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棗鄉阿中

    我是山東的,我們這沒有,端午節就是一家人吃個飯聚聚,也就算把節過了。

    我們這給孃家送禮,一般是過年,還有就是中秋節,再就是母親節,其他節日一般都不會給孃家買禮物。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一般家庭家裡,吃喝拉撒的都不缺,不像以前物質匱乏的年代一樣了,老早以前那時候都窮,記得我很小的時候,能天天吃饅頭都解決不了,更別說其他副食水果了,平常吃窩頭,每各個一週左右才蒸上一鍋饅頭,那個時候饅頭幹吃都很香,所以我那個時候的願望是能天天吃饅頭多好呀!

    現在好了,肉都吃夠了,其他副食水果也都不是什麼稀罕物了,所以說現在過節給父母買禮品自己都不知道買什麼,父母一般還都囑咐,家裡什麼都不缺,什麼也別買,是吧!聽著都順耳, 呵呵!

    現在一般過節都是陪老人去外面吃個飯的多了,大家有沒有同感呢?

  • 2 # 使用者102387829002阿芳

    端午節又名端陽,又稱女兒節,嫁出的女兒難得回家團聚,過節回家團聚是代表一種孝順與思念,像立夏,端午,中秋這三個節日都要回孃家與家人團聚。端午節要割艾葉,昌莆插在門前,有軀蚊,避邪之說,晚上還要用艾葉燒水沖涼,艾葉有解毒作用,艾葉洗澡去除身上的毒氣,排毒。昌莆,是避邪的,掛在門前就不會有邪氣。

  • 3 # 重慶曉敏

    我是重慶人,我們老家倒是很重視端午節,除了過春節要算端午節是最受人重視的節日了,至於有沒有送禮物的習俗,是有的,記得小時候每年端午節舅舅都會來我們家接我們一家人去過端午節,因為地方的習俗,每到每年端午節孃家人都會把出嫁的姑娘請回家過節,當然,回孃家禮物肯定是必須要有的,小時候家裡條件困難,在端午節看到舅舅來了就知道是接我們去過節的,特別高興,因為去了姥姥會做很多好吃的,姥姥是出了名的能幹人,左鄰右舍誇我姥姥人好,做的一手好飯菜,愛乾淨

    在小時候送禮也就是帶掛麵 麵粉 白糖之類的東西,這已經就是很好的東西了

    時過境遷 千禧之年後,跟隨社會的變革,現在也就是跟親人在一起吃飯聚一聚,要是在農村依然還是有送禮的習慣

  • 4 # 狗娃Vlog

    各地風俗不一樣,問問孃家該怎麼送,你只要按孃家要求準備就行。不要錢用了而不高興一定要送的,我不送錢,送也不會要,每年幾個節東西都差不多,一樣不少,兩條煙,兩箱水果,一箱荔枝是絕對買的,兩箱牛奶,一箱餅乾這樣子。給孃家人送禮的話 實在點就可以了。自己父母不會計較太多的 ,要是要好看的話 那就菸酒吧 要是實惠點的話 給錢讓父母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可以的,實際上你買什麼父母都很喜歡的!粽子是必須的,還要帶上水果桃子,蘋果等。然後分人的買 老人的話就買點營養品或有什麼老人需要的保健用品的。同齡的兄弟姐妹送點時髦小禮品,不貴有好看的那種。主要是有真誠的心,讓大家感受的到你是沒忘記大家。

  • 5 # 文華沁心

    老家河南信陽有四大節: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端午節是四大傳統節日的一個,也受本地人的重視,端午前後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佩掛香囊、喝黃酒等無不洋溢著特有的節日氣氛;我們老家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年輕女婿要帶著禮品去岳父母家探望老人。習俗約定俗成天長日久,沒有去考證,細心思量還是有一定道理:

    1、端午節拜訪岳父母習俗:年輕女婿一定要給岳父母送去節日的祝福,帶上土特產、水果(桃、櫻桃、草莓)或其他禮品登門拜訪,一家人在一塊嘮嘮家常、工作上事,一起吃頓飯,感覺氣氛既親近又歡快,心裡倍感溫暖;現在大家好多天南地北外出工作、打工,可能因為工作忙回不去,但不管在哪裡,人未到心意一定得到,打個電話問候問候,最現實的是發個大紅包讓老人自己買點想吃想要的東西。

