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路時你的眼

    談到楚漢之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鴻門宴了。由於司馬遷傳神的描述,不但使得鴻門宴的過程曲折動人極富於戲劇性,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而期間得失更是另後人咋舌不已,或惋惜之,或痛恨之,或不屑之,或讚歎之。 對於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卻莫說紛紜,前人對此基本給予否定的態度,視之項羽不聽臣言,狂妄無禮,優柔寡斷,剛愎自用,眼光短淺,有勇無謀。其結論就是項羽頭腦簡單,驕傲自大,所以大意放走了敵手,釀成後患。 近年來出現不少學者透過研究當時背景,重新探討這個問題,作出不同於傳統的看法。比如學者張志坤在其文《鴻門宴楚漢得失之我見》認為鴻門宴實際上是項羽兵不血刃,不廢吹灰之力奪得關中,既降伏劉邦,又維護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而劉邦忍辱負重,拿土地換來渡過暫時難關,僅此而已。(1) 學者周騁在《劉項關係與〈鴻門宴〉結局識論》一文認為鴻門宴是因為當前的形式而導致項羽不得不安撫劉邦,就大局上,項殺劉毫無必要;就理智而言,項不殺劉,不為失策;就感情而言,項不殺劉,不能算矯情;就未來前景而言,項羽已有對策,不殺劉不能看作放虎歸山。(2) 學者蔡偉更是高度的評價項羽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如果說劉備釋劉璋為仁釋、關羽釋曹操為義釋、孔明釋孟獲為智釋,那麼,項羽之釋劉邦不但總其所有,更添一條——勇釋。”(3) 前人對項羽鴻門宴上輕易放跑劉邦簡單歸於其頭腦簡單,不足論矣!好在現在大多學者開始從當時的背景重新來探討,猶為可喜,但是翻案過甚,許多觀點尚有待於商討。 一: 鴻門宴之背景分析 漢元年十月,劉邦從武關進入關中,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泱泱大秦,就此覆滅。劉邦進入關中後聽從儒生建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4)派兵把守函谷關,自己欲在關中為王。 劉邦此戰略有早年楚懷王之約為政治依據,早在約法三章的時候,劉邦就告訴關中父老:“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5),在這裡劉邦把楚懷王之約的主角偷天換日改成自己,顯示他此時不可一世,忘無所有,急不可待想在關中稱王的心理。當然派人把守函谷關,以免其他反秦諸侯來分一羹也是順理成章的。但是此時劉邦卻犯了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反秦諸侯在北方和秦軍誓死角鬥,終於擊敗秦軍,劉邦卻趁秦主力被諸侯牽制而輕易盜取了勝利果實,卻關起門自己獨享成果。從道義上講,劉邦這樣做不厚道,遭到各路諸侯唾棄;從利益上講,劉邦這樣做大大惹怒了各路諸侯,使各路諸侯同心協力要消滅劉邦這個絆腳石。 果然,不久項羽帶諸侯聯軍來到函谷關,卻被劉邦的軍隊阻攔。項羽命英布擊破函谷關,大軍駐紮戲西與劉邦駐紮於霸上的大軍對峙。此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看到劉邦大禍臨頭,便“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6),項羽聽了大怒,決定第二天就進攻劉邦。項羽的亞父范增更是看出劉邦是項羽潛在的大敵,勸說項羽急擊勿失。此時項羽進攻劉邦並不能單單看成是項羽是因為聽曹無傷之話才進攻劉邦的,可以看成是各路諸侯打擊欲獨吞勝利果實劉邦的一個代表。 這裡卻有點問題,從項羽進攻函谷關一直到駐紮戲西與劉邦對峙,時間大約也有半個多月。連劉邦手下都知道此事而暗中做打算,劉邦卻沒有任何計劃,從後面資料看似乎如夢方醒,對項羽要進攻自己不但沒有任何應對戰略,更是毫無防備之心。何解?這裡筆者猜測有二,一是劉邦進入關中被勝利,權欲,美女,財寶衝昏了頭,認為有懷王之約,和諸侯又是聯盟,別人不會拿他怎麼樣,最多想來分一羹而已。二是劉邦錯估形式,沒有想到項羽統合各路諸侯後,實力早就不是以前幾萬人的楚軍,而是四十萬諸侯聯軍。