣化,便捷化,這就是現在的AI與手機結合,以手機為載體對屬於自己的全部電子產品進行智慧化控制

  • 4 # 星辰夢遊了

    未來取代手機的應該是衛星網路了,我們只要把費用交了,把我們自己的通訊錄存到類似QQ空間之類的地方,我們只要說出開機密碼叫一個人名,網路就自動為我們接聽電話自動傳到耳朵裡,無需耳機的那種。玩遊戲看影片這些只要你隨便一叫,衛星網路也能直接發到我們身邊,比如說手掌上玩遊戲發影片資訊等等。本故事純屬個人觀點。

  • 5 # 1陽光折射

    假如記憶,閱歷等都能儲存晶片植入。那麼現在金子塔頂層的人是不是以另一種方式永生?平民百姓是不是如仙俠玄幻小說的凡人?又如螻蟻?

  • 6 # 秋楓77777

    是什麼樣的不知道,但不會離開通話這個基本功能,不會手裡拿個屏了,什麼都可能是介質,影片是基本功能而且是3D的。編不下去了

  • 7 # 破曉修羅

    應該是三維立體影象交流

    然後就是虛擬世界

    最後是空間躍遷轉移。

    一開始書信和電報是字,電話是聲音,手機是行動式的聲音和影象。

    下一步應該是三維成像的交流。

    再下一步構建一個虛擬世界,人們可以用虛擬實體進行交流,甚至是模擬觸碰,比如在虛擬世界中可以擁抱,握手。

    最後就是實體的瞬移了,實現實體見面。

  • 8 # 紅火富貴8

    應該是一種結合了,天網,地網,人網為一個整體!從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的,無處不在的網路空間!每人攜帶一個級其微小,方便的隨身裝置!只需要一個語音操作,甚至是一個思維意識的傳遞!我們所需要的任,物,事!立刻以虛擬,立體的情形投射在我們面前!僅僅我們個人可見,也可共享!!

  • 9 # 砥礪前行147285115

    取代手機的可能是智慧服飾,大腦晶片,量子不怎麼了解它的功能和應用。但人類的發展,以後無需飼養家畜,種糧食了,人體需要什麼全部合成,比如人體缺蛋白質,人工會成蛋白質就可以了,人想吃什麼?人工就合成什麼?生物科技是一個未來發展方向。哈哈

  • 10 # 驁捷百貨

    如果說將來有什麼產品可以取代手機的話!

    我最看好的智慧手錶!

    來電話時在三維空間出現一個虛擬螢幕,影片通話視覺化,即時通訊!

    不接打電話時,就是一個智慧手錶,戴在手腕上,不佔地方美觀實用。

    需要辦公室時用電腦,眼前出現的是虛擬大螢幕電腦介面,可完成一切電腦的應用。

    就醫時不需去醫院,透過視覺化遠端診療,測量和化驗,完成就醫的基本功能。

    集醫療保健和通話上網於一身。

    即是手機、手錶又是電腦。

    我相信這個產品不會太遠!一定會取代手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士比較有名的大城市有哪些?瑞士的首都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