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向青山
-
2 # 夏目歷史君
劉邦滅楚後,先借口殺了韓信、彭越,後殺了被迫起兵反抗的英布。這裡就有個疑問了,我們都知道彭越、英布之勇世間少有,韓信更是有兵仙之稱,他們三若合力的話,十個劉邦估計都不是對手,那麼他們三為何不聯合起來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他們沒想到劉邦會翻臉。可以說韓信、彭越、英布三人從來沒有想過要謀反,要想謀反他們早就有機會動手,韓信更是本來有機會可以雄霸一方的,壓根不需要聽劉邦的,但他沒有那樣去做,證明他對劉邦還是忠心的。即使是英布造反,也是看到彭越韓信被殺,被逼反的。他們沒有看透劉邦這個人,也可以說劉邦太會偽裝了,他們三認為劉邦會一直對他們仁義,不會想到劉邦要殺他們,所以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聯合對抗劉邦。
然後就是這三人雖都為西漢開國名將,但都是各自獨大,沒有任何交集,相互都有顧忌。他們更多的有時候是互相提防,互相猜忌,以防被對方捅一刀。英布造反時曾說過: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從這裡可以看出,英布一直把韓信,彭越當做潛在對手的,提防著他們,就更別說和他們聯手了。
最後就是眾多名將都會犯的毛病了,那就是自負,這三人都很自負,哪會去聯合,覺得啥事自己一人就可以解決的。再說自負的人也是不會低三下四的去要求聯合的,居然誰都開不了口,這件事自然就成功不了了。
-
3 # 蘇沉船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是這三人是否想過聯手,是有沒有機會聯手的問題。
先談韓信,韓信在漢五年助劉邦平定項羽,繼而被封為楚王。時間不到一年,劉邦就聽從陳平之計,藉口巡會諸侯,趁機偷襲韓信。按《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當時韓信就想先發兵攻擊劉邦,但又自認為無罪,他手下謀臣就獻計把鍾離眛殺了再去見劉邦,韓信就此事跟鍾離眛商談,鍾離昧大罵韓信後自殺,韓信提著鍾離昧人頭去見劉邦,劉邦仍舊把韓信扣下,貶為淮陰侯。故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韓信在劉邦手下真正獨立的時間非常之短,根本來不及謀劃與英布、彭越聯手,在項羽未滅以前,韓信手下的大將是曹參、傅寬、灌嬰,全都是劉邦的嫡系重臣,韓信指揮他們打項羽還行,指揮他們打劉邦根本不行。劉邦能夠在韓信封為楚王不到一年就把韓信扣下,罷黜兵權,正是因為韓信手下許多人本就是劉邦的嫡系,劉邦由始至終都把韓信拿捏的很緊。
韓信後來被調到中央緊密監視,儘管《史記》記載韓信是跟陳豨合謀起兵,陳豨統領邊境地方軍,韓信在中央召集舊部襲擊呂雉和太子。但此事疑點甚多,韓信能在中央召集到一支能夠攻陷宮廷禁衛軍的部隊恐怕根本做不到,這可能是呂雉構陷韓信的罪名。
韓信、陳豨、彭越、英布、張敖、韓王信全都是被人告發謀反,可知當時中央對諸侯進行著嚴密監控,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就會遭到檢舉。韓信就算想謀反也是沒用的,要在時間內與其他諸侯達成共識,一併舉兵才能成功,但對方怎麼知道你不是故意誘騙自己謀反進行謀害?所以像這種要命的大事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溝通,時間長了容易被發現,時間短了舉不了事。無論韓信是否有反心,最後的他一定很無奈。還得跟樊噲這種人並列為臣,昔日的韓信可是一代諸侯。
接著說彭越,他在楚漢戰爭由始至終都與項羽敵對,只能是劉邦陣營的諸侯。在此之前,彭越和韓信、英布均無交集,實在談不上怎麼聯手。西楚滅亡後,彭越的封地在梁國,東面是韓信的楚國和劉肥的齊國,北面是張敖的趙國,西面是劉邦的大漢。
