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步57322021

    我以自己是一個老師,也是家長的身份來說說我的做法。

    當我以老師的身份走進教室是,儘管學生犯了什麼錯,都不會去打學生。做為一個老師,必須具體沉著的心,不驕不躁,遇事冷靜,先了解情況,從根源解決問題。理清學生犯了什麼錯?錯在哪裡?為什麼犯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從思想上教育學生。其實再調皮的學生,他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他都有脆弱的一面,他的調皮都是用行動來掩飾內心的脆弱,只要你能融入他的心,他必將是個乖學生。我曾經也是個調皮的學生,但是我幸運的遇到一個能走進我心堂,讓我敬佩的老師,是他改變我的一生,所以我也學到了他的教育方式,現在我從教5年,從來就沒有那個調皮到我不能馴服的學生。

    當我以家長的身份來對待孩子的犯錯時,也是問清來龍去脈,問孩子,當他做那件事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有沒有考慮過後果會怎麼樣。從而從孩子的思想上入手,並教學他,不管做什麼事之前先考慮下後果。就算他做錯了,事情已經發生了,要跟他講清楚錯在哪。並不是一味的去打孩子,孩子被打後都不知道他真正錯在哪。

    總之想要教育好學生,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和他成為知心的朋友,走進他的內心,他就會一步步的跟你走向光明的未來!

  • 2 # 巨浪66122015

    適當懲罰孩子屢教不改的過錯是有必要的,子不教父之過,女不淑母之過。放任自流是沒有責任心的家長,也是在害孩子。

  • 3 # 天天有希望

    會在氣到極點的時候動手打孩子,本來也是努力剋制的,但是有時候真是忍無可忍,從來不知道有時候孩子會這麼難纏,動手時感覺自己像失去理智的瘋子。有句經典的話是這樣的:為什麼生氣吵架時彼此的聲音會很大?那是因為彼此的心離的太遠。

    待到平靜下來,又極度後悔,如果當時不那麼衝動,又會是另一番母慈子孝的場景,可是需要面對的現實卻是雞飛狗跳。

  • 4 # 青海雲捲雲舒

    其實每次打孩子都有點後悔,但是有時候不打不成,記得我家孩子兩歲半,給人吐唾沫,說了好多次都不聽,爺爺奶奶慣著,家裡還有老奶奶老爺爺,就是我老公的爺爺奶奶,吃飯的時候又吐口水,氣的我直接嘴上抽了一下,流血了 他哭的啊,爺爺奶奶心疼的,但也沒吭聲在我面前,但背後給我老公說我太狠心這麼打孩子,其實看到流血我也心疼但沒辦法,後來再不給別人吐口水了

  • 5 # HCM7090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讓家長包括老師再回到孩子時代,他們自己願意被打罵式教育嗎?

    下圖是一個高中老師先猛抽學生耳光的場景,學生當時並沒有犯大錯。

  • 6 # 心寶媽媽聊育兒

    在多次提醒孩子後,她還是不改或者不迴應的時候會很生氣,氣到極點就會打她。每次打完都會後悔,會想是不是有更好的解決溝通方式。

    我自己打孩子的次數是越來越少,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反思和成長。

    打完她後我會向她道歉,告訴她媽媽剛才失控了,媽媽情緒太激動,你做的事不對,但媽媽不應該打你。打你不能解決問題。

    孩子真得很善良、大度,屁股上的紅印還沒有消失,又靠著我撒嬌、一起玩。

    有孩子前我很自信能養育好我的孩子,真正有孩子後我卻時常感覺到恐慌和害怕。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一度十分焦慮,這種感覺可能也傳遞給我的孩子,她在1歲前睡覺都不是很好,是個高需求寶寶。

    孩子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他們在加深對世界的認識、有新的成長。同樣對於家長這個身份而言,我們的每一天也是新的,會面對不同的問題和挑戰,所以我們也需要成長。

    當我想清楚這個道理後,我對未來就沒有那麼恐慌,未來不可知,過好當下最重要。

  • 7 # 吃辣條喝涼茶

    謝邀,作為家長,在孩子犯原則性問題的時候會打孩子,家裡有個小木棍就是用來抽屁股的。例如,在超市偷偷帶了一個糖;在學校打了別的小朋友;故意破壞家內設施……這樣的責打從未後悔過,但是會心疼也絕不表露出來。堅信耐心的養育和棍棒教育才能教育好孩子。其他的小毛病就是教育為主,孩子麼~哪有生下來就完美的,更何況我自己就不完美,三觀要正,其他的就都隨緣吧……

