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之策
-
2 # 不正經的軍棍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肯定是巧克力啊
二戰中,美國已經把巧克力納入了正式的軍用口糧,美軍的幾款口糧,可謂是種類豐富,什麼都有。而巧克力,是被詬病最多的一個。
美軍與好時巧克力
巧克力熱量非常高,美軍曾很早就把巧克力納入了軍用口糧中,最初的巧克力,就是普通的巧克力,而不是什麼軍用巧克力。美軍花了大價錢採購巧克力,本來打算當做口糧來用的,結果,變成了零食,發下來,美軍士兵就給吃光了。美軍軍需部門氣壞了,花了那麼多錢和心思,弄來一堆零食,什麼作用都沒有。
1937年,美軍對好時公司巧克力的要求是,熱量要高要耐高溫還不能好吃,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美軍私自吃掉,導致浪費。結果做出來的巧克力,確實很難吃,而且很硬。美軍想把巧克力吃了,要用刀切,然後才能吃掉,最主要的是,難吃。巧克力的硬度,其實就是為了防止巧克力受高溫融化,結果,根本吃不到嘴裡。
1943年,美軍再次找到好時公司,要求了新的巧克力的標準,這次的要求是好吃點,別太硬,耐高溫。估計是投訴太多的結果,美軍軍需高層也承受不住了。好時公司立馬拿出了產品,其實這個巧克力,還是難吃還是硬,不過,美軍挺喜歡,比以前的好吃多了。
二戰中,不得不說,美國足夠強大,單兵口糧幾乎做到了品種齊全,完全滿足了戰場上的需要。
-
3 # 冰雹藍天
“D口糧”其實就是美軍在二戰爆發前開始配發給士兵的“添加了玉米粉和燕麥粉的巧克力”,作為野戰食品二戰時開始大量進入美軍作戰部隊,但是其堅硬的口感和幾乎不帶甜味的味道與傳統的巧克力相差甚遠,“難吃的味道”令士兵們不滿,於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和“狗糧”成為了“D口糧”的綽號。
小男孩手中拿的就是美軍士兵給的D口糧
1937年,美軍為了解決野戰單兵口糧過於好吃而成為“士兵零食”以及野戰口糧真正能發揮出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下為士兵提供較大熱量的情況,美軍軍需部門找到了當時美國國內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好時代巧克力公司”。美軍方對於好時代公司提出的要求非常的簡單“重量輕、好攜帶、能量高”,但對於口感並未提出什麼過多的要求,只要味道略勝過煮土豆就好。
之所以美軍方對於這款野戰口糧的味道做了“略勝過土豆就好”的要求,是出於防止士兵將關鍵時刻使用的野戰口糧當成“零食”而隨意消耗。作為好時代公司來說,研製野戰巧克力口糧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於“如何才能不讓巧克力由於受熱而變軟或者融化”,於是加入“燕麥粉和玉米粉”成為了關鍵、也是最好的辦法。
終於美國陸軍迎來了由好時代公司生產的新增有“玉米粉”的巧克力野戰乾糧“D口糧”,美軍方非常的滿意,不論是味道還是重量。二戰爆發,美軍開始大量的採購這款野戰乾糧,享受慣了的美軍士兵吃著堅硬到30分鐘才能啃完的沒有甜味的巧克力加玉米粉乾糧,心中非常不滿,於是將這款口糧起了個“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的綽號,有的更直接將其成為“狗糧”。
-
4 # 皇家橡樹1972
著名的美軍C類(C ration)野戰口糧,凡是知道美軍二戰期間後勤的軍迷都知道它的存在。
其實,美軍在二戰期間的野戰食品配給是分為:B、C、K、D四個品類。
B類是集體伙食(一頓量),通常以班為單位,一次一份,用大盒子裝運和分配。
C類是單兵口糧,一份一頓,一個士兵每天有三份供應。
K類口糧是比陸軍班級單位人數更少的建制單位的口糧,比如:坦克兵乘組。D類就是單兵野戰高能應急食品。
這種食品是在戰場交戰激烈,後勤保障上不來或者小股部隊滲透到敵後、空降兵或者飛行員傘降…這類緊急狀況下隨身攜帶的小包裝應急食物。
