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安危》 第十二章 廢法不立
紅林悟道《韓非子-安危》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國家律法應該順應社會需求與發展的客觀規律,民眾才會自然而然的接受。何為客觀規律,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律法應該保障和促進民眾的美好生活,這就是最大的客觀規律,國家律法必須順應這個規律。韓非子形象的將國家律法順應客觀規律比喻成“飢食寒衣”,不用國家強制民眾就會自覺自願的遵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中國政府立即釋出封城隔離規定,阻斷傳染源,保護人民的健康與生命,這樣的法令就是順應客觀規律,順應了民眾樂生重死的思想,全華人民自覺自願的遵守。反觀西方國家,愚昧無知,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自以為是,結果害人害己。
其實,天下萬事萬物都要順道,要按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人是事物的主體,這是客觀實事,即使人類不存在,事物依然會按其自有的規律發展,我們不能因為人類自己的特質成為事物的主體而一廂情願的去刻意的改變事物的發展規律。遏制病毒的傳播就要按病毒的傳播特性與規律進行處理,切不可人為的妄行,英國所謂的群體免疫就是異想天開的妄為。“順道世服”是一切國家律法是否科學的唯一標準,制定律法時首先要考慮是否順應客觀規律,律法制定後就要看民眾是否信服,信服就是安世之法,不信服就是亂世之法。
韓非子講完先王竹帛立法,順道世服。再反過來說“今使人飢寒去衣食,雖賁、育不能行。”意思是如果讓人們去掉飢寒時吃飯穿衣的自然需要,即使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也做不到。韓非子反證說讓人失去飢食寒衣的基本自然需求,就是像孟賁、夏育那樣的古代勇士也做不到,因為這是違反客觀規律的,也是反人類的。飢食寒衣,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類社會的共識,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常識,如果刻意的違反人類就會滅絕。韓非子講的很直白,也很貼近生活,能讓我們感同身受,飢餓不吃飯,天寒地凍不穿衣,這是找死的節奏,不是勇敢的表現。
韓非子緊接著說“廢自然,雖順道而不立。”意思是違背客觀規律,即使沿用先王之道也行不通。飢不食寒不衣就是“廢自然”違背客觀規律,人尚且如此,國家亦如此。先王的律法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即是書寫在竹帛上能夠傳世也行不通。在紙還沒有發明之前,我們知道文字都刻寫在龜甲與竹簡上,只有很重要的事件才能如此記錄,先王之法當然是很重要事情自然要寫在竹帛上,就是這樣重要的事情在韓非子看來如果法不順道,也不能執行下去。可見,事物能否傳世不是權勢與地位所決定的,而是事物本身是否順道所決定的。
之後韓非子總結說“強勇之所不能行,則上不能安。” 意思是強制人們去做勇士也做不到的事,君主就得不到安寧。意思很明白,君主背道而行,讓人們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結果就是君主得不到安寧。最後一句很嚇人,雖然說的平靜但背後卻是風起雲湧。言下之意就是君主為事不按規律,結果就是天下大亂,君位不保,君命可危。這對於任何一位君主來說都是不想看到的一幕,所以韓非子在整篇《韓非子》中告誡君主要行為君之道,要依法治國。
【今使人飢寒去衣食,雖賁、育不能行;廢自然,雖順道而不立。強勇之所不能行,則上不能安。】
看百姓的生活,就能知道君主的安危。這是國學經典的力量所在,西方文化的中心是人與上帝,而東方文化的中心是民眾與君主,君主理政要行為君之道,君主為民要行順道之法。民眾生活的好壞,就能知道律法的順逆,律法的順逆,就能知道君主的安危。這就是華人的邏輯,順道則安,逆道則危。
紅林悟道《韓非子-安危》 第十二章 廢法不立
紅林悟道《韓非子-安危》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國家律法應該順應社會需求與發展的客觀規律,民眾才會自然而然的接受。何為客觀規律,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律法應該保障和促進民眾的美好生活,這就是最大的客觀規律,國家律法必須順應這個規律。韓非子形象的將國家律法順應客觀規律比喻成“飢食寒衣”,不用國家強制民眾就會自覺自願的遵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中國政府立即釋出封城隔離規定,阻斷傳染源,保護人民的健康與生命,這樣的法令就是順應客觀規律,順應了民眾樂生重死的思想,全華人民自覺自願的遵守。反觀西方國家,愚昧無知,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自以為是,結果害人害己。
其實,天下萬事萬物都要順道,要按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人是事物的主體,這是客觀實事,即使人類不存在,事物依然會按其自有的規律發展,我們不能因為人類自己的特質成為事物的主體而一廂情願的去刻意的改變事物的發展規律。遏制病毒的傳播就要按病毒的傳播特性與規律進行處理,切不可人為的妄行,英國所謂的群體免疫就是異想天開的妄為。“順道世服”是一切國家律法是否科學的唯一標準,制定律法時首先要考慮是否順應客觀規律,律法制定後就要看民眾是否信服,信服就是安世之法,不信服就是亂世之法。
韓非子講完先王竹帛立法,順道世服。再反過來說“今使人飢寒去衣食,雖賁、育不能行。”意思是如果讓人們去掉飢寒時吃飯穿衣的自然需要,即使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也做不到。韓非子反證說讓人失去飢食寒衣的基本自然需求,就是像孟賁、夏育那樣的古代勇士也做不到,因為這是違反客觀規律的,也是反人類的。飢食寒衣,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類社會的共識,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常識,如果刻意的違反人類就會滅絕。韓非子講的很直白,也很貼近生活,能讓我們感同身受,飢餓不吃飯,天寒地凍不穿衣,這是找死的節奏,不是勇敢的表現。
韓非子緊接著說“廢自然,雖順道而不立。”意思是違背客觀規律,即使沿用先王之道也行不通。飢不食寒不衣就是“廢自然”違背客觀規律,人尚且如此,國家亦如此。先王的律法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即是書寫在竹帛上能夠傳世也行不通。在紙還沒有發明之前,我們知道文字都刻寫在龜甲與竹簡上,只有很重要的事件才能如此記錄,先王之法當然是很重要事情自然要寫在竹帛上,就是這樣重要的事情在韓非子看來如果法不順道,也不能執行下去。可見,事物能否傳世不是權勢與地位所決定的,而是事物本身是否順道所決定的。
之後韓非子總結說“強勇之所不能行,則上不能安。” 意思是強制人們去做勇士也做不到的事,君主就得不到安寧。意思很明白,君主背道而行,讓人們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結果就是君主得不到安寧。最後一句很嚇人,雖然說的平靜但背後卻是風起雲湧。言下之意就是君主為事不按規律,結果就是天下大亂,君位不保,君命可危。這對於任何一位君主來說都是不想看到的一幕,所以韓非子在整篇《韓非子》中告誡君主要行為君之道,要依法治國。
【今使人飢寒去衣食,雖賁、育不能行;廢自然,雖順道而不立。強勇之所不能行,則上不能安。】
看百姓的生活,就能知道君主的安危。這是國學經典的力量所在,西方文化的中心是人與上帝,而東方文化的中心是民眾與君主,君主理政要行為君之道,君主為民要行順道之法。民眾生活的好壞,就能知道律法的順逆,律法的順逆,就能知道君主的安危。這就是華人的邏輯,順道則安,逆道則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