彭越如果不能在韓信出任楚王不到一年時間裡達成謀反共識,那麼將沒有任何機會,可是以當時的通訊技術,就是多個他們一年時間也不一定能謀劃好起兵大事。彭越是三名將中被壓得最死的一位,後來劉邦向他問罪,他甚至沒像韓信一樣考慮過起兵。畢竟他的國家被包圍在劉邦、張敖、劉肥、劉交領地間,一旦開打,四面八方的漢軍就向梁國進攻,毫無還手之力。
最後是英布,這是劉邦最後處理的異姓王,英布也是三位名將中唯一一位起兵反漢,劉邦就是跟英布交戰後受傷,病重而死。英布在楚漢戰爭最後才被說動倒戈到劉邦一方,他自沒可能在此前就跟韓信、彭越勾結。
戰後,劉邦給英布待遇豐厚,英布的淮南國得到四個郡封賜。韓信的楚國有三郡,彭越的梁國有二郡。英布的西面是岳父吳芮的長沙國,東面是劉賈的荊國,北面是韓信的楚國。他不像韓信那樣被劉邦安插了許多眼線,不像彭越那樣被包圍,是最有發揮空間的一位諸侯,所以劉邦也不敢輕易就對他動手。
但英布為人雖然驍勇善戰,卻缺乏雄才偉略,當英布謀反後,劉邦詢問原楚國令尹薛公,薛公認為英布有三策可行,上策東取吳國,西奪楚國,北並齊魯,傳檄文安定燕趙,則能夠與劉邦爭奪天下。中策東取吳國,西攻楚國,吞併韓、魏,佔有敖庾糧倉,封鎖成皋通道,能與劉邦平分天下。下策是東取吳國,西奪下蔡,把輜重錢財遷移到越國,自己跑到長沙與吳芮聯手,這樣劉邦可無憂。英布就選擇了下策,因為他本只是驪山刑徒,奮力成為萬乘之主,都只是為了榮華富貴,這樣的人不顧及百姓不韋子孫後代考慮,所以只會選擇下策。
英布起兵後果然兼併了劉賈的荊國(吳國),繼而北上進攻楚國,破楚國三軍。但沒有繼續北上圖謀齊國和魯國,而是向西與劉邦主力交戰,雙方陷入相持,最終以劉邦負傷,英布戰敗為結局,在逃往長沙的途中被百姓所殺。
結論,英布肯定沒想過跟彭越、韓信聯手。他作為最有機會的諸侯,在劉邦接連剷除異姓王以後才感到不安,這才被動起兵。若是英布一早有爭奪天下的大志,那麼他在天下初定之際,直接兼併荊國,再聯絡韓信是最佳時機。
因為英布和韓信本為項羽部下,兩人可能本就認識,英布若能更高意識到劉邦剷除異姓王的想法,是最有條件作為新盟主的人選。可英布若能想得到那麼深遠,就不是凡人了,劉邦給出的機會僅僅是韓信出任楚王不到一年的時間。
-
4 # 歷史春秋網
原因很多。
第一、劉邦是一個最擅長用人的人,他自己曾經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也就是說,劉邦是一個綜合性的帥才,除軍事家外,他是當時獨一無二的政治家。而韓信、彭越、英布等輩,只是單一性的軍事家,論政治,三人幾乎都是白痴。所以假設三人聯合,誰有號召力?沒有。他們三人自以為是,誰也不可能聽誰的。而且,他們沒有聯合造反的旗幟和理由,所以歷史沒有給他們聯合的機會。
第二,劉邦消滅三人,是在萌芽狀態中消滅的。沒有給他們想明白的機會。三人中,最有實力造反的是韓信,也有人勸韓信造反,但韓信沒有聽從,他抱著希望呢。韓信是在將信將疑中被用計消滅的,所以死前很後悔。彭越有造反之心,無造反之膽,他只是一員武將,謀略上比韓信差遠了,所以只能坐以待斃;英布倒是有造反之膽,但他的實力比劉邦差遠了,最後也免不了被消滅的命運。
第三,論實力,劉邦其實是實力最強的。要知道,韓信雖有謀略,但他的軍權,是劉邦賦予的。可以賦予當然也可以收回。韓信指揮曹參、傅寬、灌嬰、樊噲等名將打擊項羽行,但如果指揮他們造反,他們會聽從韓信的嗎?韓信沒有那麼大威望。劉邦之所以能夠各個消滅異性王,是因為他團結了大多數將領。少數將領不可能是他的對手。
-
5 # 劉一千五
沒時間了,他仨人本來就不想反,也就沒有去想聯合起事的理由。
這三個厲害得讓人(劉邦先生的"家天下"的障礙)害怕的人物,在大夥兒聯合起來扼殺西楚王國項羽集團的歲月裡,是"共天下"的合夥人。比如分了天下的土地等。一旦劉邦成了皇帝,"共天下"的時代便劃上句號,取代的就是"家天下"了。這就要求過去的夥伴們及時轉變思想,跟上時代潮流,認清形勢,體會皇帝心思,刻苦鑽研"蛇化成龍,不變其紋;家化為國,不變其姓"的家國一體由皇帝的根本體制。
但是,劉項原來不讀書,也沒時間來讀書。他們的手下攤上這樣的主子,也懶得讀書學習。韓信,彭越,鯨布。恐怕韓信讀書多點,後兩個大粗,讀什麼書?