那麼,D類食物裡面都有啥內容?這類食物的主要構成物就是巧克力,由於可可脂的蛋白質、脂肪含量都很高,所以它提供的熱量也很高,早在一戰期間就有少量供應給部隊,到了二戰期間,英美法德國等西方軍隊都將它當做高能應急食品供部隊食用。但軍用巧克力和我們在超市裡購買的民用巧克力是不一樣的,口感大相徑庭!而且軍用巧克力可可脂含量在70%以上…當然美軍的“小賣部”裡面還是有民用巧克力出售的,有錢就能買得到。具體到D類食品當中的巧克力為啥被稱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原因是它口感不好,甚至可以用“難吃”二字來形容!美國橄欖球大賽的贊助商“好時巧克力” 二戰期間也大量生產D類食品。
巧克力這種糖果不是說可可脂含量越高就越好吃,可可脂塊進入工廠需要融化、新增奶油、糖、食用凝固劑(瓊脂)、食用香蘭素…等等新增成分之後將可可脂含量降為20~30%左右,才能獲得所謂甜美的絲滑口感,但軍用巧克力卻不是這樣,可可脂含量要在70%以上,裡面要加土豆澱粉作為固化劑,鹽分要比糖分高一些,裡面沒有奶油,原因是脂肪容易腐敗,形成有害的脂肪酸…這樣製作出來的巧克力口感比較粗礪(實際上民用的可可脂要是含量在70%以上也是粗礪的),幾乎沒啥味道…。D類食品當中還有一種類似現在“士力架”的能量棒,主要成分也是巧克力和堅果仁製成,當然味道不可能和現代民用品相比。
很早很早以前筆者還問過跨過鴨綠江的老前輩,討教美軍的巧克力到底啥味道?個別吃過美軍巧克力的老前輩稱:口感像沒煮透的土豆比較硬,沒啥味道鹹味兒大於甜味兒,遠不如現在的巧克力好吃。
那麼美軍為啥將巧克力做的這樣難吃?這是因為軍用應急食品的營養和所吸收的能量永遠排在第一位 ,口感是次要的位置!相對於其它類野戰口糧,巧克力製作成本很高並且很受歡迎,要是做的太好吃就會被當成了“休閒零食”…失去了野戰食品的意義,鹹味兒大於甜味的原因是長途跋涉會流汗,體能的鹽分要排除一些所以需要補充,而過甜的食品很容易引起口渴,沒有潔淨水源的情況下口渴是非常難受的。
美軍參戰時由於國力強大,給參戰士兵所提供的後勤保障是二戰參戰國當中最好的,充分的貫徹了拿破崙皇帝:軍隊是靠胃來打仗的!這一後勤保障指導原則,食品供應基本算是“應有盡有”,甚至“阿登戰役”時德軍繳獲過美軍的新鮮的奶油蛋糕和啤酒…在這樣的全方位後勤保障下,把美國兵的嘴吃饞了,他們當然不愛吃這種難吃的巧克力,討厭它們的程度就和“斯帕姆”午餐肉一樣!但是,這些野戰食品在歐洲戰火肆虐的國家人民和貧困參戰國軍隊的眼裡卻是難得的美味,所以我們經常在二戰題材的影片當中看見美國兵拿著這些東西…。
-
5 # 薩沙
大家有興趣看我的全文《老薩談舌尖上的抗戰--人人都愛美國巧克力》。
問答就摘錄一段吧:
巧克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表現優秀,是最適合做救命口糧的東西,體積也最小,重量最輕。
二戰爆發前,美軍又開始對軍用巧克力的研究工作。
1937年,美國陸軍軍需長派遣保羅·洛根上尉,拜訪了好時巧克力公司的Quattroporte威廉·莫里斯,提出了軍用巧克力的要求。
華人怕是沒有人不知道好時巧克力公司。它是美國巧克力巨頭之一,誕生於1894年美!
威廉·莫里斯Quattroporte發現軍方找上門,大喜過望。
他明白,一旦世界大戰爆發,需要的軍用巧克力就是天文數字。
對於好時公司來說,這是巨大的機遇。
然而,看到軍方的要求以後,威廉·莫里斯Quattroporte和首席工程師山姆.欣克爾都傻了眼。
主要是四條:
1.重4盎司
2.高熱量
3.抗高溫
4.口感僅僅比比煮熟的土豆略好
一條巧克力4盎司也就是110克,這對於巧克力來說不難做到,算不了什麼
至於高熱量,也是巧克力的基本要求,很容易就辦到。
非戰鬥時,士兵一天消耗熱量在2000大卡左右,戰鬥中消耗熱量相對較多,但一般不會超過4000大卡。
首席工程師山姆.欣克爾認為,現有的好時巧克力可以達到每條600大卡的熱量,一天吃4條就可以補充日常的消耗!
抗高溫則有些麻煩,但技術上也不是做不到。目前好時公司已經掌握了這個技術,只是大量生產還需要改進工藝。
他們無法理解的是最後一條::“口感僅僅比比煮熟的土豆略好”。
作為食品公司,好時公司殫精竭慮也要讓巧克力好吃,這樣才能保證銷量。
然而,軍方的要求正好相反,這倒讓好時公司難以處理。
他們從沒有做過難吃的巧克力!!!
