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右史研究員

    我們見到的歷史書很多,書名五花八門,名未配上經、典、史、志、傳、記、子、集、演義等名字。《四庫全書》將這些歸納為經、史、子、集四部,經典是上古史書的概稱,該書《經部總序》說:“經稟聖裁,垂型萬世,刪定之旨,如日中天,無所容其贊述”。意為原遺的經典,透過聖人刪定之後,就沒有改動的必要了。

    《史部總序》說:“史之為道,撰述欲其簡,考證則欲其詳。莫簡於《春秋》,莫詳於《左傳》。《魯史》所錄,具載一事之始未,聖人觀其始未,得其是非,而後能定以一字之褒貶。此作史之資考證也”。其言意為:以《魯史》縮簡為《春秋》,並以褒貶之義來概括之。而《左傳》詳細解釋《春秋》,這二者合起來就是歷史資料的考證。

    一部史書經過縮水、注水之後卻成為考證的標準,這未免太可笑吧。而始終沒有提及為什麼原稱為《史》的書,經過縮水之後不稱為《史》,再注水之後卻稱為《傳》?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去細研古人以史以傳定性質、以右以左論資質。姑且不說清代篡改原經典之後編出《四庫全書》,單考證“右、左、史、傳”這四個資質定性名。古人對古籍均有右左之分,凡左書均稱傳,如《穆天子傳》《左傳》等,先論左右吧。

    新版《爾雅》(262頁)“水出其右為正丘。水出其左為營丘”。說人站在水邊面朝南,水流過小丘的東側叫正丘,正丘即是右丘。而水流過小丘的西側叫營丘,亦叫左丘。《說文》“丆(撇出頭古文左):左手也,象形。卑:賤也執事也,從丆、甲,右重而左卑,故丆在甲下”。甲為次序,古書自上而下豎排,說丆左即卑排在甲或右之下,右手執筆為正,左筆者不錄用。

    由於右正左卑,左就稱傳,傳又再分為左右。《滑稽列傳》“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司馬遷將《傳》分為正傳為主為右,副者為左。先秦文化範疇講正統,宜右忌左,故將格言當作“座右銘”。太史官為正、右、路史,與右丘為正丘同道理。君侯理政的臥室稱為路寢,民俗稱讚耿直者為“大路人”因之。

    路亦道即德,正統的行為稱做正道、右道,反之諷刺為“旁門左道”。《曹相國世家》“高祖二年(秦未)拜曹參為假左丞相”。升官自左至右,左與“假”同價位,因其卑,舍左取右不言而喻,古典書籍以此道理定性而名其史、傳。而史和傳亦在不斷髮展,故分左右,左者為“傳”,左尚書即偽書,右正二字便省略。《春秋》因此難以定性,不史不傳,孔子最清楚的,故不以“經”或“史”名其書。

    原有五家補充《春秋》,今剩三家即三傳,為尊敬孔子稱《春秋》為《經》史,但分為左史右史。內蒙版《左傳前言》稱,漢武帝的弟弟魯恭王要擴建孔府,拆牆時得到一批古籍,其中《禮書》記載:“動則左史書,言則右史書”(動與言以後再說)。而《穀梁傳》屢屢稱舊魯史為“傳”,尊其為“史文”。表明典籍昔就有左、右之分,書名亦有史、傳之稱。

    舊魯史稱為傳與其左史官執筆有關,列入儒學,儒即柔,柔和的論文就有很大的活動空間和變動餘地。因此,司馬遷借韓子之口在《遊俠列傳》中發洩不滿說:“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之”。本以史以傳來區分就夠了,由於儒學大發展,故而再分左右。儒與左、與傳、與假、與動的價位就非常明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配新電腦,主機板、CPU、記憶體條怎樣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