    2、父母把女兒撫養成人,女兒嫁出去跟夫家生活,相比以前未嫁時,一年能回幾次孃家的門,就親疏遠近來說,嫁出去的姑娘跟在身邊生活的孩子自然疏遠了不少,就像遲志強在歌曲《十三不親》中歌詞唱到:“姑娘親也不一定親,命中註定是別家的人,長大以後嫁出去我的哥們呀!一年能回幾次孃家門”;所以養女要知父母恩,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心愛的孩子撫養成人,小時候盼望她們健康成長,長大後盼望她們出人頭地、有出息。教育成長過程包涵父母多少心血,作為姑爺一定多抽空回家看看岳父母,這也是感恩的表現,感恩也是中國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3、父母年紀大了,往往需要的不是物質金錢,往往需要的是親情、是陪伴;一輩子經歷風風雨雨,多少困難、多少挫折和生活的磨難,眼角的皺紋、鬢角的白髮都見證著歲月的滄桑和生活的不易。

    4、父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高尚、最純潔、最偉大、最溫暖舒心的愛,自己寫了一首母愛讚歌,分享給大家,謹提醒大家莫忘恩愛記取恩情:

    《母愛讚歌》

    l 沒有哪種愛像母愛那般無私,是母親,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成人,小時候盼望我們健康成長,長大後盼望我們出人頭地、有出息。

    l 沒有哪種愛像母愛那般偉大,是母親,勤勞善良任勞任怨,不計一絲回報,從小到大點點滴滴,匯成江河變成大海,一輩子也償還不清。

    l 沒有哪種愛像母愛那般溫暖舒心,是母親,像太陽一樣那般溫暖,照亮我們成長的道路,我們走到哪裡都會堅強勇敢、毫不孤獨脆弱。

    l 沒有哪種愛像母愛那般純潔純碎無怨無悔,是母親,把我們當手心的寶一樣護著,握在手裡怕丟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我們一路成長,一路上是母親長長的期盼、一路上是漫長的心血。

    母親!我最親愛的母親,在這個節日裡,你還好嗎?還在為兒擔憂嗎,女兒已是出籠的鳥兒,常年不在你身邊,你快樂嗎?

    母愛,這世上最崇高最偉大、最無私、最溫暖、最純潔的母愛啊!

    讓我每回想起,就如沐春風倍感溫馨;

    讓我每回想起,倍感鼓舞精神百倍,

    讓我每回想起,心裡就變得堅強勇敢充滿鬥志。

    讓我每回想起就心裡既幸福甜蜜又內疚酸澀

    5、《常回家看看》這首歌要經常唱唱,父母的愛要銘記心間。

    《常回家看看》

    演唱:陳紅,蔡國慶,王珞丹等

    找點空閒 找點時間

    領著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帶上笑容 帶上祝願

    陪同愛人 常回家看看

    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

    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

    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 6 # 懵懂的考拉

    首先個人還沒有跟女朋友結婚,但是從女朋友那瞭解到,是沒有這個習俗的。端午本身按照網上得說法是古時候祭祀得節日,傳說也是為了紀念屈原成立得節日。在現在得社會,所有得節日一般都定性為團圓節,哪怕清明掃墓也是回家掃墓祭拜加團圓(話糙理不糙,別打我)

    其實過節的意義不單單是節日本身的意義,也在於全家的團聚,每年我們都能以任何理由說忙顧不上家裡,可是一到過節,特別是團圓性質的節日就不行了,因為我們本身就特別注重節日以及團聚,這才是家的真諦。

    而一到了過節,我想很多人都會頭疼一些事情,就是隨禮或者送禮,隨禮一般指的是喜慶的日子,如結婚,孩子出生等我們要隨禮,送禮一般指孝敬長輩長者等。因為禮尚往來,禮多人不怪嘛。至於夫妻之間更是因為組成了新的家庭,而且雙方的父母都要體恤,所以更會在節日的時候送禮以體現兒女的關愛。

    其實夫妻之間給雙方父母送禮不用在意是不是節日,平時也可以送,節日不送禮個人認為也沒什麼,因為平日的關心以及多陪陪長輩也是關愛父母的一種,特別是很多父母體恤兒女在外面工作不易,一般都捨不得花錢買禮品,他們更多的是希望兒女能陪陪他們,多回家看看他們,給父母做做飯,陪父母聊聊天才是他們希望的。我女朋友就說過,孝心不單單是禮品,而是日常呵護。如果平時對自己得父母都沒有耐心,你買再貴得禮品又怎麼樣?而且,我也不管節日不節日,有的時候逛街或者逛淘寶時覺得這個東西父母用著應該還行,就會買。所以,我和自己女朋友之間沒有過節給孃家人送禮得習俗。