對於好時公司的困惑,美軍解釋:一戰中,我們計程車兵把補給中難吃的東西扔掉,只留下好吃的食物。我們的巧克力,是作為救命口糧,在最後關頭使用的。如果巧克力很好吃,士兵們一定會偷偷將巧克力吃掉,至少也是當做零食要上幾口。等到最後關頭的時候,巧克力就沒了。
如果對偷吃巧克力計程車兵處以軍紀,那麼怕是美國陸軍就要解散了,法不治眾嗎。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巧克力做難吃一些。
好時公司Quattroporte和首席工程師驚得目瞪口呆,但還是照做了。
1942年好時公司生產了1.1億條巧克力。
美國陸軍軍需部沾沾自喜,認為輕鬆解決了緊急口糧的問題。
誰知道,前線的美國大兵們的態度,卻正好相反。
美國大兵們對這種又苦又澀的巧克力極為厭惡,痛恨。
大兵們的口頭禪:哪怕是智障,也不會吃這種垃圾巧克力。
有的人還說:我就算餓死在戰壕裡,也不願吃這種如同大便一樣的東西。
很多美國大兵領到巧克力以後,轉身就丟了,甚至餵狗。
巧克力裡面的可可脂,對於狗這種小動物是致命的。
一些狗吃完就嘔吐腹瀉,甚至死了。
美國大兵們就怒喊:連狗都被這種垃圾毒死了!
可憐的狗以後有了經驗,再也不會吃巧克力了。它的味道苦澀,狗也不喜歡。
美國大兵們又怒稱:連狗都不吃的東西,居然讓我們吃!
美國大兵對於巧克力抱怨極多。這種巧克力多了兩個外號:“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和“狗食”!
在士兵們的怒罵中,1943年美國陸軍軍需部只得找到好時公司,要求改進巧克力:生產一種有甜味,口感較好的巧克力。
-
6 # 子屠龍
“要命”還是“要味”,美軍“D口糧”的拷問!二戰期間,美軍是各交戰國裡伙食最好的部隊,光單兵口糧就可分為A、B、C、D、K等多種,甚至產生“10合1”口糧。
那麼,美軍“D口糧”為什麼會被稱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真的有這麼難吃嗎? 口味真的很難吃,在沒有其他口糧的情況下,美國大兵才會吃它。困境裡能夠救命,常規下只能送饑民,或者直接扔掉……
不過,這不能怪“D口糧”的發明者保羅·洛根上校,因為它本來就是一款緊急口糧,用於戰場的絕境求生。
1937年,“D口糧”誕生於芝加哥生存學校,經過軍需部門的2次檢測被透過。1938年採取標準化,並接到一大批訂單,開始裝備部隊。
“D口糧”的主要成分是巧克力,包括奶粉、可可脂、燕麥粉以及1種調味料。1份4盎司重的“D口糧”,能夠提供600卡路里的熱量,被認為很適合美軍的戰時需求。
巧克力是深受美華人喜歡的食品,為什麼美軍大兵會這麼討厭“D口糧”?主要的原因是它已經不是正常的巧克力,為防止巧克力在高溫下變形,加入的燕麥粉讓巧克力的口感變得很差勁。
並且,“D口糧”堅硬如石頭,直接用嘴啃,要吃上半個小時,這顯然不是戰時的正確姿勢。美國大兵不得已吃“D口糧”,就要事先將其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就將就著吃。
此外,“D口糧”並不能給大兵們提供1天的均衡營養,他們還需要吃點其他口糧或者食物。可見,“D口糧”還是有不少硬傷的存在,被噴就很正常。
“D口糧”無疑引發大兵們的反感,尤其那些在火線上拼命的官兵吃得最多,後者對這款口糧的抱怨極多,儘管“D口糧”實用而靈活。時間一久,“D口糧”也就出名了,被傳為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甚至有人稱之為“狗糧”。
儘管“D口糧”口碑極差,但軍需部門的採購量還是很大,1941年採購60萬份,1942年採購1.178億份,1944年又追加0.52億份。
然而最終遭到美軍淘汰,二戰結束前“D口糧”被其他口糧取代,1945年還被劃分為“限制類標準”裝備。
-
7 # 酒徒觀歷史
說到行兵打仗,軍隊糧食供應可謂是重中之重,有糧就有希望。可是,在二戰時期,美國軍方發放的一種軍糧被美國士兵稱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它究竟是什麼食物,為何會讓美國大兵如此痛恨?今天,讓筆者帶您看看二戰時期美國的“特殊軍糧”
圖|美軍士兵在享用食物
都說美國大兵的作戰食物是世界頂級的食物,那下面這款二戰時期的美軍D軍糧也算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頂級”
