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高度角:
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其實是角度!)
對於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高度是指太Sunny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太陽
高度是決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熱能數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用h來表示這個角度,它在數值上等於太陽在天球地平座標系中的地平高度。
太陽高度角隨著地方時和太陽的赤緯的變化而變化。太陽赤緯以δ表示,觀測地地理
緯度用φ表示,地方時(時角)以t表示,有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公式:
sinh=sinφsinδ+sinφcosδcost
日升日落,同一地點一天內太陽高度角是不斷變化的。日出日落時角度都為零度,正
午時太陽高度角最大。
正午時時角為0,以上公式可以簡化為:
sinh=sinφsinδ+sinφcosδ
其中,h表示正午太陽高度角。
由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式公式,可得
sinh=cos(φ-δ)
因此,
對於北半球而言,h=90°-(φ-δ);
對於南半球而方,h=90°-(δ-φ)。
還是舉個例子來推導,假設春分日(秋分日也可,太陽直射點在赤道)
某時刻太陽直射(0°,120°e)這一點,120°e經線上各點都是正午
這點離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距離當然是0度啦(因為就是自己嘛)
此時,(0°,120°e)的太陽高度角就是90°(因為直射它嘛)
另外一個觀測點,(1°n,120°e)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為1度
此時,這一點的太陽高度角為89°(涉及立體幾何計算,我就不詳細推導了)
聰明的你肯定知道,(1°s,120°e)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也是1度
因此,當地的太陽高度角也是89°!right!
同一時刻,下列各觀測點,報告的太陽高度角度數如下:
南北緯2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2緯度):88°(=90°-2°)
南北緯3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3緯度):87°(=90°-3°)
南北緯10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10緯度):80°(=90°-10°)
南北緯30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30緯度):60°(=90°-30°)
南北緯80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80緯度):10°(=90°-80°)
南北緯90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90緯度):0°(=90°-90°)
但是,這個“緯度差”的計算可是有講究的:
設太陽直射點緯度為θ°,觀測點緯度δ°
如果θ與δ在同一半球,則“緯度差”為|θ-δ|(θ減δ差的絕對值)
如果θ與δ在異半球,則“緯度差”為θ+δ
說起來好像很麻煩,其實只要腦袋裡有個地球的模型就簡單了
比如太陽直射點是北緯10°,觀測點是北緯30°,緯度差當然是20°
如果太陽直射點是南緯10°,觀測點是北緯30°,緯度差當然是40°
事實上,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根本就不要考慮“正午”這個因素
只要用90°減去觀測點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得出的就是正午太陽高度角。
行了,就寫這麼多吧,即使你前面都沒搞明白也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個公式
正午太陽高度角=90°-該地與太陽直射點緯度差
由於太陽赤緯角在週年運動中任何時刻的具體值都是嚴格已知的,所以它(ed)也可
以用與式(1)相類似的表示式表述,即:
ed=0.3723+23.2567sinθ+0.1149sin2θ-0.1712sin3θ-0.758cosθ+0.3656cos
2θ+0.0201cos3θ(5)
式中θ稱日角,即θ=2πt/365.2422(2)
這裡t又由兩部分組成,即t=n-n0(3)
式中n為積日,所謂積日,就是日期在年內的順序號,例如,1月1日其積日為1,平年12月
31日的積日為365,閏年則為366,等等。
n0=79.6764+0.2422×(年份-1985)-int〔(年份-1985)/4〕
|\
太陽直射點==>>|____\<<==這個角就是太陽高度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平面
正午太陽高度角:
某一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決定了該地的太陽輻射量的多少,那麼,一個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是否可計算出來呢?
我們已經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由於地軸的傾斜,地軸與軌道平面始終保持著大概66`34"的夾角,這樣,才引起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26’之間往返移動,並決定了太陽可能直射的範圍: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即直射點的緯度為0`;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即直射點的緯度為23`26’s;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即直射點的緯度為23`26’n。如果某地的緯度已經知道,依據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出此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
h=90`-緯差(緯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緯度與當日直射點所在緯度之間的差值)
例如:a地的緯度為40`n,求a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夏至日太陽直射的緯度為23`26’n,與a地的緯度差=40`-23`26’=16`34’,那麼h=90`-16`34’=73`26’。
如果求a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冬至日太陽直射的緯度為23`26’s,與a地的緯度差=40`+23`26’=63`26’,那麼h=90`-63`26’=26`34’。
太陽高度角:
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其實是角度!)
