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生遊戲解說

    一本三國,個個人物鮮活生動,喜歡哪個是各人的喜好,其中多少也有點受現在一些“磚家”解讀的影響!還有經歷人生不同階段,也會有變化,以前小時候的我喜歡關羽、張飛、長大點後喜歡諸葛亮,再後來成人點喜歡曹操,但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後,現在再看看,覺得很佩服劉備!天生萬物,各有所長,當你發現自己不具備勇、智、奸的時候,也許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忍”

  • 2 # 從前1那些事兒

    諸葛亮,留給後人的更多是一種“鞠躬盡瘁,死而後以”的光輝形象。他在職期間盡力輔佐後主,親歷親為,為蜀漢政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得到了人民的愛戴乃至對手的尊重。

    對於曹操,此人算是個“奸雄”。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操有屠殺百姓的暴行,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為了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令諸侯’,屠殺了許多文臣武將。在相當長的時間範圍內,曹操都是以負面的形象存在於歷史中。

  • 3 # 碼字的風兒飛

    相對而言,我是喜歡諸葛亮的。這大概和看《三國演義》有關係吧。

    喜歡他,有以下幾點:

    1.為人大氣,這個從三擒孟獲中可以看出。

    2.對蜀國忠心耿耿。劉備死後,他留下《出師表》,不顧身體安康,帶兵南征北戰,為國家開疆擴土,任勞任怨,直至死亡。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在讓人佩服。

    3.有智謀。羽扇綸巾見多少灰飛煙滅,不管是“空城計”還是“三氣周瑜”,都可以看出他的神機妙算。

    其實,在我而言,他勝出源於曹操的奸詐和兇殘。

    曹操曾刺殺董卓,後來沒有成功反倒被其追殺,追殺途中就露宿過呂伯奢家中。傍晚睡覺時隱約聽到其家人討論怎麼殺掉之類的話便以為是想要謀害自己,心存畏懼便奪刀將其一家殺害,哪怕是孩童照樣下手,沒有絲毫的猶豫。殺完才發現他們是在給自己殺豬做飯,於是愧疚上了心頭,這時,恰好呂伯奢從外頭買菜回來,他說:“你看後面”,在其往後看時,曹操揮刀將其砍殺,他自知自己已經做了對不起人家的事情,可是卻因為怕人家恨自己而暴露行蹤就連哄帶騙又將呂伯奢殺害。這一下就暴露他為人奸詐殘忍。

    後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聽話的全部殺害,後宮盡他把控,稍不如意就舉起屠刀。

    曹操是政治家,也是文學家,在歷史上也是有一定功勞的人,但不管他有多大本事,人們對他的評價始終都是褒貶並存的。

  • 4 # 筱原123

    人們有這種印象大多從三國演義而來,以及各種評書,戲曲等固化了諸葛亮曹操的形象。

    兩個人我都喜歡。諸葛亮的智慧化身,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扶保劉備阿斗,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已,知識分子代表,人臣典範!

    而曹操,毛主席曾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 5 # 讀史元宵月

    從兩方面說:一,作者的引導。作者羅貫中站在劉備為正統的立場,演義三國,人們多被他引導到同一個立場看三國。那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劉備掙正統的一生,容易給人們留下千古忠臣,智慧之星的深刻印象。同理,曹操‘’寧讓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的做人原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篡逆行徑,給人們留下了奸雄的印象。

    二,傳統文化裡有‘’三綱五常‘’影響了我們。要知道,穩定社會,三綱五常作用不小。人們也習慣於從這個價值觀看三國。

  • 6 # 阿呆夢話

    阿呆覺得,回答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咱們來梳理一下看看:

    第一、正統思想的原因。漢朝是劉家的天下。曹操因挾持漢獻帝、兒子曹丕篡位稱帝,所以一直被視為“漢賊”是逆臣,是邪惡的代表。而諸葛亮輔佐劉備,是以“興漢室、平天下”為口號的,加上劉備的“皇室宗親”的血統,劉備集團被視為正統的,正義的一方。作為丞相的諸葛亮,自然也是正義的代表。喜歡正義,反對邪惡,自然就喜歡諸葛亮而不喜歡曹操了。

    第二、史書和演義的原因。總所周知,《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是諸葛亮和曹操的出鏡處。《三國志》作者陳壽,原本是蜀國的史官,傾向性不用說。《三國演義》更是受正統思想的影響,作為小說,為了增加可讀性,大肆美化神化諸葛亮,而刻意去貶低曹操,多疑、嗜殺、貪色、不忠等等。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兩個形象,一個高大完美近乎神化的諸葛亮,一個卑劣下流無恥的曹操。自然就讓人們分出了黑白、喜好。

    第三、戲劇、評書的原因。對於老百姓而言,接觸到更多的就是戲曲和評書了。《三國演義》成書後,其受到空前的流傳,其精彩的故事,為戲曲、評書等增加豐富內。“宋八百唐三千,三國段子數萬萬。”根據三國演義改變的故事,更是將諸葛亮美化之極,將曹操踩入爛泥。民間的廣泛流傳,讓形象深入人心,一忠一奸,形象分明。

    第四、皇帝和文人的喜好。諸葛亮是個鞠躬盡瘁忠於皇上的良臣,自然是歷代皇帝要褒揚的表率。曹操呢,挾天子令諸侯,當然是皇上最害怕的,是要貶低的。歷代文人們,正是根據皇帝的喜好,加以深入推廣,卻影響民眾的。毛崇崗點評的三國,更是將諸葛亮封為“智絕”,將曹操封為“奸絕”。對後世影響很大。

    阿呆要說的是,歷史就是個小姑娘,怎麼裝扮,取決於需要了。正是因為統治者的需要,曹操一直被抹黑,不敢被洗去裝扮。直到有一天,另外一個跟曹操一樣,起兵奪天下的人,說了一句:“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給曹操說了句公道話。其實這也是需要,需要給自己一個正統。

    總之,歷史原本是清楚的,就看統治者的需要去怎麼塗畫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隱藏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