圖|美國D軍糧盒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的戰鬥口糧D軍糧是非常出名的。它的原料十分簡單,就只有巧克力組成。而這份D軍糧卻被稱為“最難吃的口糧”,據說就連吃都很困難,如果直接開啟包裝用牙咬,大約需要30分鐘才能啃完。
吃完一塊就要30分鐘?在槍林彈雨中吃完它估計都死了幾次了,它具體是怎樣的食物,讓我們深入瞭解一下。
D軍糧構成很簡單,實戰很有效。圖|D軍糧成品的展示
原來這種D軍糧實際上就是一種巧克力棒,它的主要成分有:可可脂、蔗糖、奶粉、燕麥粉、香精、維他命B1,其中最主要就是這個可可脂了。
它是一種高熱量野戰食品,每次食用大約可以提供600卡左右的熱量。士兵們可以啃食也可以將其溶解在水中飲用,體積小,方便攜帶。
D軍糧設計獨特,美國大兵揮淚嚥下。我們都知道戰場上過的是浴血奮戰和槍林彈雨的生活,那麼軍糧的設計一定要小巧和防高溫。如果體積太大,士兵們不方便攜帶,也十分容易丟失。同時,如果不耐高溫,食物都融化了怎麼辦?不可能讓大兵們餓著肚子和敵人打仗吧。
圖|D軍糧的外形
經過許久的研究,美國軍糧製造公司的一位首席工程師發現,只要在巧克力中摻入一定比例的玉米粉或者燕麥粉就可以使巧克力在高溫下不會變形,而且將之融進巧克力也不會增加食物的體積,產品仍然方便攜帶。
圖|美軍在食用D軍糧
當然,正如“陰陽不可分割”,D口糧雖然解決了便於攜帶和耐高溫的難題,但是它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隨之而來。
後來,經過不斷實驗發現,在摻入玉米粉或者其他燕麥粉後,巧克力的味道被嚴重損壞,變成了一種“黑暗料理”了。
D軍糧教導士兵們:戰場食物要省著吃!圖|一份D軍糧的體積很小
此外,設計師們還有一個理念必須遵守:要讓士兵們吃飽,但不能讓食物太美味,不然容易被當零食吃掉。
戰場之上,局勢風雲變幻,士兵們不斷在奔走殺敵和奔走準備的路上,身體的消耗是非常之大的,假如在漫長的行軍和廝殺後,身上有一塊巧克力,我想我們也會將它毫不猶豫地吃掉。由此可見,這款軍糧的設計的確有一些思考在裡面。
總結:D軍糧能給美國大兵提供必須的能量和身體需要,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失去了味覺的享受。其實,我個人覺得,在戰場上只要能滿足自己能量的補充就行,味道追求就顯得不是特別重要,待到得勝歸來,再享盡人間美味也可以。 -
8 # 文史類小茶館
茶館回答,喜歡的點點關注。
二戰時期美軍的“D口糧”被稱為史上最難吃的巧克力,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D口糧”的問世1937年,美軍的軍需官保羅·洛根接觸到了好時巧克力公司,於是便要求好時巧克力公司Quattroporte威廉·莫里,讓其為美軍提供一種重量輕、能量高、耐高溫的巧克力軍事口糧,對於口感並沒有過多要求,只是表明口感上比煮土豆好一點就可以了。沒過多久,好時巧克力公司Quattroporte便拿來了一個巧克力樣品,經過測試後,便開始量產並且運往前線。這款重量輕、能量高、耐高溫的軍事口糧被命名為“D口糧”。
巧克力本身就是一種高熱量的食品,但是美軍要求這款軍事口糧要具備耐高溫的特點,那麼只能往這款軍事口糧加入大量的燕麥粉用來吸收可可脂,這樣就可以讓巧克力的熔點從32攝氏度提高到49攝氏度,方便了美軍部隊在熱帶地區的作戰攜帶。但是這樣的副作用是燕麥粉太過於硬,口感太過差,而且這款口糧少放了糖和新增劑。
最差勁的口糧這款口糧被運往前線後,遭到了美軍的厭惡,許多的美軍士兵對於這款口糧的評價實在是差到家了。首先是這款口糧很苦、很硬,口感比較差,但這也是美軍的刻意行為。其次便是這款口糧被美軍吐槽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吃得快很容易拉肚子,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神仙說法。最後便是這款巧克力的外層會起白霜,所以很多的美軍士兵抗議這款巧克力之所以會起白霜是因為變質導致的,所以導致美軍拉肚子。很多美軍士兵親切地稱這款巧克力為痢疾巧克力。
美軍士兵對這款口感極差的軍糧很反感,稱其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
9 # 王司徒軍武百科
D口糧(D RATION)通常被士兵們稱為“D-bar”,是二戰期間美軍相當有名的食物。