劉邦以為憑項羽自己的兵力並不能拿自己怎麼樣,畢竟自己有十萬大軍,沒有想到是這次是諸侯聯軍一起要滅他。 劉邦危在旦夕的時候,事情發生了戲劇化的轉變。項羽的叔叔,楚軍中的左尹項伯,曾經被劉邦屬下張良救過,此時為報救命之恩,連夜趕到劉邦大營,把事情告訴張良。張良把事情又告訴劉邦,劉邦此時才明白大禍臨頭,聽從張良之策,拉攏項伯,以兄長視之,並接為兒女親家,秧求項伯為自己說項。 關於項伯深夜告張良,歷代都有人質疑此事真偽。學者周健曾認為“項伯一夜成六事不可信”和“鴻門和霸上相去四十里之不可信”(7),從而認為項伯一個晚上完成不了這麼多事情。而關於此疑問學者薛權開在文中《鴻門宴獻疑商榷》一一給予反駁,認為從鴻門和霸上的確只有四十多里,從小路走只有二十多里,從時間上看完全來的及。(8) 項伯一邊答應幫助劉邦說情,一邊在臨走的時候交代劉邦,明日一定要親自來項羽那裡謝罪。這就是千古一宴鴻門宴的來源去脈。 二:項伯在鴻門宴的作用分析 項伯,一個長期被研究者忽略但其在鴻門宴起了不可磨滅巨大作用的人。從身份上他是項羽的叔父,從地位上他是楚國左伊,位高權重。很多研究者僅記得他前者的身份,卻忽略其後者的地位。 說到項伯在鴻門宴中的作用,就不得不追究其動機以及維護劉邦的原因,前人研究者總是把項伯當成一個糊塗者,先是“在信義面前,項伯被張良矇騙”,再是“項伯又被劉邦的假情義和一派謊言巧語所蠱惑”,最後“他既沒有背棄項羽,也沒有投靠劉邦......他智短濾淺,頭腦簡單,才被劉邦拉攏矇騙。他看不清天下形勢,被封建信義所束縛”。(9) 但是事實是如此嗎?我們來看資料,“(項伯)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10)開始項伯的本意是為自己私情而欲救張良。但是後來性質就變了,“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11),這裡固然有劉邦急於拉攏項伯之意,但是項伯為什麼不加思索的就和劉邦約為婚姻了呢?難道他不知道劉邦是項羽的大敵,明天項羽將要和劉邦大戰,就算項伯肯定有把握說服項羽不進攻劉邦,劉邦也是項羽一大患,始終是項羽要解決的難題。如果項伯僅是為情誼幫劉邦一把,那約為婚姻就等於建立同盟了,不得不不讓人懷疑其動機。 如果把事情聯絡起來就比較容易明白項伯的意圖了。作為項羽的叔父,楚本是項梁一手建立,項梁死後,作為項家僅存的元老(史記所有出現過的項氏),恐怕項伯是最有希望可以和項羽競爭項家領導權的人。在楚懷王刻意打壓項家的情況下,項伯尚能與項羽共渡難關,但是勝利來臨的時候就是權利如何分配的問題了。而劉邦雖然是項羽大敵,但未嘗不是對自己的一大強援,外有強援,無論是對擴大自己影響力,在西楚中爭權奪利;還是保住自己現在的權位都是必要的。明白了這點,也就明白了項伯為何從純粹私情轉化為和敵軍結盟,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聯絡楚漢時期項伯另外三次活動,一是受張良金銀,為劉邦請漢中地。二,龍且擊敗英布後,項羽派其收九江兵,項伯盡殺英布妻子兒女。三,項羽要殺劉邦之父,被項伯勸止。可以說楚漢戰爭期間,項伯徹頭徹腦是為劉邦服務。也就是項伯早就投靠了劉邦。 前人研究者另一忽略的就是項伯另一身份,楚左伊。令伊乃楚國最高政務官,相當於丞相。左伊就是丞相的副手,可以說極有權勢極有說話分量之人。“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12),從這段話中,我們分析,項伯不僅是為劉邦說情,更是直接拿劉邦功勞來說項羽做的不對(難道他忘了為什麼要打擊劉邦了嗎?),而要求項羽善待劉邦。項羽難道不知道為什麼要打劉邦嗎?但此時同意。恐怕一是本身無殺劉邦之意。二是項伯的權勢使得他不得不給其面子。 鴻門宴上,范增派項莊刺殺劉邦,而項伯卻以身阻礙。更顯示項羽陣營的派系之爭,項伯不但是項羽叔父更是左伊;而范增卻是項羽亞父,而身為楚軍大將軍。季父對亞父,左令伊對大將軍,聯絡起來就可以知道必然是家族元老派和功臣少壯派之爭,文官派和武官派之爭。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鴻門宴不僅僅是項羽殺不殺劉邦的個人問題,也涉及到楚營的兩大派系之爭,實在是一發而動全身之微妙之關係。理解了這個才能理解以後鴻門宴中發生的種種事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職中應注意的面試禮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