  • 8 # 師說

    作為老師,從教多年,我只打過一個學生,而且至今從未後悔過。我的這位弟子及其父母,跟我至今關係不錯,相互之間一直有往來。

    這事已經過去十多年了,那時候,不少家長還認可老師可以適當體罰孩子的。這個學生,是個成績優秀的學生,不知怎麼的,就混到了學渣堆裡了,竟然逃課!這讓作為老師的我,是不能忍受的。

    我對於差生比較寬容,因為差生已經差了,你再怎麼打罵,也還是差,沒有效果的事情,我是從來不做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次考試,這個學生成績從班級前三掉到了中等偏下,我抓住了這個時機,狠狠地修理了他。

    修理過後,他求我不告訴他的爸媽,我同意了,但提出了一個條件:禁止跟某些學生往來,每次考試不得落到前三之外。這也算是我們之間的約法三章了。這孩子很爭氣,說到做到,在我教他的兩年裡,穩居班級第一,年級前五。

    在他上了初中後,我才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家長,目的是繼續關注孩子的動向,激勵孩子繼續努力。從那以後,他成了我的小朋友,他的爸媽成了我的大朋友。

    那時候,還沒有規定不許參加家長的宴請,我多次參加,即使是現在,每年還會參加一兩次,不過,他已經不是我現在時的學生了,應該不違規吧?

    至於作為家長,打孩子的次數不少,有的是因為學習,有時候是因為犯了其他的錯。說實話,作為家長,我沒有作為老師的那份從容和淡定,易怒會發脾氣。回想起孩子的被打,會反思自己的行為,確實會後悔。從中我也體會到古人易子而教的苦心了。

  • 9 # 花眼看花

    年輕時對待別人的孩子會理智、寬容一些, 對待自家的孩子倒常常控制不住情緒。現在回憶往事,當然全是後悔,哪怕當時也有充分的理由。

    但是,也得必須說明,當下的“後悔”也同樣是情緒化的。父母也需要成長,在學習和自省中成長。這些自省導致不斷地否定以往的自己,即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後天又否定了明天……“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好像以前種種都是錯誤的,現在終於明白過來了。真的是這樣嗎?

    我看也未必。隨著年齡增長,為人父母者會從青澀慢慢“成熟”,但已經“成熟”了之後呢?

    聖人說“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老人家在七十歲之後不久就離世了。假如他要能活到八十多、九十多歲呢?是能繼續保持“從心所欲不逾矩”,甚至還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還是從智慧的峰頂掉下來,開始變得糊塗昏聵?我甚至有一個大膽的猜想,他老人家自我感覺良好的晚年,在別人的眼裡說不定已經是不可理喻,是老糊塗了。

    我曾經寫過一個回答“嚴厲的父親最後都變得慈愛了”。我認為,人們常說“隔代親”,那些對孫子孫女百般疼愛百依百順的爺爺,他們年輕時極有可能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他們現在對孫子孫女的寵溺,就是對當年的否定,是在彌補當年對兒女的虧欠。假如自己的兒子媳婦要責打他們淘氣的兒女,當爺爺奶奶的多半護犢不已心疼得不行。可是,我們一般又都認為這種“隔代親”的“護犢”行為負面較大。

    我年輕時是一個脾氣暴躁的父親,兩犬子捱過揍。特別是小兒有一次好事,捱了我一記耳光。當我明白打錯了孩子時就後悔不已了。此後,我曾問過他當時被冤枉而捱打的感覺,他說不太記得了,但肯定是做錯了事情。他沒有抱怨,我越發愧疚。此後,不自覺間對他放鬆了要求,有些嬌縱他了。

    假如一切從頭再來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最佳選擇。

  • 10 # 平凡看教育

    會經常反思,反省,覺得自己不該怪學生。一份分數,一份努力!一份分數,一份擔憂!一份分數,一份虛榮!分數的獲得離不開學生、家長、老師的努力;分數的發放,成了學生怕受到懲罰的擔憂;分數越高,越滿足家長、老師的虛榮。可有誰在乎這一切後面的學生,他是否真正學有所獲,是否真正熱愛學習,是否真正專研學業!就算學生成績好,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作為老師的我,還是失敗的!如果我的學生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學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就算成績不理想,我覺得我已經成功了!因此,請家長也好,老師也好,不要僅僅盯著他們的成績,問問,學了語文,喜歡閱讀嗎?學了數學,思維受到啟迪了嗎?學了英語,能說幾句嗎?這才是我們共同的目標,也是為他們的未來去思考!真心祝願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發出去的公開微博只有自己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