在美軍中,D口糧的目的是“取代錯過的一餐的緊急配給”,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野戰單兵高能食品”,二戰美軍的D口糧其實就是塊黑巧克力磚(大小約80 x 33 x 20 mm)。
美軍從1930年代中期就盯上巧克力,在保羅·P·洛根上校(Paul P. Logan)與美國好時巧克力公司的共同開發下,於1937年拿出了被稱為“Logan Bar”的巧克力磚。
很快它通過了美國陸軍的標準堅定,成為“美國陸軍野戰口糧D”(U.S. Army Field Ration D)。
一塊“D-bar”的成分是:
共4盎司(約113.4克)的D口糧棒,按重量份數計。(有2盎司和其它包裝的)
160份54%可可脂的純巧克力
160份蔗糖
30份可可脂
20份生燕麥粉
70份脫脂奶粉
1/2份香草醛(或1/6份乙基香草醛)
0.45毫克鹽酸硫胺素
美軍在研製D口糧的時候採取了“適口性”的概念,即:
1.緊急配給口糧不能太好吃,免得士兵饞嘴,故意將之作為糖果零食吃掉,到需要的時候沒得吃。
2.緊急配給口糧不能太難吃,如果士兵因為太難吃而抗拒食用甚至拋棄口糧,那還不如讓士兵吃進肚子裡。
這個適口性概念對D口糧的影響很大,原本按美軍的意思,是要把它做成豬都不會吃的東西,但經過辯證,人們得出了結論——還是得加點調味品進去。
最終的結果就是,D口糧不好吃,但也不難吃,你肚子不餓的時候根本想不到它們,肚子餓的時候也不會拒絕它們。
1942年8月27日,好時巧克力公司因生產D口糧,獲得了軍隊的“E”獎,美軍高層對D口糧讚不絕口,畢竟他們的初衷只是:“重量4盎司、耐高溫、食物能量高、口感比煮土豆好一點”的食物。
問題是,美軍伺候的可是一幫少爺兵,在別國士兵餓得吃糠咽菜的時候,他們已經喝可樂,吃午餐肉,舔冰淇淋了。D口糧這種味同爵蠟,又有著巧克力屬性的東西,便時常引來吐槽。
而且與堪稱“豪華”的K口糧比起來,D口糧太可憐了。K口糧裡面有花生棒、肉湯粉、肉罐頭、飲料粉、口香糖,香菸……
士兵們的意見是——這破巧克力是誰搞出來的?是要害死爹嗎?明明是個混凝土塊,為什麼要冒充巧克力?
還有人表示自己已經被這塊巧克力害死了,這一定是希特勒派人混進了我方工廠,求求國家做主槍斃了那些黑心資本家吧,否則戰爭就靠它輸了……
不少人直接罵上了:TMD!給顆糖怎麼了?非要發黑肥皂給我們啃?
於是美國政府真的給士兵們發了糖,而且推薦把巧克力磚粉碎,連糖一起煮成熱可可喝下去……
其實D口糧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比如補給跟不上或被包圍在冰天雪地裡的時候,高能食品完全不是其它食物能取代的,除了難吃。
當年的D口糧還有個問題,這東西頂一餐還行,餐餐吃絕對會讓士氣低下,過高的含糖量會讓胃酸增多,發生食道反流、燒心、吐酸等問題。(現代野戰高能食物都採取了酸鹼混合食用的方式)
所以,許多美國兵是見著巧克力磚就憤恨(他們對午餐肉一樣憤恨),這東西很容易成為士兵身上積攢的最多的食物。它確實達到了設計初衷,大兵們完全沒法將之做糖果食用。
而且D口糧的說明書也很引人發怒,早期囤積的D口糧盒子的說明書上貼著個“警告”:吃太急會引發胃痛,應緩慢食用。
TM誰會吃太急啊!這東西硬到啃都啃不動!
開始美軍本來準備用鋁箔包裝,但因為當時鋁箔緊張,D口糧採用了塗蠟的合成紙板以及玻璃紙包裝(部分錫箔),因此它很容易發生保管問題,比如因溫度變化發生表面翻白現象(現在巧克力也會這樣)。
士兵們便找到了機會,見到這種巧克力馬上藉口“壞了”將其扔掉。
於是,1943年以後的盒子警告改成了“開花不會影響棒棒的食用品質,儲存條件可能導致棒材表面變白,但並不影響它的食用質量。”
可能是美軍發現往巧克力盒裡面印標語效果很不錯,1944年2月後的D口糧盒上又印了:“警告!蚊蟲叮咬會導致瘧疾,如果你處於瘧疾流行區,請穿上襯衫,袖子向下卷。在日落和日出之間在戶外使用驅蚊劑”字樣。
1939年,好時工廠每天生產10萬根口糧棒,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整個好時工廠每週生產2400萬根口糧棒。據預測,在1940年至1945年期間,超過30億D-口糧(!)由好時公司分發給全世界的盟軍。
D-DAY的時候,“兄弟連”的那些空降兵們,儲備了供2.4萬人使用3天的D口糧,發揮了重大作用。
這東西再不好,一天也能提供大量的熱量,實在是太頂用了。
而且,美軍隨後也發現了D口糧還有個妙用——自己不吃,可以拿來換呀!
