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林主人

    紅林悟道《韓非子一三守》第七章: 鬻寵

    紅林悟道《韓非子一三守》上一章講君劫之明劫,所謂明劫實質就是權臣利用朝廷的俸祿結黨營私,欺君罔上。韓非子在講明劫之前提出了一個既普通又驚世的反問,就是“國無臣者,豈郎中虛而朝臣少哉?”意思是國家沒有臣子,難道是近侍缺而朝臣少嗎?這應該是君主治國理政的最好自省之問。人是事物的中心,沒有人何談做事成事,有人不盡職盡責相當於無人,這是這句反問的核心點。所以韓非子替君主發出這句反問,從這句反問開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強朝綱建設,朝臣管理,理順朝政,嚴格按國家律法辦法,從根本上杜絕大臣專權,讓每一位朝臣都能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也能做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在明劫一章中韓非子重點說了“群臣持祿養交”意思是權臣拿著國家的俸祿來豢養黨羽,繼而結黨營私,不忠君報國。中國傳統文化是核心之一是仁義,俗話也說得好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臣子拿了君主的俸祿就應該為君主做事,這是最其本的職業素養,也是一個人社會素質與信用的體現。而信用已是道、德、仁、義、禮、智、信社會價值體系中最低的一等了,如果這一層都失去,那就是突破了做人的底線,社會體系也會隨之坍塌。到了“信”這一層,為了維護“信”的價值與作用,韓非子用國家律法來確定和保障社會各元素之間的“信用體系”,使其不因人衝破“信”這一最後的社會價值觀,而使社會崩盤國家滅亡。

    今天講《三守》中關於鬻(yù)寵的問題,鬻寵就是賣寵,向群臣賣弄君主的寵愛。寵臣如此之為,絕不是單純的賣弄,而為了造勢,獨攬大權,繼而為後續的不法行為做好鋪墊,創造有利於自己的政局。韓非子把“鬻寵”做為權臣依事劫君與依刑劫君的前提重點說明,權臣得寵賣寵獨攬大權後,就有了很大的發言權與輿論製造能力,透過外借勢力和謠言惹眾來達到控制君主的目的。原文“鬻寵擅權,矯外以勝內,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意思是賣弄君主對他的寵愛,獨攬大權,假託外部勢力來制服內部,危言聳聽地渲染禍福得失的形勢,用來迎合君主的好惡。“以阿主之好惡”是問題的中心,權臣已悉君主的喜好與習性,才會有的放矢。

    這一句話的內涵很豐富,把權臣的面貌與手段完全暴露了。在古代資訊交流困難,很容易造成資訊不對稱,權臣獨攬大權後,利用自己獨特的權力與勢力,創造有利於自己的局勢,使得君主無法去驗證權臣的言論,只能接受並信以為真,君主一旦相信了權臣,那到就很容易被控制。後果就是“人主聽之,卑身輕國以資之,事敗與主分其禍,而功成則臣獨專之。”意思是君主聽了,就降低身份輕視國家來資助他們。事情失敗了,就讓君主分擔禍害;事情成功了,臣子就獨佔功勞。

    【鬻寵擅權,矯外以勝內,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人主聽之,卑身輕國以資之,事敗與主分其禍,而功成則臣獨專之。】

    在企業管理中,資訊是老闆處理問題的依據,建立完善的企業資訊工程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公司管理系統為老闆及時、高效、準確處理公司事物奠定了技術基礎。安全穩定的數字傳輸技術,甚至AI技術的應用,老闆不應該犯“人主聽之”的錯誤。職員也不可能幹“以阿主之好惡”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流的形成原理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