    以上謹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7 # 譚家霞霞的生活日記本

    一般是這樣的,嫁出去你女兒遇到端午節快到了一般都給孃家送來幾個粽子回來,回門安康禮,我們老家這邊端午節一般都吃粽子,這也是源於一個歷史有關人物-屈原。

    透過史記了解屈原投江自盡了,後來廣大群眾為了表示對屈原的懷念希望在這一天透過投一些粽子給江裡的魚兒吃,含義希望大江裡的魚兒不要吃屈原的肉,所以這一習俗流行至今到我們村裡,當然除了扔一些粽子還可以投一些其它的食物到江邊或者河邊,比如有些沒有做粽子的家庭可以投一些飯菜或者零食到江邊,池塘等,其含義也是希望端午節這一天願所有人都安康幸福。

  • 8 # 拾柒剪視界

    過端午,對於生活在關中平原的我們而言,也到了收小麥的時候,我們這裡是要到孃家去的,也是過端午,但是我們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忙罷”(mang pa)。

    “忙罷”,顧名思義,一年中中最忙的時候完了,就是忙罷,忙罷的時間基本上每個村子都不一樣,但是大概就在端午節以後,所以以前端午基本上都是和忙罷一起過。到了這一天,基本上每家每戶出嫁的女兒都會回來,給孃家拿很多好吃的,麻餅、江米條、水晶餅,油糕,粽子。坐在一起聊聊天,問問今年的收成好不好。趕的巧的話,還可以給家裡幫忙。忙完後一家人搬個小桌子,幾個小板凳,炒上幾盤小菜,來上幾瓶冰鎮啤酒。那滋味真是說不上來的好!

    收麥子

    曬麥子

    揚場裝袋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最喜歡吃的糕點

  • 9 # 騎士悠然行

    端午節又快到了,這是個傳統節日。在南陽,端午節回孃家也不少,但沒有一定性。節日到了,回到孃家,看看父母,捎點粽子,送箱雞蛋,表表心意,還是不少的。

    過去端午節,吃的主打肉容是雞蛋。那天家家煮雞鴨蛋,窮嗎,一頓能連吃七八個,上學臨走,書包裡再裝幾個,到學校互相炫耀。粽子也包,但不都是,老人還要做黃酒,抹身上去毒,喝一點高興。往地裡割把艾草,放在門楣上或豎立在門外角落,驅蟲去瘴氣。

    這是過去的事了。現在倒老習俗沒變,但不太講究了。過這個很平常,沒有什麼興致。倒是現在也學南方,在白河搞賽龍舟很熱鬧,觀看人很多,喊號子,拉拉隊,興奮地笑著,鬧著,很有意思。

    小孩子要帶五彩六色的香囊,手上纏五色線,也有圖吉利丶避蟲毒之義,部分人仍很重視。

    文化界也會搞一些詩會,記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報紙有專欄慶端午。

  • 10 # 指尖三農

    一、孃家給女兒“送禮”

    每到端午節,孃家人總是忙碌的,因為需要準備給出嫁女兒的“禮物”。說是“送禮”,實際上就是表達對女兒的關懷,找機會與女兒重聚,在以前來回沒有那麼方便,也是乘這個機會看看女兒在婆家過的好不好。

    孃家人的禮物主要包括兩大塊:一個是吃的,一個是用的。吃的主要就是粽子和鹹鴨蛋,這兩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還會送點草雞蛋。自從親姐嫁人之後,本來不怎麼包粽子的母親年年都會準備,鹹鴨蛋也是早早的託人買了草鴨蛋回來醃製,確保端午節的時候鹹淡剛剛好。

    另一大塊,就是用的。主要就是買給孩子用的,無論生還是沒生,都會買小肚兜、五色線(本地又叫白勺子),生孩子之後還會再加上一套衣服。既有孕前催孕的寓意,又有保小孩平安健康的意思,是外公外婆表達對外孫的關愛的一種方式。所以說,我們本地農村,還是非常看中端午節孃家“送禮”,無論都忙都會抽空過來,而且必須是端午之前。

    二、女兒給孃家人送禮

    因為好不容易等到法定假日,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出嫁的女兒都會和姑爺一起,帶上孩子回孃家,與家人團聚。本地農村,倒沒有特別說明回去要帶什麼禮品。但是,一般不能空著手回去。以前的歲月,會帶點雞蛋,帶點肉,帶點布料等,俗稱回去看媽媽。現在,一般買點粽子,帶點水果,帶點吃的,反正沒有特殊的要求,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街舞屬於體育舞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