在雲夢事件上,韓信多少明白了自己讓皇上害怕的原因。到了京城,實際上是監視居住,與常人無區別。己失去半個人身自由。無權無職無勢的三無狀態。彭越,英布在各自的封國內,朝廷沒反應,他倆才沒心思反對朝廷。所以。這聯合就沒理由了。
三個戰將於漢,功高震主。韓信之反,出於怨恨,彭越之反,莫須有,英布是被逼而反,所以,死也要蹦噠幾下才痛快。這是由共天下過渡到家天下的必由之路,他們成了這條路上的絆腳石,必須搬開。
他們或許壓根兒就不想反,所以,就不會去搞聯合什麼的。被逼醒悟時,己經走上了不歸路。
-
6 # 漩渦鳴人yy
首先第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韓信這個人壓根兒就沒想謀反。
所謂的韓信要謀反這件事情的是出於劉邦聽到小人的讒言,說韓信收留的一個好友,叫做鍾離昧,這個人以前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手下,因此有人就跟劉邦就說您看這個小子收留你以前仇敵的部下,肯定是要謀反叛變了。這種事情只有劉邦等幾個比較親近的大臣知道這件事情,其他的人都不知道,包括彭越,包括英布,這個時候這個訊息沒有辦法傳遞到這兩個人耳中,因此大家也就不大可能會聯合在一起。
劉方怡婷當然是不高興了。立刻就想發兵攻打韓信,讓韓信立刻向他投降,但是這個時候陳平就告訴劉邦了,說你這個時候如果想發兵去攻打韓信,韓信就算不謀反,也得被你逼到謀反,然後就搞了一出天子巡遊的戲碼,派了一個壯士將韓信給抓了。
有意思的是,劉邦一直想把韓信立刻就載了,但是找了半天的證據沒找到,韓信這個人還真是安安本本本本份份的在替他做事情,因此劉邦也找不到什麼理由去殺韓信,所以就把他削了王爵,讓他成為了一個侯爺,在都城待著,最後藉著呂后的手將他給殺了,從劉邦整個一個調查來看,韓信這個人一開始就沒想謀反,如果韓信真的想模仿,趁著劉邦巡遊到他地盤兒上,直接發兵將劉邦給宰了,不是更加簡單痛快。
由於韓信倒臺的太早,他在當了楚王不到一年就出了事情,因此真正能夠對劉邦造成威脅的就剩下那兩位,在接下來我們說到另外一個人彭越,這個人跟另外一位九江王英布是有宿仇的。
在西楚霸王項羽剛剛稱王之後,彭越就率領著自己的部眾,就跟西楚霸王項羽打游擊戰,九江王英布此時此刻就是在西楚霸王手裡做事情,而且還擔任著尖刀的地位,可以說,這個時候二者時間是有交集的,但是不是什麼好的事情,而是一大堆刀子見紅的那種事情。
因此要這兩個人一起談合作,難上加難。二者之間不打個你死我活,已經算得上是謝天謝地了,再加上彭越這個人,他的封地最後被人活生生夾在劉邦附屬勢力的中間,韓信被封為楚王,這還是整個中華大陸的最南端,這地方沒人管。韓信還有可能起兵造反,但彭越實在是沒什麼能力,或者說他連造反的膽子都沒有,這證明劉邦處理他的時候,處理的最果斷的,最簡單的,他連像樣的反抗都沒有,劉邦直線一個命令,他說立刻就沒法翻盤了,韓信抓的時候,劉邦還是小心翼翼的。
這個時候,三個王裡面就只剩下一個九江王英布,當然這個人他的意識特別好,他立刻就意識到此時此刻,劉邦要拿他開刀了,立刻起兵謀反,雖然寡不敵眾,但是確實造成劉邦重傷,最終不治身亡。
從道理上來講,這三個人是沒有可能聯合在一起的,從時間上來講,他們也沒有可能一起商量,所以說劉邦下手快一點兒,絕對能夠各個擊破。
-
7 # 我是趙帥鍋
