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林主人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三十六章 世學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上一章中韓非子主要講了法術之士的治國原則:賞不加於無功,誅必行於有罪。意思很明白就是賞賜不給沒有功勞的人,刑罰必須施加給犯罪的人。現在看來這是天經地意的事,但在韓非子時代這樣的學話是不被人認同的。其實,放在組織管理中,就是獎罰分明。與之相對的是世之愚學“有罪固不欲誅,無功者皆欲尊顯”,也就是獎罰不明,有罪不誅,無功尊顯。法術之術用獎罰分明來對世俗的獎罰不明自然會得罪既得利益集團舊貴族們,所以韓非子預見到“然則有術數者之為人也,固左右奸臣之所害”以法術之士的為人必遭奸臣的陷害。而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一位明智的君主能夠採納法術之士的主張。像秦孝公一樣,不聽信奸臣舊貴的讒言,堅決支援商鞅變法,終始使秦國強大起來統一天下。

    我們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傷害是因為透過對比確定了對與錯,好與壞。韓非子所在的時代,中央集權制還沒有建立,天下還未統一,各國紛爭,戰亂不斷,這就為各家學說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機會,最終讓實事來說,實踐證明法家是最後的贏家。當時佔據主導社會思想地位的應該是道家與儒家,他們都崇尚仁愛,像大自然一樣包容一切,要有一顆仁慈的心。而恰恰是這樣的“仁慈之心”造成了分爭不斷,戰亂連起的時局。韓非子對於這樣的學說給社會造成的災難深有體會,所以他要對這樣的學說進行了批判。

    韓非子直接從世之學者進言君主的高度說起:世之學者說人主,不曰:“乘威嚴之勢以困奸邪之臣”,而皆曰:“仁義惠愛而已矣!”意思是當代學者進說君主,不說“憑藉威嚴的權勢去抑制奸邪的臣子,”卻都說“仁義惠愛就夠了”。君主整天聽到的是“仁義惠愛”怎麼建立自己的威信與威嚴,更不要說什麼依法治國了。凡是發自自身的思想與意識都是人為的表現,不管這種表現是對還是錯,都不適合於管理國家。人情與人為都會讓事物變的不完美,都會違背事物發展的規律,最終導致事物的失敗。“仁義惠愛”的思想,會把國家律法擺在第二位,第一位就是君主的“仁義惠愛”,君主可能會一時的憐憫之心而赦免不法之人。總之,君主治國理政不會依法辦理,只憑個人喜好與習性,這嚴重有違為君之道。

    在“仁義惠愛就夠了”的思想下,君主是圖仁義的好名聲,而不是國定民強的策略。“世主美仁義之名而不察其實,是以大者國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 君主欣賞仁義的名聲而不去考察它的實質,因此,嚴重的國家滅亡,君主身死,輕一點的土地喪失,君位卑下。其實,這裡有君主的私心,“仁義惠愛”既是思想學說,也是名聲之譽。那個君主不想讓世人稱為仁義惠愛之君,但卻忘記了國家利益與民眾安危。實力,永遠是勝利的保障,再好聽的名聲,抵禦不了敵人鐵蹄。所以君主只想圖名,大則國破人亡,小則失地位卑。

    《世之學者說人主,不曰:"乘威嚴之勢以困奸邪之臣",而皆曰:"仁義惠愛而已矣!"世主美仁義之名而不察其實,是以大者國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

    在公司管理中,老闆的仁義惠愛也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而不是隨性之為。如果制度成為公司管理的中心,規範的行為與崇高的理念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那麼老闆自然會獲得仁義惠愛的名聲,而不是人為的去營造。圖有美名,圖有其表,這是企業管理的最大無知。企業做大做強,員工生活美好,這才是老闆真正的美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真的可以活到150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