能量高的D口糧美國大兵已經吃煩了,但那些戰亂地區的人哪有這種口福?於是美國大兵們拿這些沒用的巧克力換了不少好處,小到糧油零嘴,大到珠寶金銀,甚至拿來收買人心,或者換個歐洲女郎的魚水之歡。當年美軍的巧克力和香菸在歐洲不要太好用!
更令人嘆息的是《兄弟連》有一集中,韋伯斯特給荷蘭小男孩巧克力的場景,小男孩碰到的第一口眼睛就亮了,一點也感覺不出D口糧的難吃。
一旁的中年男人嘆了口氣,說這是小男孩第一次吃巧克力。
這裡採用的其實是個內涵描寫,荷蘭、比利時都以糖果出名,出產世界最頂級的巧克力,他們的巧克力比美國的D糧豈止好吃10倍?
然而因為戰爭,這裡的孩子居然連家鄉的土特產都沒嘗過,即便令美國大兵發瘋的限制了口味的D口糧都覺得甘之若飴,可見戰火中的饑饉是多麼的可怕。再看看那些大罵D口糧的大兵,這是不是種諷刺呢?
-
10 # 不沉的經遠
由於時間倉促和當時技術限制,美軍這套三級口糧制度中的食品包裝沉重,不易攜帶,一戰後就不再實行。因此到了1936年,美國陸軍軍需部又制訂了新的口糧體系,進一步將單兵口糧細分為四種:A口糧、B口糧、C口糧和D口糧(後來又推出了一種C口糧應急情況下的替代品K口糧)。
A口糧、B口糧、C口糧和D口糧1、A口糧
A口糧是指從駐地直接獲得的新鮮肉類、蔬菜和穀物,然後由野戰廚房加工給士兵食用。這種伙食無疑是士兵們最喜歡的一種。不過戰時極難滿足,基本只有在本土、英國或者是澳洲駐守的部隊才可以享用。
2、B口糧
B口糧是指以冷藏的半成品原料加工而成口糧。B口糧和A口糧相比,運輸較為方便,可以供應給戰區部隊。不過這種口糧也需要野戰廚房加工,因此主要是供應那些有固定營地的部隊。
3、C口糧
C口糧指的是單兵戰鬥口糧,每份包括3個肉製品罐頭、3個穀物罐頭和一個裝有飲料、食鹽、白糖、口香糖、香菸、塑膠調羹、廁紙等物品的附件包,足夠一個士兵一天之用。
這種口糧的優點是可以不用加工,開罐即食,利於士兵在戰場上戰鬥的間隙食用。當然,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加熱以後食用,味道更佳。
4、D口糧
D口糧其實就是指可以提供高熱量的濃縮巧克力棒,由可可脂、生燕麥粉、脫脂奶粉、蔗糖等製成,主要是充當應急口糧,用於不時之需。
二戰時的D口糧主要由好時公司生產,不過和大家熟悉的好時巧克力不同,由於擔心士兵們會在空閒時間偷吃,所以美國陸軍部在訂購D口糧時除了要求耐高溫、高熱量之外,另一個要求就是把這玩意的口味做得差點,只需要“比水煮土豆強那麼一丁點”就行。
早期的D口糧每條重4盎司(113.4克),可以提供1800卡的熱量,足以滿足士兵在緊急狀態時所需。不過大概士兵們對這種巧克力口味的抱怨太多,因此到了1943年,美國陸軍排程局又讓好時公司研製出了一款新的高能巧克力——熱帶棒,口味較原來的軍用巧克力有所改善。
四種口糧中,D口糧確實最不受歡迎其實從上面四種口糧的介紹我們就不難看出,D口糧只是應急情況下的替代品。不要說它的口味一般,就算是大家熟悉的好時巧克力的味道,當飯吃上一頓,甚至吃上一整天那估計誰都受不了。
相比之下,即使另三種口糧裡最差的C口糧,雖說不如野戰廚房燒出來的熱菜熱飯,起碼也是正經食物。而且通常情況下每份3個肉製品罐頭裡的種類也不會相同,包括有燉牛肉加烤豆子、雞肉燉蔬菜、燻肉雞蛋土豆、火腿米飯、烤豬肉通心粉等等。再搭配上穀物罐頭裡的餅乾、麥片、咖啡、葡萄乾等等,比D口糧那也是強得多。
但是士兵們對D口糧並沒有感到討厭不過D口糧畢竟只是應急口糧,正常情況下士兵不會把它當飯吃。而需要用的時候,通常情況不大好,大兵們也顧不上它的口味了。
因此說美國士兵對D口糧有多討厭,似乎也談不上,只能說不是很喜歡吧。實際上在美軍中,斯帕姆午餐肉的名聲就要比D口糧差得多。
更何況在歐洲戰場上由於戰爭的影響,當地居民大多吃不飽飯,美國士兵的D口糧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美味珍餚。不少美國士兵用它來和當地居民拉近感情,《兄弟連》裡就有相關描述。