劉邦屠殺韓信、彭越和英布,本質其實就是在削蕃,而且站在知曉最後結果的我們來看,自然知道劉邦的最終目標,就是消滅所有的異姓王,讓天下盡歸劉氏。如果劉邦上來就是景帝和建文帝的做法,總而言之,削亦反,不削亦反。那韓信、彭越和英布自然會聯合起來反叛。
但問題是,劉邦的削蕃意圖,一直隱藏得非常巧妙,讓人完全察覺不出來,以至於韓信、彭越和英布,根本缺乏聯手反叛的契機。劉邦想除掉韓信時,並沒有直接出兵討伐,而是假裝雲遊雲夢,讓韓信自己過來解釋。後來韓信被抓後,也沒有殺掉韓信,甚至都沒有治韓信的罪,而且把他封為淮陰侯。
劉邦這樣做,顯然是公開向大家表示,自己並沒有鳥盡弓藏的意思,只是韓信太厲害,留著他傭兵一方我實在睡不著覺,萬一我一緊張、或是他一緊張,大家火併起來,對誰也不好。所以我只是削了韓信的兵權,但他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該有的榮譽和地位還是和以前一樣,不信你們看樊噲這種皇親國戚加創業元老見到韓信,仍然得行跪拜之禮。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邦這樣處置韓信,算得上是比較夠寬大。更重要的是,他的這種做法,不會讓大家覺得劉邦是在大規模削蕃,反而覺得劉邦只是在針對那些威脅自己地位的藩王搞杯酒釋兵權。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其他藩王在看到劉邦這樣處置韓信後,心裡不會有兔死狗烹的共鳴,只會覺得是韓信自己不恪守臣子本分,他們覺得只要自己以後謹慎行事恪守本分,應該可以保留既有地位。再退一萬步說,即便被劉邦處置,至少也可以像韓信一樣封個侯,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在這種背景下,各個藩王在面對劉邦的刁難和問責時,恐怕會有意無意暗示自己,只要不選擇公開起兵造反,其下場也不會很糟糕,相反一旦造反,那可是絕對的九死一生。也正因為如此,劉邦在收拾彭越時,幾乎又是兵不血刃,而在劉邦殺掉彭越後,還有不少人覺這是劉邦受呂后的蠱惑一時衝動的結果,並不是他的本意。甚至還有不少人覺得,如果當時有人好好勸諫劉邦,也許彭越就不用死了。對於韓信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少人至今還覺得韓信被殺是呂后的決定,劉邦從沒想過要殺掉韓信。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邦的削蕃手段,那是高明到了極致,可以說是殺人不留痕跡,以至於人明明是劉邦想要殺的,大家還覺得這不是劉邦的本意。在等到收拾英布時,英布終於明白劉邦的真正意圖,但問題是,當時的天下幾乎已經全部是劉氏的地盤,幾大有實力的藩王已經全部被剷除乾淨,孤掌難鳴之下的英布只能是兵敗身亡。
-
8 # 史學達人
這就不得不說劉邦和呂后的高明之處了,人家在殺這三個人的時候,選擇的是各個擊破的策略,這也叫溫水煮青蛙。
劉邦和呂后都是高明的政治家,他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是不會洩露風聲,打草驚蛇的。
韓信,彭越和英布,他們是逐一被殺掉的,而且殺掉他們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我們先看韓信是如何被殺的?
