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我軍軍官訓練手槍射擊動作,為何總會一隻手掐著腰?為何不用雙手握槍,就像特種兵那樣完成連續射擊動作呢?
14
回覆列表
  • 1 # 勃朗寧WU

    這是中國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採用的手槍立姿射擊動作,不持槍的左手可以叉腰也可以插兜,目的是讓左手處於放鬆狀態。

    但事實證明這樣的動作完全沒有實用價值,已經被淘汰不再使用了。

  • 2 # Ken圳鋒

    單臂據槍射擊是手槍傳統射擊動作之一,歐美在60年代也經常採用,也是中國軍隊用手槍射擊的規定動作,這種單手射擊現在已經很少在射擊比賽和外軍訓練中使用,運動射擊中的單手射擊一般會把不持槍的手緊貼胸口用以減少身體擺動。

  • 3 # 張鵬飛92621

    說不好,取消的你們寫訓練大剛呀!警察,民兵,軍人用幾十年了,沒效果會一直用,問警察有沒有效果,這動作有用沒,我想信誰沒個警察朋友是吧!

  • 4 # 鷹鴿分析

    單手叉腰式手槍射擊姿勢是我軍經過長期實踐經驗總結而來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手槍精度射擊方法,與國外的等三角、衛佛式、防衛射擊等存在明顯差異。

    在今天看來這種單臂射擊方法略顯的不合時宜,不能進行戰鬥速射和移動射擊,嚴重背離實戰軌道,為什麼我軍依舊使用這種落後的射擊方法,讓很多人很難理解。

    要理解這個問題需要從這種射擊的由來說起,首先這種單臂射擊方法是典型的民轉軍用的成果,起初單臂射擊是競技類射擊主打姿勢,具有姿勢科學、簡單舒適以及射擊精度較高等優勢;上世紀60年代以後因特殊原因引入到軍內高階軍官手槍射擊訓練中,逐步被推廣、傳承下來,成為一種貴族式射擊方法,主要出現在軍官手槍射擊訓練中。

    其次,射擊精度高是主要原因。這種單臂射擊方法在引入軍內後因為軍用手槍後座要大於競技手槍,將原來的手插兜改為叉腰動作,這一規範改進無形中給後座傳導方向一個向上的對抗力,有效的克服後座給整個身體帶來的衝擊,近一步提升射擊精度;還有以肘關節為支撐點,充分利用後座上跳原理和小臂下落過程產生的慣性,互相抵消這兩個相向的反作用力,大大提升操作性和射擊精度。

    再次,這與中國對於手槍使用和訓練理念較為落後有直接關係。我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將手槍定位為近距自衛型武器,以一種輔助性質存在,這一點在手槍廣泛裝備各級軍官上就能夠得到印證,因此也有了中國特種部隊一把刀、一杆槍的描述;手槍實彈射擊直追求精準度,實戰性幾乎被忽略,有關手槍近戰速射問題以及防衛性射擊理念基本沒有相應概念;這種情況直至1982年組建與國際接軌的“第722反劫機特種警察部隊”才初步引入相應理念,直至近年在實戰大練兵的背景下,解放軍開始進行實戰性更強的等三角、衛佛式以及武警特種部隊的防衛性手槍射擊方法訓練,包括好多高階軍官也開始棄用這種傳統的單臂射擊方法。

    此外,還有部分解釋為,單臂射擊方法彈著面小、模仿手臂受傷後單臂射擊等等,這兩點優點的的確確存在,但附帶優勢效應要遠大於實際出發點,不作為解釋依據,這本野史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目前沒有任何文獻資料可供參考。

    單手叉腰手槍射擊姿勢是我軍很長一段時間的經典動作,隨著實戰化訓練的紮實推進,這一落後時代發展的動作逐漸會淡出眾人視線,或許再過十數年就慢慢地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 5 # 風吹6700

    早就不是了,當年這樣的要求主要針對54槍。槍重。後坐力大,單手持槍的穩定性是基本技能。另外,優於54特殊的機匣結構,基本不能雙手持槍。現在的都可以雙手持槍了。54雙手操作時,左手只能墊在右手下面,不能抱住右手,否則機匣復進的時候會傷到左手。54槍不錯,效能穩定,見過高手。

  • 6 # 水鏡曉先生

    武器的先進性固然重要,但是在訓練士兵進行武器設計的時候,也是非常重要的,倘若在平時沒有進行正確的訓練,在戰時,就沒有足夠的信心以及技術來擊敗敵人,說起射擊訓練,我們在看圖片的時候總髮現訓練手槍射擊時,戰士們總是左手叉腰,為什麼要這樣呢?原來這樣訓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其實這樣的訓練方式是我們國家的軍隊在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後,總結而來的一種手槍射擊訓練方法,這種方法也可以說是和國外的大不相同,國外多采用的是三角式、衛佛式以及防衛射擊的方法進行訓練,因此這稱得上是我軍的一大訓練特色了。