而一些士兵甚至靠著D口糧和當地女性有了一段露水姻緣。從這點來說,美國士兵對於D口糧也討厭不起來。
-
11 # 西涼煙雨
二戰時期,德國科學家在武器狂熱粉希特勒的支援下,研究出來了很多“秘密武器”,雖然其中大部分都只是虛張聲勢,但確實有一部分“秘密武器”直到今天也還在被人們繼續研究。
圖|希特勒
德國在二戰中的艱難處境,致使希特勒將希望壓在了這些“秘密武器”的研究上,但因為效果差強人意,所以“希特勒的秘密武器”這個詞彙在二戰時期帶有很大的嘲諷意義,當時人們經常拿這句話吐槽那些不盡人意的東西或者事情。
“D口糧”是二戰時期美國士兵的軍糧,因為它太難吃了,有計程車兵寧肯餓得頭眼昏花、手腳無力都不願意吃它,而在戰場上士兵如果都餓肚子了,就會導致軍隊士氣低下,最終輸給德國,所以士兵們就用“希特勒的秘密武器”來吐槽這份軍糧。
圖|“D口糧”
二戰時期,因為有的地區運送物資困難,美國就急需一種高能量的緊急軍用口糧,而最好的高熱量食物就是巧克力,於是美國軍方找到了好時巧克力公司,希望他們能研製出一種能量高、重量輕、不易融化且口感一般的巧克力作為軍隊口糧。
好時巧克力公司是當時美國最大的巧克力及糖果製造商,在公司內部有著屬於自己的研發團隊,他們生產的巧克力以口味醇香而聞名。
好時公司之前曾多次和美國軍方合作過,提供了大量的糖果和巧克力作為軍隊犒賞士兵的獎勵,可之前提供的都是口味好的巧克力,這種要生產口味差的巧克力要求,還是他們第一次聽到。
圖|巧克力
因為知道這一要求違背了好時公司的經營理念,所以關於口味問題,美國軍方也給出了合理的解釋,軍方是為了防止士兵偷吃這些緊急物資,才出此下策。
原來在一戰時期,高熱量的巧克力曾多次作為緊急物資發放給士兵,但因為其口感好、味道香醇,所以士兵往往在收到物資的第一時間,就將巧克力當零嘴給吃了,這就導致在真正需要這些救命物資時,士兵們手裡往往早已經沒有了。
在弄明白原因後,好時巧克力公司欣然答應了美國軍方的要求,開始命令公司旗下的研發部門,按照軍方要求來研製這款軍糧。
在軍方提出的條件中,只有抗高溫這點有些難辦,因為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它的熔點在34℃-38℃,要想改變這點就需要摻雜些熔點高的物質來提高巧克力的熔點。
圖|融化的巧克力
好時公司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現在巧克力中摻入燕麥粉後,會大幅度提高巧克力的抗熱性,可以將它的熔點從34℃提升到49℃。
但隨著熔點提高,巧克力本身變得極其堅硬,好時公司原有的裝置已經無法對其塑形,無奈之下,好時公司只能研製了專門用來生產這款巧克力的裝置,同時採用最新的熱壓法對其塑形。
在解決了巧克力的抗高溫後,好時公司意外發現,這款加入了燕麥粉的巧克力,本身除了特別堅硬以外,口味也變得很差,現在他們只要在巧克力的配比中減少糖分,就可以完美達成軍方的條件。
美國軍需官在嘗試過好時公司生產的樣品後非常滿意,當時就含淚(可能是牙疼的)定了90000份“D口糧”,將它們分發到高溫地區進行測試,得到的測試結果非常完美,這款巧克力正是他們需要的緊急軍糧。
圖|“D口糧”
於是,這款巧克力就成為了美國軍隊的應急軍糧“D口糧”,而二戰期間的美國士兵也迎來了他們的噩夢。
這款巧克力完美符合應急軍糧的標準,每份巧克力就蘊含600卡路里的熱量,士兵們只需要攜帶三份巧克力就可以滿足一天最基本的能量需求,但其苦澀難吃的味道,讓這款巧克力被美國士兵所憎惡。
而且這款巧克力不止又硬又難吃,吃多了還會導致消化不良,機智的美國士兵就以這款巧克力容易變質為理由,開始跟軍方抗議,要求軍方替換掉這款巧克力。
但結果讓他們失望了,這款巧克力不僅沒被取消,美國軍需官反而加大了對於這款巧克力的訂購,同時好時公司非常貼心的在巧克力表面印上:“請緩慢食用,吃太急容易引發胃痛”的標語,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嘲諷,這麼硬的巧克力,想吃太快也沒辦法啊!