對於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高度是指太Sunny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太陽
高度是決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熱能數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用h來表示這個角度,它在數值上等於太陽在天球地平座標系中的地平高度。
太陽高度角隨著地方時和太陽的赤緯的變化而變化。太陽赤緯以δ表示,觀測地地理
緯度用φ表示,地方時(時角)以t表示,有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公式:
sinh=sinφsinδ+sinφcosδcost
日升日落,同一地點一天內太陽高度角是不斷變化的。日出日落時角度都為零度,正
午時太陽高度角最大。
正午時時角為0,以上公式可以簡化為:
sinh=sinφsinδ+sinφcosδ
其中,h表示正午太陽高度角。
由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式公式,可得
sinh=cos(φ-δ)
因此,
對於北半球而言,h=90°-(φ-δ);
對於南半球而方,h=90°-(δ-φ)。
還是舉個例子來推導,假設春分日(秋分日也可,太陽直射點在赤道)
某時刻太陽直射(0°,120°e)這一點,120°e經線上各點都是正午
這點離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距離當然是0度啦(因為就是自己嘛)
此時,(0°,120°e)的太陽高度角就是90°(因為直射它嘛)
另外一個觀測點,(1°n,120°e)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為1度
此時,這一點的太陽高度角為89°(涉及立體幾何計算,我就不詳細推導了)
聰明的你肯定知道,(1°s,120°e)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也是1度
因此,當地的太陽高度角也是89°!right!
同一時刻,下列各觀測點,報告的太陽高度角度數如下:
南北緯2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2緯度):88°(=90°-2°)
南北緯3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3緯度):87°(=90°-3°)
南北緯10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10緯度):80°(=90°-10°)
南北緯30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30緯度):60°(=90°-30°)
南北緯80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80緯度):10°(=90°-80°)
南北緯90度(與太陽直射點相距90緯度):0°(=90°-90°)
但是,這個“緯度差”的計算可是有講究的:
設太陽直射點緯度為θ°,觀測點緯度δ°
如果θ與δ在同一半球,則“緯度差”為|θ-δ|(θ減δ差的絕對值)
如果θ與δ在異半球,則“緯度差”為θ+δ
說起來好像很麻煩,其實只要腦袋裡有個地球的模型就簡單了
比如太陽直射點是北緯10°,觀測點是北緯30°,緯度差當然是20°
如果太陽直射點是南緯10°,觀測點是北緯30°,緯度差當然是40°
事實上,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根本就不要考慮“正午”這個因素
只要用90°減去觀測點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得出的就是正午太陽高度角。
行了,就寫這麼多吧,即使你前面都沒搞明白也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個公式
正午太陽高度角=90°-該地與太陽直射點緯度差
由於太陽赤緯角在週年運動中任何時刻的具體值都是嚴格已知的,所以它(ed)也可
以用與式(1)相類似的表示式表述,即:
ed=0.3723+23.2567sinθ+0.1149sin2θ-0.1712sin3θ-0.758cosθ+0.3656cos
2θ+0.0201cos3θ(5)
式中θ稱日角,即θ=2πt/365.2422(2)
這裡t又由兩部分組成,即t=n-n0(3)
式中n為積日,所謂積日,就是日期在年內的順序號,例如,1月1日其積日為1,平年12月
31日的積日為365,閏年則為366,等等。
n0=79.6764+0.2422×(年份-1985)-int〔(年份-1985)/4〕
|\
|\
|\
|\
太陽直射點==>>|____\<<==這個角就是太陽高度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平面
正午太陽高度角:
某一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決定了該地的太陽輻射量的多少,那麼,一個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是否可計算出來呢?
我們已經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由於地軸的傾斜,地軸與軌道平面始終保持著大概66`34"的夾角,這樣,才引起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26’之間往返移動,並決定了太陽可能直射的範圍: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即直射點的緯度為0`;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即直射點的緯度為23`26’s;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即直射點的緯度為23`26’n。如果某地的緯度已經知道,依據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出此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
h=90`-緯差(緯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緯度與當日直射點所在緯度之間的差值)
例如:a地的緯度為40`n,求a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夏至日太陽直射的緯度為23`26’n,與a地的緯度差=40`-23`26’=16`34’,那麼h=90`-16`34’=73`26’。
如果求a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冬至日太陽直射的緯度為23`26’s,與a地的緯度差=40`+23`26’=63`26’,那麼h=90`-63`26’=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