    這種單臂射擊,左手叉腰的方式又習慣的被稱為奧運會式,也就是說這種方式最早就是在競技類射擊比賽中慣用的一種方法,因為這種方法的姿勢非常的科學,訓練較為簡單,舒適,設計的精度非常的高,後來被引入到我們軍隊裡邊進行射擊訓練。

    這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射擊精度高這個特點,在軍用的手槍中,後坐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這個姿勢就在無形之中去對抗了這個後坐力,對身體的衝擊影響相應的也就減小了非常多,從而提升了射擊的精度,在操作性上也非常的簡單方便,適合新兵進行射擊訓練。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單臂射擊的時候彈著面非常的小,也是模仿一個手臂受傷時的設計方法,畢竟戰場的環境是複雜的,因此這樣訓練的總體優勢還是有的,並且既然在之前一直保持這種設計方法,必然有他的好處。

    這樣的方法也會是手槍在人體手中變得非常的自然,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瞄準十分方便,因此就會有一個缺陷,就是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固定靶的訓練,對於實戰中不斷移動的敵人來說,這個姿勢的效率還是不行的,因此隨著後來的發展,這種姿勢的實戰性並不行,因此隨後就被淘汰了,隨之而來的是手槍的戰術射擊方法,這種方法的綜合性就比較強了,並且無論是針對活靶子還是死靶子,都是非常有效果的。

  • 7 # 兵說

    這種左手插腰射擊方式其實就是我軍教材中使用手槍時的“單臂據槍射擊姿勢”,使用這種射擊姿勢時,要求呈八字腳,兩腿伸直,左臂則自然下垂或插腰,以站、握、挺、伸、轉五個動作進行射擊。手槍射擊除了這個姿勢,還有等腰三角式、韋佛式、CAR式等射擊方式。

    在手槍射擊比賽中,最常見的姿勢就是單臂據槍左手插腰了,因為這種方式更容易命中穩定的目標。這種姿勢的瞄準基線長,可以減少身體的側向扭動,從而增加了射擊精度,在競技比賽中完全有時間進行瞄準,所以這種方式是再適合不過了。除此之外,對於剛接觸手槍的新兵來說,這種姿勢訓練起來比較簡單,持槍舒適,很適合打固定靶,所以現在我們看訓練手槍射擊時的圖片都是左手插腰。

    在上個世紀,我軍非常注重精準射擊,手槍也不例外,所以中國軍警長期的射擊方式都是單臂據槍,雖然這種方式精準度很高,但射擊速度、反應速度等實在是太慢了,根本不適合在實戰中使用,畢竟手槍在實戰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它的精準度已經高和底都無所謂,手槍作為自衛武器,它的出槍速度和反應速度至關重要。

    總之,手槍的單臂據槍插腰射擊姿勢只適用於初學者和比賽現場,隨著中國訓練理念的不斷提高,雙手對稱式、韋佛式等手槍訓練姿勢也在軍中廣泛使用。

  • 8 # 戰甲裝研菌

    這是因為,在不同的情況下,手槍的使用條件不同,所以手槍的射擊姿勢也自然不同。就好比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吃飯、有的人喜歡吃麵一樣,這也是成長的環境所導致的,所以並沒有什麼可稀奇的。

    正如題目中所說的那樣,很多時候,特別是在手槍的射擊訓練中,受訓官兵往往會使用單手持槍的方式來進行射擊。但是在許多影視作品中,主角往往是雙手持槍的。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單手持槍是我軍的一種傳統持槍方式。甚至可以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看到革命先輩們一手叉腰、一手持槍,在一聲槍響後,可恥的叛徒或者狡猾的敵人被一槍擊斃。這種持槍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精度較高,在以前一些比較傳統的固定靶射擊時非常有優勢。

    影視作品中的單手持槍

    當然了,單手持槍肯定是缺點多於優點的。首先,單手持槍的精度雖然很高,但是需要射手長時間的練習才行。換句話說,單手持槍射擊要達到優秀的成績,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但是雙手持槍射擊達到良好的成績,只需要幾個月一兩年就能達到。雙手持槍對於射手的要求更低。

    其次,單手持槍射擊僅適宜於射擊單個的固定目標,不夠貼近於實戰,只是一種應對射擊訓練的方法罷了。在實際作戰中,手槍的目標往往不可能是一個站著不動、等著捱打的人,最有可能的是一個移動中的目標。而單手持槍射擊在這種情況下,劣勢很大。

    總的來說,雙手持槍射擊相比起單手持槍射擊,可以說是利大於弊。但是由於歷史遺留問題,使得目前還是有很多單手射擊的情況存在。當然,隨著科學訓練的逐步推進,這樣單手叉腰射擊,遲早會被徹底淘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贈老師的錦旗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