呂后殺韓信的時候,正好趕上北方陳豨的叛亂,那時候正好劉邦要去親自帶兵平叛。
劉邦想讓韓信和彭越一起去,但是,無論是韓信還是彭越,都告訴劉邦,自己生病了去不了,所以,劉邦只能帶著氣自己出發了。
就在劉邦去平叛陳豨的時候,呂后得到了韓信的家臣秘告韓信謀反的事。
說的是韓信想和陳豨勾結起來,把大漢給滅了。
陳豨把劉邦給調走,然後韓信就好在城裡屠殺劉邦的皇子皇孫了。
呂后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就害怕了。
她趕緊找來了蕭何,讓蕭何給她出謀劃策。
蕭何告訴呂后,這好辦,你就說皇帝已經把陳豨給殺了,代地的平叛已經完成了。
為了表示祝賀,皇帝讓所有的臣子到皇宮裡去祝賀。
只要韓信來到皇宮,那就能讓他有來無回。
呂后一聽是好辦法,所以,她派了使者去叫韓信。
韓信還是說自己有病,不能去。沒辦法使者只好回去覆命。
呂后得到的是韓信不來的結果,這時候呂后又找蕭何商議。
蕭何說,看來只有我親自出馬了,就這樣蕭何親自出馬來到了韓信的家裡。
別人的面子韓信可以不給,但是,蕭何的面子他不能不給呀。
因為當年畢竟是蕭何推薦了他,他才當上的大將軍,才有了屌絲逆襲的故事。
所以,儘管韓信不情願,他還是跟著蕭何去了。
等到韓信到了末央宮,蕭何就閃人了。
也就是在這還是韓信就被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給捉了。
沒多久,韓信就被滅了族。
再說彭越,不是說劉邦去平叛陳豨的時候,特意叫了彭越和韓信嘛,兩個人都說有病,沒有去。
到了劉邦平叛了陳豨的戰亂歸來之後,韓信也死了。
這時候彭越害怕了,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去到宮裡給劉邦道歉。
若是不道歉的話,他怕劉邦找他的麻煩。
當彭越到了劉邦的宮殿,劉邦把彭越大罵了一頓,然後把他的王位也給剝奪了。但是,沒有要他的命,而是把他給發配到了蜀地。
彭越雖然感覺很委屈,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只好去蜀地上任。
可是,就在他去蜀地的路上,他碰到了呂后,他決的自己實在是太冤枉了,無緣無故的就被劉邦給免了王爵,他要給呂后訴苦。
呂后聽說了彭越的遭遇,對他表示很同情,並且告訴他,你也別去蜀地了,跟我去見皇帝吧,我給你說說情,讓他饒恕你。
呂后見到劉邦就給劉邦說,你怎麼能把彭越給放走呢,他可是一個老虎呀,放虎歸山後患無窮。為了保險起見,我們還是殺了他吧。
就這樣在呂后的建議下,劉邦把彭越給滅了族。
韓信和彭越都死了,這兩個人可是建立大漢王朝的最大功臣呀。
英布知道他們都死後,就害怕了,因為第三個功勞大的人,就數他了。
這也就是說,下一個劉邦要殺的人肯定就是他。
再加上那一段時間,英布的小妾和一個醫生往來比較頻繁,醫生遭到了英布的猜忌,英布想把他給幹掉。
這個醫生得到訊息之後,就跑到劉邦這裡說英布謀反了。
劉邦開始還不信,派兵一調查,英布害怕了,所以,他也就順勢反叛了。
劉邦這時候已經生了重病,距離他死亡也就是一年多的時間。生了重病的他,不得不親自上陣去平叛英布。
兩軍對壘,英布戰敗逃走。
他逃到了自己的小舅子長沙王這裡來避難。
可惜的是,他的小舅子長沙王不地道,在他睡覺的時候,把他的頭給砍了下來,獻給劉邦了。
就這樣韓信、彭越和英布全部被幹掉了,實在不是他們不想聯合呀,而是他們沒有這個機會。
-
9 # 唐聖寶
首先,如果韓信等人在得知劉邦要動手除掉他們,則韓信等人必然會有一些動作。但劉邦將這些事進行的天衣無縫。除韓信時假裝旅旅遊,召見韓信就把他拿下了。他是一步一步來的,先除掉哪個後除掉哪個都有計劃。韓信等人完全沒有實力和準備,便被劉邦拿下了。歡迎關注
-
10 # 知足常樂1176957557452
每個人都有反叛之心的話,中國將永無寧日!中華民族大多數是守規矩的,人盡其才總是會有好的結局,自大狂妄之人則適得其反。
回覆列表
韓信、彭越、英布聯合,這正是劉邦所擔心的。
劉邦的成功擊敗項羽,就是聯合了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孤立了項羽。
項羽被殺後,劉邦的地位就像四年前分封天下的項羽,天下共主而已。
所以,劉邦擔心的便是異姓王們聯合造反,那劉邦便是第二個項羽。
因此,劉邦先動手了,先下手為強,一個一個消滅,將漢初三大名將聯合反劉之心消滅在了萌芽裡。
韓信對謀反猶豫不決,彭越有造反之心(不聽劉邦調遣),無造反之膽,最終被劉邦所擒,英布倒是真反了,英布認為除韓信、彭越死後無人是自己對手,但他錯了,最終獨木難支,戰敗被殺。