圖|士兵吃“D口糧”(漫畫)
在抗議無果後,美國士兵又想到了新辦法,他們用這些巧克力去跟世界各地的盟軍部隊和平民交換食物或者物品,但經過幾筆交易後,知道上當了的人們就再也不跟他們交易了。
儘管這款巧克力備受美國士兵嫌棄,可它卻能保證士兵在緊急情況下對於能量的基本需求,是非常完美的緊急軍糧,所以在二戰期間,好時公司生產了近30億份“D口糧”,用來供需美國軍隊和支援盟軍,而這款軍糧也在二戰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然,因為這款“D口糧”實在太難吃,士兵們只有在特別緊急的情況下才會食用,所以在戰爭結束後,就有很多“D口糧”被士兵們“節省”了下來,至今在二戰軍用收藏品市場上,仍然可以看到這些“D口糧”,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購買一塊嘗一嘗。
回覆列表
但真正講到我們正文之前,要給大家先科普一項內容:二戰時美軍口糧如何分類?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四大種類:
有錢的美國大兵A類:新鮮的糧食。一般打仗都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活著都不錯了,哪有這麼多新鮮的蔬菜水果,因此也被認為最為珍貴。
B類:罐頭類冷食。這種食物是美軍最常用的方式,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半成品,稍微相對來說新鮮一點,需要再進行加工。
C類:罐頭類即食。這種一般都是做好的東西,開啟就可以吃了,但是相對來說不是很新鮮。
D類:巧克力。它也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也是二戰美軍的D口糧,被稱作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一般情況下D口糧主要是巧克力糖,由於含有非常高的熱量,再加上比較符合人們的口味,曾經是深受人們的喜歡。他曾經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在全球範圍內捲起了一股浪潮,甚至成為了美國文化的一種象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美國軍隊一直被外人稱作是二線隊伍,他們也自嘲自諷道為二線球隊。不是說他們的戰鬥力不強,只是說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和法西斯硬碰硬。再加上美國超然的地位,因此美國軍隊上下人員都顯示著一種富貴。
美國大兵一般都是隨身攜帶巧克力、口香糖、可口可樂等即時高熱量食物。比如說美軍在1944年大規模出兵的時候,四百萬的軍人在一年時間裡面喝掉了十億瓶的可樂。基本上是走到哪吃到哪,高興了還可以發給當地的一些孩童。有些比較有錢,隨身還攜帶著各種香菸。
美國D口糧的來龍去脈早在二戰開始之前,巧克力已經是風靡整個美國上下。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因此在二戰正式開打之前, 美國軍需部上校前往當時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好時,希望他們可以給部隊提供一種軍用巧克力。要求:重量在100克左右,含有高熱量,可以耐高溫,味道只要比煮熟的土豆好點就行。
好時巧克力公司不愧是一家大企業,僅僅用了90天的時間,就造出了將近十萬條的巧克力棒。美軍剛開始將這些巧克力棒試用在菲律賓等相對來說戰爭衝突比較薄弱的地區,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普通士兵只需要吃三根,就可以滿足一天絕大部分的熱量需求。
雖然相對於一般巧克力來言,他的口味有點比不上。但是對於一些冷硬難以下嚥的罐頭而言,美國大兵更喜歡吃這些短棒棒。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本來用於緊急時使用的口糧,結果還沒有到時候,就被這些美國大兵當做零食吃掉。所以美國軍需部又加了一條,味道盡量的不是很可口。 於是又經過了幾個月的修改,好時公司往巧克力棒裡面加入玉米粉,讓巧克力棒的口味不是很可口,但是仍然滿足之前的很多要求。然而這可苦了美國大軍,因為有的實在是難以下嚥,所以把這些東西戲稱作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當然這種戲稱還是在後來戰爭進入白熱化的時候,當時美軍和希特勒打的正酣。本來雙方筋疲力盡的打了一仗,回頭來吃飯的時候甚至難以下嚥。吃不飽肚子,怎麼可以拿的起武器,因此也被稱作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了。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美國陸軍曾經大批進入60萬根的巧克力棒,立即投入到了全世界的戰場當中。單獨就在1942年一年時間,好時巧克力公司就生產超過了1.1億根的巧克力。正是這些巧克力源源不斷的送往世界各地,才阻止了法西斯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